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书 | 季羡林:父母在教育中借助外力,事半功倍不说,也能给予孩子自发的能量
诸葛亮给儿子写的《诫子书》里有一句让人印象深刻,“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意思是说,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穷舍,到时悔恨又怎样来得及!劝孩子勤学立志,修养生性,忌怠惰,没有一句是刻板的说教,文中句句字字无不透露出慈父对于爱子的一片真心。
谈到对下一代的教诲,不得不提及一个人季羡林。
季羡林,著名国学家、佛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终身教授。近百年的生命历程,沉浸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对于青少年一代,他有很多话要说。
他在《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中写道:”我不是天才,是书山寻路,学海觅舟的勤学苦读”。
该书由《一寸光阴不可轻》、《书山有路勤为径》、《赤子丹心图报国》、《所有生命都不朽》、《人生自有真义在》五册组成。时间在他的笔下是贯穿诸多琐碎小事中的,是流动着赋予生命意义的。
即便是在他住院期间还坚持每天早晨4点起床,有人说闻鸡起舞,他则说:“是鸡闻我起舞!”不经意间透露出他惜时如金。对于阅读,季老也有他的看法:抓紧时间多看书“开卷有益“、“坐拥书城意未足”、“书的好与坏”。
开卷有益
开卷有益。这是一句老生常谈。“卷”指的是书,“随便翻翻”也指的是书。书为什么能有这样大的威力呢?自从人类创造了语言,发明了文字,抄成或印成了书,书就成了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人类要生存下去,文化就必须传承下去,因而书也就必须读下去。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中,我们必须及时得到信息。只有这样,人才能潇洒地生活下去,否则将适得其反。信息怎样得到呢?看能得到信息,听也能得到信息,而读书仍然是重要的信息源,所以非读书不可。
什么人需要读书呢?在将来人类共同进入大同之域时,人人都一定要而且肯读书的,以此为乐,而不以此为苦。在眼前,我们还做不到这一步。如今有个别的“大款”,也同刘邦和项羽一样,是不读书的。不读书照样能够发大财。然而,我认为,这只是暂时的现象,相信不久就会改变。传承文化不能寄希望于这些人身上,而只能寄托在已毕业或尚未毕业的大学生身上。他们是我们的希望,他们代表着我们的未来。大学生们肩上的担子重啊!他们是任重而道远。为了人类的继续生存,为了前对得起祖先,后对得起子孙,大学生们(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人)必须读书。这已是天经地义,无须争辩。读什么样的书呢?自己专业的书当然要读,这不在话下。自己专业以外的书也应该“随便翻翻”,知识面越广越好,得到的信息越多越好,否则很容易变成鼠目寸光的人。鼠目寸光不但不利于自己专业的探讨,也不利于生存竞争,不利于自己的发展,最终为大时代所抛弃。
因此,我奉献给今天的孩子们一句话:开卷有益。
坐拥书城意未足
古今中外都有一些爱书如命的人。我愿意加入这一行列。
书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希望。
至今我的藏书已经发展到填满了几间房子。有的年轻人看到我的书,瞪大了吃惊的眼睛问我:“这些书你都看过吗?”我坦白承认,我只看过极少极少的一点。“那么,你要这么多书干嘛呢?”这确实是难以回答的问题。我相信,古今中外爱书如命者也不一定都能说清楚。即使说出原因来,恐怕也是五花八门的吧。真正进行科学研究,我自己的书是远远不够的。也许我搞的这一行有点怪。我还没有发现全国任何图书馆能满足,哪怕是最低限度地满足我的需要。有的题目有时候由于缺书,进行不下去,只好让它搁浅。我抽屉里面就积压着不少这样搁浅的稿子。我有时候对朋友们开玩笑说:“搞我们这一行,要想有一个满意的图书室简直比搞四化还要难。全国国民收入翻两番的时候,我们也未必真能翻身。”这决非耸人听闻之谈,事实正是这样。同我搞的这一行有类似困难的,全国还有不少。这都怪我们过去底子太薄,解放后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是一时积重难返。我现在只有寄希望于未来,发呼吁于同行。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日积月累,将来总有一天会彻底改变目前这情况的。
古人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让我们大家都来当种树人吧。
书的好与坏
评断一本书的好与坏有什么标准呢?这可能因人而异。但是,我个人认为,客观的能为一般人都接受的标准还是有的。
归纳起来,约略有以下几项:
一本书能鼓励人前进呢,抑或拉人倒退?
一本书能给人以乐观精神呢,抑或使人悲观?
一本书能增加人的智慧呢,抑或增强人的愚蠢?
一本书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呢,抑或降低?
一本书能增强人的伦理道德水平呢,抑或压低?
一本书能给人以力量呢,抑或使人软弱?
一本书能激励人向困难作斗争呢,抑或让人向困难低头?
一本书能给人以高尚的美感享受呢,抑或给人以低级下流的愉快?
类似的标准还能举出一些来,但是,我觉得,上面这一些也就够了。统而言之,能达到问题的前一半的,就是好书。否则,若只能与后一半相合,这就是坏书。
比如池田大作先生的《人生箴言》,读了这一本书,谁都会承认,它能鼓励人前进;它能给人乐观精神;它能增加人的智慧;它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它能增强人的伦理道德水平;它能给人以力量;它能鼓励人向困难作斗争;它能给人以高尚的美感享受。
总之,在人生的道路上,它能帮助人明辨善与恶,明辨是与非;它能帮助人找到正确的道路,而不至迷失方向。
因此,我的结论只能是:这是一本好书。
我从书中举出几个例子:书中许多精辟的话,洋溢着作者的睿智和机敏。作者是日本蜚声国际的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宗教活动家。在他那波澜壮阔的一生中,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心灵,观察人生,体验人生,终于参透了人生,达到了圆融无碍的境界。
本书一人生中的第一段话,就值得我们细细地玩味:“我认为人生中不能没有爽朗的笑声。”
第二段话:“我希望能在真正的自我中,始终保持不断创造新事物的创造性和为人们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社会性。”
这是多么积极的人生态度,真可以振聋发聩!我自己已经到了耄耋之年。我特别欣赏这一段话:“‘老’的美,老而美——这恐怕是比人生的任何时期的美都要尊贵的美。老年或晚年,是人生的秋天。要说它的美,我觉得那是一种霜叶的美。”我读了以后,陡然觉得自己真“美”起来了,心里又溢满了青春的活力。这样精彩的话,书中到处都是,我不再作文抄公了。读者自己去寻找吧。现在正是秋天。红于二月花的霜叶就在我的窗外。案头上正摆着这一部的译稿。我这个霜叶般的老年人,举头看红叶,低头读华章,心旷神怡,衰颓的暮气一扫而光,真不知老之已至矣。
抓紧时间多看书
中国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我希望你们能够认真体会这两句话的含义。“倚老卖老”,固不足取,“倚少卖少”也同样是值得青年人警惕的。天下万事万物,发展永无穷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老子天下第一”的想法是绝对错误的。你们对我们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必须有深刻的了解。最好能背诵几百首旧诗词和几十篇古文,让它们随时涵蕴于你们心中,低吟于你们口头。这对于你们的文学创作和人文素质的提高,都会有极大的好处。不管你们现在或将来是教书、研究、经商、从政,或者是专业作家,都是如此,概莫能外。
对外国的优秀文学作品,也必实下一番工夫,简练揣摩。这对你们的文学修养是决不可少的。如果能做到这一步,则你们必然能融会中西,贯通古今,创造出更新更美的作品。
宋代大儒朱子有一首诗,我觉得很有针对性,很有意义,我现在抄给大家: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这一首诗,不但对青年有教育意义,对我们老年人也同样有教育意义。文字明白如画,用不着过多的解释。光阴,对青年和老年,都是转瞬即逝,必须爱惜。“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我们古人留给我们的两句意义深刻的话。选自《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略有删改福 利
关注“杭州图书馆”公众号,
在本文末留言评论,
写出你想阅读这本书的理由
走心的留言会被杭图君精选上墙
开奖时间2022年11月1日15点,
随机抽取3位留言粉丝,
赠送《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随机1本
杭图君会发私信通知!
赶紧评论分享起来哦~~提示公众号精选留言仅限100条,没有上墙的留言也能参加抽奖!获奖名单请在活动推文下方留言区查看中奖网友会收到小编留言回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