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书评
《百年孤独》这本书虽然看的是译本,但是还是能感受到如散文般的文笔美感,不足之处是小说里面的角色虽然不多,但是名称对国人来说太过冗长,拗口,并且连续7代人名字里面很多重复的情况,如果没有一个名称对照表,很容易搞混淆。也正是这一代代人的重复,点题了布恩迪亚家族世代轮回孤独的宿命。马孔多的兴衰历史实际上也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历史。
布恩迪亚家族是注定孤独的家族,但是作者并没有在孤独这件事本身上做出大量的阐述,反而是通过各种故事和适当的启发去激发读者理解所谓的孤独的含义。预言家已经预言了这个家族100年的结局,布恩迪亚家族的人在人生终了前也似乎拥有了预言家的能力,对自己的生命和即将发生的不幸了然于胸,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粗略的看不过是一个家族一代人一代人的生生死死而已,往细了看,站在历史的车轮上,所有的事情都似乎是注定的。这是命运的枷锁,是孤独的枷锁,孤独的基因深深烙印在每一个布恩迪亚家族的男男女女身上,无论他们的性格是外向或者内向,也无论他们的脑袋是笨拙的还是聪明的。
经典段落:
小说前半段乌尔苏拉担心和阿尔卡迪奥结婚生下猪尾巴的孩子,以及他们儿女辈的不论恋情,使人完全感觉不到这种半世纪前的荒唐伦理故事和孤独之间有什么关系。更多的是了解马孔多的封闭和阿尔卡迪奥对外界新事物的向往和对真理不要命的执著,阿玛兰妲的自卑封闭,奥雷里亚诺的腹黑人设,梅尔吉亚德斯神一样的预言家。故事的铺垫长达几代人,也是这本书的特点之一,但凡没有一点耐心,估计很难坚持到精华的部分,也正是冗长的铺垫,让读者更愿意花时间去回顾和思考这个大家族发生过的一件件惊心动魄的大事。前半段孤独的定义都是表面层次上的孤独,多是因为发生了一件事导致角色产生了直接的孤独反应,无论是阿玛兰妲的报复心理,还是阿尔卡迪奥对新世界的痴狂,他们都是不被众人理解的可怜角色,所以他们是孤独的。
士兵们已经把查没的武器运走,作为自由派准备开战的证据,奥雷里亚诺对此没有作任何评论,但有一天晚上,他们在谈论菜刀事件时,他们问他时自由派还是保守派时,它没有犹豫,如果一定要当什么,我当自由派, 因为保守派都是些骗子。
多年以后,再临终的床榻上,奥雷里亚诺第二将会想起那个阴雨绵绵的六月午后,它走近妻子是去看自己的头生子,那孩子孱弱又爱哭,丝毫没有布恩迪亚家人的样子,但他未作多想就给他取好了名字“何塞-艾尔卡蒂奥”,妻子表示同意。但乌尔苏拉无法掩饰那隐隐的不祥预感。她从漫长历史上重复命名的传统中得出了在她看来无可争辩的结论;所有叫奥雷里亚诺的都性格孤僻,但头脑敏锐,富于洞察力;所有叫何塞-阿尔卡蒂奥的都性格冲动,富于事业心,但命中注定带有悲剧色彩。唯一无法归类的是 何塞-艾尔卡迪奥第二和奥雷里亚诺第二。他们在童年时如此相似又顽皮,连他们的妈妈也分不清,洗礼那天,阿马兰妲给他们带上了写有各自名字的手环,穿上颜色不同并标有名字缩写的衣服,可是上学的时候,他们决定互换衣服和手环,管自己叫对方的名字。然而等他们长大的时候,保留了奥雷里亚诺名字的孩子变成了和祖父一样的彪形大汉,而那个叫做何塞-艾尔卡迪奥名字的孩子却像上校一样瘦骨嶙峋。他们仅存的共同点就是家传的孤独气质。正是这种体魄,姓名与性格的交错,才使得乌尔苏拉怀疑他们童年时便互换了身份。
奥雷里亚诺第二实际才是何塞的正统继承,开始专研吉卜赛人留下的奥秘,反复的炼制小金鱼,又溶解掉重新炼制,和当前的何塞-阿尔卡迪奥如出一辙,正如梅尔吉亚德斯的说法,不到一百年,就不该有人知道羊皮卷其中的含义。而何塞-艾尔卡迪奥第二实现了观看枪决的愿望,遗传了布恩迪亚上校的军人情结。就像所有的性格都是与生俱来的,所有的命运都是注定的一样,不可改变和逆转。到了第三代阿尔卡迪奥,此处主要演绎了第二层次的孤独,这种孤独是布恩迪亚的深深迷茫,是阿玛兰妲对感情的深深迷茫,是乌尔苏拉作为小说最高长辈发现了布恩迪亚家族的一些规律和隐隐的担心。
第5代阿尔卡迪奥诞生后,是书本的高潮部分,乌尔苏拉作为一个洞察者复盘了这么多年各个角色内心深处的无法比拟的孤独。乌尔苏拉在彻底失明之后,凭借着记忆力当作自己的眼睛,再借助小阿尔卡迪奥的辅助信息判断颜色,从而保持自己不服衰老的状态。虽然眼睛已经看不见了,但她几乎像当年操持整个家时一样忙碌,然而在晚年无法穿透的孤独中,她获得了非凡的洞察力,能觉察到家中任何不起眼的小事,也第一次看清了过去因为忙碌而忽略的真相。在培养小阿尔卡迪奥为上神学院做准备的那段时期,她仔细回顾了马孔多创建以来家中的大事,小事,彻底改变了对子孙的一贯看法。她意识到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并非她想的那样,是因为战争的摧残而丧失对家人的情感,实际上他从来没有爱过任何人,包括妻子雷梅黛丝和一夜风流后随即从他生命中消失的无数女人,更不必提他的儿子们。她猜到并非像所有人想的那样他是为了某种理想而发动那30多场战争,也并非所有人想的那样因为疲倦而放弃了近在眼前的胜利,实际上他的成功和失败都是因为同一个原因,即纯粹.罪恶的自大。她最终得出结论,自己不惜为他付出生命的这个儿子,不过是个无力去爱的人。儿子身上的光环剥落,反而激起她心里对他所有应得的同情。至于阿马兰妲,那孩子铁石心肠曾经令她非常恐惧,但现在她终于发现阿马兰妲才是世上从未有过的最温柔的女人。所有表面上看上去的报复行为和非理性都是无穷的爱意与无法战胜的胆怯之间的殊死较量,只不过最终胜出的是阿马兰妲毫无理由的恐惧,恐惧的对象就是她自己饱受折磨的心灵。此段故事可以定义为第三层次的孤独,是失明的乌尔苏拉对历史的深刻总结和对生活细节的判断。乌尔苏拉开始进入晚辈的内心去发现深层次的问题原因。
阿玛兰妲的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虽然她看起来依然结实挺拔,毫无征兆,健康的一塌糊涂,而自从那个下午他彻底拒绝郝理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并关在房中痛哭,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能窥见她的内心,她在走出房门那一刻已经耗尽了眼泪。从此再也没有哭过,无论是雷梅黛丝升天的时候,还是众多奥雷里亚诺们遇害的时候,还是在雷奥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去世的时候,上校是她这一生最爱的人,尽管直到他的尸体在栗树下被发现时她才表现出这一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阿玛兰妲毫无受挫感,相反感到摆脱一切苦痛获得了自由,因为死神格外开恩,提前几年预先给出了通知,那是在妹妹上学不久后,一个炎热的中午,他在长廊缝纫时看到了死神,只有她自己能看的真切,其他人都看不到。死神并未明说她什么时候会死,只是让她开始为自己缝制寿衣,死神应许她可以缝制的尽量精美,在完工的当天傍晚,死时没有痛苦,没有恐惧也没有烦恼。她织的非常仔细,光做这项活计就耗费了4年的时间,她干活时的专注得以保持必要的镇静来接受失败。也就在那时,她理解了奥雷利亚罗-布恩迪亚上校制成小金鱼随即又销毁的举动。世界不过是身外之物,她的内心不再为任何痛苦而波动。她深深的遗憾没能在多年前获得这样的领悟,那时还来得及净化记忆,在崭新的光芒下重建世界,平静的唤回傍晚时皮特特罗-克雷斯皮身上的薰衣草味道,并将贝丽卡救出悲惨的境地,而这不是出于爱,也不是出于恨,而是出于对孤独的深切理解。此段故事可以定义为第四层的孤独,是阿玛兰妲作为长达5代布恩迪亚深度参与者的自省,和临死前对人生回光返照式的觉悟,此时的孤独已经不是自卑,爱恨情仇,而是曾经有很多改变生活的机会的深深遗憾和曾经那么多的自以为是。这个地方的孤独就是自己曾经的世界观是多么的执拗和可笑,不仅仅是阿玛兰妲,而且是悲剧者都共存的一个特质,自大,自以为是,可惜当局者迷。
何塞阿尔卡迪奥第二再香蕉厂罢工屠杀事件之后幸运的存活下来,在梅尔基压得斯的房间里,他回想起过去几个月 的紧张局势,狱中的苦难,车站里的恐慌,以及满载死尸的火车,得出一个结论:雷奥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他的爷爷)不过是个伪君子或者懦夫。他不理解上校何必用那么多言辞来解释自己在战争中的感受,其实用一个词便足 够:恐惧。相反在梅尔吉亚德斯的房间里,被神奇的光线,落雨的声音,隐身的感觉所保护,他找到了此前生命中一刻 也不曾有过的安宁,余下的唯一恐惧就是自己有可能被活埋。每天前来送饭的索菲亚答应他只要自己尚存一息,就一定让他先死后葬。摆脱了所有的恐惧,何塞阿尔卡迪奥第二得以专心研究梅尔基得斯的羊皮卷,愈难索解兴致越高。他习惯了雨声,两个月之后那已经无异于另一种静谧,唯一打扰他独处的就是索菲亚的进进出出,他恳求她把 饭留在窗台上,再次关门上锁。家人已经将他遗忘,包括费尔南达,她得熟悉军人们对他视而不见,便不觉得留他 在那里有什么不妥。几个月的幽闭过去了,奥蕾莉亚诺第二想找人聊天,门一开,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满屋的便 盆每一个都用过多次,令人作呕的气味对他来说恍若不知,仍在反复研读天书般的羊皮卷。他身上闪耀着天使般的 光芒。门开的时候,他只是微微抬了一下头,但就在那一撇,他的兄弟分明看到了曾祖父那种无可挽回的宿命在重 演。
乌尔苏拉颇费了一番功夫,才兑现雨停就死去的诺言,她无需双眼就发现,第一次扩建家宅时精心培育的花圃都 已经毁于大禹和奥蕾莉亚诺第二的大肆挖掘。她摸索着走过一间间空荡荡的卧室,听到白蚁柱食木头的声音,蝽虫 在衣柜中沙沙大嚼,听到暴雨期间大肆繁殖的红色巨蚁挖掘地基是的毁灭之声。她说:“在这样下去我们非让虫子 吃了不可”。再清理所有虫子的过程中,她见到了很久不见得何塞阿尔卡迪奥第二,听到曾祖母的声音,他转头往 门口望去,却在无意中重复了乌尔苏拉当年的一句话,“您还能指望什么呢”,他喃喃道“时间过得真快”,“话 是没错,可也没有那么快”乌尔苏拉说,话一出口,她便意识到正在重复奥蕾莉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曾经在死囚房里 对自己说的话,再次在战惊中证实了时间并没有像她刚承认的那样过去,而且在原地转圈。这一段是个人理解的第五层次的孤独,也就是轮回,用家族的事态轮回,来映射生活的轮回,很多事人们都喜欢时候诸葛,世界上重新来一遍,很大的可能性结果是一样的,尽管变现形式可能有区别。
乌尔苏拉死在星期四的一早,按照人们的推算她的年龄应该在壹佰壹拾伍到壹佰贰拾贰之间,她被放在一口比篮 子略大的小棺材里面,出席葬礼的人非常少,一方面记得她的人已经不多,一方面因为那天中午及其炎热,连飞鸟 都昏头昏脑像散弹一样纷纷撞向墙壁,撞破铁窗纱死在卧室里。临死前她用了2天的时间祈祷,不要让红蚂蚁毁掉房 子,不要让雷梅黛丝照片前的长明灯熄灭,不要让布恩迪亚家的人近亲结婚,生下长猪尾巴的孩子。然而奥蕾莉亚 诺第二却一直在努力试图让她说出藏金币的地方,但恳求再一次落空,“等主人出现的时候,上帝必然会带领他找到”
小奥雷里亚诺逐渐步入了青春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变得难以捉摸,他无意中和何塞阿尔卡迪奥第二(他的 大伯)成了好朋友,阿尔卡迪奥第二将香蕉厂的故事,羊皮卷的理解都传授给了小奥雷里亚诺,尽管,何塞-阿尔卡 迪奥第二被所有人认为是疯子,但实际上却是家里最清醒的人。多年以后奥雷里亚诺接触到外边的世界时,将会意 识到那种说法显得荒谬不经。偏居一隅的小屋,无论热风,灰尘还是酷暑都无法浸入,眼前浮现出祖辈遗传的一幕幕记忆,两人同时发觉屋内的时间永远是三月,永远是星期一,于是明白了阿尔卡迪奥第二并不是外边人理解的那么昏聩,实际上只有他洞悉真想,原来时间也会失误和出现意外,并因此迸裂。在某个房间里留下永恒的片段。阿尔卡迪奥第二把费解的字母进行归类,然后进行分析比较。这对小奥雷里亚诺破解羊皮卷的奥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8月9日,何塞-阿尔卡迪奥第二和小雷奥里亚诺在梅尔基牙得斯的房间里交谈,突然说道,“你要永远记住那是三千多人,都被扔进了海里”。说完就一头扑在羊皮卷上,死的时候还睁着眼睛。这是对真相的执着,更是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迪奥的复刻轮回。
故事到了第六代布恩迪亚,奥雷里亚诺-巴比伦,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伯父何塞-阿尔卡迪奥的智慧和对羊皮卷的信 息完美继承,在费尔南达死后,姑姑阿玛兰达-乌尔苏拉却在无意中通过多次给巴比伦买书而对雷奥里亚诺-巴比伦 的生活带来了根本的改变,特别是她再给他传授最新的舞步的时候,他总会感到骨头里充满无助的泡沫,他试图强压痛苦,更加投入的研究羊皮卷,越是逃避却越是渴望。最终在情人尼格鲁曼塔的刺激下,彻底爆发出对阿玛兰达-乌尔苏拉的激情,成就了和祖母一样的不论恋情,虽然此时他还只是以为是兄妹之间的恋情。阿玛兰达-乌尔苏拉满怀期待的生下了第七代布恩迪亚奥蕾莉亚诺-罗德里戈,在 怀孕期间,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多次意识到自己的妻子或许是自己的姐妹,许久都心悸不已,所以逼迫这自己接受了儿时蓝中弃婴的说法,并不是因为真的相信,而是因为能够借此脱离恐惧。直到孩子出生,产婆用布擦去孩子身上 的淡蓝色粘浆,才发现他比其他人多了些什么,仔细一看是一条猪尾巴。阿玛兰达-无二苏拉也因为大出血而死亡, 尽管再此之前奥蕾莉亚诺-巴比伦已经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自己的高祖母,皮尔拉-特尔内拉,她得知这个信息之后 发对他出一阵深沉的笑声,这古老而豁达的笑声最后几近鸽子的呢喃。对她而言,布恩迪亚家男人的心里没有看不 穿的秘密,因为一个世纪的牌戏与阅历已经教会她这个家族的历史不过是一系列无可改变的重复,若不是车轴在进 程中必不可免的磨损,这旋转的车轮将永远滚动下去。这一段故事就是历史的复刻和轮回,也代表了孤独的第5层境界。那就是明知道结果,还是会义无反顾的发生。
阿玛兰达-乌尔苏拉去世之后,奥蕾莉亚诺这时才明白自己多么爱他的朋友,多么需要他们,多么想在此时此刻 拥有他们的陪伴。情人尼格罗曼妲把她从一滩泪水和呕吐物中救了出来,并为他清洗干净,喝下热汤,有用炭条涂掉了如今一直欠着的无数情债,认为这能让他开心一些,第二天清晨,奥蕾莉亚诺从短暂的沉睡中醒来,头痛欲裂,他猛然想起了孩子,然而孩子不在篮子里,或许是产婆夜间抱走了孩子,这想法让他终于能够喘口气思考片刻。他倒在摇椅上,在家族早年的日子里贝丽卡曾坐在上面刺绣,阿玛兰妲曾在上面和马尔克斯上校下跳棋,阿玛兰妲-乌尔苏拉曾在上面缝制婴儿衣服,在一道清醒的电光中,他意识到自己的心灵承载不起这么多往事的重负。他被自己的他人的狐疑纠缠 如同致命的长矛刺穿心脏。这时他看见了孩子,那孩子只剩下一张干蔫的皮,全世界的蚂蚁一齐出动,正沿着花园的石子路努力把他拖回巢去。奥蕾莉亚诺僵在原地,不仅仅因为惊恐而动弹不得,更因为在神奇的一瞬间梅尔基亚得斯终极密码向他显明了意义。他看到羊皮卷卷首的提要在尘世的空中完美显现:“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正在被蚂蚁吃掉。”他平生从未向此刻这边清醒,他用费尔南达留下的十字木条再次订死门窗,远离 世间一切干扰,开始轻松的破译羊皮卷,因为他知道这上面也有他的命运。直到最后他才发现阿玛兰妲-乌尔苏拉是他的姨妈的事实。而当年的神甫弗朗西斯不过是为了促成他们两在错综复杂的血脉迷宫中寻找彼此,直到孕育出那个注定 要终结整个家族的神话般的生物。这一段是我个人理解的第六层的孤独,故事是一个完整的收尾呼应,预言得以实现,布恩迪亚家族的一切故事早已经被羊皮卷预言的非常详细,所有的一切如宿命般不可逃避。
当马孔多在《圣经》所载的那种龙卷风的怒号中化作可怕的瓦砾与尘埃旋涡时,奥蕾莉亚诺-巴比伦为避免在熟知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又跳过十一页,开始破译他此刻正在度过的这一刻,译出的内容恰恰是他当下经历的,预言他正在破解羊皮卷的最后一页,宛如他正在会言语的镜中照影。他再次跳读去寻找自己的死亡日期和情形,但没等到最后一行便已经明白自己不会再走出这间房间了,因为可以预料这座镜子之城--或者蜃景之城--将在奥蕾莉亚诺-巴比伦全部译出羊皮卷之时被飓风抹去,从世人记忆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记载的一起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书的收尾也是孤独的最后一层境界,甚有一种人生不过浮梦一场,梦醒的时候也是离开的时候,所有的一切过往都将注定被遗忘和历史抹去,是最终极的孤独,毫无意义的孤独。
用简短的读后感总结孤独1. 第一层 孤独就是执着
2. 第二层 孤独就是迷茫
3. 第三层 孤独就是自大,自以为是,对世界有所误解
4. 第四层 孤独就是生活被遗憾和恐惧填满,而不敢去尝试改变
5. 第五层 孤独就是轮回,即使重来一遍也会是同样的结果
6. 第六层 孤独就是明知道结果,却无法改变的宿命
7. 第七层 孤独就是人间不值得,一切都毫无意义,最终都将随风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