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为何总是输?
最后,一个再飞扬跋扈的罪犯,一旦被国家机器宣告有罪,立即变成一个分分钟可以被踩死的蝼蚁。正是因为国家力量过于强大,并且总是以正义代表者自居,就自然产生了一个新的伦理问题:如何保障一个有罪的人的基本权利?这是传统伦理和现代伦理的重要区别。
因此,何怀宏老师这本《良心论》,提供了一套伦理方法,让我们在做两难选择时,不再被传统束缚。
●法律赢了,伦理却输了:
老人摔倒到底扶不扶,是个假问题
前些年有一个社会热点,就是南京的彭宇案:一个助人为乐的男子因为扶了摔倒的老人,反而被讹诈了。结果法律赢了,伦理输了。这就引申出一个伦理学问题,“老太太摔倒了,到底扶不扶?”
对此,何怀宏老师提出了“义为人纲”这把价值标尺,公民应该有“义”的约束,也就是“义务论”。简单来说,“义务论”强调某些行为(如帮扶老弱),是一项绝对的道德义务,无论是否有好处,或者做了之后有什么恶果,都必须做。
何老师进一步认为,这起案子引发争论,关键不在于彭宇的伦理选择错了,而在于现代法治的不完善,所导致的社会信任危机,他认为,彭宇案本身的判罚,构成了道德与现代法治建设合理“接轨”的一环。
不难发现,何怀宏老师将现代文明中的多种理论,如“义务论”“直觉主义”“功利主义”等与中国传统伦理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中国人,该如何处理个人伦理的底线与基本义务,这构成了《良心论》一书的主要框架。
可见,《良心论》还提供了一把价值标尺,让我们判断所做的抉择是对还是错。
何怀宏
何怀宏老师不仅是当代伦理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人,还是翻译大家,《正义论》《沉思录》等书最经典的译本,正是出自何老师之手。作为哲学的分支,伦理学的晦涩难懂和说教色彩常让读者望而生畏。但读何老师文字,不仅没有丝毫说教之感,反而有“润物无声”之收获。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称他为“严谨治学、长于思考的优秀学者”。
为此,年猪 诚荐何怀宏老师这本《良心论》,另外,我们为书友还争取到少量亲笔签名版,还可以在规格中选购何老师的另一本伦理学作品《道德:上帝与人》,何老师年近七旬,惜字如金,因此,签名非常难得,点击链接即可收藏:
(*防走散,欢迎和猪(微信:nianzhuzhizhu)建立联系,或进读友群摆龙门阵。)
葛兆光 :究竟 什么是“中国的”文化?
“遭难”的逻辑学
一言难尽的日本
历史的潜规则
历史回声:未来的路,比想象中更窄
向“堕落、腐败的语言”说不
因为“恐惧”,我们被征收多少智商税
张维迎:人生是一连串的偶然
秦制两千年:走不出的历史循环
晚景悲凉丨被遗忘三十年的法学精英
南渡北归:一场声势浩大的告别,读完让我泪流满面
致敬燃灯者——一曲千回百转的精神长歌
日本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
他用一本书把我们赶出了几千年的精神温室
逻辑比常识更稀缺
殷海光: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深沉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