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评分高、好看的国产电视剧值得推荐?
本题为「30 天『不断片』挑战」打卡问题,无论你是类型片爱好者,还是资深剧迷;不管你是阅片量过千的发烧友,还是某位导演的资深粉丝,都希望你能在这个挑战中诚意安利,收获同好。还有最高 2,000 元京东卡、刘看山周边、盐选会员卡等你来拿!
戳这里查看「30 天『不断片』挑战」完整活动规则 >>> 2000 元奖金等你拿 | 30 天「不断片」挑战
点击关注圆桌,还有更多有奖问题等你来答 >> 30 天「不断片」挑战活动
《父母爱情》 很有生活气息的一部电视剧 却超乎想象的引人入胜!!!
《大宅门》简直是国产电视剧的巅峰之作。
读书的时候模模糊糊看过一遍,后来偶然想起又重新再刷。对比现在的国产电视剧市场,《大宅门》比它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先上豆瓣评分,虽然不一定客观,但足以说明这部剧有多受欢迎,超过五万人评价还拿到66.5%的5星好评。
当年开播首日,收视率高达15%。前段时间大热的《人民的名义》,收视率也仅仅破了7%而已。
剧本
先来说说剧本,《大宅门》总有一股舞台剧的味道。但是这的确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编的电视剧。编剧郭宝昌从小在同仁堂,也就是剧中的百草厅长大,亲眼见证了大宅门的沧海桑田。
郭宝昌从16岁开始动手写家族题材的小说《大宅门》;1964年,郭宝昌被打成“反动学生”,写到三分之二的小说《大宅门》被没收;“文革”开始后,郭宝昌罪加一等,被判无期徒刑。期间郭宝昌依然写作《大宅门》,不过再次被人注意到,《大宅门》又被红卫兵付之一炬。
1969年3月,到张家口4619部队干校继续接受监督改造,并重新开始写《大宅门》。1980年,因与妻子离婚,《大宅门》的手稿被其妻焚毁。1994年末,郭宝昌谢绝一切片约,再次提笔创作《大宅门》。2001年,郭宝昌历经多年创作的家族剧《大宅门》终于创作完成并被其拍摄成电视剧。
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大宅门》手稿4次被毁,40年后作品才最终完成。他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这个剧本,因为执着,这个剧本也成为了无法逾越的经典之作。但是他并没有流露太多的喜悦,更多的却是哀伤。
写完《大宅门》我好像失去了人生的方向,我也不知道这辈子,我还能再做些什么。
他觉得自己这一生只能做一件事,就是拍摄《大宅门》。不知怎地,我联想到另一个用生命创作的伟人,曹雪芹。
演员
再说演员,堪称史上最强阵容。主演都是一个个演技炸裂的老戏骨,斯琴高娃的二奶奶,陈宝国的白景琦,刘佩琦的白三爷,蒋雯丽的白玉婷。
配角有张丰毅的季先生,雷恪生则扮演大总管王喜光,杜旭东则是恶人韩荣发。
《大宅门》中豪华“跑龙套”阵容中有众多导演、演员跑龙套。宁静饰演的老鸨,李雪健的于八爷,姜文的府台大人,张艺谋的李莲英,陈凯歌的府衙差馆。顾长卫和侯咏还主动提出要客串一个不用张嘴的角色。
张艺谋在剧中饰演太监李莲英,从换上服装的那一刻起就进入了角色,跟导演说话也像请示慈禧太后一样。陈凯歌开着车赶到了北京怀柔的拍摄现场,郭宝昌在现场给他编了一个角色,让他演济南府台衙门的一个差官,陈凯歌连气都没来得及喘就化好装上场了。他们都是为了报答郭宝昌在广西电影制片厂担任艺术总监时的帮助,无偿客串。
人物
《大宅门》的故事从清光绪年间讲起,以百草厅这个“大宅门”的历史变迁为主干,从光绪年到八国联军侵华,再到军阀混战以及日本侵略。乱世中大家族的几起几伏,把大宅门里里外外的矛盾和冲突体现的淋漓尽致。国家兴亡不仅影响着家庭,也影响着每个人物的思想。
比如主角白景琦,个性张扬,同时也聪敏绝顶,是个具有强烈反叛精神的人。他身上始终带有着爷们儿身上的敢作敢当。
尽管《大宅门》大体看来是一部讲述白景琦一生的传奇故事,但是剧中的千秋的女性角色更为出彩,不是单纯的点缀与衬托作用,她们性格鲜明,有血有肉,具有自己的力量和诉求。
《大宅门》中的女一号白文氏原型是郭宝昌综合了乐家三代女人:曾祖母、祖母和养母的许多事迹而成。白家遭劫难时,白文氏主动扛起担子,不仅持家有道,对亲人仁厚,更是把百草厅的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赢得了宅门大家庭的尊敬。把大奶奶几个孩子视为己有,帮助白雅萍母女,原谅了败家的小叔子。她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太多,支撑家族重担,其中的血泪只有自己清楚。
在她心中,教育也是十分重要。她狠着心把儿子赶出门,是因为她明白温室花朵经不起风雨,最后才有了白景琦的衣锦还乡。
但是她对儿子的的姨太杨九红有点太苛。不但抢了她女儿十多年未能见面,最后还将之教育得敌视母亲。临死,白文氏的最后遗言竟然还是“猫狗戴孝,不叫杨九红戴孝。”
杨九红是一个充满睿智、性格坚强、颇具叛逆思想的旧时女子,虽然出身青楼但是她有魄力有能力,在危机时候女扮男装去东北制药。追求自由的爱情,却把白景琦的欲望当成了爱情,一心想踏入宅门的门槛。
婆婆的苛刻,丈夫的冷淡,女儿的无情,下人的轻视,让她在宅门的生活如此艰难。她的压抑和心理扭曲,把二奶奶对其不公平的怨气撒到了槐花身上,通过打击槐花来得到心灵的补偿和安慰。逼死了槐花,没想到香秀却借机上位。万念俱灰的九红只有吃斋,年老色衰,悲惨孤苦地结束这一生。
杨九红的命运凄惨悲壮,有人说她的悲剧体现了封建社会下腐朽的社会观念,对妓女身份的歧视。但是换到今天,她的身份又真能得到认可么?
白文氏之女白玉婷,其生活原型就是郭宝昌的十二姑。
一个没什么社会生活的旧时代的女子,却偏偏因为迷恋京戏迷上了万筱菊。因为门第差别不能如愿成亲,说出了“我嫁相片随相片”,选择了与照片结婚,守着照片过了后半辈子。大家都说她疯了,但是在她心中,她并不觉得自己悲惨。只要守着她唯一的挚爱,那她就是幸福的。
还有很多人物,实在是说不完,就留给你们自己去看了。
包括女权主义伪装下的男权代表白文氏,追求自由、性格倔强下场却是悲剧的杨九红,封建观念麻痹至麻木的好女人黄春、槐花,看似风光却蒙昧却不自知的香秀,为爱痴迷与照片结婚的白玉婷。每一个人物的局限性和悲剧性之下有蕴含着开创性的意义,体现了女性形象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地位。
在如今小鲜肉当道,主演飚价码的浮躁年代,《大宅门》的可贵匠心,是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的辉煌。
这是中央电视台CCTV4和CCTV-8轮流播的一部神剧,挺好看的,震耳欲聋!
可惜被删减了很多,结局最后改成几行字……https://www.zhihu.com/video/1144286564006813696
有人说,2000年~2010年才是国产电视剧的黄金十年,提到那些年的经典剧集如数家珍。不过对于部分00后来说时间还是有些遥远,所以今天我们拉长时间跨度,从2000年起至今,正好二十年,根据该剧实际播出的年份,以每两年一部的方式,选出十部影响深远且口碑极高的优质剧集。由于部分剧集题材相似,所以尽可能在好口碑基础上选择了不同类型。
2000-2001
大 宅 门
年代剧在国产电视剧的黄金二十年里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1年,《大宅门》在央视一套首播,这部史诗大剧一经播出迅速轰动了大江南北。该剧以陈宝国饰演的“白景琦”为人物核心,讲述了老北京医药世家——白府从清末至解放时期的家族兴衰。导演郭宝昌把一个大家族三代人的恩恩怨怨描写的淋漓尽致,情节密度极高。商界沉浮、官场斗争、情感纠葛让40集的内容精彩纷呈,直到今天该剧豆瓣评分还保持在9.3分,且坐拥“高口碑、高收视、高人气”的三高盛名。
作为国产年代剧的代表作,《大宅门》开辟了通过家族命运表现大时代变迁的剧本创作模式,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都在剧情中起着推动作用。而之后的《乔家大院》《闯关东》等年代剧的创作模式也大多沿袭于此。
《大宅门》里角色众多,形态各异的人物群像在剧中都有自己鲜活的个性。而剧中陈宝国、斯琴高娃、蒋雯丽等一众主演,如今也成了国产电视剧的口碑保障。不过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当时隐藏大牌的客串阵容,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姜文都贡献了简短但出彩的表演。
《大宅门》取材于老北京同仁堂的故事,自然京味儿十足,无论是京鼓风韵的背景音乐,还是剧中演员的京腔京调,都极大程度的还原出老北京的「宅门文化」。在这之后大宅门还拍了第二部,故事背景线从抗日到文革,主演除剧情需求之外基本也都还在线,虽说是续集但也非狗尾续貂之作,补剧的话可以两部一起,80集看完100年,不亏。(经典大家族的史诗故事还有:《闯关东》《乔家大院》《金粉世家》《京华烟云》
2002-2003
粉红女郎
2003年4月,由朱德庸漫画《涩女郎》改编的《粉红女郎》正式开播。故事主要围绕 “结婚狂”、“男人婆”、“万人迷”、“哈妹”四个单身女性在同一屋檐下的生活展开,她们各自经历爱情、友情、事业上的选择,最终找到自己想要的人生。该剧采用女性视角的叙事方式展现出了新时代女性不同的恋爱观和价值观,剧情由于改编自漫画,难免会有一些夸张和单薄之处。庆幸的是主演们演技在线,在人物性格上的塑造让故事也逐渐丰满起来。
这部剧之所以被很多观众津津乐道,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演员阵容可谓是大咖云集,刘若英、陈好、陈坤、陆毅,一线花旦小生几乎都在戏中担当了重要角色。在如今流量当道的电视剧时代里,那时候的一线明星实力和名气还是成正比。另外剧中讨论的话题即使在今天也并不过时:家长催婚,剩女的烦恼,女性在职场中的尴尬,难遇良人等等,自然也就更容易引发观影群体的共鸣。
同样40集的剧情,一集轻松愉快好下饭,想要重温的话平台有限可能还不是高清,但并不影响剧中男神女神的颜值发挥。(同时期经典剧集还有:青春校园剧十八岁的天空;情景喜剧炊事班的故事;武侠剧风云雄霸天下;穿越剧穿越时空的爱恋)
2004-2005
亮剑
当各种抗日神剧中被吐槽的剧情被剪成鬼畜在网上流传时,人们最想念的可能是2005年在央视首播的《亮剑》。上映之初平均收视率达到11.42,五年后,累积重播已达3000次;十年后,《亮剑》偶尔还能进收视榜的前五,《亮剑》火爆荧屏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和传统抗日剧相比,《亮剑》胜在反脸谱化的人物塑造上。
故事虽然讲述的是英雄李云龙在抗日、抗美援朝时期的传奇故事,但主角李云龙却不是个“高大上”的完人。打仗的时候他是英雄,和指导员赵刚一文一武配合得天衣无缝,在生活中却是个冲动违反上级命令、喜欢爆粗口,被未来岳父瞧不上的普通人。同样,日军部队也不再总是处于弱势地位,在剧集里他们难缠且极具战斗力,即使是战斗英雄李云龙也曾在大扫荡期间损失惨重。这种反脸谱化的塑造,让人物更贴近史实更有说服力。
除了生动的人物和精彩的故事之外,不服输的亮剑精神也成为该剧一大亮点,如今很多企业在管理中也会提及“亮剑精神”。重温这部剧还是很容易的,电视上经常有在重播,这次建议可以和《亮剑》小说一起看,电视剧播到1955年国庆阅兵就结束了,小说里有完整版李云龙和赵刚的结局。(同时期经典剧集还有:仙侠剧仙剑奇侠传;情景喜剧家有儿女;历史悬疑剧大宋提刑官)
2006-2007
武林外传
《武林外传》是由尚敬执导,闫妮、沙溢、姚晨、喻恩泰、姜超、王莎莎等主演的章回体古装情景喜剧。该剧于2006年1月2日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黄金档首播,根据央视提供的收视报告,该剧在第一天收视率只有1.95%,在第二天就已攀升到4.26%,超过了2005年央视收视率最高的《京华烟云》同期的收视率,成为同期开播的开年大戏中收视率的第一名。
很多观众评价武林外传是“中国情景喜剧的成功突破”,是因为《武林外传》80集的剧情里包含了太多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后现代主义的形式,对侠义精神和江湖的重新解读,甚至包含了流行歌曲、网络段子、时尚明星、以及心灵鸡汤。披着古装剧的外衣大杂烩式的讽喻现实,形成了巨大的喜剧张力。这种喜剧张力同样得益于同福客栈主人公的性格设定:胆小怕事的盗圣,想当大侠却只能在客栈打工的小郭,不爱完成作业的少年武林盟主,以及热爱吟诗作对却考不上状元的秀才……这些“不完美”的反差在“江湖”中显得真实有趣,也正是因为人物属性的不完美,让《武林外传》在喜剧的基础上升华到江湖正义的情感层面,用小人物的执着和正义感来表现“江湖”这一宏大的主题。
导演尚敬在情景喜剧届也称得上老炮了,从炊事班的故事开始,沙溢、姜超、范明等人的黄金搭档就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带来很多欢乐,武林外传更是几乎调动了大半个喜剧影视圈,很多喜剧演员在剧中都有精彩客串。(同时期经典剧集还有: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青春偶像剧奋斗;大型年代爱情剧金婚)
2008-2009
潜伏
改编自龙一同名小说的《潜伏》2009年在黑龙江卫视上星播出,这部剧由孙红雷姚晨主演,讲述1945年初,国民党军统总部情报处的余则成弃暗投明成为潜伏在军统处地下党的故事。该剧播出后,连续拿下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第27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在评委会中获得了相当高的评价,甚至毫无悬念的呈现了票数一边倒的局面。
作为献礼建国60周年的主旋律作品,《潜伏》一改谍战剧严肃紧张的节奏,在剧情里加入很多轻松幽默的设置。主人公余则成在找到信仰并为之坚持的道路中进阶升级,用智慧巧妙的处理和站长的关系,电视剧播出后还有人专门总结了余则成职场宝典在网上讨论。
如果说谍战部分是表现余则成人物“正”的特点,和翠萍假扮夫妻的过程则是真正表现他“人”的部分,许多夫妻二人妙趣横生的对话都真实的反映出谍战工作者生活化的一面。难能可贵的是剧情在反派人物刻画上也不偏不向,即使是行事极端的李涯,也没有完全被定性为坏人。都在为自己的组织工作,只是信仰不同而已。(同时期经典剧集还有:家庭伦理剧蜗居;家族兴衰大剧闯关东)
2010-2011
甄嬛传
《甄嬛传》并不是严格意义上国产宫斗戏的鼻祖,但它确实在宫斗作品里取得了非一般的成就。情节设置的严谨,在演员服饰道具上的考究,以及导演郑晓龙电视剧制作中丰富的经验,让它得以在“天雷滚滚”的宫斗题材里脱颖而出。虽然戏说成分仍在,但在描写大女主甄嬛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单纯少女成长为善于谋权的太后的剧情设置上,基本符合逻辑和人性特点。同时,剧中大量展现的宫廷礼节和服饰文化在制作上也称得上精良。剧中饰演温太医的演员张晓龙,是中央戏剧学院的礼仪指导老师,他除了拍摄任务外,还负责全剧礼仪和乐舞编排方面的细节。
《甄嬛传》一共76集,基本上分为三个阶段:甄嬛初入宫得宠,甄嬛被打败送出皇宫,甄嬛回归开始进阶。豆瓣9.1分的高口碑让观众乐此不疲的追剧,甚至二刷。因此它很快成为与《还珠格格》《西游记》齐名的「假期神剧」,多次在各个地方电视台重播,甚至被还被引进英美日等国家播出,打开了国产剧的海外知名度。
有人说《甄嬛传》的成功很大程度还要归功于国剧旗手郑晓龙导演,作为国产剧领域当之无愧的一块金字招牌,从《渴望》到《编辑部的故事》,再到《金婚》《红高梁》,郑晓龙制作或出品的电视剧屡创收视新高,《甄嬛传》更是创下北京卫视近十年来国剧重播率最新纪录。
建议想要N刷或者首刷的朋友可以从第7集甄嬛与皇上“正式交往”看起,大女主光环在第7集正式开启。(同时期经典剧集还有:抗日剧雪豹、铁梨花; 宫斗剧美人心计,步步惊心)
2012-2013
温州一家人
电视剧《温州一家人》是导演高满堂“工农商”三部曲所推出的第二部,通过温州一户普通人家的草根创业史,浓缩温州人创业奋斗历程,反映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代变迁。剧中的“周万顺”一家人辗转国内国外“谋生”,贯穿全剧的“温州精神“和改革开放的历程同步,家族命运和国家紧密结合。虽是地域性剧集,播出后同样在全国范围引发轰动。
导演高满堂是北方人,据说为了更好的拍摄这个南方题材,在家中做了近一米高的温州资料收集,之后和剧组对国内外典型的温商们进行了大量的采访。这些温商巨额财富背后的奋斗故事,粗看相同细看又不同,与电视剧希望传达的“温州精神”有着极高的契合度,这让剧组更坚定了要拍好这个故事的决心。
《温州一家人》拍摄周期长达110天,在中法意俄四国选取了十五个取景地,仅国内就涉及浙江、陕西、黑龙江、内蒙、北京、上海等多个省份,场景时而在中国南方古镇,时而切换至意大利风情,为温商走南闯北的人物塑造创造更真实的背景。
虽然《温州一家人》的核心是宣扬不怕输敢去闯的“温州精神”,主人公周万顺为了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努力抓住一切社会上的资源和机会,对待儿女近乎严苛,希望他们能成为各行各业的“大王”,但在豆瓣评分中还是会有观众提出“金钱至上的理论在亲情面前是否太脆弱”的观点。
主人公周万顺的成功价值观你怎么看?欢迎补剧后评论区讨论。(同时期经典剧集还有:都市爱情剧北京爱情故事)
2014-2015
琅琊榜
《琅琊榜》是由山东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由孔笙、李雪执导,胡歌、刘涛、王凯等主演的古装剧。以平反冤案、扶持明君、振兴山河为主线,讲述了“麒麟才子”梅长苏才冠绝伦、以病弱之躯为昭雪多年冤案、扶持新君所进行的一系列斗争。该剧于2015年9月19日登陆北京卫视、东方卫视首播,荣获第30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
有人说“山影出品,必属精品”,《闯关东》《父母爱情》《欢乐颂》等一系列精品剧皆出自这家公司,山影的标志几乎可以说是剧集质量的保障,这让此剧还未播出就已经收获了好感。
在故事情节设置中《琅琊榜》囊括平反、夺嫡、宫斗,古装剧里该有的矛盾冲突点都齐了,梅长苏和靖王的惺惺相惜,和飞流的主仆之情又增加了人物CP项的看点。再加上剧中古风审美在线,主角梅长苏出场时一叶扁舟的画面韵味十足,从开场就已经给观众极佳的视觉观感,水墨画的渲染和多场黄金分割构图,让很多观众甚至自发研究起了《琅琊榜》美学。
和《甄嬛传》一样,《琅琊榜》也成为了远销海外的经典剧集,美国观众称这部剧为中国版的《基督山伯爵》,主演胡歌也因剧的热播在国外收获了大批粉丝。
父母爱情
和《琅琊榜》同出自山影,拥有极高口碑,但却少有人知。《父母爱情》作为本期唯一一个没有按照两年一部盘点顺序的剧集出现,因为它确实值得我们重温。
《父母爱情》由孔笙执导,讲述海军军官江德福和资本家小姐安杰相识、相知、相爱、相守的50年爱情生活的故事。该剧于2014年2月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很多人称这是近几年来最好看的一部家庭年代剧。剧里没有俊男美女和浪漫桥段,大多是鸡毛蒜皮的日常琐事,但恰是这种朴实的叙事方式,让这部讲述父母一代爱情故事的剧本成为老少皆宜的婚姻教科书,在豆瓣拥有9.4分的高分。
在国内其实类似的年代剧有很多,也有观众经常会拿同样描写年代爱情的《金婚》和《父母爱情》做对比,称《金婚》是“爱情现实”,《父母爱情》则是“乌托邦”。主人公安杰和江德福的生活相爱一生扶持一生,没有大吵大闹和精神出轨,基本保持着平淡且温馨的基调。但现实生活中很多父辈的爱情也基本如此,不见得非要有出轨,或频繁的争吵。
柴米油盐的故事往往琐碎拖拉,《父母爱情》胜在导演和编剧在叙事上的用心,让剧情包含中国式家庭的温暖和感动,烟火气爱情的真实也很刷好感。据说当年这部剧播出时,因为没有做预热和宣传,只是单纯依靠口碑传播,所以虽然经典却并未大火,直到今年剧组原班人马登上春晚舞台才引发讨论。想要补剧的朋友可以在央视平台找资源,看累了偶像剧套路,这部年代爱情童话可能会更对胃口。(同时期经典剧集还有:抗日爱情剧红高梁,红色;校园爱情剧匆匆那年;谍战剧伪装者)
2016-2017
白夜追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