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真是庸才吗?这也不能全怪他自己

  很多人骂诸葛瞻是庸才,这对他不公平。他的确算不上一流战将,也算不上一流谋士,在领兵打仗上比不过同时期的司马师、司马昭等人,但这也不能完全归咎于他自己。1.家庭因素影响

  诸葛瞻自幼聪慧,被朝野寄予厚望,只是他没有得到自己的父亲的指导,而朝中的高手又随着自己的父亲诸葛亮在外征战,造成他也没有得到超级武将的指导,尽管如此,他还是把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邓艾的儿子邓忠打的大败,平心而论,诸葛瞻在蜀汉也勉强算得上一号人物,起码算得上二流将领。

  

  为什么诸葛瞻没有得到诸葛亮的教导?因为诸葛亮生于181年,在公元234年去世,享年53岁。诸葛亮晚来得子,诸葛瞻出生之时,诸葛亮已经47岁。也就是说,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瞻才8岁。这小小年龄,如何能得到诸葛亮的教导?

  再者说,诸葛亮活着的最后几年,几乎都是连年征战,忙的水深火热,有时候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又如何能教导诸葛瞻?

  2.社会因素

  可以说,诸葛瞻才能不出众,诸葛亮是有一定的责任的。

  但我们能批评诸葛亮吗?不能,诸葛亮一心为公,舍小家,为大家,没有任何人有权利去责备他。如果有也只是两人,那两个人,或许就是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和自己的儿子诸葛瞻了。

  

  诸葛亮去世之后,姜维领兵在外征战,在蜀汉大后方,整体上算是顺遂。由于蜀汉军民对诸葛亮非常尊重和崇拜,故而多数人不希望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轻易冒险,刘禅给诸葛瞻安排了能拿得出手的老师来教导他。

  可惜这是乱世,顶尖的人才都在搅弄风云,无暇去手把手地教导诸葛瞻。

  3.个人因素

  诸葛瞻如果没有其他人教导,只有自己的母亲黄月英带他,或许他能成长为一个军事器材制造专家。如果他有姜维教导,或许自己也能在将来独当一面,文武双全,可惜偏偏刘禅为了弥补对诸葛家族的亏欠,给了他自认为对诸葛瞻好的方式。

  

  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常说,人的主观能动性起到的作用。诸葛瞻除了家庭因素影响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之外 ,也有他个人的原因作祟。或许是他本身对个人成长的要求没有那么高。

  哪有什么一切皆是定数,诸葛瞻最后成就有限,是多方面综合因素的结合罢了。而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从小在军营长大,文韬武略,文武双全,称得上一代俊杰,可惜生不逢时,他成长起来时,蜀汉的国力实在是太弱,已然神仙难救了。

  惜哉,痛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