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研究论丛》2022年第5期目录
专题:妇女解放、革命传统与历史叙事
丛小平中国革命的实践与概念形成:婚姻、法律与女性观念贺桂梅将妇女解放历史经验理论化的研究方法和视野宋少鹏把“党的妇女工作”带回来:以总体史视域推进“妇女与革命”的研究罗 岗革命·司法·地方:治理的逻辑还是政治的逻辑?董丽敏在中国革命的视野中重塑“社会性别”:如何“性别”,怎样“社会”?孙晓忠每一次革命都创造了新词汇张 华引入长时段视野和强化策略分析推进中国革命中的妇女解放议题毛 尖中国式“花好月圆”:谈 20 世纪 50 年代宣传《婚姻法》的电影李 娜实态与生机:重访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乡村妇女生活
沙 垚
戏里戏外的女性自主(1949-1966)
实证研究於 嘉何以为家:第二次人口转变下中国人的婚姻与生育裴谕新? 龚泽玉“鸡娃不如鸡自己”: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女性的母职再造
法律与政策研究
王理万性骚扰立法的中国经验与前景展望
文学?文化?传播
童晓薇
不快乐的主妇们
——角田光代小说的女性主义叙事
郭如如
技术、妇工与文明的更迭
——社会史视阈下的王安忆《天香》
姜吉林? 赵莉萍
当代“姐妹情谊”、传统文化伦理与主体性寻认
——动画电影《白蛇 2? 青蛇劫起》的叙事策略
实证研究
? 何以为家:第二次人口转变下中国人的婚姻与生育
於 嘉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社会研究中心)
摘 要:在第二次人口转变的背景下,当代中国的婚姻与生育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在哪些方面延续了传统模式?基于全国人口普查、大规模综合性社会调查和网络专项调查数据,本研究试图从代际、性别和社会经济地位三个维度探索以上研究问题,分析当代中国婚育观念与行为呈现的模式与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年轻群体在亲密关系形成与婚姻缔结方面有着更为显著的变化,但非传统的生育行为并未明显增多。在婚姻缔结方面,人们行为的变化比观念的变化更加明显,“早婚”与“普遍婚”期望依然存在;在生育方面,民众观念的变化更为明显,不生育倾向明显增加、对女性生育必要性认同度下降和对女性单身生育更为宽容。受中国独特文化影响,子女因素对离婚决策起到较强的牵制作用,也被相当一部分群体视为维系婚姻的决定性因素。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年轻群体同居与婚前生育均向“劣势模式”转变。此外,终身不婚率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男性中持续上升,但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女性在婚姻市场中愈发具有竞争力,“高知剩女”现象在当前已成为一个伪问题。关键词:第二次人口转变 ; 婚姻与生育 ; 观念 ; 代际变化 ; 社会经济地位
“鸡娃不如鸡自己”: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女性的母职再造
裴谕新 龚泽玉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摘 要:有关“妈妈企业家”“精英母职”的已有研究均关注到身为母亲的创业者或高层管理群体,特别是其肩负的企业职责与传统的女性角色之间看似无法调和的矛盾。然而,现有文献集中在工作领域性别刻板印象对于她们的限制,鲜见家庭领域的探讨。本研究选取粤港澳大湾区15位已育创业女性作为个案,对她们的创业历程、婚姻家庭状况以及母职实践进行追踪式考察,以探究女性在实现事业决策权、经济自主性的过程中,对于“如何做妈妈"的思考、实践以及创新性贡献,进而拓展母职的传统意涵边界。研究发现,在母职理想形态上,她们追求事业、家庭与自我发展的平衡,通过时间管理、空间切换、团队合作实践母职,表现出与其他精英女性相似的策略。但创业与母职相互塑造,她们因此形成了反思竞争和“内卷”的主体性实践,拒绝自我牺牲式的陪伴,而将发展动力转向自身,把以身作则视为母职的重要实践,为“不鸡娃”“鸡自己”找到合理的话语出口,展现不同于其他精英女性阶层的精神创造,具有积极的示范性。
关键词:创业女性 ; 母职再造 ; 母职实践策略
法律与政策研究
性骚扰立法的中国经验与前景展望
王理万(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 摘 要:开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性骚扰立法动议,经由地方立法试验、人大代表提案、群团组织推动、司法经验积累和国际社会关注,促使立法机关在2005年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时增加规定“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然而,在对性骚扰概念作出立法界定,以及对特定场所性骚扰的强化规制等方面尚不能满足现实需求。2020年,《民法典》明确了性骚扰的概念和构成要件,确立了特定场所防治性骚扰的义务,形成了开放式条文结构,引导了后续《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改。总结中国性骚扰立法的经验模式,其呈现鲜明的民意回应型、多级分工式、经验导向性和话语嵌人式特征。由此展望中国性骚扰立法前景,有望转向引导型立法模式,弥合现有法律体系的内部罅隙,继续积累性骚扰立法的中国经验,并嵌入国家和社会的主流话语。关键词:性骚扰立法 ; 经验模式 ; 制度前景 ; 民法典 ; 妇女权益保障法文学?文化?传播
不快乐的主妇们——角田光代小说的女性主义叙事
童晓薇(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东亚研究中心)摘 要:角田光代的主妇小说通过具有类型化特征的人物塑造,在消失的娘家、规训的婆家、不可靠的同性友情的叙事建构中展现了“男主外,女主内”思想依然深人人心的日本社会中“不快乐的主妇”形象。小说把“母乳神话”“父职缺失”“孩子中心主义”“母女关系”等女性主义普遍关注的问题交织于文本中,把主妇们从怀孕、生育到子女教育的“母职”承担过程中遭遇的心理危机层层剥开,审视她们痛苦焦虑甚至走向犯罪的深层次原因,探讨了自我意识建立对女性的重要性以及女性与世界的关系,用文学的形式对女性社会学做了有力的呼应。关键词:角田光代 ; 主妇 ; 女性主义叙事
技术、妇工与文明的更迭——社会史视阈下的王安忆《天香》
郭如如(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摘 要:本文在社会史视阈下对王安忆的长篇小说《天香》进行考察后指出,将家族复兴简单归因于晚明女性意识萌发或主体性建构的“女性主义”观点值得反思,妇女、劳动、晚期帝制中国社会三者之间存在着的复杂而有机的互动关系更应受到重视。“天香园绣”作为一种生产技术,因其隐含在“妇工”的传统面貌之下,使女性崛起获得了可能性和合法性;这一技术又在勾连女性空间与经济社会、精神与物质、宏大历史与生活日常、文与野、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等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并提示着妇女劳动已经成为影响社会文明更迭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重新认识传统社会女性的生存境遇、技能工职、劳动价值,重新评估其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贡献的重要推动力量。关键词:王安忆 ; 天香 ; 技术 ; 妇工 ; 文明
当代“姐妹情谊”、传统文化伦理与主体性寻认——动画电影《白蛇2·青蛇劫起》的叙事策略
姜吉林 赵莉萍(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山东女子学院学报编辑部)摘 要:2021 年中国动画电影《白蛇2·青蛇劫起》在叙事审美与思想表达等诸方面异峰突起。在叙事语言层面,影片植入“姐妹情谊”的情节情感线索,呈现出当代文化语境下性别叙事的典型特征;在性别叙事的深层次上,影片表达了伦理层面当代女性在性别认知与身份认同上与传统儒家社会伦理观念的冲突,却在精神个体主体性的寻求与认证方面与传统佛家的哲学观念不谋而合,多元文化冲突、激荡的背后展示的是当代人文化身份的多元复杂性;在话语层面,叙事本身物质性构建的“景观城市”与意义层面的主体缺失,最终形成叙事的自我指认与拆解,主体寻认最终走向了“踪迹"竞逐,从而使影片叙事呈现出当代哲学文化思潮的某些话语特征。关键词:白蛇2·青蛇劫起 ; 姐妹情谊 ; 传统文化伦理 ; 主体性 ; 叙事策略
《妇女研究论丛》是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管、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和中国妇女研究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1992年创刊,1999年成为中国妇女研究会会刊。 本刊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HSSCJS)、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JC)、中国核心学术期刊(RCCSE)、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大学 “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本刊主要栏目有: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法律与政策研究、妇运观察与历史研究、文学?文化?传播、国外妇女/性别研究、青年论坛、研究动态与信息、图书评介等。
本刊已启用在线投稿系统,不再接受电子邮箱以及其他途径的投稿。作者可登录本刊官方网站(www.fnyjlc.com),注册后进行投稿,并可以随时登陆系统查询稿件状态。投稿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可通过官网首页的电话与本刊取得联系。本刊原投稿邮箱luncong@wsic.ac.cn将作为编辑部联系邮箱使用。本刊不收取包括版面费、审稿费及印刷费等在内的任何费用。
官网投稿平台:www.fnyjlc.com
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