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告白张杨导演后:棒打「潘金莲」心疼「西门庆」?

  以前,若有人说张杨是个好导演,我是认同,毕竟烙上他大名的好作品如雷贯耳。

  2018年3月1日,出了“告白张杨导演”这一出之后,倒不是张杨导演在我心中的形象大败,而是我发现事情的始作俑者自称“小二姐”,是要比张杨更有执导能力,又兼备戏精才华的青年一辈。

  青出于蓝,誓要胜于蓝,身为前辈张杨也只得拱手作揖。

  这事还真不好说,即使当事人张杨导演有了回应,一来,如果男女方表态不一致,令真实性存疑;二来,即使男女方表态一致也存在联手炒作之嫌。

  潘金莲告白西门庆,何罪之有?不论真相,只谈伦理。

  如今的事态,网上舆论一面倒地放大“小二姐”小三欲上位,谩骂、嘲讽为“小二姐”的负面红推波助澜。又因“小二姐”疑似炒作的由头,张杨导演遭调侃“约炮”须谨慎,之后再为其妻儿打抱不平,成了一场重打「潘金莲」轻罚「西门庆」的闹剧。

  电视剧 西门庆与潘金莲 剧照

  之所以说“重打潘金莲”,因为事情一出,有媒体就关切起张杨家人得知后的感受,“小二姐”大言不惭地表示,张杨太太一定会因为自己丈夫优秀被人爱慕而感到高兴,还不忘隔空致谢张杨太太代替自己多年来对张杨导演的付出与照顾。

  要知道,近来娱乐圈关乎伦理的丑闻频频爆出,马蓉、李小璐已让群众正义的八卦之心炉火中烧,守株待兔一个送上门来的做实小三,绝不能轻饶。同时,小三似乎不怕千人唾弃万人骂,大放言论煽风点火,让事件发酵的速度像匹脱了僵的野马。

  反过来,对“西门庆”——导演张杨的责难倒是弱化很多,除了网友花式调侃他约炮粉丝可耻,责难声根本不能与对“小二姐”的骂声等量齐观,甚至可以这么说,即使网友戏谑导演张杨睡粉丝,依然是为了借力抨击“小二姐”是伪文青、真炒作。

  因此我就纳闷了,潘金莲和西门庆苟合,两人都有错,更何况还是有家室的“西门庆”。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难道不是张杨导演出轨在先,给了小三篡位的豹子胆吗?怎么看客们就揪着“潘金莲”棒打不放,却轻罚“西门庆”呢?

  在这个事件中,小三角色反社会人格的嚣张气焰触痛了世俗伦理的底线,并一再打着“示爱”的名义反复挑衅着人们的忍耐,她的动机姑且不论,但这种“出位”的确成功引起了广大群众的注意,与世俗伦理博弈比起来,张杨导演的“不德”古今中外,尚在人们认知范围内,较之伦理“出位”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结果明明是“两害”,八卦之心作祟,故人们视为“两利”,因而张杨导演的“不德”被弱化甚至无视了。

  电影《大逃杀:东京圣战》海报

  著名的日本电影《大逃杀:东京圣战》也有过这么一出。

  故事说的是一个班级的学生被放逐在荒岛上自相残杀,直到存活下来的最后一个,才能离开荒岛。当生的念头放在的面前,你将竭尽所能去寻找一个杀人的理由,站在你面前的那个人,小到曾经借过一块橡皮遭拒,都可以成为杀人动机。

  有一幕,是一个生性善良的女孩,到处躲避时遇到了在学校时就对她有爱慕之心的男生。在荒岛残酷的规则下,男生放弃了求生的念头,也因为没了道德约束,他企图在死前非礼心心念念的“女神”,这样就不枉死。

  所以,他用手里的武器胁迫女孩就范,原本纯良的女孩在对方射伤自己后,毅然决然地做出了反击,她拿出背包里的匕首,干净利落地捅死了威胁到自己的人。

  电影《大逃杀:东京圣战》截图

  这一幕看得人背脊发凉,女孩操控匕首时一脸的狰狞,令人都忘了几秒前还写满死者脸上的残暴。

  当罪恶发生时,人本能的求生欲,化身更大的“恶”,不仅凌驾于道德之上,甚至是触犯法律的“罪恶”在它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

  但这是日本人用如此极端的方式去探讨人性才有的情节,回到告白导演张杨的事件,倘若只因为小三的过错比较“显眼”,在群众的眼中,导演张杨的“不德”因而被弱化甚至无视,无疑是透漏出现代人对传统伦理观念的看轻。

  美剧《美国恐怖故事:精神病院》海报

  说到罪恶与罪恶的博弈,不得不提一部重口味的恐怖美剧,一次里程碑式的胜利。在2013年的艾美奖提名名单上,《美国恐怖故事:精神病院》显然春风得意,一举拿下最多的17项提名。

  故事发生在1960年代,女同性恋记者拉娜闯入院中意图调查因犯下数桩剥皮暴行而入院的血脸杀手,不幸她也被关押进“荆棘崖”,然后,剧集便开始渐次揭示这个天主教精神病院的恐怖内幕。

  故事的最后,时过境迁数十年,拉娜凭着自己撰写“荆棘崖”往事的回忆录成了畅销作家。当她曾经被一代血脸杀手强暴诞下的儿子、血脸杀手二代,乔装身份假意拜访,实则寻仇之际,拉娜毫不犹豫地开枪杀死儿子以保名声和性命,对于她这样一个有野心、有城府、从非人的精神病院活下来的女人,不足为奇。

  美剧《美国恐怖故事:精神病院》截图

  如同剧终前最后一幕,活下来的老修女对活下来的拉娜说:“当你与邪恶四目相对,你也必将沾染邪恶”,这几乎就是尼采那句“当你与怪物搏斗时,小心自己也变成怪物;当你注视着深渊时,深渊也在注视着你”的翻版。

  在拉娜的畅销回忆录里,究竟有多少真实无从考证。外星人?纳粹医生?人体实验?邪魔附体?也许有,也许都是拉娜处心积虑编造的桥段。

  杀死有罪的儿子、杜撰经历捧红自己,还有那些她为了在非人的精神病医院活下来而被迫做过的事,又如何判断拉娜的对与错?

  身为记者的天性,拉娜总想揭露丑恶扬名立万,为此她也没少做不光彩、违背道德良知的事。

  到最后,谁也说不清哪些是善的,哪些是恶的,留给世人一串问号。就像告白张杨导演的事件一样,明明是有夫之妇约炮在先却鲜有人问责,只因小三“抢功”,大众在被小三主动爆料的私隐取乐之后,反倒要棒打狐狸精了,叫人看不懂。

  小三呢,处心积虑的好戏逐个上演,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负面红也不失为大势,结果为导向,过程不重要。黑白伦理倒置,谁主沉浮谁说得算。接着,一定有前赴后继的“小二姐”横空出世,争相效仿,供你娱乐,我名利双收,你我各取所需。

  导演张杨呢,先保持缄默待风头过去,再睡几个粉丝,为了体验生活寻找灵感,拍几部好片,来几场卖座撼动中华。总之国人是健忘的,不是善于忘记,是总有比我更大的“恶”,一浪盖过一浪。

  话说回来,这件事持续发酵中,人们对于“婚内约炮”的宽容度变大了,这要是放在早些年,要被diss的何止是小三一个人?

  我们道德底线的一再下调,就像国内成品油价下跌一样是民心所向。学会了宽以待人,说到底也是文明的进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