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狗之患,终究源自人祸
□刘佳莹(重庆大学)
9月26日,安徽芜湖一学校保安将一只正在喂奶的狗打死,校方称狗在学校追咬人,存在安全隐患。27日,狗的主人黄女士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事发后她赶到现场,从垃圾桶内找到了活着的小奶狗和被打死的狗妈妈。(9月27日 极目新闻)
该事件引发网友争议,有网友认为,“可以将狗赶出学校,但是不至于将其杀掉”。另有网友则表示,“流浪狗存在安全隐患确实应该扑杀,不应该等到真正出事了再做处理”。
而同一天里,有另一条新闻报道,河南鹤壁淇滨区泰山路附近,一只流浪狗见人就咬,约有40名受害者被其咬伤。面对此事件,网友赞成扑杀流浪狗的呼声更大。
对于流浪动物的管理一直以来就备受争议,流浪狗到底应该扑杀还是收容管理,更是许多人争论的焦点。常年流浪在外的狗,由于缺少管理,本身就带有众多的寄生虫和传染病,更不必说被狗咬一口甚至可能传染致死率极高的狂犬病。同时,流浪狗由于无人管理、无人担责,一旦伤害人类,受害者也无处索赔,还要自掏腰包接种狂犬疫苗。对于流浪狗的收容管理,也会因为我国流浪狗数量众多而耗费大量的收容成本和空间。流浪狗的安全隐患和收容问题让不少人呼吁扑杀流浪狗,而我国不少城市对流浪狗的处理方式也确实如此。
但是盲目地“一刀切”式的处理流浪狗,也丧失了伦理的温度。一方面并非所有的流浪狗都存在安全隐患,一刀切式地将流浪狗扑杀,看似是在保护人类的安全与城市的文明,实际却是在抹杀人类的道德责任感。另一方面,一些人对流浪狗的扑杀方式过于残忍,安徽芜湖的保安打死狗妈妈时,小狗甚至还在旁边吸奶。在我国的传统道德教育中,一直以来就首推“仁爱之心”,对流浪动物的虐杀与“生命平等”的价值观念相冲突,因此才会有众多人呼吁善待流浪动物。但是不少人对流浪动物的救助和再领养对于庞大的流浪动物群体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
扑杀流浪动物并非一劳永逸的解决之道,关键还在于从源头减少流浪动物的产生。人类对宠物的弃养是流浪动物数量逐渐壮大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养宠逐渐成为了社会风潮,全国城镇养宠物的数量逐年增加,但人们弃养宠物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疫情爆发期间,由于一条“宠物也会感染病毒”的新闻,宠物的遗弃甚至成为了集体现象。
要阻止流浪动物的井喷式增长,就要减少宠物遗弃现象的发生。一方面,动物管理部门要出台相关法律对遗弃动物的行为进行严惩,加大遗弃动物的成本,这既能让人们在选择养宠时更加谨慎,也能减少遗弃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动物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对动物买卖市场的监管,不少中间商专门利用动物的无序繁殖来获利,使动物买卖渠道过于宽松,人们的宠物获得成本低,但是养宠成本高,导致很多人并不珍惜自己的宠物,随意丢弃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养宠需要付出大量的成本和精力,不是可以随意叫停的过家家。养宠人士真心爱护自己的宠物,动物管理部门从源头上加强对宠物买卖市场和遗弃行为的监管,才能有效减少流浪动物的数量,缓解流浪动物管理备受争议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