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阳光普照》的现实内涵?
这部电影,大概是我看完后,缓冲时间最长的电影了。想分析的东西很多,最后决定还是重点从家庭关系、少年的成长心理、爱的方式这几个角度谈谈,穿插着对人性的一些分析。
先简单介绍一下: 这部电影在去年金马奖晚会上可谓是满载而归。影片获得了【最佳剧情长片】、【最佳剪辑】、【观众票选最佳影片】,钟孟宏获得【最佳导演】,陈以文获得【最佳男主角】、另一主演巫建和也被提名【最佳男主角】,影片里菜头的扮演者刘冠廷则抱走了【最佳男配角】。 抛开它以上光环不说,单就凭影片中探讨的家庭关系、人性、和解与救赎、少年心理、人生选择的戏剧性、刑满释放人员的生活等多个现实性很强的问题,就值得一看和深思。 Btw,影片中的阿豪,就是最近热播剧《想见你》中少女们的新晋男友许光汉呀。电视剧我还没看,不过他在这部电影里演的温暖阳光大男孩,真的让我心疼地想抱抱他。01 知道什么是错的,才可能避免重蹈覆辙 我本身是一个很害怕黑暗的人,所以看电影时总是尽量避免接触一些阴暗画面或者主题的题材。所以看完这部电影时,我简单地敲了几条对主题的理解后,情绪使然写不下去了。又刷了很多片子,冷静了快一个星期后,才开始写这篇完整的文章。可能有人会觉得夸张,但我那阵子真是一想起里面的人物,就觉得内心特别沉痛想哭。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反而有点感谢这部电影。 它提醒着我,要去直视人生中的很多阴暗,才能避免自己在现实中走进去。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睿智的,他通过缓慢的镜头,集中展示了一个小家庭的悲剧始末。而悲剧的小家庭的本身,又是多个家庭的悲剧的缩影。 在反映家庭关系问题的同时,还探讨了青春期少年的心理,以及犯错的人如何自我救赎、社会如何给予犯错人救赎机会等多个现实问题。 导演也是仁慈的,他用这样一部惨痛的电影,让人在流泪后深思。亲手导演了一出出悲剧,却让人在悲剧中依然能看到一些温暖,从而去思考当中的错误,避免重蹈覆辙。 影片情节最令人悲哀的地方,就在于,当我们去深究悲剧的根源,却发现,一幕幕的悲剧的根源,不是来源于仇恨或邪恶,而是来源于爱本身,错误的爱的方式,火烧了几个家庭。 也在于,悲剧的发生,不是单线式的,而是多因素造成的。不是像《源代码》一样,只要穿越时空找到放炸药的人就能解决问题。即便穿越回去最开始,阻止菜头砍掉黑轮的手,接下来的悲剧,也难保一定不会发生,这就是电影呈现给观众的无力感。 阳光普照这四个字,寄托着期望。期望阳光可以公平普照,不要集中在向阳端的人身上,也不要忽略了阴影端的人的存在。不要等到其中一端消失,才能注意到背后的一端。 毕竟爱就像阳光,恰到好处是温暖,阳光过度是灼烧,日照太少阴影下便孕育着无尽的黑暗。02 谈谈具有典型意义的3个少年 黑夜,雨天,故事开始。 两个少年,一个叫阿和,一个叫菜头,一起骑着偷来的摩托车,顶着暴雨飞驰,而后来到一个餐馆前停下。阿和手持西瓜刀,跟在手持开山刀的菜头后面,冲进餐厅,一起去找欺负阿和的黑轮算账。 身材高大的菜头走在最前面,满脸怒容,找到黑轮之后,直接一刀砍了下去。黑轮倒在地上,鲜血直流,痛苦打滚。被砍断的手掌飞进了滚烫的火锅汤里,鲜血喷了菜头一脸。此时的他,依旧满脸怒容,好像在说“看你还敢不敢欺负我兄弟”。 血腥、暴力、残酷,故事的基调就此奠定,拉开了几个家庭的悲剧序幕。--------------------------------------------------------------------(分割线提醒大家,以下有大量剧透,介意者请留步。) 看完电影,第一感受就是,太痛了。 影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黑轮的断手之痛,阿豪的孤独之痛,阿和的成长之痛,菜头一无所有的痛,阿文爸妈的丧子之痛和对生活的无奈之痛。演员们精湛走心的演绎,伴着相得益彰的音乐,递进累积的情绪,让观众也随着剧情心痛难受。 想透过屏幕抱抱他们,这里重点谈谈我最心疼的3个少年——阿豪、菜头、阿和。最心疼的第一个少年,阿豪。他高大帅气,阳光温暖,学业出色,努力勤奋,连高考没考上第一志愿的医学院都宁愿复读一年来冲刺理想,承载着全家的期待和希望。他不仅学业优秀,生活上也很懂事善良,总是替人着想。哪怕自杀前也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不愿麻烦任何人。
如果阿豪和阿和长在同一颗树上,那阿豪大概就生长在向阳的一端。他的成长,因为阳光的偏爱,看着那么温暖灿烂、茁壮成长。 阳光一样的存在,温暖着身边的所有人,除了自己。
第二个少年,菜头。他是阿和少年时的好兄弟。那时候阿和被黑轮欺负,来找菜头去帮他出气,菜头于是毫不犹豫带上刀去教训欺负兄弟的人,于是有了开头的惨烈的一幕。菜头因此被判入狱。但他父母不在了,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入狱期间,因为赔不起150万台币(人民币接近30万)的医疗费,所以唯一的房子被查封用以抵债,自己的奶奶被赶入老人院。 出狱后,一无所有,只好发展起违法的“地下经济”。曾经的兄弟阿和先出狱,但没来看过自己一眼,甚至把自己当作麻烦,把和自己的重逢当作噩梦。于是,不甘心的他便开始想要报复阿和,两次找阿和帮忙做一些犯法的事情。当阿和被黑社会绑架,问起菜头是他什么人时,阿和说了一句“一个一直找我麻烦的人”,到这里,更加重了菜头这个人物的悲剧色彩。 但他却不是一个坏人,最后他被阿和的爸爸开车撞死了,竟然是因为他担心在车里抽烟会害阿和再次被骂,所以才走出车外,细想这个情节,就为他感到无比的悲哀。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他短暂而晦暗的一生也就此结束。 阴影一样的存在,自己感受不到温暖,所有人也都想避而远之。
第三个少年,阿和。他矮小瘦弱,小学过得很不快乐,国中加入了拳击队,校内外都经常打架,影片开始因为和菜头一起伤了人所以被判进少年辅育院。狱中,他怀孕的小女友的家人找上门来讨伐,让全家人错愕不已。 他的脸上从来没有微笑出现,像刺猬一样,仿佛只会给身边的人带来麻烦和刺痛。母亲提起他只会流泪,父亲提起他咬牙切齿,对外甚至不承认有这个儿子的存在。 如果阿豪和阿和是同一颗树,那阿和大概就生长在背阳的一端,缺乏日照缺乏关注,所以只能自己在阴影里用自己的方式挣扎。 现实中的他,也如同阴影一样存在着,被当做家庭之耻。
03 回顾几近零沟通的悲哀家庭 阿和一家的家庭关系是很可悲的,整部影片中,这个家的氛围基本上是沉重而压抑的,温情的镜头只有少而短的几个。成员之间有着深深的隔阂,互不沟通,互不理解,俨然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阿和的世界,影片中只从妈妈口中提及过,但妈妈对他的了解,一直都停留在她自己的认知里。4岁时载他骑自行车的经历,上小学以后的不开心和国中后的斑斑劣迹。但她只知道他的种种行为,却不知道种种行为的原因,却似乎也从来没有想要深入了解的意识。其实阿和从来不是一个坏孩子,只是他不爱说话,也不爱解释。进监狱时和狱友的第一场打架,是因为别人先招惹他,所以他才开始还手。而且打架之后,妈妈来探监的那一幕,阿和请妈妈买东西时,想要5个铁蛋,可以猜到他是想带给同住的狱友们求和解。但是妈妈不懂,拒绝了他的请求。从监狱这场戏中,可以联想到他的成长中,可能也有着很多类似的不被理解的事情。 同样的,对于母亲,他也是不理解的。妈妈因为怕他担心,没有告诉他小玉怀孕的事,当他后来知道后,他控制不住情绪地大吼。 悲哀的母子关系,互不理解。
阿豪的世界,没有人懂,一直那么孤独。全片中他和爸爸的对话,只出现在图书馆那一幕,爸爸又来送笔记本给他,鼓励他把握时间,掌握方向。他想停下来躲避一些,可是家人只懂得叫他向前冲。 父母总是吵架,弟弟也像个混混一样滋事打架到最后入狱,并且对自己态度总是很差。他带着小玉去探视弟弟的那一场戏里,阿和看到他的第一句话是“你怎么来了”。当弟弟因为小玉怀孕的事跟他起了冲突时,弟弟大喊着“为什么是你来跟我讲”,没有好好的沟通完,会面就以不愉快结束了。那一刻,他一定很绝望。 悲哀的兄弟关系,剑拔弩张。
他知道,对父母来说,他是他们唯一的的慰藉和希望。可父母不知道,这份慰藉和希望,对于阿豪只有加重的压力和寂寞。他在家里感受不到爱和温暖,于是选择自己扮演起那个制造温暖的角色。 在家里找不到温暖,在学校也不能。影片中有一个情节,阿豪偶然在课上发呆,结果被老师严厉批评,最后还被很凶地赶出教室,我想这大概也是压死阿豪的稻草之一吧。他好像在哪里都得不到理解,总是那么地孤独。 在他讲述的司马光的故事里,他其实是希望自己也能像司马光一样,有一个一样的水缸,让他偶尔可以躲进去不被人找到。在这里,没有期望、没有压力、没有争吵,只有专属于自己的宁静和安全。 他跟唯一的朋友郭晓真讲完司马光的故事后,晓真一脸茫然,他便开始道歉,认为自己讲了一个不好笑的故事,还害她错过了公交。那一刻,他一定是失望的。 他知道别人都喜欢他身上的温暖阳光,但他更希望的是,别人可以走近和接纳躲在阴暗角落的他。可惜,他没有如愿。故事里故事外,他都找不到可以释放的地方。悲哀的自我关系,无法和解。
琴姐,也就是阿和的妈妈,她的世界,同样是寂寞昏暗的。影片中的她,虽然深爱着儿子,但对两个儿子的事她一无所知,即便对枕边人的丈夫也是如此。 影片最后,当她从阿文口中得知那些她不知道的事时,她惊讶而痛心。她只是默默地为这个家付出,默默地承受这个家带给她的压抑,大不了,就是一个人在厨房抽烟来排解。不向丈夫儿子埋怨,却也没有沟通。原来夫妻之间,已经疏离至此。 悲哀的夫妻关系,形如陌路。
阿文也是如此。妻子不理解他的内心想法,也不关心他的行踪。两个儿子和他难以沟通。阿文与大儿子阿豪的交流仅限于送笔记本时的那两句,他习惯性用送笔记本表达对儿子的关爱,殊不知阿豪至死一本都没用过,那一本本全新的笔记本是那么刺眼。 而与小儿子阿和的关系更糟糕。阿和入狱后,他提起他就咬牙切齿,对外不承认这样一个儿子的存在。阿和出狱后,他又搬到了驾校的办公室睡,只因不想看到小儿子。最后在便利店的和解,也是阿和主动破冰的。
悲哀的父子关系,冷若冰霜。 但这份冷若冰霜后面,是一份用错误的方式表达的深沉父爱。原来,他也曾为了阿和凑了20万去找菜头和解,两个星期没上班24小时在阿和工作的地方对面守着他,甚至最后为了阿和的安全冲动杀了菜头。但这些,只有他自己知道,直到他最后在山顶上跟琴姐坦白之前。 他默默地用自己以为的对的方式爱着自己的家人,让我们感慨于父爱如山的同时,又为其感到无尽的悲哀,因为正是他的这些自以为对的爱的行为,间接引向了一场场悲剧的发生。影片最后并没有说明阿文的下场,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个家早已不再简单完整。
四个最熟悉的陌生人,反映出来的是沟通的空白,陪伴的缺失。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影片通过这样一连串的悲剧的放大,让人看透了这个家庭的不幸。而他们,其实只是万千个存在相同问题的家庭的一个典型。04悲剧为什么会发生? 看完这部悲剧色彩浓郁的电影,会不由得思考一个问题。种种悲剧,是谁造成的? 如果可以穿越时空去拯救他们,我们该阻止谁? 有人会觉得是阿和,如果当初阿和没有叫菜头去教训黑轮,黑轮的手就不会被砍断,他们也不会被送进少年辅育院。可能哥哥也不会自杀,小玉不会一个人带着小孩那么凄凉,菜头最后也不会死。 真的是这样吗?很明显不是。没有开头的事端,阿和还是那个阿和,那个在家里得不到关爱,依然会在外卖惹事打架的阿和。这次没打黑轮,可能下次会有下一个黑轮。而哥哥呢,弟弟入狱可能只是一个导火线,他内心的阴翳早已存在,没有这个导火线,可能有另外的导火索。 有人说是菜头。明明当初阿和只想吓吓黑轮,没想到菜头动真格砍了人家的手。如果当初菜头不那么冲动,哪怕阿和真的要砍人,菜头也可以劝劝他,黑轮的悲剧不会发生,也就不会有后面一连串的悲剧。菜头葬送了自己的前程,顺便拉上了所有人。 有人觉得是阿文,阿文对阿豪的偏爱加重了他的压力,阿文对阿和的冷落导致了他内心的失衡,所以他要负最大的责任。 先不说绝对的对与错。我们先来看看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 菜头会砍掉黑轮的手,是因为对阿和的友情和义气。黑轮欺负了阿和,阿和来找他帮忙出气。他觉得你欺负了我的兄弟,我就要给你狠狠的教训,照他的话说,他直到出狱后都没有后悔过。但这个义气的举动,却毁了自己的一生,也酿成了别人的悲剧。 更可笑的是,阿和认为砍掉黑轮的手是菜头的误解,从来不是他的本意。
这中间出了什么问题,可想而知。 一起来看看两人两次车上的同框。残忍了展示了两个曾经的好兄弟,如何反目成仇。 第一次是在开头,去砍黑轮的路上,两人一起在风雨中骑着摩托车,虽然没有特写表情的镜头,但能感受到两人的紧紧相依,暗黄的车灯也是那么明亮。 第二次是出狱后,两人在车里的同框,光线暗淡,两人表情里却写满了对彼此的厌弃。
对比来看这两张图,何其讽刺。 当阿和得知菜头死讯时,他的表情似乎只有惊讶,和一丝如释重负的感觉。包括他下车后在高速公路上奔跑起来,陪着动感的音乐,也暗示着他似乎可以快乐地奔向新生活了。 将这一切和菜头联系起来,又是何其悲哀。毕竟,菜头的一切悲剧的最初动机,是为了替自己的好兄弟啊。 阿文总是叮嘱大儿子把握时间,是出于父爱和期待。他把驾校里的口号——把握时间,掌握方向,用来教育自己的儿子,是因为他把这句话奉为至理名言。 他觉得,只要自己的儿子把人生当作开车一样对待,就可以一路顺风。但他大概忘了,人终究不是机器。且即便是车,也会有遇到红灯需要停下来的时候,可惜等他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晚了。阿豪已经带着他的孤独和压力,选择了永久的告别。 值得一提的是,在儿子去世后,因为想安慰驾校学员,阿文引用了自己儿子自杀的例子,柔和的阳光陪着舒缓的音乐,阿文沉浸在自己的回忆里滔滔不绝。 但是讲到一半就被另一个同事打断了。他以为的好意,却只给别人带来了恐惧,而他的老板也因为这件事情,让他休息一个月再来继续上班。
这就是典型的,我以为我的方式可以给你带来好处,结果只是一厢情愿,弄巧成拙。同样的问题,也存在琴姐身上。 当小玉的阿姨问起阿和是怎样的人时,琴姐讲的都是他的坏事。小玉的阿姨很担心地说,你把他讲成这样,我怎么放心把小玉交给他呢? 琴姐沉默了一下,说,“当然不能放心,但至少有我陪着你一起不放心”。 在琴姐看来,有问题时,我陪着你就是最好的方式。但其实人家需要的是一个可以让我放心的阿和,而不是你的一同担心。 她只知道陪着你面对问题,却不知道我更希望的是了解和解决问题。
这个世界上,太多好心办坏事的例子。没有沟通,只按着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和关爱,带来的可能就是不幸的结果。只是有时候,可能当事人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影片中每个人都只以自己的方式,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而这恰恰一步步走向了悲剧。
05悲剧中透出的温暖 影片中最温暖的部分,大概是讲述成长和救赎主题的部分。 影片以阿豪的死为转折点,前面是淋漓尽致地暴露问题,后面开始讲述主角的成长和救赎之路。 哥哥阿豪的离世,让阿和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开始走上救赎之路。监狱里他骂狱友的那一场戏,就是为了体现他开始懂得为别人着想。最后狱友们一起为他唱《花心》庆祝他出狱的桥段,也暗示着他与狱友们的和解,暗示着他在监狱里的成长。
出狱后,开始找工作,也碰壁了几次,别人一听说他刚从少年辅育院出来,就面露为难。 这里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对于出狱后的人,社会怎么去接纳他们。 阿和因为有家人的接纳,和遇到好心接纳的洗车场老板,所以得以开始新生活。而菜头出狱后无家可归也无依无靠,只好走上另一条违法道路。但这篇不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再后来,阿和遇到黑轮,看着黑轮的断手,沉重地向他道歉。黑轮没有回答,用哈哈大笑来回应,这便是他们的和解,这一幕是窝心的。
深夜里,全家便利店前的父子的谈心,是与父亲的和解。 最后骑自行车载母亲的桥段,同样是体现他的成长。 影片里前后呼应的骑自行车的片段,很好地补充了阿和的心理。 每个孩子都渴望安全,渴望爱,渴望依靠,渴望舒适,渴望温暖。我们可以联想一下自己坐在自行车后座的感觉。坐在后座的人,往往对骑车的人充满着依赖,前座的人能给予他安全感。小时候的阿和,之所以那么喜欢缠着妈妈骑车载他,大概正是出于这种心理。 影片最后阿和主动提出载母亲,大概是在告诉母亲,从此以后轮到我照顾你,我给你依靠,给你舒适和安全感。 树影斑驳,阳光时隐时现,配着舒缓的音乐,坐在后车座后面的琴姐一定会觉得久违的惬意和放松,那一刻那么幸福,自由又安全。 如果这是影片的开始,这个四口之家彼此体谅,互相照顾,就这么幸福着,该多好。可惜没有如果,但至少,他们最后迎来了阳光,这就是生活的模样吧。
电影的仁慈,在于用一幕幕的荧幕上的悲剧,警醒着现实的我们,好好沟通,好好珍惜。 End
文章版权归“不群文化”公众号所有,转载或者其他需要,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获取授权后方可使用。欢迎大家来沟通。
电影正片获取方式:关注“不群文化”公众号,在后台留言“阳光普照”,就可以获取网盘文件了。(可以直接点击这里电影资源点这里也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打开)
豆瓣8.4电影《阳光普照》|看透错误的方式,才知道怎么好好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