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最新恐怖片《女鬼桥》无剧透解析,结尾反转比女鬼可怕
从《红衣小女孩》开始,台湾恐怖片找到了一个成熟的创作模式:
故事取材民间灵异传说+表现手法借鉴好莱坞、日本、泰国、香港+时下流行元素,一部恐怖片就这样形成。
《红衣小女孩1、2》《红衣小女孩》系列电影的导演程伟豪曾表示:“我希望建立起台湾恐怖片的格局与属于《红衣小女孩》的世界观!”
2018年,《红衣小女孩》系列第3部《人面鱼:红衣小女孩外传》上映。
故事不再局限于“红衣小女孩”,扩大到更多台湾民间鬼神传说,使这个IP更加丰富,“红衣小女孩恐怖宇宙”基本建立起来。
《人面鱼:红衣小女孩外传》2020年,《红衣小女孩》制作团队又带来一部全新恐怖片《女鬼桥》。
新片《女鬼桥》与《红衣小女孩》系列完全没有关系,不属于“红衣小女孩”主宇宙。
但影片创作模式与《红衣小女孩》系列类似,同样取材于恐怖的都市传说,这次把背景置于台湾高校的灵异事件。
另外,从《女鬼桥》意犹未尽的结局来看,也和《红衣小女孩》系列模式相同,结尾给续集留下空间,很可能是一个新恐怖宇宙的开端。
《女鬼桥》影片目前评分仅有6.2,不算高,但口碑呈现两极分化:有人认为这是一部被低估的神作,有人认为又是一部一惊一乍的烂片。
本片之所以形成截然相反的口碑,是因为电影使用了恐怖片不常见的时空交错式叙事结构,而且隐藏得很深,但每段场景的吓人方式又特别老套。
这些老套的吓人手法占了影片的4/5,还是“反派逐一解决找死的主角”的传统套路,每个主角的戏份非常割裂。
电影最后1/5,通过反转揭秘之前隐藏的叙事结构,为影片挽回不少分数。
如果把电影构思比作“一颗颗独立珠子般存在的信息要如何串成一条充满魅力的故事链”,《女鬼桥》的确找到一个串珠子的新方法,但珠子本身却乏善可陈。
所以,观众既会对吓人部分感到索然无味,又惊叹叙事结构的新意,口碑分化由此产生。
1. 细思极恐隐藏结构
《女鬼桥》前4/5表面上看是一条时间线,实际上编剧和导演不露痕迹地把两条时间线交错在一起。
这两条时间线埋得很隐蔽,第一次看很难发现:
2020年2月28日,女记者舒宇和摄像师阿德来到东湖大学,报道4年前东湖大学几名学生女鬼桥试胆后离奇死亡事件。
电影开篇的铺垫是编剧和导演玩的一个障眼法,或者说下的一个圈套。
按照惯性思维来思考,女记者报道的事件是2016年,那么接下来出现的画面和故事就应该是2016年。
正是因为惯性思维,我们才会掉进编剧的叙事陷阱。
片头过后正片开始,一名学生拿着手机去美容教室录像。
拍摄者一边拍一边介绍画面中出现的人分别叫“松哥”和“石头”,他们好像在准备一次社团活动。
但是,注意这位叫“松哥”的男生背后白板上写的可不是2016年,而是又一个四年前的2012年。
所以,电影早在正片一开始就已经不是线性叙事,而是跳到再一个四年前发生的事。
只不过这个镜头实在极短,当我们被剧情和镜头中的外星人面具吸引时,很难发现。
如果第一个场景是2012年发生的事,那么此时画面中的松哥和石头,以及给他们拍摄的女生都应该是2012年的主角。
为防止混乱,可以给这两个已经有名字的主角编号,分别是松哥-张松癸-2012和石头-石语晴-2012。
在拍摄者主观镜头以及和松哥、石头打闹几句后,电影的视点转变,我们看到刚刚的拍摄者,也就是这个穿白外套、黄T-恤的女生。
而当这个女生和松哥逗趣走出美容教室时,导演接了一个很快“动接动”动作剪辑。
注意看这次剪辑但因为这个女生前后动作太快,第二次仔细看才发现,此时女生的内搭T-恤已经由黄色变为蓝色。
她的名字在后面揭晓,叫赵芯乔。
T-恤颜色变化说明女生从美容教室出来这一刻,又切换了一次时间线。
电影刚刚开始7分钟,导演就利用视觉语言玩了两次障眼法。
第一次,电影利用惯性思维,观众以为接下来的剧情发生在2016年,但其实是2012年。
第二次,电影利用眨眼之间的剪辑,把观众尚未察觉的“欺骗”又切回2016年。
此时我们已经掉入电影的陷阱,会认为此时和后来的所有事都发生在2016年。
但实际情况是:① 松哥-张松癸-2012、② 石头-石语晴-2012、③ 赵芯乔-黄T-恤-2012这三个人的事发生在2012年。
接下来,赵芯乔-黄T-恤变成了赵芯乔-蓝T-恤。
她对着直播自我介绍是研一的学姐芯乔,接下来又到了每年举办的试胆大会,她去探访值星官的准备情况。
而此时直播界面右上角的时间显示为2016年2月28日,藏得实在隐蔽。
也就是说,蓝T-恤赵芯乔随后探访的三位同学都是在2016年,他们分别是外号叫“三女”的孟柏汝、阿全季德全和黎文耀。
开篇女记者要调查的是2016年这几个人的情况,而再4年前2012年的情况其实不在记者调查范围之内。
至此我们可以给后来的几位主角编号:④ 赵芯乔-蓝T-恤-2016、⑤ 三女-孟柏汝-2016、⑥ 阿全-季德全-2016、⑦ 黎文耀-2016。
导演为了继续迷惑观众,2016年三女的内搭T-恤也是黄色,让观众产生视觉错觉。
这样费尽心思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观众上当。
让观众错误地以为松哥、石头、三女、阿全、黎耀文和不同颜色衣服的赵芯乔参加的都是同一年的试胆大会。
而真正的时间线是:
2012年
① 赵芯乔-黄T-恤;
② 松哥-张松癸;
③ 石头-石语晴;
2016年
④ 赵芯乔-蓝T-恤;
⑤ 三女-孟柏汝;
⑥ 阿全-季德全;
⑦ 黎文耀;
如果以这个解析作为指导,电影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分别是2012年和2016两届试胆大会。
而导演极力掩盖这个结构,直到最后才通过女记者的深入调查揭晓。
从解析中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赵芯乔这个角色分别参与了两届试胆大会,说明她在全片的作用非常重要。
可以说,《女鬼桥》整部电影以及两条时间线,是以赵芯乔的视角串联起来的。
经过导演开头施放的一系列烟雾弹,观众成了“被蒙住眼睛”的全知视角。
我们在观影过程中客观看到的是2012年和2016年时空交叉的事件,但主观上却不会这么认为。
女记者带着观众解开迷雾,最终发现主角其实是2012年和2016年两届学生。
2012年合影只有赵芯乔、松哥和石头得知真相的我们也会惊叹于导演的“愚弄”。
2. 吓人手法套路现场
与《女鬼桥》高级的叙事结构不相符的,是电影中割裂且毫无新意的吓人手法。
电影中几乎每一个吓人桥段都有借鉴痕迹,对有一定恐怖片阅片量的观众来说司空见惯。
半夜上厕所、自己拧开的水龙头、恶心的头发、空气开门、不能停在1层的电梯、无限循环的楼层、盖着塑料布的假人模特、骨骼惊奇的女鬼……
整部电影就像《林中小屋》那样的恐怖片套路现场,可以脑补出大量储备。
这些吓人桥段在电影中并不是为了某个终极目的而存在,和影片结构缺乏内在联系。
女鬼按顺序解决了黎文耀、松哥、三女、赵芯乔和石头,他们每个人单独被吓的戏份都独立成段落,与其他人没有关联。
这一点是《女鬼桥》的最大败笔,减分不少。
《女鬼桥》的导演奚岳隆是一位知名的广告片和电视片导演,但此前并未拍摄过电影长片,本片是他的银幕电影处女作。
导演奚岳隆(左)割裂的情节说明导演对长片情节的驾驭能力尚待提升。
因为广告片的时长都比较短,可以看出奚岳隆擅长每段场景的把握,但全片整体就像一盘散沙。
早在2017年就有大量报道的电影项目《靠谱兄弟》,其中奚岳隆任导演、周杰伦是总监制兼主演,萧敬腾也是主演,阵容还有马苏、常远和乒乓球冠军马龙。
奚岳隆和周杰伦、萧敬腾这个组合噱头足够吸睛的项目,后因资金不足等各种问题不了了之,还曝出更换导演和摄制组的负面消息。
除了吓人场景的割裂和吓人桥段套路之外,《女鬼桥》又使用了伪纪录这个被滥用的形式。
自1999年《女巫布莱尔》使用手持DV+主观镜头这种形式以来,伪纪录成了很多恐怖片的救命稻草。
伪纪录风格恐怖片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Found Footage Film。
其主要特点就是利用一些可以记录的设备和工具,比如DV、摄像头,故意制造一种真实记录和粗糙的质感。
早期伪纪录恐怖片使用书信、日记、档案等,后来又有了录像带、光盘。
直到《女巫布莱尔》创造性地把手持DV元素融入,而且跻身主流电影领域,这种形式开始被全世界模仿。
《女巫布莱尔》剧照一开始伪纪录形式很奏效,而且制作方和观众双赢。
因为影片故意采用这种真实记录的方式,所以不用太在意表演,或者镜头看上去好不好看,服装道具也不用太讲究,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成本。
从观众感官方面来看,伪纪录主观镜头多,不属于全知视角,所以观众就像身临其境,产生对下一秒未知的恐惧,恐怖氛围更浓。
这种形式既省钱又吓人,性价比特别高。
近些年把伪纪录风格做到极致的,就是2018年刷屏级韩国恐怖片《昆池岩》。
片中所有镜头都来自记录设备GoPro、无人机、手机、DV、监视屏……没有一个客观镜头。
但《昆池岩》做得这么极致,还是被很多人骂形式大于内容,毫无剧情感和电影感。
这也并非是《昆池岩》的错,主要是因为从《女巫布莱尔》之后,伪纪录恐怖片实在太多了。
观众从一开始新奇到逐渐麻木,再到后来反胃。
据美国一个专门搜集伪纪录恐怖片的网站foundfootagecritic不完全统计,《女巫布莱尔》至今全世界产生了700部+伪纪录恐怖片,数量实在太多。
一个本来创新的形式被滥用至极,让观众产生反感。
几乎每种吓人手法都用了一遍的《女鬼桥》,伪纪录也没有缺席,不过是在传统方式上结合近年兴起的手机直播。
直播可以带货,当然也可以见鬼。
但《昆池岩》之后,这种形式很难再玩出什么新花样。
所以《女鬼桥》仅在电影开始用了一些直播视角就草草收场,大部分镜头还是电影拍摄的客观视角。
3. 都市传说恐怖宇宙
上文提到,《女鬼桥》的宣传噱头是《红衣小女孩》制作团队打造的又一部恐怖新作。
《女鬼桥》编剧之一郝柏翔是《红衣小女孩2》和《人面鱼:红衣小女孩外传》的联合制片,主演詹宛如在《红衣小女孩2》中出演了李雅婷。
但《红衣小女孩》主创中的灵魂人物如导演程伟豪、编剧简士耕、监制曾瀚贤等人并未参与。
所以《女鬼桥》所谓同一团队只是个宣传说辞。
不过,《女鬼桥》的创作模式延续了《红衣小女孩》系列的路径,取材于台湾民间都市传说,把恐怖地摊文改编成电影。
《女鬼桥》电影开始就列举了一串台湾高校恐怖灵异事件,包括文华大学“鬼电梯”、台大翠月湖、城大立行校区,以及本片的背景东湖大学女鬼桥。
东湖大学女鬼桥来源于台湾东海大学流传的“女鬼桥”传说。
东海大学位于台中市,建校于1955年。
所谓的女鬼桥本来只是学校里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宿舍区和教学区之间有个大沟,为了方便学生通行,建了这样一座简单的桥,一开始是吊桥后来改为水泥桥,而且也没有名字。
因为这座桥挨着校区一片相思林,偏僻阴森,而且东湖大学历史悠久,建筑老旧,逐渐开始产生了所谓“东海大学女鬼桥”的校园地摊文。
东海大学“女鬼桥”实拍在电影中,“女鬼桥”事件有两个版本。
简化版:
曾经有一个女生,和学长约好晚上在桥上相见,但女生等到夜里12点学长也没来。
女生感觉被抛弃而心生怨恨,于是在跳湖自尽。但因为对负心男生的怨气太大,所以一直阴魂不散,每到午夜12点这座桥的楼梯就会多出一阶。
激烈版:
另外,电影《女鬼桥》还在传说的原始版本上穿凿附会了一个更激烈故事。
还是这位在桥上等心爱的人女生,由于时间晚、地方偏,她被5个学生拉进桥旁边的相思林强奸。
女生随后不堪屈辱跳湖自尽,但阴魂化作厉鬼始终不散。
每个闰年的2月29日凌晨12:00,女鬼都要出来附身并找五个学生报仇。
这个版本成为电影《女鬼桥》创作的逻辑。
每隔4年的闰年,女鬼都要借宿主的力量找来五个学生以命祭奠。
电影最后,深入调查这件事的女记者发现了这个死循环,但同时发现真相的她也被女鬼的宿主盯上了……
关于影片《女鬼桥》中出现的“试胆大会”,也是流传于台湾高校一项活动。
试胆大会也称“夜教”,全称是“夜间教育”。
指的是大学里的学长、学姐对刚刚入校的新生一种迎新活动,扮鬼吓人是主要手段。
营队里的高年级同学会在新生的行动路线上做布置,自己也会假扮成鬼怪。
而被考验的新生一般是一男一女,希望产生英雄救美的八卦和火花。
在“夜教”也有我们曾经在《红衣小女孩》中了解到的禁忌,比如“不能叫全名”、“不能回头看”等迷信。
据主创资料显示,《女鬼桥》两位联合编剧兼制作人之一的张耿铭就毕业于东海大学,曾经打造过另外一部基于民间传说的恐怖片《粽邪》。
这次张耿铭和《红衣小女孩》团队将自己母校的灵异传说搬上银幕,在叙事结构上进行创新,带给观众不少惊喜。
让人们看到台湾恐怖片的新可能,以及一个新恐怖片宇宙的雏形。
-END-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