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法心理|电影推荐《爱德华大夫》

  

  

  《爱德华大夫》

  这部影片是希区柯克40年代的佳作,其极具哲学和精神分析高度的特点,为后来的伦理片和精神分析片或多或少都打上了“希区柯克”的印记。该片中,典型的希区柯克式的转折和悬念,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神秘莫测的精神分析的外衣,无一不证明了这是电影诞生以来最伟大的影片之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童年阴影、梦的解析、负罪感以及希区柯克执导的黑白电影,你想要的,电影里都会有。

  

  Start

  

  影片开始,凋零的树枝瑟瑟颤抖,萨士比亚的名句,清晰地向观众表明这将是一个贯彻弗洛伊德理论的戏剧故事。约翰·贝兰特因,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弗洛伊德病例;美女皮特森,影片的女主人公、精神病院的心理大夫;爱德华大夫,享有盛名的心理学专家,整个影片的角色布置说明了剧情“弗洛伊德”。

  爱德华大夫英俊不凡,初来乍到和彼得森产生爱慕之情。而彼得森很快发现,她爱着的这个自称为爱德华大夫的人实际上却是一个陷在困扰之中的失忆症患者J·B。灾难开始了······在秘书的佐证下,爱德华大夫的死亡证明让J·B背上了谋杀的罪名,为了不拖累彼特森,J·B独自离开。彼特森没有因此而放弃J·B,她找到了他,试图用自己的专长揭开事实的真相。警察一路狂追不放,艾扎克森医生即彼特森的老师收留了他们,并积极协助J·B的治疗。精神分析揭开了记忆的外衣,隐藏在J·B记忆深处的真相慢慢浮现。在彼特森的引导下,J·B说出了自己的梦境,师徒二人由此断定谋杀应该发生在爱德华与J·B滑雪的时候。紧接着,滑雪场实验让J·B彻底醒悟,他不但记起了自己的姓名,回忆起小时候的情形,走出了负罪的阴影,还道出了爱德华出事的情形,将凶手绳之以法。

  

  Analyze

  

  这部电影带着经典精神分析的深深地烙印,例如潜意识、儿童创伤、梦的解析,可是最打动人的还是电影里无处不在的主体间互动的氛围。

  男女主角第一次接吻,背景那一扇扇门被打开了,是不是暗示着两人间的互信场建立起来了?在假爱德华暴露后,为了不牵连彼得森,他决定离开格林马纳斯精神病疗养院并给彼得森留下了书信,因此进一步确立了双方的信任。两个人因爱而生信任,因信任而打开心扉。在莫奇森院长知道自己的犯罪行为被彼得森分析出来后对她说“这是你最投入的一次治疗”。

  世界上没有人不会做梦。在弗洛伊德心中,梦绝不是其表面现实的一堆毫无意义的表象,它是走进人性最深处的唯一的通道,是打开人的无意识的钥匙。影片中,一个留着小胡子的人,带着面具的赌场老板,象征着手枪的小轮子,无一不是精神分析的对象。珍惜地对这些现象逐一分析,便能从一个人的潜意识中开掘出许多被压抑的过去。

  影片还涉及到精神分析中的自由联想法。彼得森师徒便是借助这一方法完成了对J·B精神症状的分析。说出想拥有的所有东西,然后再对这些事物进行联想分析,便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人的潜意识。

  The end

  

  观众在为希区柯克深厚的导演功底和精神分析者们神奇的学问叹服的时候,一定还有另外一层浅薄而真切的感悟,那便是爱的魅力。有人坚持认为精神分析只是一种与其他科学别无二致的工作或者职业,与个人情感无关。可是,只有这些冷冰冰的理论和科学技巧,能突破约翰·贝兰特因的层层心理防线吗?如影片所示,正是彼特森对约翰·贝兰特因充满信心的爱,才让他勇敢地直面了自己曾经的遭遇,抹平了童年的犯罪情节,最终回归自我。

  真正发生的不会过去,你以为自己忘记了,其实只是想不起来而已。

  ——鉴书:Simon 《爱德华大夫——一次最投入的心理治疗》

  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

  或者有任何烦恼想要找人倾诉

  可以随时联系我们

  QQ:1538405103

  邮箱:jjfxyxlgzz@163.com

                 ——RELIVE心理工作站

  撰稿:吴奇朝

  责编:丘桂鑫

  校稿:林   颖 徐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