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儿童关节脱位“大白”秒复位!成年人,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原标题:两岁儿童关节脱位“大白”秒复位!成年人,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央广网北京4月6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近日,沈阳市沈河区大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中医全科医师刘芝栋在进行核酸检测采样时,遇到一名两岁儿童出现桡骨小头半脱位的情况,随后刘医生仅用短短几秒钟便帮患儿成功复位。

  关节脱位,有时也被称为“脱臼”,是指组成关节的两块骨头处于非正常位置。为什么会出现桡骨小头半脱位?对于儿童和成年人来说,哪些关节更容易发生脱位问题?遇到关节脱位,我们能不能自行处理?

  儿童常见关节脱位

  桡骨小头半脱位也被称为“牵拉肘”,是五岁以下儿童中常见的肘部损伤。与先天性桡骨小头脱位不同,孩子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大多是因为肘关节环状韧带发育尚不完善,肌肉群力量不足,一旦用力不当就可能受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张道俭表示,随着孩子成长,韧带发展逐渐成熟,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的几率将越来越小。

  另一种在儿童中相对常见的关节脱位是髋关节脱位。这种情况多为先天性,如果小孩的大腿褶皱处不对称、双腿长短不一、走路左右摇摆,都可能是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脱位对生活影响非常大,如果不加以关注,会给孩子的一生造成影响。

  成年人常见关节脱位

  成年人虽然身体系统已经发育成熟,但也会发生关节脱位,甚至出现习惯性脱位。

  肩关节是最常发生脱位的部位。临床统计数据显示,关节脱位病例中,约一半都是肩关节脱位。肩关节的肱骨头大、关节盂浅而小、关节囊松弛、前下方组织薄弱,再加上关节活动范围大、遭受外力的机会多,导致肩关节成为最易脱位的关节。摔倒或肩膀过度受力向后伸,都可能致使肩下盂唇撕裂,出现脱位。

  膝关节脱位也相对常见。膝关节包括股骨、胫骨和髌骨,有的人因为先天性发育的问题,出现髌骨韧带较松、股骨与对合关节面发育不健全等问题,一旦膝关节扭伤,髌骨就容易往外侧脱位。运动也常导致膝关节髌骨脱位、髌骨软骨损伤、骨折等伤病。

  我们常说的“掉下巴”,其实也是一种关节脱位,其学名为颞下颌关节脱位。正常情况下,关节髁突和关节盘从关节窝向前滑动,止于关节结节之下或稍前方。但当嘴巴张得太大,髁突向前越过关节结节,关节髁突就会被卡在关节结节前上方回不去,造成“下巴脱臼”。通常来说,肌肉群力量较差的老人或发育不完善的人较容易出现颞下颌关节脱位。

  自行复位?万万不可!

  发生关节脱位时,大多数人选择去医院治疗,但有的朋友却会自己“掰”一下,把脱位的骨头掰回去。这看起来方便,其实十分危险。自己贸然尝试让关节复位,会让关节的稳定性变差,甚至演变为习惯性脱位。

  张道俭强调,关节的稳定性可能比活动度更重要。一旦关节过度不稳定,关节软骨的受力和磨损将增大,这不仅难以修复,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还将带来关节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等一系列问题。

  更可怕的是,自己治疗关节脱位,往往无法确定骨头是否完好,自行复位可能加重伤情。例如,肩关节复位的经典方法“脚蹬手牵”,是用医生的脚顶在患者的腋窝、两只手拽住患者的患肢做牵引,牵引力量较大。如果骨头并非完好,牵引复位过程中就可能发生肱骨近端的骨折。因而,在牵引之前需要先拍片,复位过程需根据是否骨折进行调整。在不确定骨折情况下自行复位,有可能出现骨折移位。

  预防关节脱位,最主要的是避免过度运动。例如,肩关节如果过度后伸,就可能牵扯前方的关节囊和肩下的盂唇,导致前方的稳定结构被破坏。张道俭不建议大家进行类似瑜伽等的拉伸动作,尤其是过度劈叉和拉伸动作。这些虽对韧带和肌肉有一定的拉伸作用,但同时也会导致关节的关节囊拉伸松弛,增加关节的不稳定度。

  监制:郭静

  记者:鹤佳 杨扬

  编辑:马露丝 彭毓姬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