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战疫见闻: 微光汇聚星辰 涓流汇聚大海
中新网呼和浩特10月26日电 题:呼和浩特战疫见闻: 微光汇聚星辰 涓流汇聚大海
中新网记者 尚虹波
曾经的师长、熟悉的同事、无话不谈的好友、未曾线下有过交流的邻居......10月的内蒙古呼和浩特,秋风带着丝丝寒气。面对又一次疫情来袭,很多居家的民众突然发现,朋友圈里的很多人已经默默出列,成为运行在抗击疫情各个环节的“逆行者”“守护者”,用他们的光和热汇聚成星辰大海。
“双蓝家庭”的应急预案
“臭宝,我刚刚见到妈妈啦!”9岁的姐姐王翊芮给小自己2岁的弟弟王新丞打电话说道。
10月1日起,因为父母同时执行抗疫任务,这对小姐弟按照家庭应急预案,又一次被分别送到了不同的亲戚家暂住。
他们的爸爸王明涛是呼和浩特市消防救援支队政治部的干部,他们的妈妈卓兰是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东风路派出所的民警。生长在“火焰蓝”与“警察蓝”的“双蓝”家庭里,每逢节假日和重点时期,这对小姐弟都得被分流。这样的分别,他们数不清已经经历了多少次。
从9月28日呼和浩特此轮疫情暴发到现在,一家四口分散在四个地方,也已经二十多天没见过面了。
这天晚上9点,妈妈执行完任务路过姥爷家时,与闻讯跑来的王翊芮见了一面。
“妈妈去看姐姐了,你能不能来看看我?”王新丞这几天感冒了,知道妈妈见过姐姐,一下子就来了委屈,立马给爸爸打电话。
而此时,王明涛正在连夜筹备抗疫物资,时间紧、任务重,根本脱不开身。听着电话里儿子的哭诉,这个铁血“老兵”也是鼻子一酸,略显慌张地安慰道:“男子汉不能哭,爸爸过几天就回去......”
据了解,本轮疫情发生后,呼和浩特市消防救援支队抽调87人组成6支抗击疫情消毒消杀先锋队,对涉疫重点场所及周边开展预防性环境消杀,并配合疫情指挥部开展消杀研判、流调数据分析和防疫值守等工作。在他们身后,也有87个这样家庭,用理解、支持给与他们最大的勇气。
封控区里的琐碎日常
“家里暖气漏水了,谁会修?”
“孩子用光了尿不湿,怎么办?”
微信提示音接二连三地响起,庆叔抓紧安顿好手里的活儿,看看又有谁家需要帮助。
庆叔名叫李吉庆,是呼和浩特市团结小区的网格员。邻居们按年龄区分,分别叫他“庆儿”“庆哥”“庆叔”“庆爷爷”。就这样一位60岁的老同志,在资深老旧小区--团结小区被确定为高风险区后,成为小区一二三号楼居民的管理者和生活保障勤务员。
小区成为高风险区后,业主微信群发出了招募志愿者的消息,不少人抢着报名。从那以后,郭晓飞开始用自己的小三轮为大家送菜,1号楼2单元的刘姓小妹担任起信息采集员,2号楼杂货店的老板也变成了“大白”,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还有好些不知名的网格员、志愿者,用自己的力量为大家撑起一道安全防线。
居家隔离的日子里,吃喝拉撒的事情都得有人管,庆叔和他昔日的邻居、当下的“战友”们每天就像踩在风火轮上,忙完这边忙那边。
小区群里的求助信息层出不穷、花样各异,在“庆叔”们的联络协调下,在一位又一位不知名的好心邻居的帮助下,一个个令人挠头的问题迎刃而解,一句句由衷的感谢也让隔离的日子生出了丝丝暖意。
坚守岗位就是最有力的抗疫
“圆圆,爸爸妈妈要上班了,你自己在宿舍一定不要乱跑!一会儿记得把这盒牛奶喝了……”上班前,白静摸摸孩子的额头,随同丈夫走向了工作岗位。
9月30日18时,华能北方公司呼和浩特热电厂20万机组全能主控李志文正在准备晚餐,一家人还没拿起筷子,他和妻子白静就分别收到封闭驻厂的紧急通知,两人立即起身收拾行囊、带着孩子回到厂里。
深秋的呼和浩特,天儿开始变得琢磨不透,前一天还艳阳高照,第二天就是大风降温雪花飘落。赶上疫情来袭,居民们都要居家,屋里冷得像冰窖,大家还怎么安心居家抗疫?
李志文夫妇工作的热电厂有154座热力站以及12万热用户,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发电供热,厂里843人离家驻厂。
“关键时候得顶住!”由于疫情封控,运行人手短缺,由五值四倒工作改为四值四倒,工作强度大了,李志文的责任也更大了。“每一项工作都要反复强调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同事都笑我变得越来越啰嗦了。”李志文笑道。
另一边,白静给予了丈夫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她在自己的岗位上同样兢兢业业。“咱们谁也不掉队!”白静给李志文打气。
厂里了解到有职工“带娃驻厂”后,及时为他们送去了生活日用品。气温骤降后,又克服重重困难为孩子们购买了防寒棉衣。10月9日,学校通知暂缓开学、线上授课。厂里特意腾出小会议室,确保孩子们能心无旁骛上网课。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正是有了许许多多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的“勇士”们,才有了更多人的安心居家、齐心战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