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创新班最美研学、写生季:一袭烟雨罩江南,保定美术中学学子赴黄山

  艺路芳华,泼墨挥毫。在贺宇良校长的殷切期望和美好祝愿下,在班主任、专业教师的陪伴下,拔尖创新班的同学们开启了一段非比寻常的荣耀之旅。

  到达候车室,等开往南方的高铁。

  坐上高铁啦,前方目的地——安徽黄山!

  到 达

  我们在高铁里安然度过6个多小时的时光,于下午4时平安抵达黄山北站。随后,我们前往宏村,最美的研学、写生之旅正式开启。

  研学课程

  研学课程对于同学们认知能力的提升、情感体验的丰富、价值观念的构建以及主体性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该课程关注知行合一、回归生活世界和注重综合学习的理念,同时凸显了真实性、综合性、整体性等特征。让同学们在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提升终身发展所需的能力, 做全面发展的人,自己创造未来。

  高二年级成立了以级部主任王苗和李研为组长的研学课程领导组,以保障研学课程顺利、有序、安全地开展。同学们和班主任、专业教师、自治委员会成员一起定制《赏徽派建筑,访千年瓷韵》、《看徽州木雕楼,赏徽州歌剧》、《走进屏山,触摸秋天》、《看南屏古祠堂,学古法草木染》、《走进江西,遇见李坑》、《访明清古建筑,会思溪古韵遗芳》、《赏书乡之地,品古村遗落》、《走进景德镇,邂逅古老技艺》研学课程专项课题,同时制定了详细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安排。

  同学们自主设计研学行程,自主完成路线规划事宜,研学于黄山脚下的宏村、卢村和屏山,赏徽派建筑,访千年瓷韵是此次研学课程的第一课。

  研学宏村之前,同学们查阅资料,自发研习了宏村镇的起源史。宏村镇,古称弘村、七侠镇,有“一袭烟雨罩江南,两袖清风论古今”之称,是徽文化的集中发祥地和古徽商的重要聚集地之一。

  同学们走进宏村,感受瑰丽而别致的徽文化和别具一格徽派建筑。不同于苏浙一代小镇的婉约,宏村带着徽派建筑的典雅,儒风古韵,水软山温,使得它更有灵性。

  同学们在宏村遇见了举世无双的古水系——水圳、月沼、南湖,遇见了被称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培德堂”,还有徽商故里的“三立堂、乐叙堂”,保存完整的古代书院“南湖书院”等重要文物。

  在卢村,同学们零距离接触到由志诚堂、思齐堂、思济堂、思成堂、玻璃厅等保持较为完好民居组成的木雕楼群。屏山,则有光裕堂、成道堂等7座祠堂,还保存有三姑庙、红庙、长宁湖、舒绣文故居、葫芦井、小绣楼等名胜古迹。宏村、卢村和屏山的古村落的徽派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内部装饰和环境营造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代表着唐宋以来建筑和人居环境的最高水平。

  “小桥流水桃源家,粉墙黛瓦马头墙”是对徽派建筑最为形象生动的描述。讲解员热情地讲解道:马头墙,又名封火墙、防火墙,是指高出两边山墙墙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同学们纷纷感叹,白墙青瓦,真真明朗而雅素。

  马头墙以层楼叠院,楼台亭榭等元素交相呼应,各尽所能,为来此研学的美中学子描绘着一副美不胜收的写意风景画,而且这些元素中又以马头墙最具代表性,因此被视为徽派建筑造型中的经典。

  研学归来,同学们认真做总结,记录此次非比寻常的艺术之旅。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传统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写生课程

  一味地在画室画画,犹如闭门造车,局限了眼界,也限制了思想。写生课程让同学们发现美,开阔视野,找到更好的自己。在宏村,同学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在教室里想不到的构图,也看到了不会在画室里出现的层次关系。

  不仅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在体验中进步、成长。

  在风景如画的宏村,美中学子绘就出一幅幅佳作。

  在黄山为期9天的研学、写生课程,美丽而短暂。

  暂别宏村,继续向前。

  下一站,婺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