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裂了!「禽兽」也不放过?!

  

  最近这段时间是圣诞节。

  在这耶稣诞生的日子,母羊们也一个接一个地生下了羊崽,夫妻俩盘算着今年这收益应该不错。

  

  奇怪的是,所有的小羊崽中,有一只从出生开始就被他们特殊照顾。

  别的小羊崽都是常规操作,生出来了跟着羊妈妈一起养就完了。

  但这一只,他们不仅抱进了房间,披上了毛毯,还给人家弄了个小床,用奶瓶喂奶,每天抱着哄着。

  

  别误会,他们可不是心血来潮,突然想弄只羊做宠物。

  他们是真把这只小羊崽当孩子来养,时时刻刻放在眼么前,生怕有什么闪失,还给人家起了个艾达的名字。

  

  这夫妻俩莫不是魔怔了?

  非也。

  原来,艾达并非一般的小羊崽,她有着羊首人身,按性别来看是人家是女孩子,名副其实的美羊羊。

  

  在夫妻俩看来,这就是上帝显灵了,发现他们俩无儿无女,于是便送来这么个小棉袄,成全他们。

  所以,他们对而言,艾达就是女儿一般,必须得悉心呵护着。

  

  然而,他们两个是高兴了,但有一个家伙却不乐意了。

  谁呢?

  艾达的亲生母亲羊妈妈。

  一次,趁着夫妻俩不注意,羊妈妈直接把艾达拐到了大山深处,害得夫妻俩废了好一阵子工夫才把艾达找回来。

  

  对此,羊妈妈自然是不甘心的,明明是我生的宝宝,怎么就成你们的了?

  它愤恨,不甘,却无可奈何。

  

  于是,它开始躲在屋子外面偷偷关注。

  不久之后终于有一天,妻子拿起枪干掉了羊妈妈,然后挖坑把它给埋在了土地里。

  

  这一幕,被一个男人所看到。

  这个男人不是外人,而是刚刚从外地回来的丈夫的兄弟皮特。

  

  皮特见夫妻俩对艾达视如己出,整得和真事似的非常不屑,动不动就拿艾达取乐。

  有一次,他还直接用草来喂艾达,当场就把丈夫惹怒了。

  

  一段时间后,皮特终于开始像对艾达像对待孩子一样,没事还会带着艾达出去玩。

  这可并不完全是因为他对艾达改观了。

  打从来到夫妻俩家后,皮特就忍不住在言语举止上调戏妻子,从两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以前应该有故事。

  

  但此时的妻子,面对456的皮特懒得理会,根本不想和他再发生啥。

  前面提到,皮特在回来的时候看到了妻子杀掉羊妈妈。

  所以,他和艾达混熟其实有这样一个目的,那就是以告诉艾达她的生母被妻子所杀作为要挟,让妻子和自己下个象棋。

  

  面对这种状况,妻子只能表面上同意了皮特的要求,然后趁着皮特亲得正来劲,一把将他推出门外。

  

  最后,眼瞅着从妻子这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小欢喜,皮特选择了离开,而开车送他走的,正是妻子。

  想着摆脱了皮特,一家三口终于可以过幸福小日子了,妻子的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

  

  结果没承想,当她赶回家时,艾达不知去向,丈夫则遭到枪击倒在地上。

  她流着泪水无助地四处张望,可是什么人也看不到。

  

  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原来,在妻子送皮特的这段时间,丈夫带着艾达到山上溜达。

  就在这时,一个羊头人身的男子突然出现一枪打中了他,带走了艾达。

  

  以上就是这部电影所讲的故事。

  听完之后,你是不是有种WTF的感觉?有就对了。

  和《钛》一样,《羊崽》也是一部需要观众调动社会学、人类学、哲学,甚至是宗教理论来解(脑)读(补)出其中内涵的影片。

  

  比起《钛》来说,《羊崽》的观感更加晦涩,而且没有那么直观的视觉刺激。

  大尺度场面倒也不是没有,但传递出的效果,就真的如这片的整体气质一样,透露着阴冷与压抑。

  

  就表象来看,《羊崽》所反映的主题其实并不复杂。

  大体上就是借助一个寓言般的故事警示人类,对自然万物无止境索取必将会招致灾难,酿成无法承担的苦果。

  

  影片中的夫妻两,明明生活的也算不错了,可是他们仍旧贪婪不止,不仅要霸占羊妈妈的孩子,为了以绝后患还杀掉了羊妈妈。

  这种残忍,刚刚好与结尾处丈夫的死相对应,你看不到羊妈妈的心碎和愤怒,但当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是不是就有了切肤之痛了?

  

  同样的,影片中的一些片段,比如割草、用钳子夹断羊的耳朵打上编号,这在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来看,完全就不是问题。

  但如果带入到青草、小羊的角色中去,那种残忍与血腥,也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了,假如我们有着过于脱离客观现实的“圣母心”,那么恐怕人类只有自绝于天地才能拯救万物苍生了。

  影片要表达的自然不是这种极端化的思维,它的重点还是希望人们能够反省自身,对自然万物永远保持敬畏,去寻求一种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友善的可能。

  

  从族群角度来看,影片所影射的是强势族群对弱势族群的殖民掠夺和残酷剥削。

  夫妻俩和羊,分别对应的是剥削与被剥削的群体。

  艾达的出现,以及夫妻俩对艾达的掠夺抚养,比如教她像人类一样进行吃饭走路等活动,所象征的是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规训改造。

  

  这种“统治术”尽管看上去很有效,但却不能真正弥合族群间的裂缝,更无法抹除某个族群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在片中,艾达曾通过水面、镜子意识到自己和人类并不一样,并在一幅画上看到了自己的同类,画上是一群羊正被人类放养。

  这里所隐喻的正是某个族群被另一个族群所奴役的屈辱历史,不用我说,大家都懂。

  

  设想一下,如果不是艾达被羊男带走,等她长大成人后,可能会发生什么?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从情感伦理层面来分析这部电影。

  夫妻俩为什么没有孩子?

  虽然影片中并没有明说,但里面有这样几个剧情安排。

  先是艾达出现后,妻子开始展露笑容,而丈夫则一个人抹泪痛哭。

  

  后来在杀掉羊妈妈后,妻子从艾达那里收获了不少为人母的快乐。

  不久后,她来到了一个坟墓前,再不久后,她又第一次在丈夫怀里甜蜜微笑,第一次和丈夫在片中打扑克。

  

  这些情节暗示着,夫妻俩曾经有过一个孩子,孩子的不幸丧命让两人陷入痛苦之中始终走不出来,直到艾达的出现,他们才渐渐弥合心灵的创伤。

  

  如果你觉得这些论据不够,那么在影片开头,还有一段两人关于时空穿梭的对话。

  当时妻子说“我觉得只能做到回到过去”,而丈夫也应和表示那倒是。

  

  这显然是在暗示妻子对于过去的眷恋。

  所以过去有什么呢?联系各种线索来看,不就应该是孩子么?

  更进一步讲,关于孩子的死,关于过去,还有可能与皮特有关,只是这样解读就过于依靠脑补了,实在是没有什么意思。

  

  更多可以引申出的“深意”,我就不讲了,因为,没意义。

  总的来说,这部《羊崽》对于大多数观众相当不友好,台词情节简单、节奏缓慢、表意晦涩,故事稀碎,却私货一堆。

  这也是为什么无论在某瓣还是IMDB上,影片的评分都低到没眼看的原因所在。

  说实在的,想要表达复杂深刻的主题,想要探索影像的更多可能,这些都没有错,也是电影人应有的职业追求。

  但是,如果为了深刻而深刻,为了艺术而艺术,刻意把一个故事搞得费解到让人丧失兴趣,那么影片也就成为了导演和理论派的自嗨式刻奇。

  得不到大众的认可,怪不得别人。

  

  就像本片,明明半小时就能讲完的事,却非得弄成将近两个小时的长片,而且故事还讲得云山雾罩,你叫一头雾水的观众怎么买账?

  观众不买账,那你想要传播的价值和理念,又如何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人呢?这恐怕不是一句“垃圾观众太多”就能解决的吧。

  很多时候,真的,大可不必。

  

  能够在戛纳获奖,这部《羊崽》自然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烂片”。

  抛开隐晦的故事和主题,它仍然有着“好看”的一面。

  比如,它的氛围营造特别到位。

  冰雪交加寒风刺骨,广阔天地烟雾萦绕,当颇有灵性的羊注视你的时候,那种神秘、可怕、未知、恐惧,真的能够将人带入其中。

  

  再比如,大量的远景,大量的固定镜头和缓慢移动镜头,让平静的叙事中透着无以名状的压抑,把人类的渺小与孱弱暴露无疑。

  

  除此之外,片中的所有动物也都可爱到过分,让人忍不住想要跳到里面撸上一把,特别是小羊崽艾达,真的能看得人心要融化了。

  

  就凭这一点,哪怕你看不懂这片,也不想知道它到底要说什么,刷上一遍其实也并不亏。

  没办法,谁让我们对萌萌的小动物毫无抵抗力呢!

  有个词叫“猛男落泪”,点点“在看”,让我康康咱们的粉丝里有多少是热爱小动物的猛男猛女吧~

  今天就说到这里!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