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承秦制为什么秦二世而亡,汉却可延续400年?秦朝灭亡根源是什么?

  二者的本质区别在哪儿?为何国祚有如此大的不同?贾谊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又听人说秦国的灭亡不是因为战争而是因为和平,请问,秦朝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谢谢邀请。

  秦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由于长期的战争,这个国家的体制在各方面都是面向战争的。比如说阶层流动性,就很大程度上依赖战争而存在。通过斩首的数量来晋升的体制,在和平时期显然就不好用了。总体上说,秦朝一直未能完成从战时体制向和平体制的平稳转换。军法是极度严酷的,放在战争时期尚可,放在和平时期,久了自然就会引起民乱。

  另外,郡县制第一次实现了中央集权的政府体制。但是这是中国最早的中央集权,也是最不成熟的。最不成熟的地方就在于权力的分享。各地都有豪强,当他们分享不到权力而又有一定实力的时候,就会考虑推翻现政权来谋取天下,或至少割据统治。秦朝时,楚国旧贵族分享不到权力,最后自然要起兵叛乱。中国古代的制度演进,其中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加强全国豪强分享权力的途径。从皇帝任意指派,到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实际上就是把权力分享范围不断扩大,不断制度化。秦的时候,如果有科举制度,楚国旧贵族未必会起兵反叛——通过科举来分享权力无疑比战争更可控、成本更低。

  汉朝时,为了与地方豪强妥协,产生出来了察举制。察举制,说白了,就是给予了各地豪强派遣代理人进入中央分享权力的机会。由于有了这样的机会,就能减少地方豪强的分离主义倾向,能够分享权力的豪强自然会主动稳定局势。这对政治稳定是非常关键的。

  在此以后,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主要朝着将察举的标准一步步明晰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直到科举制度的产生,又一次将中国的政治体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就这么简单的政治思想,其实很多国家到今天都没有学会。没有这种分享权力的政治制度,就难以长期维持一个统一的大国。一个大国可能在富贵的时候能够维持,但是当走入低谷的时候,没有中央集权和有效的权力分享制度,就可能迅速分崩离析,彻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