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观看《误杀2》引发的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思考

  前晚看了《误杀2》的点映。总的来说,演员演技很精湛,但剧情方面则有很多不合理之处。部分台词表述则过于直白,影响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朦胧美,且这台词对影片丰富主题的概括明显不足,适得其反,拉低了影片主题表现的高度。虽然导演使用的电影表现手法较为熟练,但也没有什么过多的创新镜头和剪辑手法,且作为一个悬疑剧情类电影,它整部片的节奏既抓不住观众的注意力,同时剧情的走向也很容易被猜到。总体勉强给个及格分,虽然不算特别烂的烂片,但肯定是说不出它是好片这个评价的,给它打个6.5分,给演员的表现打个9分吧。(不过电影里的当堪这个角色是真的逗,给他评一个这部片的喜剧担当好叭,一言一行,一个眼神都是那么的喜感,我晕)

  说下我觉得剧情不合理的地方吧。以主角为例,作为一个无固定工作,大部分时间是以编剧为生,从未有过任何军事训练的林日朗,为什么能够在电影开头那段如此冷静,沉着,理智又流畅地执行他从未事先演习过的武装控制急诊室的行动呢?不论是扔打火机点燃垃圾桶引开保安并转移监控注意力,还是之后娴熟的用铁链锁门,插卡使电梯无法运行等不合理行为,是十分不符合这个角色所拥有能力范围的。

  电影的主题和题材,是当今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的背景下,由于资源配置上发生的社会分配不平等现象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就是“社会不平等”现象在当代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社会不平等”,这在文学和历史中一直是个永恒的主题。人们大多都是以批判的角度来看待和评价这种“社会不平等”现象,以某方面看,这确实是对的,也是人类应该做的,但我这里想说的是,如果理性客观去看待“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出现和存续,就会发现,它是有其存在的深刻原因的,它的出现和存在是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有弊,但也有很多利处。

  我目前是信奉人是利己动物这一观点的,所以下面的论述我将以此为视角,从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律等角度来分析这个现象。

  先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说起。最初在原始社会,人类聚集在一起生存。他们不是无意识的,自然而然的凭身体的本能聚集在了一起,而是出于利己的原因。

  一是当时的人类个体很难在野外的环境中生存,聚集在一起能够抵御野兽的袭击,提高自己生存的可能性。二是食物的需要,如狩猎活动,个人是很难完成的,而集体狩猎则会容易的多,这让个体能够吃到凭借自己很难获得的肉类,满足想要更多种类食物的欲望,并增加了总体食物的来源。他们当时是公有制,人人平等,食物也是平均分配的。这在表现形式上在现在确实看来是很高尚的行为,因此也有很多人追求“炎黄时代”或者原始社会那种朦胧的朴素的社会形式。但食物的平均分配并非出于他们的本性更加朴素和高尚的原因,而是因为在当时的时代,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他们能够获取的食物仅能满足生存的最低需要,平均分配下的食物只能保证彼此不至于饿死。如果当时采用不平等的食物分配制度,那么这意味着有人一定会饿死。将更少的食物分配给某人,意味着这个集体决定让某人饿死,而这会导致集体的动乱,可能会导致互相残杀等等,使这个集体变的不稳定。同时,在那个时候,个体是需要依附于他人才能获得更好生存的环境和条件的,他们是需要彼此活着,这并非是源于他们希望对方活着,而是对方活着他们才能更好的活着。

  接着,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类的生产力有所发展,分工现象也出现了,而这进一步推进了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发现,在满足自身生存需要之后,还有一部分多余出来,这就是剩余产品的出现。 由于利己的本性,一般是在氏族中权高位重的氏族首领占有了这些剩余产品,于是产生了私有经济,并建立私有制以保证自己拥有私有经济的正当性。私有经济的出现是社会不平等现象一个重要的表现。

  再说说奴隶社会的出现,最初,由于氏族部落之间为了争夺更好的生存环境,或是保护自己部落的生活领域不被占领,彼此间会发生战斗。而在最初,败者一般都是作为胜者的食物,即人肉被吃掉的。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提升,胜者发现,吃掉一个败者只够他两三天的生存,如果奴役他们,让他们去种地耕作,得到的食物在满足奴隶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后,剩下留给奴隶主的食物则远超两三天的食物供需。因而,胜者就摒弃了过去杀掉败者的行为,而选择将其作为奴隶为其劳动。之后的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出现由来我就不叙述了。这说的主要是剥削的出现,剥削也是社会不平等现象的一大表现。

  上面简要论述了私有经济的存在和剥削的出现是非常自然的。但是,为什么拥有私有经济的人在其死后,其财产不平均分配给所有成员,而是将这种经济上的不平等延续给他的下一代呢?为什么奴隶主在其死后,不解放那些奴隶,而是将奴隶的拥有权世袭给他的子女呢?这当然其中是有很多很多错综复杂的原因的,我就随便挑几个重要的说吧。

  首先,不平等延续现象出现的前提是人类的繁殖。人类如果不繁殖,不生育,那不平等想要延续,也是没有延续的对象的。那么,人类为什么要生育呢?

  这是出于生物机制问题。在自然选择的条件下,所有的生物都具有性和生育的本能,这是刻在其基因中的最重要的机制。

  但性行为的产生,并不一定导致怀孕,也不一定导致生育行为,生育也不一定导致父母愿意抚养。早在古代就已有避孕技术的产生。同时,堕胎和掐死新生儿的现象也是非常常见,并不一定带来新人口。而且,单纯从养育孩子这件事来说,如果不追求任何回报,仅考虑亲情上的缘故,这是很不理智,也是很难想象的行为。那么为什么人类社会会选择生育孩子,并去养育呢?我从几个角度来阐述一下。比如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社会机能的正常进行是需要一定数量的人类支撑的,如果人数过少,当前社会的人们生活很可能会受很大影响。且人口的延续,也会促进社会需求的再扩大,促进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良性运行,有助于经济的正常循环和发挥;从经济的角度,在古代,孩子是一个很重要的劳动力,养到几岁就可以帮助家里劳动,产生的经济利益远大于养育他的经济投入。且孩子作为一种武装力量,最少可以保护其父母的财产不受其他强壮的新生人口所夺走;在政治生活中,这种血亲关系最能得到自己的信任,能够壮大自己的政治力量和政治地位。

  但孩子虽有利于父母,但父母似乎也没有必要自然地就将其财产或身份地位等等继承给他的子女,但这种社会现象是十分常见的,那它出现的原因为何呢?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继承权这东西的出现很有趣。继承权的出现是基于人类社会中抚养(父母照顾新生的孩子)和赡养的机制(孩子照顾衰老的父母)。除去感情因素,孩子是没有理由一定要去赡养自己的父母的,最起码是没有内在动力的。父母早期虽养育了他们,但这抚养也是出于父母自身的利益,且孩子在早期通过劳动已经完全回报了父母,似乎没有理由再让他们在成年后赡养衰老的父母了。为了让孩子赡养父母有内在动力,于是父母向其孩子承诺,若孩子能在父母生前好好照料他们,父母的财产或者其他的优势地位在其死后全部过继给他们,作为对他们赡养的回报。于是,不平等现象得到的代际的延续。

  所以,私有经济的出现,剥削现象的出现,以及上述不平等的世代延续等等,造成了社会从古至今的不平等现象的持续。

  这种不平等现象,在宏观看来,是很有其存在必要性的,是符合人类的根本动力和特性的。可以说,如果没有这种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出现,人类社会反而会出现更大的斗争,动乱以及战争,社会会变的更加不安定。为了退而其次,为了获取宏观上一定程度的社会安稳,人类选择了这样的社会制度。当然,这种不平等和剥削的现象,必然在微观上导致时常有个人和个人,组织和组织之间的摩擦,和斗争。这是一定的,但这是为了更大的社会安定做出的无可奈何的妥协。

  人类社会即使发展到现在,仍然在各种产品上供不应求。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的温饱问题还有很多国家没有解决,更别说其他问题了。如果人类产品足够富裕的话,社会不平等是没有其存在的必要的。正因为人类资源的匮乏,而资源匮乏在社会不平等所引导,就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平等,再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会以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形式表现出来。

  而对于这种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存在,我们目前看来,既无法改变,同时也不用去改变,因为还未有一个比起更好的可替代制度存在。但认识到这个客观的,无可奈何的,令人感慨又悲伤的社会现实和社会规律后,并不是说我们要对这个社会感到悲伤,感到失望,而是以更大的勇气面对这样的世界,以理性的最优选择在这个世界的最好活法,怀着对更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更积极的生活着。这或许就是所谓成年人的成熟吧。在认识到世界并非想象的那么美好后,仍然怀着希望和美好而活着,并力所能及地对世界,对周围,对自身改变着,抗争着,在无趣、痛苦、无聊占据每日大部分内容时,仍去追求和记录偶尔的幸福快乐的闪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