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1.他喜欢问为什么,但不是哲学家
他喜欢探究心理,但不是心理学家
2.只有严谨认真地写好内容才是对读者最好的尊重,否则就算跪舔也一定会被骂的!
3.语言和文字是一种思维病毒,因为它能改写大脑回路——包括自己。
相较而言,文字是语言的进化版,因为文字对对语言有着某种膜拜式的演绎——赋予其更深刻的含义或者发散性的暗示。
4.是的,一切并不是从2009年的8月17日凌晨开始的,而是更早,是从我对这个世界、对我们的认知、对其他角度的好奇而开始的。
5.最精彩的,其实就是世界本身。
6.我只希望这本书是一扇窗,能让你看到更多、更多的世界——其他角度的世界。
1.你继续你的生活,即便当我的小说结束后,你依旧会继续生活,只是读者看不到了,因为关于你,我不会描述给读者了。
2.从我的角度来说,证明本身就可笑。
1.反复亲自观察的结果,我不信别人的观察报告、危及我人身安全的事情,还是自己观察比较靠谱。
2.我克制自己的反应,用了一个小花招——重复她最后一个短语:“死在一起?”
她:“对。”
我不去追问,等着。
她:“.........”
3.她克制着强烈的恐惧告诉我:“影子先生的五官,在不停地变换着形状,仿佛很多人的面孔,快速地交替浮现在同一张脸上。”
1.这时候坦诚是最有效的办法,他情绪缓和了很多。
2.他:“其实我们都是四维生物,除了空间外,在时间轴上我们也存在,只是必须遵循时间流的规律......这个你听得懂吧?”
我:“听得懂......”
他:“就是因果关系。先要按下开关,录音才会开始,如果没人按,录音不会开始。所以说,我们并不是绝对的思维生物,我们只能顺着时间流推进,不能逆反,而它不是。”
3.你的思维,还是惯有的物质世界,那是三维的!我要告诉你的是‘四维’,非要用三维框架来描述,我觉得我们没办法沟通。
4.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
5.真理属于人类,谬误属于时代。
1.我:“我们不是圣人,但是我们会尽本分,而不是由着感情下定义。”
2.从经验上来讲,如果看不到动机,那么一定会在更深的地方藏有更大的动机。
3.真实的界限到底是怎样的?有没有一个适合所有人的界定?该拿什么去衡量呢?
1.他:“你没看清本质。我来顺着这根线展开啊,你这么做,是因为大家都这么做,对吧?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做呢?因为我们身处社会当中,对吧?为什么身处社会当中呢?因为这几千年都是这样的,对吧?为什么这几千年都是这样的呢?因为从十几万年前,我们就是群君的。”
1.有时候眼睛看到的,还真不一定就是真实的。
1.她严肃地看着我:“大脑就是肉,怎么有的思维?”
我愣住了。
她得意地笑了:“不知道了?聚在一起,就是生命!人是,蚂蚁组成的松散生命是,石头也一样,沙子和土聚在一起,就会有思维,就是生命!石头听不懂我们说话,也不认为我们是生命。在它们看来,我们动作太快,生得太快,死得太快。你拿着石头盖了房子,石头还没感觉到变化呢,几百年房子可能早塌了,石头们早就又是普通石头了,因为几百年对石头来说不算什么。在石头看来,我们就算原地站一辈子,它们也看不到我们,太短了!”
2.石头那漫长的生命,在人类看来,几乎没有尽头。
1.想起来有时候面对陌生人,很容易一开始就给对方一个标签,如果那个标签是很糟糕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态度,而且持续很久,这就是感觉造成的印象。
1.我不明白一个人好好的为什么这么折腾自己。我觉得他可能是闲的。
2.如果别人看不见,就不会相信。
1.你怎么知道细菌没自我意识!脑细胞有自我意识怎么来的?目前解释就是聚在一起释放电信号、化学信号。如果这就是产生意识的根本,那细菌也能做到。
2.他所说的那些都是建立在一个假定的基础上,但是又依托着部分现实。所以,这种理论会让人抓耳挠腮,很头疼。
3.问题不在于他想得太多了,或是其他人想得太少了。而是对我们来说,未知太多了。
1.自从我沉迷在逻辑分析与理性辨析后,从未觉得情感竟然如此重要。
2.指间的戒指不再闪亮
婚纱在衣柜早就尘封
我们的容颜都已慢慢地苍老
但那份心情,却依旧没有改变
感谢你带给我的每一天
正是因为你
我才有勇气说
“永远,永远”
1.你知道为什么有些时候,面对一些很明显的事物却难以分析,不敢下定义吗?其实是思维影响了人的判断,所处思维状态导致了人看不清本质,干扰人判断的能力。
2.你知道人类眼球的结构是球形的,对吧,球形晶体。根据透镜原理,景物投射给视网膜的是上下颠倒的图像,但是大脑自行处理了这个问题,左脑控制右手,右脑控制左手。这样问题就解决了,但本质上,我们眼中的世界是颠倒的。
3.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思想的,所以在我们看待事物的时候,其实是加了自己的主观意识。
4.最开始我先是慢慢观察别人的细节,然后记住那些细节的特征,再然后开始试着模仿别人,体会对方为什么这么做,说白了就是变成你模仿的那个人。模仿的时间久了,会了解被模仿者的心态,进一步,就是学会用对方的眼睛去看事物了,如果掌握得好,甚至可以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5.因为模仿别人久了,对细节特征抓得准,所以揣摩到对方的心态纯粹是下意识的,不用行为模仿就可以看透。
6.我:“这样会很累啊。”
她:“不,这样很有趣,你开始用别人的眼光看的时候,你会看得更本质,你也就会更接近这个世界的本质所在。”
7,活得越久,阅历越多,人的思维就越深、越远。
我:“所以你刻意模仿老人的行为举止?”
她:“嗯,是这样.....”
8.“你选择这种兜圈子的看法,目的其实不是为了揣摩别人或者单纯地用别人的眼光看世界,而是为了不带任何主观意识地去看这个世界,对吧。”
9.大多数老人很让我失望,因为他们阅历够了,经历也许不够,思维上还是没有我需要的那种超脱的态度。
10.“如果你带着自我意识去看,根据我前面说的,你看到的其实是你自己,对吧?你想过没有,真正要做的,不是什么都放弃了,不是无任何态度去看,那不是超脱,那是淡漠,就是俗话说的:没人味了,那种状态根本看不到,顶多目中无人而已,差得远。”
11.“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12.如果有天你看到我疯了,其实就是你疯了。
1.“我不知道,也许我帮不了他,他的孤独感就是来自梦里的。”
1.沉默类型里面不是天才最多的,侃侃而谈那类里面才是天才最多的——当然,你能不能发现还是问题。
2.你总戴着这个黑镜架肯定不是为了好看,应该是为了获得躲藏的安全感觉吧?
1.如果面对的患者是兴高采烈那种亢奋的状态,那我就不需要多问,听就是了;假若面对是沉默类型的也没关系,无非再多来几次试试,那我就不需要多问,听就是了;要是对方情绪很不稳定甚至狂暴,大不了就跑呗,跑快点躲开砸过来的一切,安全第一就成。然而,面前的他只有一种态度:超然。说实话我有点害怕这类型的患者,因为在他们面前,我是那个被审视的人,甚至到了一种无所遁形的地步。
2.你太习惯于用已知解释未知了。
1.我想,从某个角度讲,他很可能依旧是虔诚的。
1.人和猩猩的基因相似度在99%以上,就是那不到1%导致了一个是人,一个是猩猩。
1.如果一个快乐的精神病人,在没有威胁到自身及他人的安全,又不给家人、社会增加负担的情况下,那么就不必要去按照我们的感受去治疗他。
2.他:“人人都有精神病。”
我:“欸?”
他:“你想想看,你有没有某些方面的偏执?”
3.对于癌症啊、艾滋病啊、肿瘤啊,治疗技术和方法近几十年随着设备提高都是飞速发展。为什么呢?因为病原明摆着就在那里。但是精神病不是,那个解剖是看不到的。
1.聊天比较有意思,而且很多东西在说出来后自己还能重新消化吸收一下,没准还能有新的观点。
2.你可以不相信,但是你不相信并不能影响客观现实的存在。
3.比如说,你向前走一步,同时你也就是向所有的方向走了一步。
4.时间的尽头?尝试着用唯物的角度去理解,瞬间就是永恒。
1.我:“思维是无限的,可以想象很多。”
他:“想象的无限?你别逗了,想象怎么可能无限呢,想象全部是依托在认知上的,超越不了认知。”
2.思维,只是一道限制你的墙。
3.千万千万别太在意精神病人说的话,别深想他们告诉你的世界观,否则你迟早也会疯的。
1.想出去很简单,就跟灵魂盘起尾巴挤进躯壳当人一样,想不被人当精神病,那就必须藏好一些想法,不要随便告诉别人,这样就安全了。
因为我们的世界,还没准备好容纳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
1.几年前我就想明白了,想做一个影响历史的人,需要太多因素,要比所有人更坚定,要比所有人更残忍,要比所有人更冷静,要比所有人更无悔,要比所有人运气更好,要比所有人更疯狂,还要比所有人更坚韧.......太多了!
2.可以,我可以告诉任何人这点,很简单——不管身处什么时代,安慰的也好,战乱的也好,浮夸世风也好,只要做到四个字:隐忍、低调。
3.也许吧.......可能其实我就是精神病人,只是我有钱,没人认为我疯了,那些没钱的,就是疯子......
4.永生,也许只是个孤独的存在。
1.那种现象被称为‘感知饱和’,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现象,例如我们长时间盯着一个字看会觉得那个字越来越陌生........
1.好多好多种进化出来的特征,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存活!拼命进化,保证自己在生物圈中的地位,也就是拼命奔跑,以保持在原地。
1.或者从哲学角度理解,微观其实就是宏观的缩影。
2.唯一存在的问题就是:人到底是不是能控制住自己所创造的一切,而避免自我毁灭。
3.也许人就是这么讨厌的动物吧?想尽办法知道结果,但是从来不想是否承受这个结果。
1.有些现象,如果用已知的各种学科、各种知识都不能解释的话,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解释,不要看表面是否很荒谬或者离奇,都要学会去尊重。因为那很有可能就是真正的答案。但是求证过程一定要谨慎仔细,不可以天马行空。
1.我:“同一个世界的人,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世界。反过来,这些不一样的世界,也影响了看待者本身。”
她:“你最近说话喜欢兜圈子,你发现没?”
我笑了:“我的意思是说:既然一个世界可以演绎成这么多样,那么尝试一下很多个世界让一个人看吧,这样似乎很有趣。”
2.你刚刚说我个性很强,其实我自己知道。但是带着这种个性是解除不了精神病人的,所以我会收敛很多。面对他们的时候,我没有表情,没有肢体语言,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我要全面压缩自己的空间。这样,我才能让对方的空间扩大,扩大到我的周围。也就是这样,他们才能接受我。为什么?因为我没有空间,我的空间和对方是融合的,我收缩了阵营而已。但是这种情况对方很难察觉。
不光是中立,是彻底的谦卑,态度上的谦卑。
你也知道那个谦卑只是一时的姿态,其实我是要了解他们的世界,他们的世界观。
3.什么人会渴望对别人说这些呢?一定是那些平时不被接受的人,不被理解的人,被当作异类的人。他们很愿意告诉别人或者内心深处很愿意告诉别人,就算他们掩饰,但是相对正常人来说,也是好接触多了,他们相对很容易告诉别人:我的世界是这样的!而所谓的正常人很难做到那么坦诚,他们有太多顾虑了。这样我得多花一倍,甚至N倍的时间去接触,太累了。
4.我接受啊,但是这并不妨碍我抽空质疑。我不觉得有什么冲突。
5.我:“质疑的人很多啊。”
她:“不同就在于,你真的就去做了。我们原来聊的时候你说过,你会尝试多种角度看一个事物,你最喜欢说的是:要看本质。”
6.四个人格分工不同。最聪明、最擅长分析的那位基本都深藏着,喜欢静,喜欢自己思考,接收的信息只会告诉其他人格,不会告诉外人,这个叫分析者吧;而现在面对你的这个,是能说会道的那种,什么都说得头头是道,其实思维部分是来自分析者,这个叫发言人好了;还有个女的,负责观察,很细致,是个出色的观察者,可能有些地方很脆弱,或者说很软弱;还有一个不好说,不是人类吧,或者比较原始。
7.每天睡前,我都会告诉自己;我即将死了,但是明天会重新出生。
承认不同于自己的存在,这个很重要。关键在于我的承受能力问题,其实不是问题。在每天早上“出生”时就做好准备了,准备好接受那些不同的世界;每天晚上我“死”掉,结束掉该遗忘的,存储我所需要的。
我就是这样,“朝生暮死”面对每一天。
1.是这样,有一阵儿我真的是疑神疑鬼的。你能想象那种状态吗?对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感到迷惑,有的时候甚至觉得所有事情都是一种对未来的预见,可是没办法确定。越是这样,越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总有一些不经意的事情发生,让我再次确定:又是一次预见。
2.想想看,是不是你无意识地捕捉到了那些经过你眼前的各种信息,所以你才有预见行为。
1.因为所谓的余光其实是视觉边缘,那个边缘是没有色彩感的,因为也不需要有色彩感。所以很多时候用余光去看,会出现模糊一团,正经看却没有了。正是如此,才有相当多的人对此疑神疑鬼。
2.我能够做什么,我不能够做什么,不要自以为是。
1.我看过一些给孩子看的文章,比如说早上出门吧,会用孩子的口气去说:天空很蓝,朝阳很美,树木青翠,空气新鲜,诸如此类。
他们的身高没我们高,也就没兴趣看那么多、那么远、那么宏观。他们比我们更靠近地面,地面才是最吸引他们的。他们会看虫子;会注意走路踢起来的石头;会留意积水的倒影;会看到埋在土里一半的硬币;会认真研究什么时候踩下去才会发出踩雪特有的咯吱声;他们会观察脚下方砖的花纹......他们注意的太多了,但是没几个会仰头看天、看朝阳、说空气新鲜的。
我们看这种文字,会觉得新鲜,而孩子看着会觉得很无聊。
2.当我们习惯了,就习惯了,但是孩子不这么看,他们会发现问题,他们会觉得不正常,他们会质疑这些,他们会有新的想法。但是,我们不会,只是因为:习惯了。
3.一旦放下工作,我会是一个孩子,因为我喜欢这个新鲜的世界,而不是习惯的世界。每个人都有权力选择自己的爱好,而不是必须跟别人一样的态度。
4.你应该高兴你自己也是那种喜欢新鲜世界的态度。
5.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会很投入、很疯狂,而且会自己找问题、想办法。
生存和兴趣永远是最好的动力。
6.孩子的经验和阅历不足,正是因为这些不足,孩子的本能更强烈些。很多孩子会和喜欢小孩的人亲近,而疏远不喜欢小孩的人,但这之前不需要交流和试探,为什么?虽然没有过交流,但是孩子总能捕捉到一些蛛丝马迹,直接反馈给自己,形成本能,而且还是在大脑无意识的情况下。
7.真的不明白怎么会有人认为她精神有问题。
这种事情,细想很有意思。嗯,是的,角度问题。
1.人间一世五十年,我不愿为了完成活着而活,我愿为了梦想而活。
1.没有可是。你的可是太多了,可是这个,可是那个。好吧,他说的是对的又怎样?你要像他一样攻击别人再弄伤自己吗?有些问题,不是问题,所以也不能按照对待问题的方式去接近,否则你会把自己搞得很糟,非常糟。
1.如果带着相信她的那些观点去看,战争也好,疾病发源也好,怎么看都是有疑点的,这是观念造成的角度疑惑。
1.说实话我没经历过那种极端气候,所以对于那种描述不是很有感觉,不过看他的表情,的确是对某种自然气候的敬畏和恐惧。也许真的经历过的人才会了解到吧?
但是现代社会由于科技的发展,人对于自然现象不是那么敬畏了,除非亲身体验过,否则不会有那种平时都敬畏的态度。这个患者很可能是小时候经历台风后对大脑形成了一个冲击性的记忆,现在不知道什么原因诱发出来了,所以会这样。
1.这就是这位患者的思维方式。访谈进行快两个小时了,我基本没说什么,都是他说。无论话题延伸到什么地方,他总是能说很多很多。
如果我不假设,我们之间的话题会在某些事情上乱跳。从这个话题,到另一个话题,那种时候不受控制。等到进入了一个你我都不喜欢的话题,那么我们就没得说了,就陷入尴尬的沉默了。
2.所以杀人到底是对是错的概念不是你决定的,而是你所在的群体决定的。你的群体赋予你杀人的权利,你就可以杀;不给你杀人的权利,你杀人是要受惩罚的,因为你没有杀人执照。
3.他笑了:“你看你,极端了吧?警察队伍里还有败类,匪徒里面还有良心发现的呢,抗日还有汉奸。一棒子打死就是极端,对不对?”
4.“可能他会把你说晕,而且说得很复杂。其实他心里,在深处,很深很深的深处,是个很单纯的人。‘
1.我发现他身上具有一种坚定并且纯粹的气质。那种气质我在书上见过,现实中很少见。他坚守着几千年前的东西,一直延续到现在,也就是很多人眼里的:死心眼、有病。
1.那种时候,对食物的需求是本能的反应,因为很多患者某些意识弱了,本能倒是加强了。所以,这个办法一直都很有效。
1.兴趣爱好是个很好的老师,会自动指引你的。我爱好这些,所以自己做这方面的一些研究。
2.也许是天马行空了一些,但是你已经不是那种毫无根据地瞎猜,多少有点实际依据。那就不能用瞎猜这个词,应该属于一种比较大胆的假设。
3.您告诉我的都算是知识,而且逻辑上非常清晰,我有自己的判断,我接受知识本身,不限于渠道和途径。
4.如果只沉浸在文字和符号里面,肯定是越走越偏,这也就是我当初发疯的原因。文字不是死的,是活得,是现实的符号或者思想的符号,所以不应该彻底掉进文字本身里。否则就像我们写东西一样,如果只注意文字修饰而忽略现实,那么文字就变得没有意义,空洞且乏味。
1.因为最快的获取方式,不是成功,而是掠夺。
1.哲学也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形式罢了,让我们觉得我们是在思考,其实哲学什么都不是,只是在体会经验之上的某种总结。
2.他挠了半天头告诉我是这个人想太多,而且较真儿了。
朋友:“对是对.....不过.....这个问题不是人能想明白的。”
朋友:“我的意思是这种问题是必须超越出去才能理解的。”
朋友:“例如.....这么说吧,假如你是三维的生物,那你不但无法理解四维生物,你也同样无法理解自己——三维生物。就是说你可以向下去理解,什么一维啊二维啊。都没有问题,你都能明白,而一旦面对平级,你就会因自身的局限性没法看懂了。因为你的‘看’,本身就带了三维的特性去看,这个‘去看’本身,是无法排除出去的,所以无论你怎么看都看不完整,也就无法看懂......我这么说你听懂了吗?”
1.“你说的那个矛盾,是一种孤独感。虽然为此痛苦不堪,但是又尽力维持着那种孤独感。经常是处在一种挣扎状态:既希望别人关注、关心自己,又不知道该怎么去接触和回应别人,于是干脆直接抗拒。可是骨子里又是那么地渴望被了解,渴望被理解,渴望被关注.......”
2.我突然有一种找到同类的感觉,那是我曾经期待过的,但是从未得到的。大多数时候,我甚至觉得找到一个同类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因为有些东西太深,还是自己藏起来的,没人能触及。
3.“那种挣扎完全可以不必要,而且事后自己也会想,这不是自找的吗?这不是无病呻吟,吃饱了撑的吗?自己为什么就不能敞开心扉呢?”
4.“你找那些精神病人,和我最初选这个专业,都是一样的动机:寂寞。”
5.她:“那也就是我自己的问题所在。有些东西在心里,不是不说,而是不能说。我试过太多次说给别人听,得到的评价是:‘你想那么多干吗?你有病吧?你最近怎么了?你老老实实挣钱,别想些没用的东西。你疯了吧?你就不能干点儿正经事吗?你喝醉了?’太多太多次打击了。“
我:“于是你放弃了敞开大门,关上了。”
她:“还上了锁。”
6.担心你会出问题,担心你本来具有的一些东西被放大了,担心你走的是没有回程的路。
7.“只有当你认真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才会认识到自己的灵魂。那么,在灵魂的深处有些什么?”
1.飞快地考虑了一下后,我还是决定不说。
2.在真实来临之前,你无法证明自己不在虚幻中。
1.长久以来,总有那么一些事让我想不出个所以然,但是我却从未放弃那种质疑的态度,也就是说,扎到骨子里了。一旦这个死穴被点上,我绝不会动一步,我会一直听完,直到我有了自己的判断为止。
2.甭管她是真的知道还是假的,能说出这种话的人,至少值得让我去接触。
3.你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其实是存在的。
4.精神这个东西,我们都承认,但是不完全承认。被物质证实的,我们必须承认,不能被物质证实的,我们不承认。
5.狼孩的鼻粘膜细胞也很发达——他有非常灵敏的嗅觉。这是什么?一种适应对吧?为了适应而进化或者说是退化。可是根本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就是一只狼。精神上的认可,直接支配了肉体。
6.“我是在假设,你不是,你是在根据经验判断。你根据自己的经验下了个定义。”
7.“埋葬一个人,意味着死亡和失去。但是埋葬一颗种子,代表着全新的生机即将开始。”
8.“精神,不属于物质,谁也没办法取彻底地控制。如果能控制,只能证明一点:那个被控制的精神,是很脆弱地存在于物质当中。”
1.唐诗的意境、宋词的洒脱、元曲的精巧别致。
2.后来我发现很多东西(学科)到了一定程度,都是环环相扣的。
3.忽略掉文字本身,看后面的那些被深藏起来的。
4.道家说变通,佛家说自然,心学说知行合一,其实这些表达都是一个意思:应用。
5.对于此未知,我不推荐轻易地用已知去否定未知,或者没通过真正深入的思考就去否定。照搬和粗鲁是很糟糕的事情。面对未知没必要害怕,而是要学会尊重未知的存在。其实,那也是对自己的尊重。给自己一个尝试着去了解、辨析的计划,也就才有思考和探索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