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和庸才到底差异在哪里?

  以前听过人定胜天,等各类理论,曾经认真的以为这个世界没有天才只有努力,后来发现天才真的存在的时候备受打击,一直在思考天才的原理和普通人的差别。到底是生活的环境教育的环境问题,还是纯粹的因为生理上的优越?如果是生理上的,那这种肉体方面的天才可以用技术手段再现吗?

  平庸的人只选择看自己想看到的局面,肤浅和自我看起来是一对亲兄弟。深刻的人选择看到事物的两面性,从不自我麻痹,因为痛和快乐是相知相随的伴侣,不可以只要肤浅的权益而忽略义务。 ???

  初中时,学王安石的散文《伤仲永》,讲述了方仲永年幼时天资过人、富有诗才,却因他的父亲“不使学”,导致成年后“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的故事。告诫我们,无论你天生多么牛掰,如果缺乏后天教育以及自身的不懈努力,也终将成为普通人一枚,甚至还不如。

  天才与庸才仅一步之遥?是的,你别不信。方仲永泯然众人的故事,若要深层次挖掘,就是人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在作祟。

  如果还不能理解,那么你可以在《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一书中找到答案,一定会有醍醐灌顶般的彻悟。

  《终身成长》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女士数十年研究成果的经典作品。2017年9月,卡罗尔·德韦克女士首获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单项奖一丹奖其中之一奖项“一丹教育研究奖”。

  在她的研究中,率先提出“成长型心态”的崭新概念,人的智力不是天生固定不变,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发生改变的。

  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中介绍了人拥有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与成长型思维模式。用正确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发展自我,才能实现人生的目标。

  《终身成长》没有空谈方法论,它分别从体育界、商业界、教育界以及人际关系几个维度,阐述了思维模式对成功与失败的影响。在大量实践中教我们如何运用正确的思维模式面对人生。

  回到开头说的方仲永这位天赋异禀的神通。五岁时,不曾认识笔、墨、纸、砚,却突然会作诗题名。父亲大喜,认为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最后方仲永沦为普通人。方仲永的父亲拥有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孩子是天才,他的“超能力”是一成不变的,并会伴随终生。

  方仲永一定是从小被贴上了天才的标签,放弃努力,认为努力会打破天才的传闻。大家把他放在神坛之上,让他感到完美,崇拜他。这是极其危险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在这样环境的熏陶下,他慢慢相信自己真的是神通,也拥有了固定型思维模式。这是一个糟糕的恶性循环!

  01

  冠军的思维模式

  天才无需努力?NO!

  “以前有个说法,高尔夫球员不能进行体能训练,如果你增强体力,便会失去击球时的‘手感’”。

  这一说法被泰格·伍兹打破。他拥有自己的体能训练计划,又增加了大量练习,并斩获了大量锦标赛的冠军。泰格·伍兹用成长型思维看待问题,人是需要不断变化成长的,一成不变,故步自封只会走向失败!

  即使有些运动员从一开始就拥有“天赋”,但是这种天赋反而是他们成功的绊脚石。因为接受了外界太多的赞美,让他们感到无需提高自己,轻而易举地便陷入了固定性思维模式的深渊。不去学习以及如何面对挫折。这同时也源于一个人的秉性,而人的秉性源于思维模式。

  佩德罗·马丁内斯是波士顿红袜队优秀投手,2001年的红袜队处于不断输球,而且总以悲剧的方式输掉比赛的状态中。而对手纽约洋基队恰恰相反,不断赢球,赢得数不清的总决赛冠军。马丁内斯是红袜队的希望,可想而知他的压力很大。在一次颠覆性的比赛中,马丁内斯却做出了惊人的举动。他用球打了一名球员,并威胁另一位球员,还将对方的教练推到在地……作为一个优秀的球员,这种举动实在丢人!

  尽管马丁内斯没有因此受到惩罚,却也没有勇气承认错误。他不再继续打球,而是大发脾气,最后输掉比赛。

  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马丁内斯不知如何面对挫折,不懂得承认错误,以自我为中心,沉浸在自己的天赋与特殊中。当遇到危险时,无法专注,失去思考的能力,置团队于危险而不顾。

  如果转换一下思维模式呢?一年后,红袜队与洋基队再次作战,这次红袜队改变了思维模式,吸取之前失败的教训,懂得团队协作,球员们共同努力奋斗,最后取得胜利。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秉性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的。

  大部分冠军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不断努力进而取得冠军殊荣。而那些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即使利用“天分”获得了一时的成功,如果故步自封不学习,最后必定落得失败的下场。

  02

  父母、老师、教练对孩子思维模式的影响

  父母、老师言传身教,对孩子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没有哪一个父母、老师希望自己的孩子、学生往坏的方向发展。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

  “固定性思维模式:你的能力是永远不会变的,而我正对你的能力进行评判;成长型思维模式:你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人,我对你的成长很感兴趣。“

  这样一对比,哪一种更适合孩子的成长,高下立判!

  <传递注重过程和成长的信息>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你真是天才啊!你太聪明啦等等。孩子取得一定的成功时,要说这是他们努力的结果,而不是天生(个性)就如此。如果的确智商很高,拥有一些天赋,也要让他们不断接受新的挑战,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要成为被赞扬的奴隶!

  <关于失败的信息>

  比如,在某一比赛中,孩子失败了,备受打击,并怀疑自己的能力。父母如何安慰孩子,给他们建设性的指引?《终身成长》给了5种答案:

  1、认为孩子是最棒的。这不是你的真心话,孩子也明白他并不是最好的,不利于他的恢复与进步。

  2、他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把责任推给别人?那孩子以后很可能一失败就会归咎于对手。

  3、安慰他这次比赛并没有很重要。这种安慰法是告诉他,以后每次比赛失败了都没什么,因为比赛本身就不重要啊。

  4、他有能力,下次一定能赢。这种信息很危险,你在告诉他,能力会自动带他走向成功,不需要努力!

  5、告诉他本来就不该赢。直面现实,虽然这有些无情,但可以换成另一种说法:你为这次比赛做了很多,也拿出了最好的表现。之所以没有赢,是因为这不是你100%的努力哦。而且你的对手都比你更努力,所以你想赢得话,要全身心的投入,付出比原来更多的努力才行。

  前四种无一例外都是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才会有的安慰法,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第五种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帮助孩子直面挫折,找到失败的原因,重新建立起自信心。

  03

  改变思维模式,遇到真正的自己

  从固定型思维模式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模式,这种蜕变非常困难。尤其是拥有根深蒂固的固定性思维模式的人,转变之初开始是痛苦的,撕裂的。一旦转变成功,将一生受益。如果方仲永的父亲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懂得如何培养孩子,那么方仲永故事的结局绝不是如此。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是一直在向前不断发展的,远离固有舒适区,当你一步步成长的时候,才会越来越接近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