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分类

  心肌梗死有急性心肌梗死、无痛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以及右室心肌梗死等分类。在急性的心肌梗死定义中,发病两周内为急性。两周到一个月,为亚急性心肌梗死。一个月到两个月之间,为慢性的心肌梗死。一旦出现心肌梗死,需要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扩冠、抗凝、溶栓,以及冠脉支架植入手术的处理。

  心肌缺血是一种常见病。然而,对于心肌缺血患者来说,这种疾病以前可能没有被很好地了解,更不用说在健康人身上了。心肌缺血有不同的类型,每一种都有不同的风险,其中最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那么心肌梗死的分类有哪些?  1.急性心肌梗死:大约4/5的患者发病前几周出现症状,最多见的是心绞痛,然后是上腹疼痛、胸闷等。心绞痛的一个一半是主要的心绞痛,另一半是原始的心绞痛,突然袭击频繁或疼痛加重,持续时间长,病因不明显,硝化甘油效果差,心绞痛伴随恶心、出汗、心跳加快,急性心脏功能障碍,严重的心律失常等。  2. 无痛性心肌梗死:大部分症状是上腹部充血、不适感、恶心、胸闷、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中风、感染等。仅体检时可疑心肌梗死模式。  3.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T的动态演变持续时间长,常超过一天,在短暂性心肌缺血发作中的变化通常在几小时内恢复。胸痛持续时间最少一个小时,和心肌梗死的胸痛特征一样。血清酶学变化与心肌梗死和血清肌钙蛋白增加2倍以上的变化一致。  4. 右心室心肌梗死:急性右心室梗死由于病变的严重程度可能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单独或联合其他部位心肌梗死,治疗时间等因素。右心室梗死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右心室坏死的程度。颈压升高和库斯莫尔征是判断右心室缺血坏死最准确的临床指标。  5. 房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临床心电图表现跨度很大。P波在P -R段表现出明显的动态变化或显着变化。因此有些病人经常右心房或其他心律失常。

  心梗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在无意之中就对人们的生命产生了威胁,在临床上并不是所有的心梗,在发病之前都有着征兆,但是百分之五十到八十的患者,在发病之前都会发现一些病症,多数病症出现在发病前一两天或者是更早,那么心梗的早期症状都有哪些呢?

  了解知道了心梗的早期征兆,能够尽早预防这个疾病对人体的致命打击。  1、疼痛  疼痛是心梗这种疾病最明显的症状,疼痛的位置与性质差不多与心绞痛相同,可是疼痛的程度比较严重,持续的时间长,有的多达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天,患者经常会出现烦躁出汗或者是死亡的症状。一少部分患者可能不会出现疼痛,在发作的时候,表现为休克或者是肺水肿。

  2、休克  百分之二十的患者会出现休克,一般在发病后的几个小时或者是一周之内发生。患者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弱,血压下降会严重伤害到心肌。并且剧烈的疼痛,会导致神经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还会伴随着呕吐出汗等症状。  3、心律失常  百分之七十五到九十五的患者会出现这种症状,一般在发病前的一周到两周之内出现,二十四小时之内是最多见的,其中室性心律失常多见,患者可能会出现猝死。

  4、心力衰竭  心梗后收缩力明显的减少,并且比协调,在最初发病的时候容易出现左心衰竭、呼吸困难、不能仰卧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急性肺水肿,后期可能会出现右心衰竭。  5、全身表现  发热,心动过度以及白细胞增多等等,这些症状主要是因为组织坏死造成的,一般在发病后的一到两天之内出现,体温在三十八度左右,持续一周。

  在生活中有很多我们没有听说过的疾病存在,一般我们都不去关注,但是患上了这样的疾病,我们就必须要了解,尤其是对于这种疾病的危害性,而完全性左阻滞的出现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那么到底完全性左阻滞很危险吗?一起来看一看吧。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它不是一定很危险,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是心发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组织,它通常提示心脏有器质性的问题,比如像心肌梗死、心肌炎等情况,需要住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比如查心肌酶、肌钙蛋白,做心脏彩超等等检查。  如果是没有任何问题,或者本身从一出生到现在都是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图形,可以认为它是一种特发性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像这种情况下是属于一种正常的。所以,碰到的如果是以前没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这一次检查突然发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需要做全面的检查,才能知道有没有问题。  如果有问题,可以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果其他的检查,像心脏彩超、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这些检查统统提示是正常的,我们认为它属于特发性的左束支传导阻滞,是没有任何危险的。所以,要具体情况具体的看,最主要的是它只是提示一种有可能出现的危险状态,具体需要做检查,才能明确到底有没有问题。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心律失常引起的,多伴有心绞痛症状的发生,多注意情绪的控制和饮食的调节,一般不会出现生命危险,可以通过做心脏彩超补充心肌酶谱做系统的心脏检查,症状较轻者不需要服药即可恢复健康。

  据相关数据显示,约有1/4的心梗患者,无心脏病史,在发病时无典型症状、突然发病,死亡率极高。而女性由于症状更隐秘,且在一定程度上极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女性的致死率比男性更高。因此,发现心梗前的蛛丝马迹,能大大提升存活几率,自救一命。

  一、第一道门——牙痛、下巴痛

  女性突发心梗的第一大不典型在头上、脸上,主要与心脏的氧耗量增加有关。一累就牙疼,一生气就牙疼,劳累激动后牙疼加剧,这都都可能是心梗的前兆。而且躯体在没有损伤的情况下,出现肩痛、背痛甚至整个手指痛、手腕痛,都要注意,都应该及早就医,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易混淆疾病:牙痛

  二、第二道门——大汗淋漓

  正常人生气时手心会出汗,运动时周身会出汗。更年期女性一般会出现潮热、出汗,伴有面部潮红,忽一下出一身出汗,但是干的快,表现为更年期综合征。

  有一些女性会有全身大量出冷汗的症状,且出汗面积更大,程度更重,且反反复复。此时不可大意,这可能是心梗的先兆。

  与更年期女性潮热、出汗注意区分。

  易混淆疾病:更年期综合征

  三、第三道门——上吐下泻

  心肌梗死前3~24h患者有特定的内脏反应,表现为上吐下泻,伴随剑突痛,我们称之为心梗前综合征。

  剑突位于上腹之上,即胸骨下端。

  因为症状极易与胃肠道疾病混淆,因此特别容易被忽视,危害也越大,特别提醒女性朋友,出现上述症状时,一定不可大意,及早就诊,挽救生命。

  易混淆疾病:胃肠道疾病

  男性发生心梗时,很多情况是大血管被血栓堵住了,突发性强,但通开血管,能救回一命。而女性发生心梗时,通常是小血管网出现问题,和情绪、内在的激素调节有关,是渐进性、腐蚀性的,相对而言症状更隐秘,危险性更大。

  除了上面的三道生命之门,女性出现眼睑浮肿,面部表情淡漠、呆滞的黏液性水肿时,心脏病的风险会增加4倍。出现眉毛脱落,尤其是眉外三分之一脱落,可能预示着女性心脏病风险。

  女性心脏病由于隐蔽性更强,更不易发现,因此风险更大,因此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更应该多注意上述问题,并保持乐观的心态,减少小血管损害,及早发现症状,及早就医。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的重症类型,发生心梗常使人有九死一生的感觉,有的人确实因心梗而猝死,因此对于已经有过心肌梗死病史的人,在按医嘱服药的同时,自己需要注意些什么,做什么监测,患者本人及家属应予以重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针对疾病危险因素的监测:

  1.每年应该检查血脂、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血尿酸等 针对服用副作用的监测:

  (1)使用他汀类的要监测血肝功及CK,LDH等。

  (2)使用阿司匹林、波立维要监测出凝血情况,如大便潜血、皮下出血,牙龈出血等。

  (3)常规进行肾脏功能检查。

  2.针对冠心病的检查:病情稳定者,每年1-2次心电图,症状变化随时就诊检查。

  3.针对支架术后的检查;根据医嘱进行支架内腔存留状态的检查,可是能是CTA,也可能是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医嘱检查即可。

  4.针对心功能的检查:应该每年检查一次心脏彩超并进行彩超心功能测定。

  5.自我观察的内容与处理方法:

  (1)新出现的“牙痛”,“胃痛”,“上腹痛”,“上臂痛”需要排除心绞痛的可能性,一般与活动有关的多与心脏心肌缺血有关,及时就诊。

  (2)出血黑便、反酸烧心,可能与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引起的胃病有关,也需要及时就医。

  (3)出现夜尿明显增多,泡沫尿可能是肾脏出现较严重的问题,建议及时就医.

  (4)出现皮肤色黄,尿深黄,胃口差,既要排除肝的问题,也要排除胃肠的问题。

  用药与做事一样,需要瞻前顾后,避免兴一利又带来一弊端。阿斯匹林是支架治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药物,支架植入前后一周内的用药一般在医院里进行,有医生和护士的监督和监测,一般不会少用或用错。但是,后期用药时有的人未必那么稳妥贴切,有时候还会出点故事。那么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

  1.皮肤出血:这是最常见的副作用,除此以外,还有鼻出血。此时需要评估病情,确定是否继续用阿斯匹林。一般处理是:如果出血量大,应该立即停药,紧急处理;出血量少,先暂时停药,再面诊大夫。一般持续出血,必须停药。

  2.泛酸烧心:这也是在用阿斯匹林过程中常见故事,轻症仅有泛酸烧心,重者还有胃痛,甚至呕血,多数可能与胃炎,溃疡,黏膜糜烂有关。常须要用制酸药和胃黏膜保护药,用药后不能控制则需要调整,或者停药。

  3.皮疹有的人本来不过敏,用药过程中出现皮炎或湿疹,原因不明的过敏性皮炎或者湿疹,需要考虑阿斯匹林过敏的可能性。

  如果用阿斯匹林过程中,不出现以上故事,只要定期检查肝肾功能,没有问题就可以继续坚持用阿斯匹林,发挥阿斯匹林在冠心病支架治疗后的二级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