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用一张图看懂物质的三态变化
第三章 化学中的数学问题例谈
第四节 一张图看懂物质的三态变化
这是水的三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图。从这幅图中可以发现,原来我们熟悉的液态水,其实在温度上只占很小的一片范围,怪不得宇宙中有液态水存在的星球非常少见,有智慧生命存在的星球就更少了。
有没有办法扩展一下液态的温度范围呢?有的,那就是增大气压。
固体分子或液体分子均有脱离固液表面,扩散到上方空间中的趋势。这些气态分子在上方空气中形成了分压,称为蒸气压。温度越高则“飞”出的气态分子就越多,蒸气压就越大。当蒸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时,此时液体内部出现了剧烈的汽化现象,我们就称之为沸腾。此时的温度称为沸点。例如一个标准大气压时纯水在100℃沸腾,即沸点为100℃。如果增大外界大气压,可理解为100℃时水蒸气被气压“按”回了水中,水的蒸气压变小,从而小于外界大气压,此时水是不沸腾的。必须继续升温,继续增大水面上的水蒸气分子数量,从而使蒸气压再增长到与外界大气压相等,这时水沸腾了。而此时温度已经高于100℃了。说明。
生活中用高压锅烹饪,锅内压强有可能达到1.2个标准大气压,水到120℃左右才沸腾。烹饪温度高了,反应速率更快,也就可以用更短的时间将食物煮熟。青藏高原上气压小于沿海平原地区的气压,水在七八十度就沸腾,这温吞吞的水,当然食物是煮半天也不易熟啦!
还有一个问题:滑冰为什么要穿冰鞋呢?冰鞋上的冰刀的刃口很窄,普通冰刀的刀刃只有2mm宽,花样冰刀的刀刃也不过4mm宽,刀的前面呈弯月形,中央凹进一些。因此,冰刀与冰面的接触面积非常小。人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定的,穿上冰鞋,冰面的受力面积减小了,它受到的压强会大大地增大,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穿上冰鞋,他对冰面的压强高达几百乃至上千个标准大气压。这有什么好处呢?冰的熔化有一个特点:当,一般每增加一个标准大气压,冰的熔点大约降低0.0075℃。这能使零度以下的冰在冰刀的作用下熔化成水。冰刀下面薄薄的一层水可以起到润滑作用,它减小了冰刀与冰面之间的摩擦,使人们能在冰面上飞跑,或者表演许多优美的运动。
雪球会越滚越大,常常被人们解释为:雪球是依靠黏附力的作用,在滚动过程中把地上的雪粘在一起而造成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此,在严寒的冬天,雪球和地上的雪片本身都不潮湿,它们之间没有多大的黏附作用。那么雪球越滚越大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还是压强的原因。当冰受到的压强增大,它的熔点就会相应降低。当雪球在地面上滚动时,被雪球压着的雪片受压而熔点变低,低于零度也熔化了,但很快又再结冰,并黏附在雪球上。这样随着雪球的滚动,在雪球经过的地面上,雪片就越来越多地黏附在雪球上,雪球就越滚越大了。
综合上述两条结论,可以得出,当增大压强时,,。也就是说,增大压强能使液态水的温度范围扩大了。不过,沸点受压强影响大,而凝固点受压强影响很小。如果我们在图1中再引入压强这个变量,探讨温度、压强两种因素与物质三态变化的关系时,图像就由一维的数轴变为二维的平面了。刚才我们推导出的结论,反映在图上,就是随着压强的增大,液相区域的面积会越来越大。如图2所示:
原来我们之前看到的图1,仅仅对应图2中当水的蒸汽压为101.3KPa时的情况而已。
还有,不是所有物质都和水一样,不少物质的凝固点反而会随压强的增大而升高。对于凝固时体积膨胀的晶体(例如水),凝固点随压强的增大而降低;而对于凝固时体积缩小的晶体(例如干冰),凝固点随压强的增大而升高。下图就是CO2的三相图。
两图中都有个像“Y”一样的图案,它把整个三相图分为了三个部分。如上两图中①线,称为固液两相平衡曲线,又称为熔化曲线。该曲线的左方表示固相稳定存在的区域,右方一定的区域是液相稳定存在的区域,而线上的任一点,都代表固液两相平衡共存的状态。该线表示了该物质的熔点随压强变化的规律。两图中该线的斜率都很陡,说明物质的熔点随压强的变化很小。例如冰的熔点,每增加一个大气压,熔点才下降0.0075℃,而要使冰的熔点下降1℃,则必须使压强增加1.75乘以10的7次方Pa ,约为大气压的170倍。不同点是,水的凝固点随压强增大而降低,对应在图上的熔化曲线就是向左上方延伸的,像个单调递减的函数图像,而二氧化碳则没有这么明显。
上两图中②线称为气液两相平衡曲线,又称为汽化曲线。该曲线的左方表示液相稳定存在的区域,右方一定的区域是气相稳定存在的区域,而线上的任一点,都代表气液两相平衡共存的状态。该线表示了该物质的沸点随压强变化的规律。显然沸点随压强的变化较大。
上两图中③线称为固气两相平衡曲线,又称为升华曲线。该曲线的左方表示固相稳定存在的区域,右方一定的区域是气相稳定存在的区域,而线上的任一点,都代表固气两相平衡共存的状态。该线表示了该物质的升华点随压强变化的规律。
上两图中O点称为三相点,对应固、液、气三相平衡共存时的温度和压强。这个点对研究物质的三态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上图为碘的三相图。碘的三相点是(114.15℃,11.9 KPa)。这时蒸气压为11.9 kPa。碘的蒸气压是随着温度升高而急剧增加的。三相点的蒸气压越高,固态物质的升华越容易。
当我们在敞口容器中加热碘的固体,由于碘的蒸气不断逸出,使它的蒸气压始终达不到11.9 kPa的数值。而蒸气压对应的那条水平线只要不高于三相点,就始终达不到液态的范围。所以固态的碘可不经液态而直接升华。这就是碘易升华的原因。生活中,冰虽然也能升华,但水的三相点为(0.01°C,0.61Kpa),对比碘来说,0.61kPa也太低了点,要想使水的蒸气压始终不高于三相点而发生升华,这就比碘难办多了。因此只有在低温的冬天、干燥的空气,还最好有些凛冽的西北风呼呼吹的情况下,才能发现冰的升华。
所以,又有一条重要结论:
我们买到的冻干柠檬片,就是先将柠檬在低温下速冻,然后通过降低压强使柠檬中的冰升华,就能达到“冻干”的效果。这样既能保鲜,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一些对热不稳定的营养物质。
其实这张三相图还没画完,它还有“第四态”——超临界态。超临界态是物质在高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的一种状态。气体的临界温度是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压缩也不能液化的温度,临界压力是在这个压力以下无论怎样降温也不能液化的压力。反映到图上,那刚才的水的三相图又要有点变动了:
水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分别为374℃和21.7MPa。在超过这两项的情况下水可变成超临界态。它既不属于固态,也不属于液态和气态。它既具有气体的性质,可以很容易地压缩或膨胀,又像液体一样,具有较大的密度,有较好的流动性和热传导性能。扩散系数、黏度介于气液之间。
超临界态物质有什么应用呢?以超临界流体萃取应用得最为广泛。在高压条件下,使超临界流体与物料接触,使物料中的有效成分溶于超临界流体中(相当于萃取),然后可以利用降压手段将超临界流体中所溶解的物质分离析出,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很多物质都有超临界流体区,但由于CO2的临界温度比较低(364.2K),临界压力也不高(7.28MPa),且无毒,无臭,无公害,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常使用CO2超临界流体。如用超临界CO2从咖啡豆中除去咖啡因,从烟草中脱除尼古丁,从大豆或玉米胚芽中分离甘油酯,对花生油、棕榈油、大豆油脱臭等。又例如从红花中提取红花甙及红花醌甙(它们是治疗高血压和肝病的有效成分),从月见草中提取月见草油(它们对心血管病有良好的疗效)等。使用超临界技术的唯一缺点是涉及高压系统,大规模使用时其工艺过程和技术的要求高,设备费用也大。但由于它优点甚多,仍受到重视。
好了,三相图的内容就讲到这里。如有纰漏,敬请同仁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