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 | 师琳:浅谈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博后圆梦之旅

  

  

  浙里的岁月

  匆匆又葱葱

  在“传承 卓越”的浙江大学医学院

  迎来百十华诞之际

  一批卓越学子即将踏上新的征途

  思想引领

  科学研究

  志愿服务

  国际交流

  ……

  他们留下的足迹在浙医星空中熠熠生辉

  在毕业季专栏

  让我们仰望星空

  携手奔赴理想彼岸

  ?

  “想成为那种不声不响,能把什么都做好的人,默默努力实现,每一个自己吹过的牛。”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到天津医科大学急诊医学硕士,再到浙江大学急诊医学博士,以及即将进入的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医学临床博士后项目,这样的简历也许听起来真的很炫酷,但没有人知道在这11年期间,梦想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我相信,“坚持别人无法坚持的,才能拥有别人无法拥有的,信手拈来的从容,都是厚积薄发的沉淀。”

   11年前高考结束的暑期曾陪父亲去北京看病,车辆驶过北京协和医院的门口,当时我只知道这个医院很好,也只知道我要学医,以后要做一名医生,但估计跟这所医院无缘。7年前备战考研时,我鼓起勇气报考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某专业,但最终一名之差未进复试。2016年5月我顺利调剂至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医学专业,师从寿松涛教授。硕士期间的规培和学习让我体会到急诊科医生临床处境的艰难和急诊学科科研上的薄弱,硕士二年级时我下定决心读博,这也得到了我的硕导寿教授的全力支持。在我着手毕业论文、找工作和博士备考期间,也曾迷茫徘徊难以抉择,寿教授均给予我建设性的建议和指导,也给了我充足的时间备考,这也让我更坚定了读博的信念。在我内心,寿教授不仅仅是我的导师,更像是懂我支持我的家长。

  

  2019年5月硕士答辩后与硕导寿松涛教授的合影

  2018年的一次全国急诊年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我的博导张茂教授,我如实表达了我科研上的薄弱和读博的决心,张老师当时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提了他的研究方向有哪些,还有那句“只要肯吃苦,那些都不是问题,好好准备吧”。经过半年左右的备考、博士初试、复试,2019年9月我终于如愿成为张老师的专业型博士,这其中也非常感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柴艳芬教授对我的推荐和我硕导寿教授的全力支持。

  

  2018年8月与博导张茂教授第一次见面时的合影

  2019年4月底博士复试录取后

  对于硕士期间没有过多科研基础和业绩的我,我的博导张茂教授给予我非常系统且完整的科研训练,从最开始的大量文献阅读、综述撰写、SCI论文撰写、临床研究的伦理审核备案等工作,到后面多个任务的顺利完成和熟练,我慢慢了解了科研思维和科研精神。张老师常说“科研没有捷径,唯一的捷径就是脚踏实地”。在张老师的引领下,我开始逐步体会到什么是科研,从综述中找到研究的创新点、进行方案撰写和反复修改汇报、预实验开展、预实验中暴露的问题的解决、伦理审核、正式研究开展、大量数据的处理、文章撰写和反复修改、投稿后多次拒稿和修稿、直到最终的文章接收。对于科研大牛来说可能早已习以为常,但对于科研薄弱的我来说,这样完整系统的科研训练能让我这个科研小白逐渐形成完整的科研体系和科研思维,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不逃避,而是第一时间去思考应该如何去解决问题、直面困难。

  当然,这期间我也曾一度迷茫、挫败、没有自信,甚至想要换课题,感觉自己博士毕业都费劲,也在情绪崩溃时给张老师发邮件求助。然而,让我感动和难以忘记的是张老师很快便回复我的数十条微信语音,他告诉我要坚定地坚持下去,没有成果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这些语音给予我非常大信心和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没有什么比导师支持更幸福的事了。这三年博士期间张老师对我的培养,让我内心变得更加自信和强大,我也终于实现了SCI零的突破,迄今也以一作和共一发表了SCI4篇,中文综述2篇,其他作者发表SCI1篇,中文论著1篇。参与了1项国家级项目,完成1项发明专利申报,目前亦在筹备另一发明专利申报和一作SCI撰写的工作。同时,博士期间我连续两年参加了浙大二院举办的青年博士论坛,并获得优胜奖;亦获得了浙江大学三好研究生、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

  接下来,着重分享一下我的就业抉择和筹备经验。2019年10月份,也就是博士刚入学时,我碰巧看到班级群关于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博后现场宣讲会的通知,于是便带着好奇心去参加了。宣讲会上听着博后办老师讲着协和医院的历史、博后项目的介绍、待遇和严格的博后入站考核流程,又再次燃起了内心协和梦想的火苗,当时觉得可能还有希望。协和医院的临床博后项目的申报条件首先必须是应届毕业生、年龄一般不超过32岁、平均成绩不低于80分。因此,博士期间的所有课程我都认真听课和备考,平均达到86分以上。转眼到了2021年10月份,又到了即将找工作的季节,学校通知需准备就业推荐表的填写、盖章等事宜,我借此机会向我的博导张老师如实表达了我的就业意向。当然,我非常清楚的知道,浙大的平台、浙大二院急诊学科的平台以及导师的支持帮助,无疑都是我留在这里可以拥有的超优越的资源和优势,而选择准备协和的临床博后压力会非常的大,不确定因素也会很多,但我还是想借最后这次机会再向我的梦想再靠近一次。11月份初,2022年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博后的通知正式发布,我也开始紧张的博后备考工作。

  首先,协和医院的临床博后的申请条件,如前所述,需满足应届临床医学八年制或博士研究生学历、32岁以下、平均分80以上、六级450以上等。待遇参照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医师待遇,同时享受国家政策规定的博士后福利以及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学博士后专项补助。医院提供博士后住房条件。

  工作程序依次是个人申请、进站考试、面试及体检等。个人申请需在招聘网站填写基本资料和简历,并填报2个志愿。

  12月初博导邮箱会收到需导师填写的“导师推荐”的问卷星链接,之后第一轮资格审查结束,邮件通知“理论考核”时间,和后续面试所需的“个人介绍ppt” 的准备(汇报时间控制在1min内),以及在科研管理系统需提供所有科研成果及其佐证材料。

  12月中旬进行线上理论考试(需自行准备双机位,确保网络通畅),包括60min的医学通识考试和60min的专业考试,前者考试范围包含但不限于内外妇儿神内基础实验等知识,题型包括单选、病例单选、病例串式、名词解释、简单、问答、病例题等,时间非常紧张;而后者则主要是所报考专业的理论知识,题型基本同前,但约1/4题目是全英文,难度不太大,时间相对充足。

  12月下旬,邮件通知进入专科面试环节。科室老师会在面试前提前进行设备调试、面试流程和顺序通知。

  12月底进行专科面试,约1:3进面试,相近专业一起进行线上面试(要求同理论考核),每次只面试一人。

  面试流程为:

  1)自我介绍,线上老师翻页自我介绍ppt,限时1min内讲完;

  2)病例题,线上老师ppt翻页滚动3个病例题,考生自行喊停后看完题目直接回答,题型比较常见;

  3)英文翻译,线上老师ppt翻页滚动2个英文文献段落,考生自行喊停后先阅读后口译,文献主题属本专业领域常见内容;

  4)专家提问,一个英文专业相关问题,需英文回答。其次是自己博士课题相关内容和博后规划等等。每个人面试时间约10min以内。12月底收到拟录取通知(这里需提到的是,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均为线上考核,考核流程省去心理测试、英语考试、技能考试和院面环节,心理测评在录取后线上进行)。

  

  2022年1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入职体检

  以上基本上就是整个流程,虽然看起来似乎很顺利,但真正的准备工作和同一时间段所承担的任务远比看起来要艰难的多。在10月份,我自行邮件联系了所报考科室的主任进行自我推荐,亦让我博导张老师进行联系推荐。同时,通过其他方式联系上即将出站的一名博后师兄,并咨询其具体考核方式和备考策略、有无本科室应届博士竞争等等,在情况了解清楚后,开始安心备考。

  理论考核的医学通识考试从11月份开始准备,贺银成考研和执业医师的备考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期间还在做自己的博士课题,所以也只能挤时间看书,大概看完1遍就已经12月初了。然后按要求准备科研填报,自我介绍ppt等,期间也在参加和准备其他医院的面试,时间非常紧张。12月初开始准备理论考核的专业考试,同时,把医学通识和专业考试可能的简答、名词解释都归纳总结并背熟。

  笔试之后,就是面试的准备了,1)练熟自我介绍ppt;2)所有可能的病例题和常见问题背会,3)专业主要研究方向的文献找几篇综述,练熟语感和口译的感觉;4)专家可能提问的问题,包括自己基础背景、课题相关、职业规划相关的中英文问题全部准备并背会。

  尽管整个备考期间压力都非常大,也充满着不确定性,但因为有着导师和家人的支持,必胜的信心和信念也更加坚定!在收到拟录取通知的第一时间,我也向我的硕导、博导报喜。我深知这不是结束,而是即将开启一段全新的充满挑战的旅程,我的能力和水平只有我自己最清楚,我还有太多不足,跟其他同级相比,我最多算得上是一名刚刚合格的博士生而已,也从未沾沾自喜,余下的人生我也会继续迎接挑战,继续不断进步! 

  有些事情看起来很轻松,但背后的付出只有自己知道。在我人生的每一个重要转折点似乎都很顺利,但这其中天时地利人和均缺一不可。很早以前,我听过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年少时不懂,直到现在才慢慢领悟这其中的道理,一个人想要有所成绩,那么一定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指路+自己悟才对。我极其感恩在自己数十年的医学求学道路上,能够有幸遇到如此好的硕导和博导,他们教会我如何学习怎么做人,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助力我的梦想,我定不是他们培养的最优秀的学子,但我一定会带着他们的期许继续努力发光!人生不可能没有遗憾,江湖之大,我们努力成为最好的我们,然后顶峰相见!

  个人信息

  师琳,医学院急诊医学专业2022届毕业生

  去向:北京协和医院2022级临床医学博士后

  医视野宣传中心

  组织名称 | 医学院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中心

  图文 | 师琳

  排版 | 木月

  责任编辑 | 刘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