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相对论》论文:概要:宇宙之光

  概 要 ―― 宇宙之【光】

  看点1:物理学的三大顶级秘密:【质量】、【电量】、【能量】与【光】。

  看点2: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谬误与【质能关系原理】公式的推导错误。

  看点3:《新相对论》的【新质能关系原理】公式及其与【光】和【自旋】的关系。

  看点4:【宇宙之光】。

  看点5:【电场】和【磁场】的【光】本质及【电场力】、【磁场力】与【光速c】的关系。

  看点6:【万有引力场】的【光】本质及【万有引力】与【光速c】的关系。

  看点7:【物质波】、【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基本粒子】的基态与激发态、【反物质】、【暗物质】等。

  看点8:物理学终极秘密:【自旋】。

  《新相对论》是我在2020年五月份开始着手写的一篇长篇科学论文,但这篇论文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它的前身是我于1990年上半年写的一篇批驳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论文:《严肃驳斥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那篇论文虽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理论,尤其提出了非常至关重要的【力有作用速度原理】,但核心是为了批驳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光速不变基础假设】、【洛伦兹变换推导运算方式】和由此得出的三个重要推论:运动的物体质量变大、运动的时钟变慢、运动的物体在运动方向上长度收缩,不但批驳的深度不够深,而且立论的部分既不充分、也不完整,能很好解释的物理现象也不是很多,对爱因斯坦进一步引申推导得出的【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也是一筹莫展,更不能利用新观点、新理论分析研究更多的物理现象和物理理论。经过三十年的深入思考和多方位的分析研究,《新相对论》不但综合分析研究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前因后果及思想闪光点,还对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做了详细深入的分析研究,更对相关联的核心物理对象做了最为深入细致的结构剖析和理论计算研究。这个核心物理对象就是【光】,并由此建立了一整套全新完整的、生机勃勃的《新相对论》理论。

  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是物理学发展的重要分水岭。此时,经典物理学大厦基本建成,无论是理论构建还是实际应用都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果。正如1900年4月27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威廉·汤姆生在英国皇家学会送别旧世纪的新年年会致辞中发表的题为《在热和光动力理论上空的十九世纪的乌云》的著名演讲中所言:经典物理大厦已经大功告成,且相当完美、相当成熟、基础牢固、宏伟壮观、让人深感陶醉、往后只需做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再不需要有更大的作为!但他同时也讲到:现在物理学大厦上空还剩下最后两朵乌云,第一朵乌云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结果和【以太漂移说】相矛盾;第二朵乌云是【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紫外灾难】问题。正是第一朵乌云催生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而第二朵乌云则催生了以【光量子假说】为先锋的《量子力学》。这两大科学理论都强烈震撼了整个二十世纪,成了二十世纪物理学界最大的亮点,且成就非凡。这两大科学理论都和一个人物有着最重要的关联,这个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而且这两大科学理论都和一个物理对象有着最重要的关联,这个物理对象就是【光】。

  能被经常夸赞或批判的重要人物,通常都是【大智大勇】或【大奸大恶】之人,更通常的是既有【大智大勇】又有【大奸大恶】之人。【爱因斯坦】就是在这两大科学理论中都开了个非常好的头,但在接下来的物理学发展中,却堆起了两座高不可攀的混沌高山,严重阻碍和限制了物理学的发展和进步。他的【大智大勇】就是居然提出了那么稀奇古怪、那么不可思议的《狭义相对论》;而神奇的是,《狭义相对论》虽然马上就遭遇很多物理学家的激烈反对和强烈批判,却居然被主流物理学家坚定不移地接受并承认了下来!这是爱因斯坦之幸,更是科学发展进步之幸!但福祸两相依,不幸和灾难也由此诞生。在《狭义相对论》因其错误前提假设和错误推论结果而遭遇【万有引力定律】的毁灭性灾难时,【爱因斯坦】没能继续展现他的【大智大勇】,反而展现了他的世故、狭隘与奸猾。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又弄出来个离谱可笑的《时空弯曲理论》,也即《广义相对论》用来取代【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并借助其余威以强硬和强大的手段坚决地巩固了下来,这就造就了那两座高不可攀的混沌高山,也让自己由【大智大勇】变成了【大奸大恶】之人!一个伟人的出现,通常需要一个更加伟大的人物才能破除其迷信和影响,但在【爱因斯坦】身后,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仍还没有更加伟大的人物出现。好在人们并不迷信,虽然有高山挡在眼前,却有很多【愚公】坚决地开山挖土,努力开辟新的道路。这样的【愚公】数量不在少数,虽然个体比不得天神强大,但合力却是惊人的,甚至超过了天神。伟大天神【哥白尼】在破除【地心说】失败后,就是靠无数【愚公】的不懈努力,让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最终不但让【地心说】轰然倒塌,连哥白尼的【日心说】也一并被埋葬了。所以,推动世界历史进步既需要像【哥白尼】、【爱因斯坦】一样的伟人,更需要像【愚公】一样的人民。伟大领袖毛主席曾教导我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关于近现代物理学的顶级秘密,已经有无数的物理学家做了非常深入、非常细致的科学探索,也取得了极其丰富、极其深刻的科研成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就是其中【开山鼻祖】一样的存在。这些顶级秘密归纳起来可简单表述为【质量】、【电量】、【能量】这三个感觉非常熟悉、又非常简单的词汇,却蕴含着物理学的最高机密,甚至是宇宙学的最高机密。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很多物理学家穷其一生都在研究这三个词汇蕴含的科学原理,而把这三个词汇连接在一起的物理对象就是【光】。爱因斯坦一生最光辉伟大的科学成就就是提出了【质量】的【能量】本质,即【质量】是【能量】的一种存在形式或者说表现形式,还进一步给出了明确的【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其中c2(即光速的平方)就是【质量m】和【能量E】的比例系数,而这些科学理论却是爱因斯坦在研究【电】这个物理对象时提出的一套科学理论。可以说,【爱因斯坦】是第一个把【质量】、【电量】、【能量】和【光】关联起来的物理学家,这实在是揭示物理学顶级秘密的最关键所在,也是爱因斯坦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所在。遗憾的是,虽然大方向是正确的,但限于历史条件和【爱因斯坦】的思考深度和广度,该理论在定性和定量等细节方面却存在一些混淆不清和不正确的问题,更在《狭义相对论》遭遇【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灾难时,【爱因斯坦】不是更上一层楼,从而把【光】的核心重要作用发扬光大,而是走入了一个很深、很大的误区,直至【爱因斯坦】去世也没能走出来,更在【爱因斯坦】身后,留给后人一个错误百出的《狭义相对论》和一个荒唐离谱的《广义相对论》,成了阻碍物理学发展、进步道路上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至今仍耸立在大家的面前。虽然如此,但爱因斯坦毕竟撬开了现代物理学的门径,虽然他自己没能看到门里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但后人只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纠正爱因斯坦的错误、补足爱因斯坦思想认识上的缺陷和不足,即可真正进入现代物理学的大门,进而侵门踏户,为全面揭开物理学的顶级秘密扫清道路,而我做的就是这样的一份工作,这也是我宁可花钱不挣钱也要完成这份工作的原因所在。完成了这份工作,我就可以安心地去死了,哪怕没人理解和理睬,但我知道很快就会有人从我的工作中看到方向,进而接替并拓展我的工作,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人类科学发展的必然。当年哥白尼做的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份工作,虽然他失败了,还被点了天灯,但后人看在眼里,也看到了真理的方向,所以【地心说】的破灭,以至【日心说】的破灭,进而构建起宏大的宇宙观,就成了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下面就是我扔给爱因斯坦最首要的几块砖头啦:如,【质量】的本质是【能量】,那么【能量】也都体现为【质量】吗?【质量】和【能量】有了这样的联系,但又有什么区别呢?难道没有区别吗?还有,【质量】和【能量】有固定比例的对等关系,其【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及其推导过程都是正确的吗?以这些问题为先导,下面的内容,就是我写给物理学专家学者的论文摘要啦。其实内容的说辞并不很复杂,大多数人都能看个八九不离十,但从说辞到科学理论,就得依赖各位物理学专家学者的首肯和支持啦。从中可以看出,【光】这个物理对象始终贯穿其中,成了答疑解惑,揭开现代物理学帷幕的核心所在。

  在我的《新相对论》中,通过纠正爱因斯坦的推导过程,再考虑爱因斯坦的最重要观点和贡献:【质量】的本质应该就是【能量】,而【能量】最终都表现为物质的【运动动能】!【质能关系原理】公式已被我修正为:E = mc2/2,这就是《新相对论》的【新质能关系原理】公式!是不是感觉顺眼了点儿,是不是也感觉有点眼熟?!没错,这和【动能】的计算公式一模一样!这里先特别强调一下,这个修正结果非常重要,意义也非常重大,真正揭示了【质量】和【能量】的【运动】本质,并最终都体现为物质的【运动动能】。其中【质量】是物质的【内部运动动能】的【外在表现】。而物质的【宏观外部运动动能】就只能叫做【动能】,不能作为【质量】来看待;或者说不能作为【质量】来用于【物体运动规律的推导运算】。

  再进一步明确地说:在分析研究物体的受力运动变化规律时,不能把物体因受力运动而产生的【宏观外部运动动能】算作物体的【质量】,只能作为物体的【动能】来看待。不然,把物体的【宏观外部运动动能】算作物体的【质量】,又在物体加速运动中以此为基础计算物体新的【运动动能】,就计算重复了,会造成物体的【质量】螺旋式以指数级别增加,从而造成我所认为的【质量灾难】,这是完全错误的计算方法!但物体的【宏观外部运动动能】可作为【等效质量】用于物体的【总能量】计算。这是【质量】和【能量】的【唯一区别】,也是《新相对论》基本纲要中第二个最核心最重要的新观点,也是最核心的【暴风眼】,《新相对论》推出的所有新观点、新理论都是以此为基础。

  还有一点更加重要,也更体现【新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2的本质来源,那就是物体的运动动能的计算公式:E = m V2/2是恒定成立的,并不因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改变,而其中的物体的【质量m】也是恒定不变的,并不因物体以【速度V】运动而发生变化。只因物体的【质量m】只包含物体的【内部运动动能】,并不包含物体以【速度V】运动而增加的【宏观外部运动动能】;而所谓的【物体运动时增加的质量】,只是【宏观外部运动动能】等效的【质量】,该【质量】只在该【宏观外部运动】可看做是【内部运动】时,才可作为【真实质量】来使用。

  这本来并不是问题,但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中推导得出的【动能】公式:E = mc2 - m0c2以及由此得出的【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彻底搅乱了人们的心智,让人无法看清事实的真相。在我的《新相对论》中,通过纠正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原理】公式的推导过程,不但给出了【新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2,更首先给出了【新动能】公式:E = mc2/2 - m0c2/2,并由此给出了【新运动物体质量增大】公式:m = m0*(1 + V2/c2),从而彻底纠正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这段内容看似平平无奇,实则惊天动地,完全改变和扭转了爱因斯坦对质能关系的错误思想认识。在爱因斯坦的错误思想认识里,把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运动动能】完全混为一谈,不加任何区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错误很大程度上就出于这一点错误的思想认识。当然并不止这一点,更包含对【光速c】的错误理解认识和理论分析应用方式,如在【洛伦兹变换】中用【光速c】限制物体的运动速度不能超过【光速c】,并由此给出错误的【运动物体质量变大】公式:m = m0/sqrt(1 - V2/c2),这是更加严重错误的思想认识和推论结果。

  (注意:在后面的讲解中,我将对任何问题和错误及正确的思想认识都以最直白、最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以免造成误会和误解,并不是为了强调谁对谁错!为了表达方便,对于爱因斯坦的思想观点和得出的结论,我认为是对的就直接表达为对的,我认为是错的就直接表达为错的;而对于我的思想观点和得出的结论,我将一部分直接表达为对的,另一部分还不能完全确定的将表达为可能是对的。特此说明如上,只为便于理解和确认,真正的对错还需读者自己分析判断。)

  其实上面还只是个简单表述,深究起来,还有【内】和【外】的划分,这里的【内】和【外】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下面简单列举几点:

  如,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地球围绕太阳转到底是【内部运动】还是【外部运动】,这要看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单独研究电子的运动规律,其绕核运动就是【外部运动】,其质量不包含电子的外部运动动能;如果研究对象是整个原子的运动规律,那么电子的绕核运动就是【内部运动】,整个原子的质量就包含电子的绕核运动动能。

  同样,如果单独研究地球的运动规律,其围绕太阳转就是【外部运动】,其质量不包含地球围绕太阳转的动能;如果研究对象是整个太阳系围绕银河中心转的运动规律,地球围绕太阳转就属于【内部运动】!整个太阳系的质量就包含地球围绕太阳转的动能。

  继续深究,地球还有自转,当研究地球的自转规律时,其自转就是【外部运动】,其质量就不包含地球的自转动能;当研究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运动规律时,其自转就属于【内部运动】,其质量就包含地球的自转动能。

  最后,再定量地深究,动能和质量的转换关系式为:

  E = m0V2/2 = △mc2/2。

  其中E = m0V2/2是物体的动能,m0为物质的基础质量,V为物体的运动速度,△m就是动能等效的质量,其值为:

  △m = 2E/c2 = m0V2/c2。

  全部质量就为:

  m = m0 + △m = m0*(1 + V2/c2)。

  这就是《新相对论》的【新运动物体质量变大】公式。

  这和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中的推论【运动物体质量变大】公式:

  m = m0/sqrt(1 - V2/c2)

  从意义到结果都完全不同。

  有一点疑惑,上面讲m0为【物质的基础质量】,那这个【物质的基础质量m0】是从哪里来的呢?这稍微有点儿复杂,前面讲【质量】的本质就是【能量】,而【能量】的本质最终都体现为物质的【运动动能】,所以【物质的基础质量m0】也都来源于物质的【内部运动动能】,只是需要分为若干层级。

  首先,微观粒子内部都存在一种感觉有些混沌的【内部运动】,我称之为【自主自旋运动】。这种运动来自微观粒子内部的【最基本组成单位】,我称之为【基本量子】,也就是说所有微观粒子都是由【基本量子】组成的,【基本量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但自身却可能不能独立存在。如【光子】是由【两个基本量子】组成的,是最小的可独立存在的微观粒子。【中微子】可能是由【九个基本量子】组成的,是第二小的可独立存在的微观粒子。而【电子】可能是由【137个基本量子】组成的。正是【基本量子】的【自主自旋运动】,创造了【物质的最基础质量】,我称之为【自旋质量】。假设【基本量子】的【自主自旋运动速度】为【光速c】,那么【自旋动能】和【自旋质量】的关系式为:

  E自旋 = m自旋*c2/2。

  【基本量子】的【自旋动能E自旋】和【自旋质量m自旋】的关系有点儿特别,特别在不是具有【自旋质量m自旋】的【基本量子】做【自主自旋运动】创造了【自旋动能E自旋】,而是【基本量子】的【自主自旋运动】同时创造了【自旋动能E自旋】和【自旋质量m自旋】。二者是同位一体、一体两面、互为表里的关系,二者是分别从【做功能力】和【惯性】两个角度描述【基本量子】因【自主自旋运动】而产生的属性。相互关系是【自旋动能E自旋】就是【自旋质量m自旋】,【自旋质量m自旋】就是【自旋动能E自旋】。

  至于【基本量子】的构成如何,其【自主自旋运动】又是怎么运动的,这是物理学最大的迷案,但却影响到物理学的方方面面,很多物理现象都与之密切相关,这就吸引了无数的物理学家为之着迷、痴狂,但研究的难度实在太大了,虽然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但距离完全解开其秘密,仍有很远很远的路要走。遗憾【自旋质量】和【自旋动能】却几乎没人提及和研究,上面的内容完全是我的一己之见,却刚好契合《新相对论》的【新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2,这不会是巧合,而应该是【基本量子】的【自主自旋运动】的天然使命之一,这一点后面还会有详细、深入的阐述。在《新相对论》中,【自旋】是研究的最重要课题之一,很多其他课题都是运用【自旋理论】才能得以很好地解释和理解,但【自旋】本身仍然是迷雾重重。

  其次,物质内部由【基本量子】组成的大小团块物质还会有【内部自转运动】和【内部公转运动】。【内部自转动能】是微观粒子在【自旋质量】基础上因【内部自转运动】而产生的【动能】,表达式为:

  E自转 = m自旋*V自转2/2 = m自转*c2/2。

  (可理解为每一个【基本量子】在微观粒子的【内部自转运动】中的【动能】的积分。)

  其中,物质的【内部自转动能】对应的质量m自转为:

  m自转 = 2E自转/c2 = m自旋*V自转2/c2。

  而【内部公转动能】是微观粒子在【自旋质量】加【自转质量】的基础上因【内部公转运动】而产生的【动能】,表达式为:

  E公转 = (m自旋 + m自转)*V公转2/2 = m公转*c2/2。

  其中,物质的【内部公转动能】对应的质量m公转为:

  m公转 = 2E公转/c2 = (m自旋 + m自转)*V公转2/c2。

  三种【内部运动动能】对外都表现为【质量】,由此可得:

  【物质的基础质量m0】=【自旋质量】+【自转质量】+【公转质量】

  = m自旋 + m自转 + m公转 。

  还有一点儿不解,【新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2为什么以c2/2作为比例系数,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不是以c2作为比例系数吗?其实,【新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2的原型就是【动能】的计算公式:E = mV2/2,这样的表达式才真正符合【质量】的【能量】本质,并最终都体现为物质的【运动动能】。只因【基本量子】的【自主自旋运动速度】为【光速c】,并由此产生物质的【最原始质量】,所以特别指定【光速c】作为【质量】的【参考速度】,由此可得【新质能关系原理】公式为:

  E = mc2/2。

  (【基本量子】的【自主自旋运动速度】为【光速c】的理由后面会讲解到。)

  按照这样的表达方式,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原理】公式为:

  E = m*(sqrt(2)*c)2/2。

  由此可见,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对应的【参考速度】不是【光速c】,而是sqrt(2)*c,爱因斯坦自己把【光速c】假定为【速度极限值】,却在自己的【质能关系原理】公式中使用【超光速】的sqrt(2)*c,不是很有些悖论的意味吗?!

  其实,按照爱因斯坦原有的推导方法,本该得出【质能关系原理】公式为:E = mc2/2,但爱因斯坦在推导过程中犯了一点儿经典物理学错误,致使其错误推导出【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下面就简要讲讲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及其【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的问题和错误所在。

  首先,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是建立在错误的【光速不变】基础上的,并错误假定【光速c】是所有物体运动速度的极限,再错误导入【洛伦兹变换】,然后推导得出三个错误的推论:

  1、运动物体质量变大:m = m0/sqrt(1 - V2/c2)。

  2、运动的时钟变慢:t = t0*sqrt(1 - V2/c2)。

  3、运动物体在运动方向上变短:s = s0*sqrt(1 - V2/c2)。

  最后,爱因斯坦又根据错误的【运动物体质量变大】公式:

  m = m0/sqrt(1 - V2/c2)

  推导出了错误的【质能关系原理】公式:

  E = mc2。

  总之,整个《狭义相对论》,除了最核心立意:【质量】的本质就是【能量】是对的,其余结论性的东西都是错误的!!!下面重点讲讲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的推导错误,这个错误修正后,将得出起码形式上正确的【新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2,但在【质量】的内涵上还是不正确的。下面复制论文上篇、第一部分、第三章、第五、六、七节的内容,略有增删。

  第五节:《狭义相对论》的【质能关系原理】公式的推导错误

  下面先给出《狭义相对论》的【动能】公式:E = mc2 - m0c2 的推导原过程。【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 就是从该公式引申得出的。

  1、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生运动时,受力大小公式:

  式1:F = dp/dt F:外力 d:求微分 p:动量 t:时间

  2、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生运动时,动能增加公式:

  式2:dE = F*dx = dp*dx/dt = v*dp = v*d(m*v) = v2*dm + m*v*dv

  dx:物体在dt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v = dx/dt:物体在dt时间内的平均运动速度

  dv:物体在dt时间内运动速度的变化

  这里存在一个错误,该公式中不应该使用【物体在dt时间内的平均运动速度】,而应该使用【物体在dt时间内的末速度】,后面将改正这个错误,并推导得出新式2。

  3、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生运动时,质量增大公式:

  式3:m = m0/sqrt(1 - v2/c2)

  注:该【运动物体质量变大】公式是错误的,但该公式的引用并不影响推导的最终结果。

  4、质量增大公式两边乘方,整理后得出的公式:

  式4:m2c2 - m2v2 = m02c2

  5、式4中m和v都是时间t的函数,两边对时间t求微分得出的公式:

  式5:c2*m*dm - m2*v*dv - v2*m*dm = 0

  6、式5两边消除共同因子m,整理后得出的公式:

  式6:v2*dm + m*v*dv = c2*dm

  7、将式6带入式2后得出的公式:

  式7:dE = c2*dm

  8、将式7两边积分后,得出《狭义相对论》的【动能】公式:

  式8:E = mc2 - m0c2

  9、由【动能】公式得出《狭义相对论》的【质能关系原理】公式:

  将m0c2作为物体静止时的总能量,将mc2作为物体运动时的总能量,由此得出《狭义相对论》的【质能关系原理】公式:

  式9:E = mc2

  上面就是《狭义相对论》的【动能】公式:E = mc2 - m0c2和【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推导的全过程。整个推导过程如行云流水,结果也非常完美,但其中却存在一个推导错误,错误发生在式2。下面改变思路,做如下思想调整:

  10、改变思路后得出新式2:

  ① 考虑在低速时《狭义相对论》回归《经典力学》原理。

  ② 考虑上面的【式2:dE = F*dx = dp*dx/dt = v*dp = v*d(m*v) = v2*dm + m*v*dv】是物体从静止开始受力运动而发生的动能变化,其中的dx、dt都是物体从静止开始受力运动时发生的变化。

  ③ 按照《经典力学》原理,外力F恒定时,在dt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a = dx/dt,而在dt时间内物体的末速度为:v = Va*2 = (dx/dt)*2,由此得出:dx/dt = v/2,带入式2后得出新式2。

  新式2:dE = F*dx = dp*dx/dt = v*dp/2 = v*d(m*v)/2 = (v2*dm + m*v*dv)/2

  该式中dE、dx、dt、dp、dm、dv描述的是各个物理量在物体的整个运动过程发生的变化,值可以很大,而v、m描述的是dt时间内物体的末速度和末质量。

  回归经典考虑时,如果整个运动过程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即dm = 0,而dv = v,dE = E,带入上式得:

  E = mv2/2 这就是经典动能公式,逻辑上完全正确。

  但如果按照旧的式2:dE = v2*dm + m*v*dv,回归经典考虑时,如果整个运动过程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即dm = 0,而dv = v,dE = E,带入上式得:

  E = mv2 这显然不符合经典动能公式,所以旧式2是错误的,而新式2才是正确的。

  11、将式6带入新式2后得出的公式:

  新式7:dE = c2*dm/2

  12、将新式7两边积分后得出《狭义相对论》的【新动能】公式:

  新式8:E = mc2/2 - m0c2/2 这个公式感觉才和谐嘛!

  13、由【新动能】公式得出《狭义相对论》的【新质能关系原理】公式:

  将m0c2/2作为物体静止时的总能量,将mc2/2作为物体运动时的总能量,由此得出《狭义相对论》的【新质能关系原理】公式:

  新式9:E = mc2/2 这个公式感觉才舒服嘛!

  得出《狭义相对论》的【新动能】公式和【新质能关系原理】公式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感觉这两个公式比较靠谱。在下面的第六节中要利用《狭义相对论》的【新动能】公式:E = mc2/2 - m0c2/2来推导《新相对论》的【新运动物体质量变大】公式和【虚拟质量】公式,在下面的第七节中再利用《新相对论》的【新运动物体质量变大】公式来推导《新相对论》的【新动能】公式和【新质能关系原理】公式。

  第六节:《新相对论》的【新运动物体质量变大】公式、【虚拟质量】公式

  在《新相对论》中认为,在物体运动变化规律的分析和研究中【外部动能】不能作为【质量】来使用。但在【能量】计算中可以把【外部动能】等效为【质量】,即第四节中的【虚拟质量】。【虚拟质量】加上物体的【内部质量】(即【真实质量】)可以作为物体的【总质量】(即【新相对论质量】)。

  由第四节中可知,《狭义相对论》的【运动物体质量变大】公式:m = m0/sqrt(1 - v2/c2)不成立,所以第五节中《狭义相对论》的【新动能】公式:E = mc2/2 - m0c2/2和【新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2 的推导过程是错误的。但笔者认为《狭义相对论》的【新动能】公式和【新质能关系原理】公式却歪打正着是正确的。本节就根据《狭义相对论》的【新动能】公式给出《新相对论》的【新运动物体质量变大】公式和【虚拟质量】公式。

  经典物理学动能公式:式1:E = m0v2/2

  《新相对论》的【新动能】公式:直接引用《狭义相对论》的【新动能】公式:

  式2:E = mc2/2 - m0c2/2

  3、联立式1、式2得出的公式:

  式3:m0v2/2 = mc2/2 - m0c2/2 这个公式就是我最想要的公式!

  4、整理式3得《新相对论》的【新运动物体质量变大】公式:

  式4:【新相对论质量】:m = m0*(1 + v2/c2) = m0*(1 + β2) β = v/c

  【新相对论质量】公式即是《新相对论》的【新运动物体质量变大】公式。和《狭义相对论》的【运动物体质量变大】公式:m = m0/sqrt(1 - v2/c2)从意义到形式都是完全不同的。下面总结其特点:

  ① 《新相对论》的【新运动物体质量变大】公式中只有【真实质量】m0的部分才能用于物体【受力运动变化规律】的分析和研究,而增加的【虚拟质量】只能用于能量的计算,不能用于物体【受力运动变化规律】的分析和研究。

  ② 《新相对论》的【新运动物体质量变大】公式不需要【光速不变假设】作为前提条件,也用不着【洛伦兹变换】作为变换工具。

  ③ 《新相对论》的【新运动物体质量变大】公式不受光速限制,物体运动速度可以超光速,达到或超过光速时总质量也不是无穷大。

  5、《新相对论》的【虚拟质量】公式:

  由上面的《新相对论》的【新运动物体质量变大】公式可得【动能】等效的【虚拟质量】公式:

  式5:【虚拟质量】:△m = m0v2/c2 = m0β2 β = v/c

  【虚拟质量】△m只能参与能量计算,不能参与物体【受力运动变化规律】的分析和研究。

  第七节:《新相对论》的【新动能】公式、【新质能关系原理】公式

  下面根据《新相对论》的【新运动物体质量变大】公式:m = m0*(1 + v2/c2)推导出《新相对论》的【新动能】公式:E = mc2/2 - m0c2/2和【新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2。

  1、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生运动时,受力大小公式:

  式1:F = dp/dt F:外力 d:求微分 p:物体的动量 t:时间

  2、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生运动时,动能增加公式:

  注意:下式中用到的质量是【真实质量】m0,在物体运动过程中是不变的。

  式2:dE = F*dx = dp*dx/dt = v*dp/2 = v*d(m0*v)/2 = m0*v*dv/2

  dx:物体在dt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m0:物体的【真实质量】

  dp:物体动量的变化,dp = d(m0*v) = m0*dv,其中只有速度v有变化,质量m0不变化

  dx/dt = v/2(该式的由来请参考上面第五节的新式2)

  3、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生运动时,质量增大公式(其中包含了【虚拟质量】):

  式3:【新相对论质量】:m = m0*(1 + v2/c2) = m0*(1 + β2) β = v/c

  4、将式3整理变换得出的公式:

  式4:mc2/2 = m0c2/2 + m0v2/2

  比较《狭义相对论》的【运动物体质量变大】公式:m = m0/sqrt(1 - v2/c2)的整理后公式:

  《狭义相对论》式4:m2c2 - m2v2 = m02c2

  从中可看出如下一些差别:

  ① 式4两边是动能相等的概念,而《狭义相对论》式4两边是动量的平方相等的概念。

  ② 式4显得很和谐,而《狭义相对论》式4总觉得有点怪,感觉好像应该是:

  m2c2 = m02c2 + m02v2 这样好像才和谐一些。

  ③ 当v = c时,式4变为:

  mc2/2 = m0c2/2 + m0c2/2 = m0c2 → m = 2m0 质量仅仅增加了一倍,感觉挺好嘛!

  ④ 当v = c时,《狭义相对论》式4变为:

  m2c2 - m2c2 = m02c2 → 0 = m02c2 怎么会这么没逻辑?!感觉很不舒服啊!

  ⑤ 当v = c时,《狭义相对论》的【相对论质量】为:

  m = ∞ 我称之为【狭义相对论质量灾难】,我认为这是不应该出现的结果。

  5、式4中m和v都是时间t的函数,两边对时间t求微分得出的公式:

  式5:c2*dm/2 = 0 + m0*v*dv/2

  6、整理式5得出的公式:

  式6:m0*v*dv/2 = c2*dm/2

  7、将式6带入式2得出的公式:

  式7:dE = m0*v*dv/2 = c2*dm/2

  8、将式7两边积分后得出《新相对论》的【新动能】公式:

  式8:【新动能】公式:E = mc2/2 - m0c2/2

  经典动能公式:E = m0v2/2也永远成立,二者相等!

  该式与《狭义相对论》的【新动能】公式一模一样,但是:

  该式中的【新相对论质量】为:m = m0*(1 + v2/c2) = m0*(1 + β2) β = v/c

  这与《狭义相对论》的【相对论质量】:m = m0/sqrt(1 - v2/c2)从意义到形式都是完全不同的。

  9、由【新动能】公式得出《新相对论》的【新质能关系原理】公式:

  将m0c2/2作为物体静止时的总能量,将mc2/2作为物体运动时的总能量,由此得出《新相对论》的【新质能关系原理】公式:

  式9:【新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2

  该式与《狭义相对论》的【新质能关系原理】公式一模一样,但是:

  该式中的【新相对论质量】为:m = m0*(1 + v2/c2) = m0*(1 + β2) β = v/c

  这与《狭义相对论》的【相对论质量】:m = m0/sqrt(1 - v2/c2)从意义到形式都是完全不同的。

  以上就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中【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的错误推导过程,及《新相对论》中【新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2的推导过程。但还涉及一个问题,既然【新质能关系原理】公式源自【动能】公式:E = mV2/2,为什么【新质能关系原理】公式只考虑用【光速c】作为【参考速度】?使用其他的【速度V】不可以吗?其实,从理论上使用任何不为0的【速度V】作为【新质能关系原理】公式的【参考速度】都是可以的,但考虑到物质的【最原始动能】和【最原始质量】源自物质内部【基本量子】的【自主自旋运动】,而【基本量子】的【自主自旋运动速度】为【光速c】,那么使用【光速c】作为【新质能关系原理】公式的【参考速度】就最直接、最便捷,可以直接使用【能量】、【质量】、【速度】的国际标准单位制,不然就需要给【能量】或【质量】另外制定一个国际标准单位制,因为【速度V】既可以看作是【能量】的【参考速度】,也可以看作是【质量】的【参考速度】,就看以【质量】为基准还是以【能量】为基准。

  这就又牵扯到【基本量子】的【自主自旋运动速度】为什么是【光速c】,前面只是猜测和假设,现在就需要拿出一些真凭实据。在《新相对论》中我还提出一种新的【基本粒子】,我称之为【电场量子】,【电场量子】是构成【电场】和【磁场】的主角,而【光子】本身就是一个【电场量子】。所不同的是,构成【电场】和【磁场】的【电场量子】只有【自主直线运动】,其【自主直线运动速度】就是【光速c】,而【光子】就是【电场量子】同时做【自主简谐振动】和【自主直线运动】,其【自主直线运动速度】也是【光速c】。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电场量子】为什么会有一个【自主直线运动速度】?其速度值又为什么是【光速c】?尤其是【电场量子】的【自主简谐振动速度】也与【光速c】密切相关,根据我的分析研究,【电场量子】的【自主简谐振动】其实就是【电场量子】的【自转运动】,其【自转速度】为sqrt(ν)*c,其中的ν为【电场量子】的【自主简谐振动频率】或【自转频率】。

  【电场量子】的【自主直线运动】并不是有任何外力推动和维持【电场量子】运动,而是【电场量子】自己主动就以【光速c】运动起来。但一切【外部运动】一定有其【内在因素】在起作用,而这个【内在因素】就应该是构成【电场量子】的两个【基本量子】的【自主自旋运动】。换句话说,【电场量子】的【自主直线运动】恰恰是其内部【基本量子】的【自主自旋运动】的外在表现,如同汽车引擎的内部旋转运动带动汽车整体做外部直线运动一样。只因【电场量子】的构成最为简单,又没有能量的自主辐射和吸收机制,其【自主直线运动】就表现得最明显,可能是其内部【基本量子】的【自主自旋运动】的最直接外在表现。而其他微观粒子因内部构成复杂,又有自主辐射和吸收【电场量子】的机制,其【自主直线运动】就表现得不那么明显,唯一例外的是由九个【基本量子】构成的第二小的【中微子】,因其构成也比较简单,而且自主辐射和吸收【电场量子】的机制很弱,其【自主直线运动】也表现得很明显。正是【电场量子】的【自主直线运动】,由此推测其内部【基本量子】的【自主自旋运动速度】就是【光速c】。

  特别强调指出,【自旋质量】只是微观粒子的【最基础质量】,占比可能极小。而物质内部微观粒子还有【内部自转运动】和【内部公转运动】,这两种【内部运动】产生的【动能】和【质量】要比【自旋动能】和【自旋质量】大出很多倍,由此可以推导得出,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内部自转运动速度】和【内部公转运动速度】可以比【光速c】大出很多倍,当然也可以小很多倍。起码【光速c】不是不可超越的,否则就无法解释很多【质量】的由来。最典型的就是【光子】的【质量】,【光子】就是一个【电场量子】,其自身【自旋质量】非常微小,但其【自主简谐振动】可以以高出【光速c】很多倍的sqrt(ν)*c的速度自转,其【自主简谐振动】对外表现为【内部运动】,其【自主简谐振动动能】对外也就表现为【质量】,这个质量值是【电场量子】的【自旋质量】的ν倍,而其【自主直线运动动能】也可等效成同样大小的【虚拟质量】。【光速c】可能是区分【微观】和【宏观】的最合适的速度值。

  最后,老调新弹一下,再论【质量】的本质就是【能量】。在爱因斯坦发明【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之前,人们普遍认为【质量】是物质的最基本属性,并把【质量】作为七种国际基础度量之一,认为【质量】衡量的是物体里所含物质的多少。直到爱因斯坦发明【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之后,人们才认识到【质量】的本质其实是【能量】,虽然和物质的多少有关,但不是最本质的关联,最本质的关联是物体内部包含的【内部运动动能】。

  如此理解才能正确解释很多关于物体【质量】变化的事例,如,物体加热后,物体包含的物质多少并没发生变化,但物体的【内部运动动能】增大了,其【质量】也随之增大;再如,物质燃烧后释放大量的热能,而燃烧前后物质包含的原子数量也没发生变化,但物质的【内部运动动能】减少了,其【质量】也随之减少;尤其是在核裂变和核聚变反应前后,核子数量也没啥变化,但物质的【内部运动动能】大量减少了,其【质量】也随之大量减少。所有这些物理现象都充分说明【质量】反映的是物体内部包含的【内部运动动能】,而不是物体里所含物质的多少。【光子】本身只是一个【电场量子】,但其【质量】却可以从极小变化到相当大,更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附带说,【光子】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能量粒子】,它和其他微观粒子一样,既有【内部运动动能】,也有【内部运动动能】对应的【质量】,也有因【外部运动】而产生的【外部运动动能】,及其等效的【虚拟质量】,理论分析和计算起来和其他微观粒子并无二致。过去物理学理论认为【光子】就是一个单纯的【能量粒子】,其【静止质量】为0,这些都是非常错误的思想认识,后面会运用《新相对论》的【新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2对【光子】的构成、及运动规律和能量分配做详细的分析和计算,由此便可条分缕析地把握【光子】的方方面面,这些分析计算结果的严密合理性又反过来证明《新相对论》的【新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2是很靠谱的。

  无论是《新相对论》的【新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2,还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前面都是从理论上分析、研究的结果,是否正确都需要精确的实验验证。验证方法通常采用有较大【质量】变化的核反应方式,最好采用【正负电子对湮灭】的核反应方式,【正负电子对湮灭】的核反应方程为:

  e+ + e- → γ + γ。

  如果按照《新相对论》的【新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2的模式,该核反应方程写成能量相等的方程式为:

  2*meV2/2 = 2hν。

  推导得出【质量】的【参考速度V】为:

  V = sqrt(2hν/me)。

  其中,普朗克常数h和电子质量me都是已知的物理量,需要精确测量【γ光子】的【频率ν】,由此便可计算得出【质量】的【参考速度V】的值。

  如果【参考速度V】=【光速c】,即可证明《新相对论》的【新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2是正确的。

  如果按照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的模式,该核反应方程写成能量相等的方程式为:

  2*meV2 = 2hν。

  推导得出【质量】的【参考速度V】为:

  V = sqrt(hν/me)。

  如果【参考速度V】=【光速c】,即可证明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是正确的。

  至于哪个公式是正确的,就只能有劳实验物理学家一锤定音啦!

  特别强调说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非常可靠的实验验证,证明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是正确的。原因是实验条件要求极高、精确测量难度极大。根本原因是任何个人都操不起这份儿心、费不起这份儿力、花不起这份儿钱,只能靠一个有效的团体或国家,拿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精神才能有效完成。衷心希望我国政府和科研人员能拿出当年创造两弹一星的大无畏精神,完成这件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若能证明《新相对论》的【新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2才是正确的,这将是物理学天翻地覆的科研成就,是一万个诺贝尔奖都换不来的,因为这个公式牵扯的理论问题实在太多了,是真正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啊!(注:这个公式够得该论文的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是不是感觉越来越有滋味啦?!是不是更有种被水泼了的感觉!是醍醐灌顶还是被泼了个满头满脸,可能就因人而异啦!前者大彻大悟、如梦方醒、如沐春风;而后者气急败坏、或破口大骂、或掩面不语。

  这还没完,在对【电量】的科学认识方面,爱因斯坦基本没有建树,甚至由于对【电场力】的错误认识,还让爱因斯坦步入了歧途,并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高,走到最高处就是给出了离谱的《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就是爱因斯坦研究【电场力】得出的一套理论,但理论基础假设和得出的结论没有一个是正确的,包括最著名的【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虽然如此,但还是有很大的积极、正确的思想认识和科学成就,单就给出【质量】的本质就是【能量】一说,其科学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就无法估量。遗憾他没能给出【质量】和【能量】的最深刻本质:即【物质的运动动能】,其实这已经呼之欲出了;也没能给出【质量】和【能量】最精确的关系公式:E = mc2/2。而《广义相对论》就是建立在《狭义相对论》错误思想基础上的虚无缥缈、光怪陆离的科学幻想了。其【时空弯曲】理论可说是科学神话、或科学假说、顶多算是一种等效性分析手段,而不是真实客观的科学理论和科研成就,这一点是连爱因斯坦本人都承认的。甚至由于它的错误引导,还大大阻碍了物理学的正常发展。

  关于【电量】、【电场】和【电场力】,在论文中还有更加石破天惊的新观点、新理论,这些新观点、新理论也成了《新相对论》的最核心、最重要的科研成果,下面简要列举几点:

  第一,前面讲【电场】、【磁场】、【光】的本质就是【电场量子】,区别在于【电场量子】的运动状态不同。下面还会讲到,【万有引力场】的本质也同样是【电场量子】,足见【电场量子】在宇宙中强大无比的作用,我称之为【宇宙之光】。这里就以【光】为先导,运用《新相对论》的【新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2/2,详细分析【光】的运动规律及【能量】和【质量】的分配方式。

  【光子】的本质是有【自主直线运动】、又有【自主简谐振动】的【电场量子】,【电场量子】本身的【内部自主自旋运动】产生的【自旋质量】是【光子】的【基本最小质量】;【光子】的【自主简谐振动】其实就是【电场量子】的【自转运动】,可视作【光子】的【内部运动】,其【自主简谐振动动能】对外也表现为【质量】。下面直接给出相关的结论和推导运算结果:

  【光子】的【自主自旋运动速度】:光速c。

  【光子】的【自主直线运动速度】:光速c。

  【光子】的【自主简谐振动频率】或【自转频率】:ν。

  【光子】的【自主简谐振动速度】或【自转速度】:sqrt(ν)*c。

  【光子】的【自旋动能】: Eq = mqc2/2 = h/2。

  【光子】的【自旋质量】:mq = 2Eq/c2 = h/c2。

  【光子】的【自主简谐振动动能】:Ev = mvc2/2 = mq*(sqrt(ν)*c)2/2 = hν/2。

  【光子】的【自主简谐振动质量】:mv = 2Ev/c2 = hν/c2。

  【光子】的【全部质量】:

  m = mq + mv = h/c2 + hν/c2 = h*(1 + ν)/c2 ≈ hν/c2。

  由此可见,【光子】不但有【质量】,还有两份【质量】,量子场论所认为的【光子】的【静止质量】为0也是完全错误的思想认识。其实,物质内部的【基本量子】始终处于【自主自旋运动】状态,还有由【基本量子】组成的各种微观粒子的【内部自转运动】和【内部公转运动】。物体整体可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但其内部始终处于剧烈的运动状态,没有由【内部运动动能】对应的【质量】也就谈不上物质的存在,【光子】也同样如此。

  【光子】的【自主直线运动】可视作【外部运动】,以【静止光源】为参照物时,【光子】的【自主直线运动速度】为【光速c】,而且大小是相对其他参照物可变的,变化规律符合【矢量叠加原理】,而不像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光速不变】,【光的多普勒效应】就是【光速可变】的最明显、最直接的证明,此观点是《新相对论》基本纲要中第一个最核心、最重要的新观点,也是对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第一记沉重打击,其实是根本性打击,因为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所有错误都源自所谓的【光速不变】。

  下面继续给出【光子】的【自主直线运动】对应的【自主直线运动动能】,及其等效的【虚拟质量】,以及【光子】的【总能量】和等效的【全部质量】:

  【光子】的【自主直线运动动能】:

  Ek = mk*c2/2 = (mq + mv)*c2/2 = h*(1 + ν)/2 ≈ hν/2。

  【光子】的【自主直线运动动能】等效的【虚拟质量】:

  mk = 2Ek/c2= 2*[h*(1 + ν)/2]/c2 = h*(1 + ν)/c2 ≈ hν/c2。

  【光子】的【全部能量】:

  E = Eq + Ev + Ek = h/2 + hν/2 + h*(1 + ν)/2 = h*(1 + ν) ≈ hν。

  【光子】的【全部能量】等效的【全部质量】:m = mq + mv + mk

  = h/c2 + hν/c2 + h*(1 + ν)/c2 = 2h*(1 +ν)/c2 ≈ 2hν/c2。

  其中一半以【内部质量】的形式对外表现出来,

  其能量值为:E内 = h*(1 + ν)/2 ≈ hν/2。

  其质量值为:m 内 = h*(1 + ν)/c2 ≈ hν/c2。

  另一半以【外部自主直线运动动能】的形式对外表现出来,

  其能量值为:E外 = h*(1 + ν)/2 ≈ hν/2。

  其等效的质量值为:m外 = h*(1 + ν)/c2 ≈ hν/c2。

  【光子】或者说【电场量子】可能是宇宙中能单独存在的最小微粒啦,其本身不能再吸收和辐射其他更小的微观粒子,可以在宇宙空间中无限制地、没有能量损失地自由传播,直到被其他粒子所吸收或阻碍或推动。

  在上面的描述中有几个新概念,如【电场量子】、【自主直线运动】、【自主简谐振动】,其含义并不像表面所见那样简单。如【电场量子】的构成是怎样的?有几种?其【基本最小质量】:mq = h/c2是从哪里来的?【电场量子】的两种运动方式中为什么都有个【自主】?怎么个【自主】法?还有其他运动方式吗?其【自主直线运动速度】为什么是【光速c】?相对的参照物是什么?这个【光速c】又是从哪里来的?【电场量子】的【自主简谐振动】又是怎么振动的?

  这么一说是不是感觉还很神秘?其实只要一说出来内容大都也很简单,如,【电场量子】还有内部【基本量子】的【自主自旋运动】,这个【自主自旋运动】可能表现为【基本量子】的某种形式的【自转运动】。【电场量子】的【基本最小质量】:mq = h/c2就来自其内部【基本量子】的【自主自旋运动】。而【电场量子】的【自主直线运动速度】即【光速c】也是其内部【基本量子】的【自主自旋运动速度】的【外在表现】。所以【电场量子】的【自主直线运动】是【不由自主】、不需要外力推动的,这就是【自主直线运动】中【自主】的由来。

  再如,【电场量子】由两个【自旋方向】相同的【基本量子】所组成,一个【基本量子】的【自旋量子数】设定为±1/2,其中的±代表【基本量子】的【自旋方向】,分为【正转】和【反转】两种,所以【电场量子】的【自旋量子数】为±1,换句话说,微观粒子的【自旋方向】取决于内部【基本量子】的【自旋方向】。按照【自旋量子数】或【自旋方向】的不同,【电场量子】可分为两种。

  再如,【光速c】的参照物就是【静止光源】,也就是辐射【光子】的物体。当以其他物体为参照物时,【光速】的大小就不再是【光速c】,而要叠加参照物相对【静止光源】的运动速度。

  再如,【电场量子】的【自主简谐振动】其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简谐振动】,而是【电场量子】的【自转运动】,但可以等效为【简谐振动】,当【电场量子】获得一份能量时,便会以某一固定频率不停地做【自转运动】,且不需要外力来维持这份运动,这就是【自主简谐振动】中【自主】的由来。

  此时的【电场量子】好比是空中飞行的车轮,一边自转一边向前运动,其自转轴和其【自主直线运动】方向垂直。但不同于地面上车轮的运动,地面上车轮的【转动速度和转动方向】与其【直线运动速度和方向】密切相关,而【电场量子】的【自转速度】和【自主直线运动速度】很大程度上是各自独立、互不依赖的;【电场量子】的【自转方向】和【自主直线运动方向】也很大程度上是各自独立、互不依赖的,沿同一【自主直线运动方向】运动时,【电场量子】既可以【正转】还可以【反转】,还有不转的,那就是没有【自主简谐振动】的状况。但【电场量子】的【自转速度】还是和其内部【基本量子】的【自主自旋运动速度】也即【光速c】有一个密切的关联,即:【自转速度】= sqrt(ν)*c,其中ν为【电场量子】的【自主简谐振动频率】或者说【自转频率】。这说明【电场量子】的【自转】并不单纯,与其内部【基本量子】的【自主自旋运动】密切相关。详细内容请参见论文正文内容。

  第二,不存在【电】这种物质,所谓的【电荷粒子】是指能吸收和辐射【电场量子】的微观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等绝大多数微观粒子,【电】是【电荷粒子】吸收和辐射【电场量子】时,对【电荷粒子】产生方向相反的作用力的【外在表现现象】。

  除了各种【电荷粒子】,还有两个半不是【电荷粒子】的粒子,即不能吸收和辐射【电场量子】的微观粒子,包括【电场量子】本身、【中微子】和【基本量子】。【基本量子】是物质世界的根基,可能不能独立存在,但所有微观粒子都是由两种【自旋方向】相反的【基本量子】组成的。其中【电场量子】是由两个【自旋方向】相同的【基本量子】组成的、可单独存在的最小微观粒子,因其不能吸收和辐射其他【电场量子】,是完全的【非电荷粒子】,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电场量子】之间有相互吸收和辐射机制。【中微子】可能是由【九个基本量子】组成的、可单独存在的第二小微观粒子,因其组成过于简单,只存在比较弱的吸收和辐射【电场量子】的机制,通过分析三种【中微子】相互转化的【中微子振荡现象】,【中微子】可能只能间断性吸收和辐射能量较高的【电场量子】,即有【自主简谐振动】的【光子】,但不能吸收和辐射没有【自主简谐振动】的最普通【电场量子】,所以对外不显示【电性】,可算是少半个【电荷粒子】。详细请参见论文正文内容。

  自然,也不存在所谓的【电量】,【电量】可理解为【电荷粒子】吸收和辐射【电场量子】的【能力大小】或【强度大小】;而所谓的【电场】是由只有【自主直线运动】、而没有【自主简谐振动】的【电场量子】组成的【场】,身处其中的各种微观粒子,因吸收和辐射【电场量子】的状况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受力状况。这就是所谓的【电场力】,也就是说【电场力】是由【电荷粒子】吸收和辐射【电场量子】产生的,吸收【电场量子】时产生推力,辐射【电场量子】时产生反推力。

  但产生作用力的状况比较复杂,首先,【电场量子】按其【自旋方向】分为【左旋】和【右旋】两种,可分别称为【左量子】和【右量子】;(注意:这里又牵扯到【自旋】,而且影响相当巨大。)其次,同一种【电荷粒子】对两种【电场量子】的吸收和辐射机制不同,分为【弹性吸收】与【均匀弹性辐射】,以及【非弹性吸收】与【非均匀弹性辐射】,两种吸收和辐射机制产生的作用力合力【方向相反】,大小也【略有不同】,后者的作用力合力要比前者稍微大一点点,而所谓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就是根据两种吸收和辐射机制产生的作用力合力【方向相反】来划分的。再次,同一种【电荷粒子】吸收两种【电场量子】后会转化为同一种【电场量子】再辐射出来,换句话说,【电荷粒子】可以改变其内部吸收的【电场量子】的【自旋方向】。下图就是【正电荷粒子】对两种【电场量子】的吸收和辐射机制示意图,【负电荷粒子】的情况与此相反;再下图是两种【电荷粒子】辐射不同【电场量子】形成的三种电场示意图。(注:这两组图够得该论文的第二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而且,【电场】对【电荷粒子】的作用力是有【力的作用速度】的,此速度就是【电场量子】的【自主直线运动】速度,其大小为【光速c】。也因此,【电场力】是相对【光速c】可变的。当【电荷粒子】沿着【电场力】的方向运动时,随着运动速度的加快,【电荷粒子】受到的【电场力】会越来越小,当运动速度达到【光速c】时,【电荷粒子】受到的【电场力】将降为0。(如同扔进河流中的木头,当木头达到和河流同样的运动速度时,受到的河流冲击力也将降为0,并随河流以同样的速度向前移动。)其变化规律为:

  F = F0*(1 - V/c)2 。

  其中F0为【电荷粒子】在【电场】中静止时受到的【电场力】。当【电荷粒子】沿着【电场力】的方向【超光速】运动时,【电荷粒子】不但不会受到推动力,还会受到阻力;当【电荷粒子】逆着【电场力】的方向运动时,【速度V】为负值,【电荷粒子】受到的【电场力】还会大于静止时受到的【电场力】。这就是《新相对论》中最著名的【力有作用速度原理】公式,是彻底摧毁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国之大器。其推导过程请参见论文正文内容。(注:这个公式够得该论文的第三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相对论》之所以仍然称为《相对论》,就是因为这个【力有作用速度原理】公式:F = F0*(1 - V/c)2。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认为【质量】、【时间】、【长度】相对【光速c】可变,而《新相对论》认为,在物体受力运动过程中,【质量】、【时间】、【长度】都不变,但物体受到的【力】相对其【力的作用速度】是可变的,不只是【电场力】,任何力的作用都是如此,任何力都有其【力的作用速度】,如河流的冲击力,其【力的作用速度】即为河流的流动速度,人推车的【力的作用速度】即为人奔跑的最大速度,汽车引擎的【力的作用速度】即为引擎的最大旋转速度。而火箭的受力有点儿特别,火箭受力的【力的作用速度】应该是燃料的喷射速度,但燃料是随火箭一起运动的,所以火箭只要喷射燃料就会受到持续稳定的反作用力,只要燃料足够多,火箭的运动速度可以远远超过燃料喷射的速度,当火箭达到【光速c】时,只要继续喷射燃料,火箭就能轻轻松松超过【光速c】啦!!!

  由【电场力】的【力有作用速度原理】公式:F = F0*(1 - V/c)2可知,【电荷粒子】在【电场】中不能被加速到【超光速】,不是因为【电荷粒子】的【质量】趋于无穷大,【电荷粒子】的【质量】其实一点儿都没变,而是因为【电荷粒子】在【电场】中随着【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受到的【电场力】会越来越小,当【运动速度】逐渐趋近【光速c】时,受到的【电场力】逐渐趋于0,从而无法再继续加速【电荷粒子】。此观点是《新相对论》基本纲要中第三个最核心、最重要的新观点,也是对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最致命的打击。

  其实,采用一点儿特殊手段,【电荷粒子】在【电场】中也能被加速到【超光速】,只需在【电荷粒子】运动方向的垂直方向上间断性施加【同向电场】就可以了。此时【电荷粒子】在【电场】方向上的运动速度分量为0,相当于静止在【电场】中,其受到的【电场力】也等于静止于【电场】中时受到的【电场力】。在此【电场力】的作用下,【电荷粒子】的运动速度将会【超光速】。下图为两款制造【超光速电荷粒子】的回旋加速器的示意图。

  

  而且理论上【电荷粒子】的【运动速度】大小没有任何限制,【光速c】并不是任何物体的【运动速度极限】。其实任何物体的【直线运动速度】都没有独立存在的意义,而是相对其他物体存在的【物理量】。其本身既不是【客观存在】,也无任何【绝对性物理学意义】,只在相对其他物体时才有其【相对性物理学意义】。其本身并没有任何【屏障】或【极限】,计算时也只符合最为简单基础的【矢量叠加原理】。爱因斯坦认为的【光速不变】,以及【光速c】是所有物体的【运动速度极限】,是其两个相对论大错特错的最原始根源。详细请参见论文正文内容。

  第三,不存在所谓的【磁场】,更不存在所谓的【磁力子】,当然也不存在【磁场】和【电场】的相互激发和转换。【电场】是【电荷粒子】吸收和辐射【电场量子】形成的【场】,当【电荷粒子】以某种方式运动时,其辐射的【电场量子】也一并随之运动和变化,形成的【电场】也就随之运动和变化,就如水流和旋涡的区别,感觉上就像一种新的场一样,这就是所谓的【磁场】,其本质不过是运动和变化的【电场】。既然不存在所谓的【磁场】,当然也就不存在【磁场】和【电场】的相互激发和转换。磁铁产生的所谓【磁场】本质上不过是磁铁内部的部分外层电子沿相同方向绕核旋转形成的旋涡形运动变化的【电场】。在这样的漩涡形【电场】中,【电荷粒子】也将受到一个漩涡形的【电场力】,【电场力】的方向始终沿着漩涡形【电场】的切线方向,感觉上好像是受到一个指向漩涡形中心的【向心力】,这就是所谓的【磁场力】。在漩涡形【电场】中,绕核旋转的【电子】辐射出的【电场量子】沿着【电子】运动方向的运动速度相对原子核或者说【磁体】是【超光速】的,叠加了【电子】绕核旋转的速度。而所谓的【磁场力】就是这部分【电场量子】作用在【电荷粒子】身上所产生的。也因此,所谓【磁场力】的【力的作用速度】也是【超光速】的,但【磁场力】的方向却是指向漩涡形【电场】中心的,与【超光速】的【电场量子】的运动方向垂直,所以【磁场力】只能改变【电荷粒子】的运动方向,使得【电荷粒子】沿着漩涡形【电场】做圆周形运动,却不能改变【电荷粒子】运动速度的大小。

  由此也可知【电磁波】和【光】也根本不是什么【交变电磁场】,不过是在做【自主直线运动】、同时做【自主简谐振动】也即【自转】的【电场量子】形成的【场】,算是一种高能态的【电场】。当【电子】处于这样的【场】中时,高能态的【电场量子】对【电子】产生的【电场力】便会让【电子】随着【电场量子】的【自主简谐振动】频率一起起舞,此现象可用于【电磁通信】。当【电场量子】的【自主简谐振动】频率大到一定程度时,即便只吸收一个【光子】,【电子】的运动状态也会发生剧烈变化,从而进入一种激发态状态。这时【电场量子】的【自主简谐振动】只供提供能量,相对笨重很多的【电子】已经无法与之同步起舞,这也是用于【电磁通信】的【电磁波】只能在比较低的频率范围的原因所在。较高频率的【红外线】还可用于【光纤通信】,太高频率的【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就只能作为【光源】或【能量源】来使用,就目前来说,还无法作为普通信息通信的资源,但可作为特殊信息资源用于化学反应、核反应和恒星演化的分析判断。

  第四,不存在所谓的【万有引力场】,也不存在所谓的【引力子】。所谓的【万有引力场】应该是物体内部所有【正负电荷粒子】辐射出的所有【电场量子】形成的【混杂电场】,而所谓的【万有引力】应该是【电荷粒子】在【混杂电场】中吸收和辐射【电场量子】时,对【电荷粒子】产生方向相反的作用力的极微小差异造成的结果,本质上是【电场力】中和后的极微小残余。换句话说,【万有引力】并不是两个物体的【质量】的相互吸引,而是两个物体间的【电场力】中和后的残渣而已,其大小取决于两个物体内部包含的【电荷数】或者说【电量】,也即物体内包含的所有【电荷粒子】的吸收和辐射【电场量子】的【能力大小】或【强度大小】。

  由此也可知,【光子】或者说【电场量子】和【中微子】因不能吸收和辐射普通【电场量子】,所以这两种粒子不会受到【电场力】和【万有引力】的作用,进而不会受到星球的各种力的束缚,可以随便跑出来,在宇宙空间毫无阻碍和约束地自由穿行。特别是【中微子】还极少与物质发生力的作用,视一切为无物,几乎可以穿透一切。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宇宙射线中【光子】和【中微子】占了99%,而其他所有【电荷粒子】占比总和才只有1%,其中主要还是高寿命的、数量占比又多的【质子】和【α粒子】,而轻盈的、同样高寿命的【电子】为什么很少下面马上讲到。

  前面讲【电场力】时,讲到同一种【电荷粒子】对两种【电场量子】的吸收和辐射机制不同,分为【弹性吸收】与【均匀弹性辐射】,以及【非弹性吸收】与【非均匀弹性辐射】,两种吸收和辐射机制产生的作用力合力【方向相反】,大小也【略有不同】,后者的作用力合力要比前者稍微大一点点。正是这一点点作用力合力的差异,直接表现为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下图是两个物体中的正电荷粒子在对方产生的所谓【万有引力场】中受到所谓【万有引力】的示意图,负电荷粒子的受力状况与此类似,同样表现为吸引力。(注:这个图及下面的【万有引力】计算公式够得该论文的第四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说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公式:

  F = G*m1*m2/r2

  也是虚有其表,本质上也是不正确的,【万有引力】和【质量】根本就没有一毛钱关系,直接相关的应该是【电量】,【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也应该和描述电荷间作用力的【库伦定律】公式:

  F = Ke*q1*q2/r2

  一样,只是比例系数Ke不同而已。

  只因大块物质包含的【电量】和【质量】基本成正比例关系,所以【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才蒙混至今!也因此在分析研究宏观物体在【万有引力场】中受力运动规律时仍可继续应用。但在微观领域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差异,如【电子】和【质子】的【电荷数】都为1,(根据夸克理论模型,【质子】的正负电荷数总数为5/3。)而【质量】的差异很大(1836倍),它们在地球的【万有引力场】中受到的【万有引力】应该相同或差异不大,却因【质量】的巨大差异,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它们的【重力加速度】:a = F/m也会有同样巨大的差异,由此可通过实验测量【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的【重力加速度】来验证该理论是否正确。(根据夸克理论模型,【中子】的正负电荷数总数为4/3。)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那就是宇宙射线中高寿命的【电子】数目极少,而同样高寿命的【质子】数目最多,其次是高寿命的【α粒子】,原因就是【质子】和【α粒子】的重力加速度比较小,而【电子】的重力加速度要比【质子】和【α粒子】大出上千倍,所以【电子】就被锁在【恒星】中很难跑出来,即便跑出来也很容易被附近星体俘获,而高速的【质子】和【α粒子】可以轻松跑出来,也难以被附近星体俘获。至于【中子】的占比也很少,那是因为个体的【中子】寿命很短,只有十几分钟,还没跑出多远就衰变为【质子】啦。

  而且【万有引力】也是随着物体在【万有引力场】其实也就是【混合电场】中的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以【万有引力场】中【电场量子】的传播方向的相反方向为正方向,也即物体所受【万有引力】的方向为正方向,物体中【电荷粒子】的受力可表达为:

  F = F1*(1 - V/c)2 - F2*(1 + V/c)2 = F0*(1 - V/V0)2 。

  其中,F1为【电荷粒子】在【万有引力场】中静止时因对【电场量子】的【非弹性吸收】与【非均匀弹性辐射】而受到的【电场吸引力】;F2为【电荷粒子】在【万有引力场】中静止时因对【电场量子】的【弹性吸收】与【均匀弹性辐射】而受到的【电场排斥力】;F0为【电荷粒子】在【万有引力场】中静止时因对两种【电场量子】的不同吸收和辐射机制而受到的【电场力合力】,也即【万有引力】,其值为:

  F0 = F1 - F2。

  而V0为【电荷粒子】在【万有引力场】中所受【电场力合力】也即【万有引力】的【力的作用速度】。通过分析上面的计算公式可看出,物体互相靠近时,随着【相对运动速度V】越来越大,【电场吸引力】越来越小,而【电场排斥力】越来越大,很快会达到一个平衡状态,使得【万有引力】降为0,也使得物体【相对运动速度V】不再变大。初步分析,【万有引力】的【力的作用速度V0】应该比【光速c】小得多,但暂时还无法准确推算其大小,正在努力研究推演计算中。

  简单归纳一下:当物体沿着【万有引力】方向运动时,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大,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也会逐渐变小,当运动速度达到【力的作用速度V0】时,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也将降为0;当物体的运动速度超过【力的作用速度V0】时,物体不但受不到吸引力,还将受到排斥力;当物体逆着【万有引力】方向运动时,【速度V】也为负值,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也会大于静止时受到的【万有引力】。可以从【万有引力】的【力的作用速度V0】偏小做一些判断,最重要的判断结果就是:

  1、当物体快速接近时互相之间【万有引力】的衰减又快又大,甚至当物体相互运动速度超过【万有引力】的【力的作用速度V0】时,互相之间还会迅速产生比较强的排斥力;而当物体快速远离时,物体之间【万有引力】的增加也又快又大。这样的受力特点使得行星围绕恒星转时容易长久保持圆形轨道,而不容易长久保持椭圆形轨道。

  2、行星围绕恒星以椭圆形轨道运行时会在近日点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进动现象】,而且行星的实际【进动规律】也和理论分析的结果相同,即行星的【进动方向】和行星的环绕方向相同。进一步分析,行星的椭圆形轨道还会逐渐收缩,并逐渐变圆。

  3、星体之间既不容易被快速吸引到一起,也不容易被快速分离。

  以上所有这些判断结果和实际情况都比较相符,由此,重新理解的【万有引力定律】也被纳入到《新相对论》中,而不像爱因斯坦认为的那样:《狭义相对论》容纳不了【万有引力定律】!

  哎呀妈呀!这说的还是人话嘛!可吓死人啦!你是不是没学过物理学呀?!天天只是自己在家光想象玩儿啦?!那么多言之凿凿、像模像样、久经考验、已经天上地下广泛应用的科学理论,在你这怎么就变成了不存在?!太可笑了吧!难道只剩下莫名其妙、闻所未闻的【电场量子】了吗?!什么粒子能有这样的通天本领呀!是的,就是这样!真的就是这样!!!物理学世界其实非常质朴,没有任何花架子,完全没那么复杂和难以理解,而且一职多能,【电场】、【磁场】、【万有引力场】、以及【电磁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其实都是【电场量子】的不同表现方式,或者说不同表现形态,就像葡萄有很多种,蚂蚁也分好多类,但终究都是葡萄、都是蚂蚁嘛。多方面物理现象在此都得到了本质上的完美统一!大鱼小鱼和虾米、还有肥老鼠都让您通吃了,您还有啥不满意的?!下图是【电场量子】家族各兄弟姐妹的示意图。

  

  特别总结强调,【电场量子】是物质间远程【能量传递】、【信息传递】的最核心媒介、也是物质间远程【力的传递】的最核心媒介,这也是【电场量子】的最核心功能,其【自主直线运动】和【自主简谐振动】是实现这些功能的方式和方法。而物质配合【电场量子】完成这些功能的方式就是组成物质的各种【电荷粒子】都有吸收和辐射【电场量子】的机制。所有物质之间就是靠【电场量子】相互沟通和相互作用的。

  其实,以上还只是论文中的核心新观点、新理论,还有与之相关的更神奇、更吓人的新观点、新理论呢!典型的,如【电场强度】和【电场力】极限理论、【基本粒子】的构成理论、【基本粒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理论、新的【基本粒子】分类理论、新的物质波理论、新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论、新的反物质理论、新的暗物质理论、新的自旋理论,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而且个个都不白给,个个都价值连城,如若不信就请继续往下看。

  最典型的,如,新的物质波理论,此理论总结了所有波动现象,归纳了波的三大特性,并分为四大类。其三大特性简要说明如下:

  1、波是【微观粒子】的【周期性微观运动】在【宏观运动】中的表现现象。

  2、波是【微观粒子】的【群体性】表现现象或【个体性】表现现象。

  3、波具有干涉、衍射、折射、偏振、多普勒效应等多种衍生表现现象。

  波的三大特性好像没啥看头,但四大分类就很不一般了。波的四大类是根据微观粒子的四种周期性微观运动方式来划分的,也是深刻理解波的三大特性的本质来源。四大类波简要说明如下:

  1、简谐振动波:这种波是由微观粒子做【简谐振动】而形成的【群体性】波动,如【水面波】、【声波】、【地震波】等等。在这种波中,每个微观粒子只做微观【简谐振动】,通过力的传递引发【群体性】粒子依次做【简谐振动】而形成波,这大类波就是我们最熟悉的波,但下面的三大类波我们都称不上完全熟悉,甚至根本就不知道。

  2、自旋运动波:这种波是由微观粒子的【自旋运动】而产生的波,也即【德布罗意波】。任何微观粒子只需做【宏观运动】,就会产生一种波动,波动的根源终于被我找到了,就来源于微观粒子的最神秘的【自旋运动】,是一种【个体性】波动现象,其运动规律我已经做了新的总结和推演计算,与原始的【德布罗意波】有很多不同。典型的如【电子】的【德布罗意波】,以及【中子】的【德布罗意波】。

  3、自转运动波,这种波是由微观粒子的【自转运动】而产生的波,当【自转】的微观粒子做【宏观运动】时,就会产生一种波动,也是一种【个体性】波动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光波】,【光波】就是做【自转运动】的【电场量子】同时以【光速c】做【直线运动】而产生的波。这更是石破天惊的发现,说实在话,过去物理学对【光波】的理解和认识实在粗浅,并有很多错误认识,也因此【光波】成了我重点研究的一个对象,这在前面已经讲了很多。

  4、电荷的心跳:【电荷粒子】内部有吸收和辐射【电场量子】的机制,类似人的心跳,形成一种周期性内部运动,非常强劲,当【电荷粒子】做【宏观运动】时,这种【电荷的心跳】也会产生一种波动,也是一种【个体性】波动现象。最典型的就是绕核旋转的【电子】,就是因这种波形成非常稳定的【驻波】,并形成非常稳定的能级轨道,从而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使得【原子】很难被压缩或压垮。利用这种波动理论,还可以计算【电荷粒子】中包含的【基本量子数】,如,【电子】包含的【基本量子数】为137就是按照这种波动理论计算出来的。另外,【电荷粒子】的【质量】也主要来源于这种强劲的波动,这使得【电荷粒子】的【质量】都比较大;【电荷粒子】的【激发态】也与这种波动密切相关,处于【激发态】的【电荷粒子】,【质量】更可以增加很多倍。

  再如,新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论,【电子】是个仅由137 个【基本量子】组成的最小【电荷粒子】,却肩负起多个艰巨任务,甚至比【电场量子】的本事还大,也更加一职多能!如,原子中其实非常空旷,原子核和核外电子还互相吸引,但原子却很难被压缩或压垮,功劳全在核外电子特殊的绕核运动方式形成了非常强大的支撑。这又牵扯到新的物质波理论的第四种波:电荷的心跳,这种波来源于【电荷粒子】的吸收和辐射【电场量子】机制,非常强劲有力,类似人的心跳,且具有非常稳定的【波长】。在【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时,这种波在【电子】的每一个能级轨道都形成了非常稳定的【驻波】,并由此形成极其强大的支撑,使得原子很难被压缩或压垮。下表给出核外电子在所有原子核外各能层的各个能级轨道形成的【电荷的心跳】的【驻波】波长数,其特点为,在各能层的s能级轨道的波长数为2n2个,在其他各能级轨道的波长数为8的整数倍,由此可看出所有原子的相同能级轨道周长都是相同的,内层轨道周长并不因核电荷数增加而变小。(注:这个表够得该论文的第五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还有一种波也会让核外电子形成一种支撑,那就是核外电子的【德布罗意波】,在核外电子的绕核运动中也会形成【驻波】,但这种波是由【电子】的【自旋运动】形成的波,【波长】会随着【电子】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形成的支撑作用很是柔弱,完全不构成强大的支撑,最多算是一种辅助。

  此外,大家知道吗?【电场】、【磁场】、【万有引力场】、以及【电磁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可绝大部分都是【电子】生产出来的呢!算是各种【电场量子】的最年轻有为的小妈呀!同一个妈生出的娃,又会有多大差别呢?!最大差别就是男和女的差别啦,以有无【自主简谐振动】来划分,其中,【电场】、【万有引力场】都是男孩儿,而【电磁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都是女孩儿,唯有【磁场】有点儿半男半女,但本质上还是属于男孩儿,只是有点儿男人女相,比较喜欢耍一些兰花指。大家就等着尽情欣赏物理学天堂的新新人类世界吧!可以再看一眼下图的【电场量子】家族各兄弟姐妹的示意图。形象吗?!

  

  再如,【基本粒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理论,此理论有感于三种【中微子】相互转化的【中微子振荡现象】,透过【中微子振荡现象】可看出,三种【中微子】本质上应该就是同一种【基本粒子】,构成三种【中微子】的【基本量子数】应该是相同的,只是所处能级不同,才表现出一些差异,最大的差异就是所含【质量】也即【能量】的差异;深究的话,其内部【基本量子】的【自旋状态】组合也不同。可以把【电中微子】看做是基态【中微子】,而把【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看做是【电中微子】的两种激发态,都可以通过把能量释放给周围的【电场量子】而蜕变为【电中微子】,而【电中微子】也可以通过吸收【光子】的能量演变为【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以此类推,以下四组基本粒子都可以分别归为同一种粒子,其中,第一种粒子为【基态粒子】,后两种为【激发态粒子】。只是前三组粒子都比【中微子】复杂很多,相互转化时会伴随【电场量子】以外的其他一些粒子的吸收和辐射。但如吃了饭的人不能说是另一个人一样,【激发态粒子】和【基态粒子】从本质上应该算作同一种粒子。这样,【基本粒子】的分类就变得更为简单、清晰、明了。这就是所谓的新的【基本粒子】分类理论。

  第一组:【上】、【粲】、【顶】夸克。

  第二组:【下】、【奇】、【底】夸克。

  第三组:【电子】、【μ子】、【τ子】。

  第四组:【电中微子】、【μ中微子】、【τ中微子】。

  再如,新的反物质理论、新的暗物质理论,【反物质粒子】不过是和【正物质粒子】的【基本量子】的【自旋方向】组合相反的粒子,这就又牵扯到【自旋】,而且同样是最核心的影响。【反物质粒子】和【正物质粒子】同处于整个物质世界中,只是数量上比例悬殊,就如铁多金少一样的道理,所以不单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