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远见的父母,舍得让孩子吃“高级的苦”,小孩未来大有出息

  上周末去闺蜜家拜访,发现她正在家监督儿子练琴。

  听着小朋友弹完以后,我激动地鼓起了掌,忍不住地向闺蜜取经,询问她如何才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孩子。

  结果闺蜜在一旁说,“养好孩子,你就得狠下心来让他吃苦。”

  闺蜜家儿子如今上小学,可每天除了要完成学业以外,晚上回家还得花上几个小时来练习钢琴,别人家孩子玩乐的时候,他都只能在练琴房重复弹同一首谱子,让自己的技术更加娴熟,形成肌肉记忆。

  而且平时为了考级,他从小就要承受比同龄孩子更高的抗压力。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每次看到孩子因为弹错后懊悔,或者是比赛失利,下舞台抱着自己哭的样子,闺蜜也于心不忍,可想想儿子的未来,她还是狠下心来让儿子把谱子重复练习二十遍以上。

  “当妈的怎么可能不心疼,可为了他们更好的发展,我宁愿当个坏人,让孩子在年轻时多吃点苦。”

  闺蜜的一番话,让我受益颇多。确实,很多时候让小孩经受一些磨难,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不过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吃苦虽然是一种宝贵的品质,但也要有所选择,“高级的苦”可以多吃,“低级的苦”却没必要。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难道吃苦也有高低级之分吗?

  答案:是的。

  所谓“低级的苦”。指的是那种流于表面的、刻意为之的、多此一举的苦。

  例如,为了让孩子能珍惜粮食,故意饿着他们,让其体验“古人吃不饱饭”的生活;

  抑或为了让小孩能有坚强的意志,动不动就带着孩子徒步旅行一二十公里,小孩身体已经坚持不下去,父母还要他们突破身体极限。

  甚至还有一些父母把小小年纪的孩子送去极端环境下受罪的。

  

  这些虽然美其名曰是“体验生活,锻炼孩子的意志”,不过是通过物质的匮乏、体力的折磨、环境的困顿,来消磨孩子们的意志。

  我们要知道,并非所有的孩子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都能如此强大,这些特意为之的“吃苦教育”,往往除了使其备受折磨以外,对他们的教育意义并没有太大。

  那何为“高级的苦”呢?

  它更多指的是把“吃苦”建立在孩子的兴趣之上,锻炼其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不惧困难的决心。

  1、“高级的苦”,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的潜能

  

  上文中也提到过,“低级的苦”更多的是对肉体的折磨以及精神的打击;可“高级的苦”,却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例如,像闺蜜那样培养孩子的兴趣,并将其发展成为“特长”,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必然有迷茫、畏惧、退缩、懈怠等情绪,父母这时就要一一地引导,让他们坚持下去,克服这些困难,让孩子修炼出更强大的内心。

  这就算是“高级的苦”,对孩子能起到真正的教育意义。

  近代儿童教育学家让·皮亚杰曾提出过“发生认识论”这一杰出的教育学理论。

  他在其中指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而智慧则是一种最高级形式的适应。”

  

  认为孩子们如果未来想要做出一番成就,那么就要从小注意培养他们的顽强的意志,让他们去适应环境,并且不断地激发出潜能。

  让孩子吃“高级的苦“,就是在不停地让孩子们去适应奋发向上的氛围,引导他们学会坚持、学会与眼前的困难作斗争,而不是心生胆怯,畏惧不前。

  2、“高级的苦”,能帮助孩子培养“成长型思维”

  所谓“成长型思维”,简而言之就是“一种以智力可塑为核心信念的系统的思维模式“。

  这种思维模式的孩子,往往不怕犯错或者失败,而且善于从错误和失败中汲取经验,及时规避,获得更快地成长。

  

  多让孩子吃“高级的苦”,就能够帮助孩子们培养“成长型思维”。

  例如,当孩子们犯错以后,或者在学习中反复受挫,父母不要急着否定或者打压他们暂时的失意,而是鼓励孩子们汲取失败的经验,想办法解决问题。

  如今家喻户晓的乔丹,在上高中时也经历了无数次的打击,当时的他又瘦又小,在高中的时候被校队淘汰,又没有进入想要效力的理想大学。

  他一度非常郁闷,可母亲却没有打击孩子,反而鼓励他回学校好好训练,把他往成长型思维引导。

  就这样乔丹开始刻苦训练,每天比同学早到球场,一有空就练习,每天专注训练,不断地克服困难,靠着这种坚韧的毅力,他最终功成名就,成为大家所熟知的“飞人乔丹”。

  

  1、多看到孩子的成长,避免“结果导向”

  其实坚持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在“吃苦”,很多父母习惯性地把努力放在孩子的成功了,却忽视了他们为了成功做出的那些努力、遭受的那些挫折。

  建议你们不要完全以“结果为导向”,而是多看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并且为他们每一次的进步而骄傲。

  2、给予足够的爱与支持,让他们相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父母的支持和鼓励,是孩子前进道路上的“助力剂”,正是我们每一次的鼓励,给了他们满满的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够完全熬过暂时的阴霾,拥抱更加光明的未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