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缉魔》一部玩心跳的悬疑电影,剧情跌宕起伏格外烧脑

  一直以来,许多观众对台湾电影的印象不是停留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时代》的青春爱情电影,就是像《艋舺》、《大尾鲈鳗》等春节贺岁电影,虽然偶尔还会有《赛德克巴莱》、《楼下的房客》等能够掀起话题的特殊题材作品出现,但一般而言,许多评价优异的类型佳作却少有被一般观众所看见的机会。因此无论是 2017 年获得五项金马提名的《目击者》,还有这次同样由庄凯勋主演的《缉魔》,不管电影本身的表现是否符合影迷的期待,编导、演员与剧组为台湾电影所做出的贡献就值得我们给予正面的肯定。

  《缉魔》故事从一起无头女尸的命案开始,一步步介绍片中三位主要角色,并牵起他们彼此之间若有似无的关联。《缉魔》作为一部台湾少见的黑色电影,导演卢丰渊花了许多功夫在整体气氛的营造与角色内心世界的描写,无论是庄凯勋所饰演的警探,或者邵雨薇饰演的法医,除了两人要合力追捕罪犯之后,他们心中隐藏的过去也是《缉魔》本身所聚焦的主题。电影的开场十分优秀,透过一颗长镜头清楚告诉观众主角温子昇警探的性格与行事作风,一位不知道什麽原因而对社会的不公不易感到极其厌恶,在执法时会忍不住动用私刑的警探,不仅瞬间就建立起电影的整体调性,更引起我们对角色的好奇。

  不得不说,从先前的《目击者》就能看出台湾确实是个非常适合「黑色电影」发展的舞台,不论是北部时常飘著细雨的天气,许多昏暗狭窄的巷弄,再加上这几年社会事件频传,让人们产生对于犯罪的恐惧、警觉与想像,都让我在观看韩国近期几部如《解冻尸篇》、《致命目击》、《极恶对决》的悬疑犯罪电影时,不断思考如果事件发生在台湾,将会有什麽不同的走向,电影又该以何种形式呈现?

  我认为导演从警探温子昇的角度切入是非常聪明的选择,一位有缺陷,但心中也对正义有所坚持火爆警探,这正是黑色电影中最典型的人物。若从上帝视角来看,《缉魔》案件本身其实没有这麽困难,不只是观众、连片中角色也都清楚犯人是哪一号人物,只不过缺乏绝对证据而已。也正是如此,与其说追缉的是残忍杀害女子的罪犯,倒不如说是挖掘最不愿面对的内心伤痕或心魔,这也为《缉魔》确立一个相当明确的核心主题。

  不可否认,《缉魔》的摄影、光线、场景和美术设计等技术层面近乎完美,无论是医院、画廊和隐藏在大楼裡三温暖都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级的顶尖水准。而且以故事主题架构而言,《缉魔》与《目击者》与同样以犯罪事件讲述人性道德与善恶的模糊界线,确实也能从中看出编导想讲藉由一位「有故事」的刑警来呈现黑暗悬疑杀人案的野心,某种程度上不论《缉魔》评价如何,都已经为将来许多台湾影视作品开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真的相当难能可贵。

  不过可惜的是,尽管有这么有趣的犯罪题材与片中对角色心境的描写,《缉魔》失败的剧情安排最终也只让电影成功了一半。编导过于专注在铺陈角色内心的痛苦,把故事重心全放在有什么心魔的这个最终结果,却因此忽略电影最重要的,也就是该如何引导故事朝著结果前进的线索和过程。《缉魔》把经营医美诊所的高俊伟作为反派,看似想藉此探讨某些族群物化女性且对其肉体有著病态的痴迷,但电影最终并没有对这议题有深入探讨。

  到头来我们不清楚这几位角色在片中做出这些行为的原因,警探的过去几乎跟主线故事没有任何关联,法医因为孩子的种种行为过于突兀,而对反派也仅仅用心理变态当作犯案的动机和原因,我认为都让《缉魔》去原有的主体性而显得有些头重脚轻,或者更直白一点,变得相当廉价随便。令人难过的是,就算是我这位观看《噤界》、《引爆点》这些许多人因为角色不合理行为而诟病的电影都能自行脑补,帮他们全部找到合理解释的观众,也完全无法忽视《缉魔》如此毫无逻辑,几乎不顾剧情的连贯性与合理性。

  导演自己想说什么就叫观众乖乖吞下去的故事安排,都让《缉魔》即便花了许多时间在呈现角色沉浸在过去的悲伤心情,但最终整部片就好像是一副只有骨骼却缺乏肌肉驱动的身体,没有任何动力。以警探温子昇的故事为例,先是一张离婚协议书,再到对剧情没有太大意义的:你的车好像被砸了。之后又突然冒出一句:我有一个女儿。最后丢出一张已经填完的离婚协议书,告诉我们看起来好像很重要的中心思想:无论过去经历了什麽,都应该争取重新开始的机会。《缉魔》有著这种缺乏铺陈和整合的故事片段,更不用说片尾那毫无意义的性无能剧情反转,最终只给观众留下无尽的空虚。

  《缉魔》的气氛塑造与美术场景确实足以成为台湾电影的里程碑,但除此之外,还是明显能看出卢丰渊作为一位新导演在经验上的不足,无论是故事的安排、角色的塑造,甚至在电影最后高潮选择利用我们最熟悉的警匪一对一单挑来让整起事件划下句点,不过原本应该最具有张力的动作场面,却也意外暴露出场面调度、镜位与剪辑的短处。我承认《缉魔》确实做到过去许多国片无法达成的目标,这点相当值得肯定,但在目前主流悬疑犯罪电影市场,比起邻近的香港或韩国依然相形见绌。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