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52岁的古天乐,终于栽跟头了
古天乐,刘青云和郭富城的新电影《扫毒3》在上映三天后票房才达一亿,相比同期其他电影作品相比,《扫毒3》的票房和口碑都相当不尽人意。
就票房而言,《扫毒3》上映三天的票房不到2亿,比最初预计的七亿票房低了很多。据传,《扫毒3》的成本约为三亿多,票房低于成本,这部电影最终可能会发生亏损。与《消失的她》的三十亿票房和《八角笼中》的九亿票房相比,难怪有网友调侃说,古天乐,刘青云和郭富城这三位影帝共同主演电影连王宝强一个都比不过,更别提导演陈思诚了。根据口碑,《扫毒3》的评分从6分下跌到了5.9分,可谓是口碑创新低。
或许有人会问,《扫毒2》评分只有6分,为什么还会有《扫毒3》的存在?然而,《扫毒2》当时却获得了12亿的票房,这也许不是《扫毒2》的剧情优质,绝大部分的原因是观众对香港电影仍有一份情怀在。然而,至今为止,内地观众对香港电影甚至古天乐的情怀和滤镜是否还残存呢?或许可以从《扫毒3》的票房中窥见一二。就像一位网友对《扫毒3》的评价所言,20年前这类电影已经达到了巅峰,20年后的每一年,这类电影都在走下坡路,同样,之后每部电影似乎都在证实这句话的正确性。《扫毒3》的失败或许会让古天乐重新审视自己的"电影商业王国"。
一、是陈浩民,他曾被称为"烂片之王",因为在内地拍摄了很多网络大电影。陈浩民对此做出了回应,表示并不介意,因为他的这些"烂片"养活了很多工作人员。实际上,在陈浩民之前,古天乐就被香港媒体冠以"烂片之王"的称号。有一年,媒体统计了许多艺人多年来的电影作品,最终发现古天乐贡献了最多的烂片,同时也是香港电影界的"高产王"。虽然古天乐的电影质量时常不尽人意,但并不意味着他没有参与过高质量的作品。毕竟他是一位备受认可的金像奖影帝,只是在拍戏时对剧本的要求不高。然而,这种“不挑剧本”的做法也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在香港电影的鼎盛时期,作为一线男星的古天乐在2012年至2015年期间连续三年被誉为“香港娱乐圈吸金王”,每年收入超过亿,最高达到4亿,总计四年的收入已有数十亿。2013年,古天乐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天下一”,从演员成功转型为娱乐公司的老板,后来他还投资了特效公司。如今,许多香港电影都有古天乐公司的投资,甚至包括内地的《长津湖》和《流浪地球》。刘德华曾经说过,尽管他也是老板,但无法与古天乐相提并论,因为古天乐是真正的“电影大亨”。古天乐在香港电影圈中算是最能从内地市场获得“港影情怀”红利的演员,《反贪》系列、《扫毒》系列等作品都给古天乐带来了可观的票房收入。然而,这些电影却毫无新意,只是重复过去,没有引起观众的兴趣,最终让人们对香港电影失去了耐心。
可以看出,古天乐感受到了这一份“危机”。以往他很少亲自来内地宣传电影,但这次为了《扫毒3》,他不仅全力宣传,还亲自去了网红的直播间做推广。然而,连古天乐自己可能都没想到,网友们关注的并不是《扫毒3》,而是他越来越僵硬不自然的面部状态。在《扫毒3》之前,古天乐遭遇了挫折的是去年的《明日战记》,这是他近10年来唯一一部用心制作的电影。
因为一直有着一个热爱科幻的梦想,古天乐怀着拍摄一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科幻电影的心情,从而有了这部这部耗资巨大、拍摄周期长达10年的《明日战记》。这部电影的特效获得了广泛的赞赏,但剧情却十分莫名其妙令人难以接受。面对票房的惨淡表现,古天乐曾经在宣传现场流泪。
然而,古天乐似乎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所在,他所在的公司仍然按照过去的套路来拍摄作品,高产但质量内容低下。从待播作品的题材来看,他仍然沿用了以前的套路。二,“烂片之王”同时也是港圈的“救世主”张家辉曾表示,古天乐对香港电影非常认真,并且在其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余文乐和吴彦祖在采访中提到,他们以前不明白为什么已经这么有钱的古天乐还要如此努力拍戏。原来,古天乐每个月给员工发的工资高达四百万。古天乐自己也说,除了工作就是睡觉。他认为这是他的责任,不仅要养活一帮员工,还要担任香港演艺协会会长。在疫情期间,古天乐给香港底层演员每人发放9000元的补贴。
古天乐不仅在香港电影圈有不断的贡献,而且虽然在内地发展的机会较少,但他在内地的公益事业也非常出色。他成立的慈善基金从2009年开始,捐款总额已经超过了一千万港币。此外,他在内地捐款修建学校,共计捐赠了一百多间。刘德华对古天乐评价为“好人”,无论是对待前辈还是后辈,在香港都非常友善。戏骨冯素波曾经说过,古天乐从演员转型为投资人,很多人不再称他为“古仔”,而改称他为“古老板”。尽管周围的人会认为冯素波不够懂事,但是古天乐自己却让冯素波继续称呼他为“古仔”。而且,古天乐还亲自开车把冯素波送回家,对待长辈非常尊敬。网络上曾经流传着一句话“除了太阳,谁也无法玷污古天乐”,因为就人品而言,作为一名演员,尤其是在香港电影圈,从商业角度来看,他确实令人敬佩。然而,在一次次令观众失望之后,古天乐还能坚持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