第1198期【案例分析】未成年人帮助犯罪——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撰稿人:青少年维权组 张胧心

  排版:新媒体中心 匡嘉仪

  审核:新媒体中心 陈乙烨 匡嘉仪

  基本案情

  被告人尹某某系某职业学校未成年在校生,2020年7月,尹某某明知向某(另案处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诈骗,仍将其名下的中国农业银行卡和绑定的手机卡出卖给向某,向某通过微信转给尹某某500元。

  该银行帐户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涉案金额人民币1370万余元。其间,尹某某还介绍该校三名同学非法出售银行卡。

  裁判结果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尹某某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而为他人提供支付结算帮助,情节严重,其行为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依法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尹某某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及退赔非法所得。

  相关法条

  《刑法》第十七条

  【刑事责任年龄】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六条

  对未成年人应当加强思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对于达到义务教育年龄的未成年人,在进行上述教育的同时,应当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的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使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七条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结合常见多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

  分析

  本案中尹某某明知向某在实施网络诈骗,仍然为了一点点利益将自己的银行卡和手机卡卖给向某,期间还介绍其他同学进行非法出售。

  此类案件中,被告人往往认为自己没有直接进行诈骗行为,法律意识单薄,仅仅为了一点点利益而犯罪。那么究竟该如何预防此类案件发生?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六条、第七条,可认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自身预防、家庭预防、社会预防。

  从自身预防角度来说,未成年人首先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未成年人应当了解基本法律法规,如《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基本法律法规,对其中容易出现在生活中的犯罪行为进行了解,并在生活中提高警惕,防止自己陷入犯罪困境。

  其次,未成年人增强辨别是非能力和加强自我保护。未成年人要能够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才能在受到不法侵害时及时摆脱、制止、做出保护措施。综上所述,未成年人应当了解基本法律法规,并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学会保护自己。

  从家庭预防角度来说,家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家长要关爱未成年人,在保证未成年人物质条件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关注与引导。如今许多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原因都是由于父母关爱的缺失,未成年人的精神健康不能得到正确的、足够的保护,最终就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家长要关爱并正确引导未成年人。

  其次,家庭要构建和谐关系。父母关系是否和谐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所以父母应当构建和谐关系。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与照顾,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所以家庭内部应当和谐相处,构建和谐关系,对未成年人起到正面影响。

  最后,家庭要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家长的教育方式会对未成年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造成重大影响,所以正确的教育理念十分重要。我国也于2022年1月1日开始施行《家庭教育促进法》,旨在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在教育部门也十分重视引导家长进行正确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所以为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远离违法犯罪行为,家庭必须要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从社会预防角度来说,可以进行社会化的矫治措施。如可以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批评教育,告诉未成年人该行为带来的危害与后果,并要求未成年人不得再犯,起到警示作用。也可以根据公安机关的要求,责令未成年人定期报告活动情况,将自己的日常生活、接受教育情况、遵纪守法等其他情况作书面报告,以帮助公安机关了解对未成年人改造自新的效果。

  但我国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主基调还是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所以我国也会进行心理辅导进行行为矫治。希望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未成年人克服心理障碍,正确地认识自己与社会,改变自己的不良倾向与认知,最终完成自我实现。我国还有许多矫治措施,如责令参加社会服务活动、责令赔礼道歉、责令遵守特定的行为规范等措施,都是以感化、帮助、挽救为主。

  典型意义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新增设的罪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该类型案件中,被告人大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没有直接参与诈骗犯罪,只是出出“小力”,就能简单获利,何乐而不为。殊不知正是其“助纣为虐”的行为,为诈骗犯罪的实施提供了便利条件。

  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健全,对外界事物的鉴别和判断力较弱,极易成为犯罪分子利用的对象。该案例启示我们,面对诱惑,擦亮眼睛,天上不会掉馅饼,贪图小利断前程。

  本文由法援同学自己撰写

    不足之处,望各位指出!

  【往期回顾】

  第1197期【法律知识】劳动法的前世今生

  第1196期【创意普法】什么?气死人了!速速跟小獬豸一起以案说法!

  第1195期【创意普法】杠好遇见你之“遗嘱与继承”

  华东政法大学大学生社会法律援助中心 

  更多资讯@官网@官方微博

  想获得一个实时免费的法律咨询平台?亦或是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点击标题右下方的“华政法援” 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