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FF23丨DAY3圆桌《杀人回忆》:所有的伤痕轻轻一揭,就可以让所有人痛

  主持人:@鲍勃粥

  助理主持人:@给艾德林的诗

  场刊嘉宾:@Her Majesty、@franzcopy、@Joeyside、@姜鸽

  特邀嘉宾:@子夜无人

  选片人代表:@我略知她一二

  主持人 鲍勃粥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23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场刊圆桌的第3天第3场,我是主持人@鲍勃粥,第3场我们讨论的电影是奉俊昊导演的《杀人回忆》,在深入之前,请各位嘉宾先基于自己的场刊打分聊聊打这个分数的原因,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

  场刊嘉宾 Her Majesty

  我给3星。每场戏都收着拍,不紧不慢的气场确实有大师气质。故事、人物、批判、隐喻、时代氛围等等什么都有一点,但又不显得杂乱。绝对是全世界某一批有追求的商业片导演最想拍出来的电影类型。

  场刊嘉宾 Joeyside

  4星,用最精湛的技术完成最细致的文本,如果说朴赞郁在老男孩中穷尽了一切技巧试图幽探隐匿在极端的自戕心理与原罪精神,那么奉俊昊仅用最后一个直视镜头轻轻地将历史之尘撇开,观察那些历史的尘落在雨中的人的故事。

  场刊嘉宾 姜鸽

  4分,奉俊昊在镜头语言和场面调度方面登峰造极的一部,尤其是长镜头的运用,学院派的风格预示了十六年后拿奥斯卡。凶手到底是谁已经不重要了,看着宋康昊在最后一幕的眼神我直观的感受到,有些答案就是没有答案,这使整个电影关于人性的讨论更加深刻。

  场刊嘉宾 franzcopy

  4星。可能这部没有《寄生虫》那么强大的瞬间震撼力和精妙准确的技法呈现,可是却有着更为强大的后坐力。从那个小跟班的腿被钉子扎到被迫截肢开始就忍不住想哭,那些人们穿过了那么多的血泪泥雾,却一次次被现实的车轮碾压。他们好像已把一切看透,却又什么也看不透。

  主持人 鲍勃粥有嘉宾说到此部为"有追求的商业片"或"学院派的风格",那么此部从哪些角度上看是类型片,哪些角度上又不是类型片呢?(或者说反类型片)

  场刊嘉宾 Joeyside

  我认为像类型片的一点就是悬念的设置,即凶手是谁。导演的志向不在于设置桌子下的炸弹,而是让观众享受爆炸引爆前的欢愉。

  场刊嘉宾 姜鸽

  我觉得题材上是类型片,技法上反类型片。有种看主人公找炸弹但就是找不到的感觉。

  场刊嘉宾 Her Majesty

  其实说这部电影完全是一部类型片也无妨,但是细节控的奉俊昊加入了过多细节,如果奉俊昊是西方人,他可能会开创出更优秀、更普世、更雅俗共赏的巴洛克电影。对于技法来说,奉俊昊其实还是用了最高效的商业片技法,把每一个段落配备了最佳的、最适宜的调度手段、构图和节奏感。在技法和叙事的高效方面,奉俊昊可以比肩波兰斯基。

  场刊嘉宾 franzcopy

  后半部分就很不类型片啊,哪有类型片都要拍成悲天悯人的催泪大戏了。

  主持人 鲍勃粥有意思,那么第二个问题,在西方学界曾认为在好莱坞的影响之下,03年的老男孩和杀人回忆可被认为是韩国"大片"时代的开端,但也有学者提出这些电影也存在新的国家主义情绪。杀人回忆中奉俊昊通过哪些段落或元素来对韩美关系或美国的地位表达隐喻?

  场刊嘉宾 Joeyside

  两个警察的设置,一个来自首尔一个是乡下,最后的DNA即最关键的判罪证据来自美国。

  助理主持人 给艾德林的诗

  这个问题有意思,我倾向于影片最直接也最重要能推翻或定罪一切的DNA证据,所有的无力感来源于此,而DNA本身这个望文生义的证据,或许也也一种民主化的比喻。

  场刊嘉宾 姜鸽

  那个等美国的检测报告我记得,老美救不了棒子,(所以)在寻求自我救赎。

  助理主持人 给艾德林的诗

  确实,但民主化的文明可以救,总说两个人物上扬和下沉的基调或者弧光,也构成了一种所谓“对称、双螺旋”的对照。

  场刊嘉宾 Joeyside

  那些一个个被强奸的女孩就像是韩国被美军欺侮屈辱的历史备忘,最后一个女孩死的时候所有的警察在雨中一句话都没有说,如同韩国政府的无能和失语。

  场刊嘉宾 Her Majesty

  同一年,《老男孩》外显、狂放,《杀人回忆》内敛、悠长。那一年西方选择了捧朴赞郁。(戛纳放下身段让首映了半年的《老男孩》进主竞赛的戏码现在看起来无比滑稽)

  本地警官象征了一种本土的民族主义,它讲求经验和效率,刑讯逼供如家常便饭,不在乎人权;外来的警官象征了新的、高素质的、接受过教育的新一代韩国人民,他讲究规则,注重手段的合法性。而一纸DNA鉴定结果让两个人措手不及,西方的民主介入后,对与错在这两种执法模式中不再清晰。

  场刊嘉宾 Joeyside

  其实我想问个问题,杀人回忆究竟给后世的犯罪类型片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亚洲方面)?

  主持人 鲍勃粥

  我犯罪类型片看的不多,交给大家回答。

  场刊嘉宾 姜鸽

  我也想问有没有具体的影响。

  特邀嘉宾 子夜无人

  每年first一半是《杀人回忆》,一半是毕赣。

  场刊嘉宾 Her Majesty

  这部片和《十二宫》被一大批中国导演模仿。比如《东北偏北》、《黑处有什么》、《暴雪将至》、《马赛克少女》、《平原上的夏洛克》等等,这些电影普遍会设置一个“找不到凶手”的情节模式。这些年轻导演看了《杀人回忆》和《十二宫》以后,发现原来“找不到凶手”比“找到凶手”更好拍:你看,我把故事设置成“找不到凶手”,立意有了,深度有了,批判有了,时代的眼泪有了,什么都有了。然而这些导演可能忘了,《杀人回忆》和《十二宫》都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在他们拍的时候,凶手就是没被抓住(当然后来都被抓住了)。而这中国年轻导演的故事大多数都是自己编的。

  场刊嘉宾 姜鸽

  《南方车站的聚会》算吗?

  场刊嘉宾 Her Majesty

  不算,凶手抓住了。

  主持人 鲍勃粥

  刁亦男在镜头和用光还是有点区别。

  特邀嘉宾 子夜无人

  “社会杀人”这种大的主题应该早就有了,但是在东亚犯罪片里被发扬光大确实是因为《杀人回忆》,

  助理主持人 给艾德林的诗

  我觉得《杀人回忆》打着探案的影子写历史,算是对泛亚洲的罪案片提供了一份优等答案,最起码也是因为这片它就没有最终解,所以才能优秀...

  场刊嘉宾 Her Majesty

  我觉得“找不到凶手”变成了一种装置艺术,任何人可以往里面填充内容。“找不到凶手”可以隐喻这个国家所有的伤痕,轻轻一揭,就可以让所有人痛。

  特邀嘉宾 子夜无人

  而且中韩历史都有那种长期悬案,同时没有什么更能比一桩悬案的基因更能体现社会历史的发展脉搏的。

  助理主持人 给艾德林的诗

  大陆就拜拜吧,啥都不让拍,赶紧回归样板戏才是重中之重。

  特邀嘉宾 子夜无人

  《暴雪将至》已经仿得挺到位了,段奕宏好几个分镜几乎就是怼着宋康昊去仿的。《暴雪将至》的悬案勾连的就是工厂时代的崩塌,也是对应一段历史。白银案,朱令案,其实都有可以对应的文化基因,可惜了。

  场刊嘉宾 Joeyside

  凶手已经不是一个人了。

  主持人 鲍勃粥最后一个问题,大家既然都聊到历史,集体记忆等等,那么详细说说《杀人回忆》中体现了怎么样的历史,风情,困境,或者环境?

  场刊嘉宾 franzcopy

  有韩国政治问题在吧,各种游行示威、人手不够,后面东西必须要搞到美国去做DNA,这个国家就跟这些找不到嫌犯的警察一样脆弱。

  助理主持人 给艾德林的诗

  我补充一下,大家对《杀人回忆》所谓类型片或者反类型片,在这种追溯历史,营造氛围的整片之中的戏剧张力,是怎么认识的呢?可以从复现社会和复现案件两个方面讨论,或者大家想到的任何方向都行。

  特邀嘉宾 子夜无人

  《杀人回忆》里我记得有个台词写到,当时一部分警力去镇压学生运动了,所以导致警力吃紧、罪案滋生。

  主持人 鲍勃粥

  没错,我也印象很深,小插一嘴那首歌蛮好听的。

  场刊嘉宾 Joeyside

  复现社会和复现案件是密不可分的了,放弃一种全知的视角,回忆在此不仅仅是回忆凶手的长相,而是寻找被时代暴力所鞭挞的伤痕。

  场刊嘉宾 Her Majesty

  本地警察和外来警察的二元性,环境和案件构成了空间,是第三元。戏剧张力应该来源于此。这其实也是一个公式,奉俊昊套得很好,《杀人回忆》好得我没话说了。

  特邀嘉宾 子夜无人

  我去年看的《女高怪谈》5还是6,它的展开就挺神奇的,从女校闹鬼一路扯到光州事件时候被侵害的女学生。

  场刊嘉宾 姜鸽

  我觉得它还是以复现案件为叙事主体,追溯历史是藏在细节里的附加的东西。

  特邀嘉宾 子夜无人

  大家有看过韩剧《信号》吗?其实《杀人回忆》这个原型案件,被韩国很多影视剧都拍过,《信号》是更类型的那种,纯粹在侦破罪案了。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而且《杀人回忆》飞速升值的地方在于那个凶手最后找到了吧。

  特邀嘉宾 子夜无人

  这个案件和白银案真的特别像,都是女性连环被害,时间也相近,最后凶手被抓时间也差不多。

  场刊嘉宾 Her Majesty

  而且有新闻说凶手看过电影,宋康昊的眼睛和那个凶手对视了,在两个空间里。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宋康昊的眼睛在《寄生虫》里被原样复制罢了。

  场刊嘉宾 Joeyside

  比起《寄生虫》我觉得《杀人回忆》是奉俊昊最好的作品了,《母亲》都比《寄生虫》好一点。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其实《杀人回忆》这种双男主的设置,两个性格互补的配置,比如《真探》,就是这样所以更容易产生火花罢了。

  特邀嘉宾 子夜无人

  其实很多写悬案的故事,呈现角度是从那个查案者被拖垮的人生去写,因为长年破不了,成为心结,自己的日常生活都被毁掉。金相庆其实就是,他本来是带着满满的优越感而来,最后被彻底毁掉了,什么骄傲都没有了。

  场刊嘉宾 Her Majesty

  观察者变成介入者和波及者,这也是一种剧情模式,比如《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唐人街》。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看戏的人入戏了,最后变成演戏的人。

  #FIFF23#DAY3的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