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2》行不行?跟原版一比,差别出来了

  尽管《误杀2》上映当天破亿,但争议却不小,豆瓣6.2的开分,也为影片随后的势头打了问号。

  争议的焦点,是陈思诚团队的原创能力,以及片名强行关联前作《误杀》,故事却风马牛不相及的迷惑性营销。

    称赞影片的,当然是影片对社会尖锐问题如医患关系、特权阶级呈现的勇气,以及肖央的表演。

    关于影片的原创问题,这不是黑点。

  片方一早就在剧情梗概中表示改编自2002年好莱坞电影《迫在眉梢》,至少要比《唐探2》坦率很多,而“有没有必要加入「误杀」宇宙”,想必看完影片的,看懂Plan B的观众,也不会过度纠结。

    但这并不代表《误杀2》被低估了。

  相反,作为类型片,它有着剧本粗糙、表演生硬、煽情过度等种种硬伤。

  观感大概是:嗯,刚看完觉得还行,但一细琢磨,又觉着这根本不可能发生。

  如果将《误杀2》与原版《迫在眉梢》的剧情稍作对比,看看《误杀2》在原版基础上的增改,看看影片在本土化过程中的优劣,能帮助我们更完整地了解全片。

  首先,原版《迫在眉梢》不能算一部十全十美的经典之作,在我看来,豆瓣8.4的评分也虚高了,但好在它提供了一个小人物在现代医疗体系下挣扎的范本,营造了“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的共情基础。

    《误杀2》对原版最大的改动,是掐头去尾。

  原版中,丹泽尔华盛顿饰演的John,虽然在社会底层,但一家人幸福美满;原版用20分钟左右的篇幅,渲染了这一家人物质贫困却精神富足的生活状态。

    而到了《误杀2》,一家三口原本的生活,用闪回的方式在林日朗的口述中呈现;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就是林日朗在灰黑的小巷中测试打火机,下一场戏,则用快切的手法,将劫持医院的剧情直接给到观众。

    这样的处理,没毛病,也是加分项。

  迅速、凌厉、不拖泥带水,节奏感很强,让观众一秒入戏。

  前5分钟,让人想起了《解救吴先生》对北京交通浮光掠影又入木三分的刻画。

  除了开头,还有一处大改,就是结尾。

  原版的结尾,是典型的“好莱坞3分钟营救”,用高速剪辑带节奏,在主人公John被开膛破肚的前一秒,拿到了合适的心脏。原版的结尾还有一场点题的庭审戏,在陪审团的支持下,John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到了《误杀2》,则是另外一个结局——

  尽管挽救儿子的代价是自己殒命,但林日朗同时揭露了特权阶层对社会资源的优先占有权,以及以院长、官员串联起的高层器官输送产业链。

  两个版本中,男主角面临的困境是相同的——

  并不是筹不到钱,而是“砸锅卖铁”也无法为儿子续命。

  但不同的是,John,是因为医院冗杂的手续、无解的制度导致孩子排不上号;

    而林日朗的困境在于,特权阶层的「截胡」让他的努力功亏一篑;

    遭遇的困境不同,导致解决问题的手段不同。

  也是从电影中半段开始,《误杀2》与《迫在眉梢》呈现了不同的故事走向。

  粗暴一点来看,原版讲的是个体对抗体制,主题放到今天不那么和谐:小人物只有把事情搞大,问题才能解决。

  这样的价值观,放在国内肯定是不正确的。

  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平民阶层与特权阶层对抗的《误杀2》。

    除了大框架外,还有几处细节的处理两个版本各不相同,比如——

  原版开头,一个女子开着白色的BMW,在高速路上遭遇车祸,不幸身亡,也是这起看似跟主线无关系的女子,最终将心脏移植到男主孩子身上,原版中的这辆车,是续命神丹;

    而到了《误杀2》,车祸的出现,则完全是整个事件的导火索,它犹如天花板老化后掀起的一角,扒开一看,全是黑洞洞的一片。在《误杀2》中的车,是所有人的索命符。

  在群戏方面,两个版本差别并不大,在这个密闭空间里,也为主创团队夹带私货的提供了地带,比如原版中的家暴男,到了《误杀2》里,成了被女生胖揍的黄毛;寓意持刀杀医生的长发男子,是新设置的角色,可能主创团队想借此加重医患关系紧张这一主题吧。

  新版尤其加重的媒体的戏份,原版中的媒体就是强强热点,制造舆论压力的功能,到了《误杀2》,新增了李安琪这个女记者,并且还是影响剧情走向的关键角色。

    老实说,这个角色有蛇足之嫌。

  尤其是女记者跟林日朗昔日同事的关系,那段林日朗出丑的花絮似乎更没必要,她的存在无非是想把真相广而告之、给群众情绪带节奏,其实只通过对讲机完全可以实现;

  反倒是独自一人杀进卫生部长办公室搜寻证据,一身凛然正义转变的有些生硬。

  尹子维饰演的局长,也比原版中的局长可挖掘度更高。

    他贡献了整部电影让我笑掉大牙的桥段。

  当李治廷代表的黑恶势力被揭发后,尹子维饰演的警长,反应迅速,肘击李治廷倒地,并迎合民意大喊:不让你为所欲为(只手遮天);就在5分钟之前,李治廷仅用一句“别忘了你是怎么上来的”就将其收拾的服服帖帖。

    翻脸如翻书,反应之迅速,思维之敏感,站队之果敢,这位大哥日后必定官运亨通啊!

  这样一看,《误杀2》不是复制,比前作《误杀》,原创部分增加了,也能看出主创们针对本土观众的创意和想法。只是这份“原创”,又稍显失真和生硬,使得观众难有共情点,再加上浓度过高的煽情桥段、看似高深的反转,都为故事徒增了不必要的漏洞。

  比如,林日朗跟市长出现在同一所医院、林日朗揭露真相的动机高过孩子、李治廷杀人灭口之草率、伪造警察死亡画面之迅速...

  总之,《误杀2》是一部经不起细看的影片,看似有着为民请命的勇气和动机,其实讲的全然不是小人物的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