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考研怎么规划?

  同类问题链接:2021年考研该怎么规划?

  本人现在读大二,希望早点做好考研的准备,想问问两年时间该怎么规划呢?

  也可以进入知乎考研圈讨论考研圈 - 知乎

  写在开头:拖了N天,终于写出了这篇难产的经验帖。想说的话太多,又感觉自己说了很多废话,但回想自己备考路上的酸甜苦辣,又怎么是这区区1w字能说清的。(温馨提示:这篇经验帖超级长,大家可以快速浏览再挑重点部分看。感谢大家的等待!)

  比心!

  这篇经验帖以五个部分构成,分别是:个人情况介绍 复习周期及整体介绍 各科复习建议 考研心理建设 其他问题

  我是大麟,2018级拖鞋哥全程班学员。我报考的是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即MJC)的品牌营销传播方向(08方向),初试成绩是427分。

  

  我是河北人,本科就读于重庆工商大学,专业是市场营销(商务策划管理),对于初试所涉及的新闻传播领域的知识一窍不通,和大多数人一样,是一个三跨考生。

  此篇经验帖仅仅是对我备考生涯的总结与回顾,但说几句老生常谈的话,“经验帖”仅仅是介绍经验,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及各种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切忌不要完全复制别人的“成功经验”,要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学习体系。

  话不多说,正式开始我的经验介绍啦~

  我是从2017年3月开始准备考研的。从3月到12月整整10个月。其实考研的念头我早就有了,但正式开始行动是在3月份。

  (一)3月入门期

  3月是入门期,这个月我基本上没有做什么具体的学习工作,而是在准备各种学习资料,听各个机构的择校课,以及看考验帮APP、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等各个平台发布的经验帖。更重要的是,训练自己坐在图书馆的“定力”,只要没课我都会去图书馆。

  3月,我对整个新传考研有了初步了解,对自己意向的学校情况也有了整体认知。并且,我克服了刚开始在图书馆坐一个小时就浑身难受的毛病。

  下图是我用着比较好的经验帖整理方式,推荐给大家。

  (二)4-6月基础期

  我认为4、5、6三个月是针对考研的基础学习期,这三个月我完成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逐渐养成学习习惯,并初步搭建了新传的学科框架。我在一番纠结后确定了学校,也初步看完了专业课的参考书,英语也渐渐进入正轨。

  由于我是文科生,政治只是跟着拖鞋哥的公众号中关于考研政治的“每天进步一点点”课程和腿姐陆寓丰的微博中“百日行动派”这两个栏目,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对自身能力的测评。

  由于跨考,对新闻传播学的知识一窍不通,加上对自身学习能力的不确定,我权衡了很久,报了拖鞋哥的全程班,事实证明这也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后面会对关于是否需要报班的问题做具体说明哦~】

  

  (三)7、8月全面补漏、重点击破期

  暑假期间,我留在学校备考。这两个月是根据全程班开设的课程进行学习,完善了对学科框架的构建以及对具体细节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进行了基础部分的背诵。

  英语仍然按部就班的进行真题阅读翻译工作,政治跟随腿姐的暑假班课程,对马原、毛概、史纲、思修进行了系统学习和把握。

  (四)9、10月应用提高期

  9月开学后就是大四上学期了,我们专业还需要再上2门课。经历了暑假的学习后,也迎来了疲惫期。

  经过短暂调整后,9、10月我认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尝试“输出”,根据课程安排,进行了答题训练。除了每日的基础学习外,基本上2-3天会写一道论述题,不断逼迫自己运用所学知识。

  英语也在反复巩固真题和单词中,政治在经历了暑假的系统学习后,开始做真题中的选择,以及跟着腿姐的班进行选择题答题技巧、大题答题方法的学习。

  (五)11、12月冲刺期

  11月基本上是在梳理自己脑中的知识框架,并大量记忆、背诵、运用。如果死记硬背,我是无论如何都背不过的。

  对于专业课,我是在基于记忆学科框架的基础上,对重点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背诵,对知识进行梳理,方便在写题时调配。并且在做了那么多论述题的基础上,结合热点对知识进行专题梳理和背诵。

  对于政治,我则是刷模拟题中的选择,并背诵大题内容,练习大题的写作。

  对于英语,我是对真题进行了总结,总结了阅读中的技巧方法以及自己的易错点。

  12月基本上是在 “时间紧迫“的焦灼感中度过,这时英语部分除了作文和单词,我基本上已经不看了。剩下的就是狂背政治和专业课(当然也是有技巧的背)。

  12月初我花了两天时间把中新史的全部内容总结在了一张正反面的A4纸上,为后期巩固背诵乃至最终答题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12月就是在稳定心态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查漏补缺,学到最后一刻,坚持到最后一秒。

  我觉得考研这一年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是「头脑清晰」,时刻提醒自己去判断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做什么有用做什么没用。

  对于学习,则是力争对每个科目的知识都进行条理性的逻辑整理,知道自己学了什么,什么地方比较薄弱。就算心乱,脑子也不能乱!

  334是综合能力。我考了142分。老实说,这个分挺出乎我的意料的。但回头想想,学习的过程还是有迹可循的。

  对于334来说,我觉得要想考高分,无外乎框架搭建-细节知识补充-通过专题完善框架与知识-答题技巧训练,这几个步骤,把每一步都走踏实,做到极致,就不愁高分。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二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这本书是考中传同学必备,而且非常适合三跨的同学阅读。逻辑很清楚,可以帮助快速梳理逻辑。需要精读,反复看】 胡正荣、段鹏、张磊:《传播学总论》(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上述三本书可以配合在一起看)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一定要买最新版,这本书的好,谁看谁知道】 王军:《传媒法规与伦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按照大纲对该书重点章节进行理解就好,真题中考过诸如“名誉权”的东西。】 许颖:《媒介融合的轨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泛读,书上的内容对于媒介融合来说已经老了。媒介融合靠论文来补充】 邵培仁、陈兵:《媒介管理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根据考纲理解重点知识,媒介管理学很久没考过了】 期刊:《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与传播研究》【按专题,挑重点来看】

  3-6月

  3-6月,我认为是搭建学科框架期。对于框架搭建来说,建议大家可以先进行泛读,考中传的同学就以段鹏老师的传播学基础为主,将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教程等书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梳理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有了这个体系,可以帮助你在今后的学习中快速的定位知识点。

  3-6月,没事儿的时候可以读一读其他拓展书,比如《真相》、《技术垄断》、《娱乐至死》、《社会学是什么》等等,可能这些拓展书不能给你的成绩带来立竿见影的提升效果,但是它可以让你以更高的视角去观看这个学科,去了解学科的内核和外延,去启发你的思维。这些对日后答题都是非常有帮助的。7、8月

  我认为7、8月,是利用暑假大块时间精读看书的好时期,可以根据你之前搭建的框架,进行细节知识补充,通过精读,完整的学习传播学的相关知识,做到心中有数。334的复习建议不要以考纲为逻辑,而是按其他逻辑整理。比如5w、人物和学派(中传mjc批判学派考察难度加大)、媒介前沿等等。

  同时,可以适当的结合论文来补充一点知识,传播学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虽然其基础内核没变,但新媒体环境下,很多理论都出现了变化,值得我们在了解了该理论的基础部分后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

  我是在备考时,把传播效果一章中所有效果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化都做了整理。此外,论文浩如烟海,一定要按专题整理论文,每个专题中去找3-4篇核心论文,把这个专题了解清楚就好。(不要贪多)

  比如舆论引导和监督,你需要从论文中汲取的就是: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当前有什么困境?如何进行?在积累一些可用的案例用来答题就好啦。只要把这些部分的逻辑理清,语料积累够了,其他的就可以不看了。

  9-11月

  这三个月,我将它称为“输出”期。这个时候,我开始上手进行论述题的训练,并按时间做了中传的真题。这个过程得到了学长学姐的批改,也知道了自己知识的漏洞。然后,我又按照专题去整理了一些论文,通过专题完善答题的框架,并不断补充自己的语料库。

  这里想提醒大家,在看论文的时候,也要去抓论文的大概逻辑,而不是一字一句的看论文。比如论文的行文是按【是什么-当前困境-出路】的逻辑来写,那你就可以从中提取出该理论有什么困境—为什么出现困境—怎么办,来应对答题。这样才是真正的有效看论文。12月

  12月,对于334的复习,我选择的是回归书本。在看了那么多论文、做了那么多题后,拿起书本重新看一遍,会有新的体会。这时再看书也能帮助你快速的回忆学过的知识,并根据前期的学习,反思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和框架。334不同于440,靠得更多得不是背诵,而是理解。

  12月仍然要保持真题的训练,可以每隔几天拿出一道写过的真题再次去写,关注自己的写题速度、质量以及书写美观程度。然后放平心态,等着迎接考试吧!

  我始终觉得,334应该是以把握传播学大框架为基础的前提下,进行一系列的学习和延伸的一个科目,盲目去记忆和背诵是没有用的。

  而传播学恰恰又是一门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所以将传播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是非常有必要得。比如抖音为什么能走红?表情包得火爆说明了什么?都可以尝试去用传播学知识进行解释。

  334如何做笔记?

  不要纠结于电子笔记或手写笔记。怎样得笔记都ok,只要你记得住。不过我推荐电子+手写相结合。

  一些框架性的东西,我是选择一遍一遍的手写,在加深印象的同时,也能帮助你在纸上建立答题手感。

  而一些专题整理的内容,则可以采用电子笔记的形式,方便补充同类内容,并及时记录一些论文里的可用于答题的“语料”。

  如何答题

  千万不要让考试变成你第一次答题!“熟能生巧”这句话肯定是有道理的。刚开始写题的时候,肯定是一头雾水、写的乱七八糟。但慢慢往后练,就会有一个大概的答题思路和逻辑。

  334的考题是3道简答,两道论述,一道案例分析。

  简答题是考察你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背诵。也就是说靠背书能拿分的只有45分。

  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才是重头戏,要求你“运用”传播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意味着你要将传播学与具体所学知识向结合。要对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剖析。比如王者荣耀为什么这么火?就是按照5w的框架进行了分析,并于分析对象的具体特点相结合。

  

  (同时,积累一些数据(图中标黄部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哦)

  440是专业基础。我考了129分,虽然不是高分,但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大家都知道,中传的440是分为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以及新闻业务这三个部分的。

  具体来说,新闻理论这个部分,中传一向考得比较基础,把雷跃捷老师的《新闻理论》吃透,并配合何梓华老师的《新闻理论教程》,考试基本上就没什么大问题啦!

  新闻史作为440的另一大重头戏,背诵工作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基本上需要从头背到尾。

  新闻业务近两年已经取消了对具体词条的考察,考试都是考实务写作,比如消息、消息改写、报道策划、采访提纲、节目策划,18年更是考了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时评写作,这意味着要加强对实务的训练。

  新闻史:袁军、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二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看书,并配合笔记背诵】

  新闻理论:雷跃捷:《新闻理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雷跃捷的书太老了,我从图书馆借来的时候书都是泛黄的,需要配合何梓华老师的书进行补充,但是,甜蜜又忧伤的是:中传的新闻理论基本上考的非常死板,需要你去背诵,少量内容需要理论联系实际。】

  新闻业务:梁一高:《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谭云明:《新闻编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王振业:《新闻评论写作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这些书都不用买,看看就好】王灿发:《现代新闻业务基础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这一本书可以买来看看,包括了采写编评所有词条,但是不如上面四本书写的细致。中传的业务已经2年没有考具体词条了,大家还是将对业务的复习放在实务写作上】 3-6月

  3-6月是基础看书阶段。这几个月我是先看了新闻理论十讲这本书,对新闻学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知道了它具体分了哪些板块。新闻史就翻了一下中新史和外新史那两本参考书,尝试在纸上画了时间轴(后来证明没啥用),新闻业务部分就一直在看新京报的评论,学习观点立意以及行文。

  在这里想说一句,其实一开始看书不要着急去背诵。比如新闻学,在看书的时候你可以想一想为什么书上要这么说,跟现实有哪些差距,就可以帮助你更加深入的理解新闻学的内容;看新闻史的时候,则可以联想一下时代背景,结合时代背景去理解具体的报纸和报人。7、8月

  7、8月可以说是复杂又痛苦的两个月。这两个月,我跟着课程系统全面的学习了新闻学(听说这一届的新闻学和传播学已经提前到了4-6月,这给后续巩固复习提供了更多时间),根据上课的内容,再结合中传考纲中重点进行学习。也画了很多章节框架图,帮助我梳理和记忆知识。

  此外,我也练习了不同类型的实务写作(报道策划、采访提纲、评论写作、节目策划),全程班的学长姐会进行批改,对每一种实务题型的格式、内容要求、得分点、提高点有了清楚的认识。

  7、8月我正式开始了背诵工作。每天早晨早起抱着买的笔记和自己画的框架图到宿舍顶楼背书。

  一开始背新闻史非常头痛,但也只能通过一遍又一遍的记忆加深印象;新闻学也是如此,因为中传的新闻学部分考的相对比较基础,要求你对书上的东西进行透彻的掌握。于是只有捧着书背。

  9-12月

  对于440的复习,9-12月除了每周固定练习一次实务之外,仍然是一个“背”字贯穿始终。但我一向不主张死记硬背,可能我的脑子构造比较奇怪,如果一个东西我没有形成体系,那我是没办法完全背过的。

  所以不管是新闻史还是新闻理论,我一直逼迫自己去画框架图,并尝试通过背诵框架图的方式填补里面具体的知识。

  12月初,我花了两天时间把中新史的东西整理在一张A4正反面纸上,按照时期、背景、报纸、报人等等点,把中新史进行了归纳。

  

  我觉得这个工作非常有意义,因为单纯的记忆一张报纸,而没有将他与其他报纸对比,没有将它置于宏观背景下考量,是不能完全理解这张报纸的。

  而一个时期的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都是和这个时期的背景相联系的。

  比如18年真题考到“上海孤岛时期的新闻事业”,如果只是将知识点孤立的记忆,而没有形成体系,考场上思考起来就很困难,也容易卡壳。但事实上考试的时候是没有时间让你去思考的,需要你看到题就立刻反映出答案,这无疑是对背诵功底的巨大考验。

  12月,对440的记忆只有一个字“背”,无论是新闻史还是新闻理论,都在一遍一遍的完善思路,重复背诵内容。这个过程无疑是痛苦的,但确是必须要做的。

  虽然440讲求背诵,但死记硬背肯定是不行的。专业基础一定要牢固掌握,舍得花时间下功夫,这门课,这要认真准备,是不会拉开太大差距的,但不背就是不会,写不出来就是没分,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

  就算背了就忘,也要不停的背,你的脑子里总是会有记忆的,只要真的下了功夫,看到卷子的那一刻,就都能想起来的。但前提是,你是在有逻辑的情况下背诵的。

  那么440如何做笔记呢?

  因为440是专业基础,所以在掌握基本逻辑后只需要背诵就可以啦。虽然内容很多,但都是有重点和规律可循的。

  我是买了学姐的笔记,然后参考了全程班的课程资料,两者进行了补充,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笔记。拿着自己整理的清清楚楚的笔记再去背诵的时候,简直超幸福啊哈哈哈。

  (二)英语二

  英语二我的成绩是84分。虽然对这个成绩不是很满意,但我还是想谈一些我的复习想法。我认为考研英语的复习,是分为单词、语法(长难句)、阅读、作文这四部分的。

  1.参考书目及使用课程

  单词:《恋练有词》及配套视频课程

  长难句及翻译:何凯文 《长难句解密》;唐静老师《考研英语拆分与组合翻译法》

  阅读及真题: 张剑黄皮书《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思路分析》;英语一 1997-2017 以及英语二2010-2017;并学习了唐迟老师的暑期阅读班和秋季阅读技巧班

  作文:潘赟《九步搞定考研英语高分作文》

  完形及新题型:张剑黄皮书《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思路分析》

  3-5月:恋练有词视频课听完一遍。

  3到5月一直在听朱伟老师的视频课,基本上两天1个单元,在听视频课的同时就学习记忆方法,尝试记忆单词。头一天听A部分,学习该单元单词;第二天巩固头一天背诵的内容,并听C部分,理解在真题中这些单词是如何运用的。

  4月初:《长难句解密》看完一遍。

  在3月对恋练有词的基础部分听完后,我做了一套真题。结果错的惨不忍睹。=.=

  无论是完形、阅读、翻译or作文,考研中最难也是最有特色的就是长难句。所以在4月初我找来了《长难句解密》这本书,对基本的语法知识、翻译技巧进行了回顾。学习了简单句构成,以及复杂句的分类。

  所谓长难句即是由简单句组合而成的复杂的句子,恋练有词可以适当帮助分析长难句,在考研复习中要功利一点,不要追求把所有语法弄懂,能够把句意理解即可。可以以真题文章为检验标准,尤其是英语一中的翻译。(戳我,直达唐迟老师关于长难句的4小时视频)

  5月-10月:英语阅读攻克。

  首先我想说明一下我对英语阅读的态度。很多人都说把真题刷了5、6遍乃至更多,但我是把英语一(97-17)、英语二(10、17)的所有阅读题目刷了两遍。我认为重要的不是刷题的遍数,而是你在这一过程中完成的工作。

  我是这样分配的:

  第一遍:通篇浏览、做题(不限时、不关注正确率、不刻意记答案)并进行全文翻译。核对翻译,解决长难句问题

  第二遍:限时做题,并进行对每一篇文章进行总结。

  总结内容包括

  A:词:不认识的词、熟词僻意、易混淆刺对比、词组

  B:句:长难句、可以用于作文的好句子

  C:文章逻辑结构梳理

  D:题目总结:题型分类、错题原因。并总结出每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

  考研英语流传一句话,得阅读者得天下。我觉得这不仅是说考研阅读占的分值大,更是证明弄懂考研阅读,可以解决重点单词、长难句、逻辑等多个问题。

  这里建议大家,如果没时间,97-05的英语一可以选择不做,重点做06-18年的英语一以及10-18年的英语二,记得留下近2-3年的真题,在最后一个月模拟。

  11月:我基本上是进行了翻译练习、完形及新题型练习。

  A.完形有技巧

  完形只有十分。(0.5分*20个)但由于没有0.5分,所以错1个或2个都是扣一分。3个或4个都是扣两分。以此类推。刚开始刷题可以不做完形,9月再做也不迟。

  一般来说,英语一完形相对较难,完形属于英语高阶题型,不要被它打击信心。解题过程中,重要的是文章的逻辑,在考试的时候,完形在战术上可以适当放弃,将所有题做完后再做完形。

  在9.10月的时候可以适当听一听完形的技巧课,每个老师的课都大同小异。然后用技巧+逻辑做题。这里推荐推荐唐迟与宋逸轩11月的完形、翻译、新题型课。

  B. 翻译要注意

  基础好的同学,翻译不用特别去训练,在长难句的学习中就已经解决了。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听一听新东方唐静老师的视频课。英语一是5个长难句进行翻译(有的较难),英语二是小短文翻译(难度适中)。

  11-12月:我就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作文上了。作文作文要引起重视。

  无论英语一还是英语二,作文都分为大作文和小作文。小作文为应用文,有相应的模版可以背诵。大作文英语一考图画作文,英语二考图表作文。

  对作文要求低的同学可以背模版;要求高的同学可以在平时做阅读时积累好句子,后期依据基础模版进行修改,形成自己模版。我推荐潘赟老师的九宫格作文法。当时是根据九宫格记清了一篇作文的必要部分,在写作时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考试的时候往里面填句子。

  单词一定要从头背到尾。

  单词是基础,背诵不能停。刷完视频之后,根据自己薄弱部分进行反复背诵。要从真题里摘录出自己不会的单词,形成自己的单词本,随时翻阅。

  基础期过后,不推荐每天花大段时间背单词,要合理利用碎片时间。可以在手机下载类似扇贝单词等APP。适当掌握词根词缀方法,便于理解和背诵。

  做真题阅读

  可以选择用铅笔做(方便擦),或者多复印几份,也可以在淘宝买真题册。

  不要把大量时间放在听视频课上

  可以采用加速软件。例如kplayer,avplayer等等。

  (三)政治

  我政治考了72分,考北京的学校,这个分数我已经相当满意了。

  考研政治分5个大部分,马原、中特、史纲、思修、当代。其中马原、中特比较重要,占分较大。史纲、思修相对占分较少。当代跟当年时政密切相关,每年都不一样。

  我认为政治一定要在战术上重视,绝对不是靠后面背背就能解决的。基础期:肖秀荣精讲精练+1000题 (这个比较基础,同时推荐徐涛老师的优题库)暑假:腿姐暑假班课件讲义。9-10月:肖秀荣《知识点提要》;腿姐选择题技巧及大题大题方法资料。11-12月:各种模拟卷(肖8、肖4、刘源泉5套卷、米6、米3)等等;腿姐热点、押题资料。3-6月基础期:

  跟着腿姐微博发布的每日一题以及拖鞋哥考研政治《每天进步一点点》栏目进行基础的学习,找找感觉。我觉得政治在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逻辑框架:四大科目都包含了哪些内容,等等。

  我当时把精讲精练粗略的溜了一遍,做了一下课后的习题。总之,当时政治没有花很长时间。

  暑假重点击破期:

  我认为暑假的好处就是可以利用完整的时间来学习。我当时是在暑假解决选择题基础部分。政治的选择题分为单选和多选。单选相对简单,多选比较难拿分,要求对于重点知识一定要精准记忆。将每次看书的过程当作最后一次看,务必用心。

  暑假我是在听腿姐的暑假班,是考研政治的重点知识的学习梳理。我配合课程,将书与笔记结合起来,找到考研政治的重点,并配合做肖秀荣的1000题。

  

  9-10月做真题,查漏补缺,背诵重点

  9月初,在暑假对全部重点知识进行了掌握后,我又将1000题的错题拿出来重新做了一遍,并形成了自己的纠错本。题做多了你就会发现,错的地方都是那些你自己比较模糊的知识点,对于重点部分的模糊点,一定要弄懂,弄明白,不要欠账。

  

  10月的时候,在对各个科目都有了框架性认识的基础上,我开始尝试政治大题的训练。政治大题一共5道,一科一道。

  我认为政治大题也是有答题大致框架可循的,但具体的内容还是要背诵。

  比如,马原部分,考到原理说明类的题:xx材料体现了何原理?答题框架就应该是xx原理名称+内容+分析材料(材料如何体现)+原理的方法论。在明确了这样的答题框架的前提下,只要背诵原理内容,再根据题目具体考点进行判断分析再写即可。

  11-12月大量做模拟卷,背诵大题

  这个阶段,基本上已经对政治的重点了然于心,哪一部分只考选择不会出大题,具体以什么内容、什么形式考。

  这时各个机构陆续都出模拟卷了,我就买来很多模拟卷刷选择题,然后大题完整的、限时练过2套,剩下的大题都是只写答题框架,然后对答案看自己的答案要点是否判断正确。

  剩下的工作是对选择题中自己的易错点做最后的理解、记忆,并根据押题班的课程背诵大题重点。但我感觉,不要把宝压在各类押题上,对于押题卷,我认为不应该死记硬背其答案(因为考试肯定不会考到一模一样的题),而是去分析考点,以及各个机构重复压了哪些点。

  总之,只要自己掌握了一套答题框架后,再去记忆一部分语料,出啥题都不怕。当然,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部分还是要好好背,毕竟每年的热点都是不一样的。

  3.复习建议政治一定要摸清自己的易错点,好好利用错题本。

  政治可以选择报班,因为会有老师给你划重点。毕竟那么厚一本不是要全掌握的。(考研还是适当的功利一点)建议大家跟一个老师从头走到尾。推荐腿姐陆寓丰or徐涛。【我是全程跟的腿姐】

  背诵的时候不要偷懒。要找框架去背,这个可以让你再考试的时候快速写出东西来;但也要背具体的语料,否则考试卷子那么大一张,脑子里空空如也会让你崩溃的!

  1、不要总和别人比较。

  自己就是最好的!不要老是高看别人,轻视自己!要肯定自己的付出!

  2、不要总是杞人忧天。

  积极的心态是最好的,永远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3、不要总是抱怨外界环境和他人。

  出了问题永远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自己感动自己,考研真的很辛苦,谁都不容易。

  4、敢于正视计划没有完成的情况,努力弥补就好。

  计划没完成就是没完成,懊恼没有用,要努力去弥补。

  5、心中总有一杆秤。

  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劳逸结合,分寸拿捏好,你就是未来的研究生!

  (一)跨考行不行?要不要报班?

  首先说,我认为跨考对新传来说不是问题。我就是妥妥的三跨啊。不要担心自己因为跨考考不上,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但我不主张盲目的自信,一定要对自己“自知”,因为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当初我是害怕自己入不了门,就在三月权衡了各种课程后,报了拖鞋哥的全程班。

  关于报班,我有三点想说的

  第一, 你要明确考研是你自己的事。

  无论你是否报班,考研都是要你全力去付出的。报班在前期,能给你一种心安的感觉,让你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大家都是如何复习的,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 我报的全程班,我认为亮点在于答题班/模拟考。

  答题班是九月开始后,2-3天一道论述题外加批改和讲解,能够督促你学习,并让你快速进入答题状态。到考试之前,差不多练了30多道论述题,就比较有经验,见到什么题都不会慌,都有话可说,有思路可想。

  而模拟考则是在10、11、12月月初用一天时间进行专业课的全真模拟,会统一判分、讲评,也会让你大致明白自己的排名。这个好处在于你会明白你多长时间能写完,水平如何等等,在考前心里有个底。无论你报不报班,练题+模拟都是必须的。

  当然,在9月训练提升课之前,4-8月的基础知识沉淀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输入的话,很难输出。

  第三,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新传的辅导班。

  很多人都来问我,你觉得这个好不好、那个怎么样,老实说,我没有上过他们的课,我也不知道。建议你如果想报的话,可以去听一听他们的公开课,看看他们授课老师的讲课思路、课堂氛围等等是不是适合你,也可以多看看上过课的学长姐的评价。

  总而言之,我觉得报班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于给你一种“心理安慰”,但很多人陷入了这种安定中,反而不去努力了。你要知道,学习还是自己学,如果自己不“自知”,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知道自己欠缺什么,而是随大流,人云亦云,再报啥班都没用。

  (二)关于学习时长

  在考研复习期间,我觉得很重要得一点是:不要盲目追求复习的小时数,而是以每日任务量为准。希望大家根据自身情况及时调整时间安排,毕竟每个人的复习进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不要盲目追求复习的时间长度,效率永远是最重要的。而且学习时间长度应缓慢增加,给自己一个缓冲期和适应期。建议不要过早冲刺,否则身体吃不消。

  基本上我的时间安排是这样的

  3-6月有课期间:白天没课时间在图书馆,晚上看情况。

  暑假期间:7:30-8:00到图书馆,晚9点回寝室。

  9-11月:6:30-7:00到图书馆,晚9:30回寝室。

  12月:ALL THE TIME

  学习时长只是一个数字,真正重要的是你在这天中完成了什么。每天躺在床上问问自己,今天学了什么,记住了什么,看看能不能回忆起来你所学的东西。由此来检验你的效率吧!

  (三)关于如何看待计划

  行动力永远是最重要的,不要形式主义。

  我是按照全年规划—阶段规划—月计划—每日计划去做的。只有每日计划坚持到了最后一天。每天给自己安排任务,做完就勾掉,每晚及时反思复盘。这一年我写了4个计划本。满满都是回忆啊。

  至于如何做计划,我认为是按找科目-自身优劣势-学习时间-重要程度这几个维度进行考虑。比如你不能每天都花大量时间背单词,也要去做真题阅读;如果你专业课不好,就多花一点时间。

  (四)新传考研公众号推荐拖鞋哥新传考研考研学长拖鞋哥新京报评论知著网全媒派

  (五)学习类APP推荐 英语:扇贝单词、扇贝阅读、有道词典、FT中文网 思维导图等相关软件:及时记录、方便梳理逻辑。 石墨:可以实时编辑文档,用来记录每日打卡。 印象笔记:可以多个终端登录,储存文件,实时更新、支持微信保存等功能。

  如果你看到这里,那肯定是真爱了哈哈。偷偷告诉你个小秘密,考前最后一天查看考场时,我发现的考场是67,座位号是10,“6710”谐音“录取一麟”,这个小小的迷信给了我考前最有力的强心剂!尽管考试期间紧张得睡不着,吃不下东西,第二天早晨还拉肚子,但我就是抱着我一定能考上的信念坐在考场上,认认真真地完成了每一科考试!

  光荣与梦想千篇一律,自律与忍耐万里挑一。

  为了更伟大的利益!接下来的12个月,再苦再难都请坚持,广院在向你招手呀!

  愿各位圆梦!

  码字不易,如果文章对你有启发,记得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