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作为一名华裔美国人意味着什么?

  华人在美国地位如何?华裔美国人如何挺过了长期制度化的歧视?在21世纪,作为一名华裔美国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李漪莲,曾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博士学位,现任明尼苏达大学移民史研究中心主任。

  她是美国重要的移民和亚裔美国历史学家,被评为25位“在学术界和其他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女性”之一。其新书《亚裔美国的创生:一部历史》以亚裔历史为切入点,为我们理解美国当今的经济发展,和未来的走向提供了新的方式。

  谈到亚裔美国史,李漪莲教授从她的家庭故事开始,讲述了亚裔美国人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过程。

  以下整理自李漪莲教授访谈全文

  略有删减

  扎根

  19世纪中叶,加州发现了金矿,全世界的人蜂拥而至开始淘金,这其中就有李漪莲高高曾祖父。她的高高曾祖父是否从淘金潮中获得财富,现在很难确定,但是后来他在纽约唐人街拥有了两家商铺,主要跟做跟中国有关的出口贸易。这两家商铺是纽约最早的由华人建立的商业机构。

  这是她高高曾祖父的身份证件。它是李漪莲教授在做研究的时候,在美国国家档案馆里发现的。这是当时政府强制要求他们填写的一份表格,用来登记你的身份、从事的工作,并且要求两位白种人来证明资料的真实性。

  另外令人惊讶的是,这份档案全部是用英语来签署的,可想而知,她的祖辈肯定是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学习语言。李漪莲的祖辈虽然在美国建立了自己的事业,但是与中国依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祖辈们的妻子和孩子们也留在了中国。

  在美国的45年中,李漪莲的高高曾祖父曾三次回到中国,最后退休的时候,他还是选择回到家乡——中国珠三角地区的一个小村庄来颐养天年。

  高高曾祖父的人生其实被美国和中国分割开的过程,他将这种模式又传给了他的儿子,也就是李漪莲的高曾祖父。高曾祖父延续了他父亲的人生模式,把妻子和孩子留在中国,自己远赴美国继承事业,并把事业从纽约拓展到了费城。

  祖辈连续三代都延续了这种模式,直到李漪莲曾祖母的父亲这一代,才把妻子和孩子都带往美国定居。在这几代人生活的历史时期,美国推出了第一部针对歧视外国人的法案《排华法》。

  这个法案禁止所有的劳工来到美国,只允许商人、学生、外交人员来到美国。李漪莲的家人是属于商人类别的,所以当他们经过了严格的填表流程之后,可以带着妻子孩子来到美国。李漪莲的祖母的父亲带着自己的儿子和侄子去了美国,而作为女儿的祖母却被留在了广州。

  这件事情对于李漪莲家族来说,一直是一个疑惑——为什么当时要把她的祖母留在中国。也许是因为当时的法律非常严苛,也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带着男孩子去美国更合适。

  祖母当时是非常的伤心,她被迫和自己的家庭分离。李漪莲祖母的经历,在当时的时代,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因为美国当时要求只有教师、学生、旅行者等才能进入美国国境,而19世纪20年代的中国,又很少的女性能参与类似的工作,因此她们进入美国的机会被大大的限制。

  这是李漪莲教授的祖父开的一家餐厅

  不过,李漪莲的祖母后来还是来到了美国,是因为她嫁给了李漪莲的祖父,她的祖父当时在美国纽约拥有一家餐馆。后来二人共同经营餐饮事业,其中有一家餐馆的名字叫‘新政餐厅’,名字源于罗斯福新政。

  20世纪30年代,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李漪莲这个家族终于在美国扎根了,他们变成了一个新的群体——华裔美国人。

  李漪莲教授的家族故事,其实也是千千万万华裔美国人故事的浓缩,它代表了从中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的亚洲人迁往美国的故事。

  1960年,美国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华裔,而现在,超过了百分之六。在老一代的移民和新移民群体中找相似点,并不是那么容易,媒体也经常讨论在这个大时间跨度背景下,新老移民究竟会有哪些相似性,这也是《亚裔美国的创生:一部历史》这本书想要阐释的问题。

  排斥

  这副漫画,是1881年发表一家旧金山的报纸媒体上的一副漫画。这副漫画典型的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对华裔的态度:美国社会认为华裔对他们来说是威胁,不仅是经济上的威胁,也是种族上的威胁。

  下面这张插画,里面的女主人公叫阿芳妹,是1834年第一个被带到美国的华裔女性。我们无从考据,这位女性前往美国是自愿的还是被强制带去的,只能查到她是被两位美国商人带到美国的。

  这两位美国商人从中国进口家具等商品然后在美国售卖,他们认为如果把中国女性跟家具等放在一起进行展览,那么能吸引更多的客户来购买商品。

  阿芳妹并没有受到尊重的对待,她像奴隶一样被限制在房间里,人们付钱来参观她。她被要求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进行展示,而且她是裹了小脚的,所以行动起来并不是那么的便利。因此当时的观众大都带着好奇心而不是尊重心去看待阿芳妹的。

  其他的到美国的华裔大多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去的苦力。1869年,他们参与建设了美国第一条横跨全国的铁路,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这条铁路是无法完成的。

  这些劳工做最困难做危险的工作,然而他们得到的薪水和白人劳工相比,少了很多。和之前的那些歧视相比,更为制度化的更为正式的歧视是《排华法》的推出,它正式地提出禁止华人的到来。

  下面是1882年的一副海报图,图中描述的是一个美国人一脚踢开了华人的场景。

  这副海报意在传达了美国人不需要华人劳工。在当时,这张插图经常被贴在洗衣店传播,因为当时的华人劳工的打工地经常是洗衣店和餐馆。所以它想表达的意思是如果美国人不使用这些有华人的洗衣店,那华人劳工们就不会再来美国。

  《排华法》推出的时候,恰逢中国最艰难的时刻,内战、饥荒、高额的关税等是中国人的生活非常艰难。所以很多的中国人,尤其是广东一带的,依然决定去美国,寻求一个生存的机会。

  当时美国苛刻的排华移民法案与大批涌入美国的中国移民之间发生了激烈的矛盾与冲突 。冲突最激烈的地方在当时旧金山附近的天使岛,天使岛上有一座移民站,想要移民美国的华人,都要在这里接受‘净化’。

  当时中国移民在这个移民站会遭遇到羞辱性的对待,比如会让他们在公开的场地赤身裸体的接受医生的检查。

  而且华人在这里会接受各种严苛的提问,这个提问的过程非常的漫长,有的时候是两三天,有的时候甚至是一周。

  有些问题非常简单,比如只是问问你的名字和家庭,但有些问题却非常的刁钻,比如他们甚至会问这些华人的邻居家养了几只鸡,然后把答案跟同一批来的同个地区的华人的答案进行比对,如果答案不符,则会被拒绝入境。

  即使通过了上述的这些考验,这些移民者仍然会被关押一段时间。遭遇了这种不公正的对待,很多移民者会感到伤心和愤怒,有些人甚至会在移民站的墙壁上刻诗文来表达自己的愤懑之情。

  所有二战前来到美国的各个国家的移民,都面临同样的限制。比如说当时有美国议员提出日裔移民的存在对美国来说是威胁。当时美国反对外来移民的情绪,是属于对黄种人、非洲人、拉丁美洲人的恐慌和仇恨的全球性浪潮的一部分。

  1921年出版了一本书《有色人种崛起的浪潮》,这本书的观点是有色人种会因为欧美国家的国门打开而崛起,最终会占领欧洲和美国。反对浪潮的巅峰是二战期间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和日本进入了战争状态。

  所有的居住在美国西岸的日裔,被美国政府强制驱赶出加州,被关进了建立在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炎热或者严寒地带的集中营中,一直到到战争结束。

  面临这种情况,有的日裔参军,向美国政府表达自己的忠诚,而有的日裔却向美国宪法提出挑战,下图的这位日裔就是后者。

  他在律师的帮助下,一直把官司打到了最高法院,这位日裔认为隔离法案并不合法,剥夺了他作为美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最高法院最终驳回了他的起诉,法院表示在战争期间,即使是普通的美国公民也要遵从。

  在美国的亚裔历史,不但与美国的历史相关,与美国社会相关,同时也与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相关。

  现今

  随着60年代的公民运动,关于种族主义的一些法律被认为是非法的,约翰逊总统签定的新法案废除了传统的历史上的歧视,对新一代的世界移民开放了美国的窗口。

  在新法案通过之后,去往美国的移民来源国更加丰富,不仅是像中日这些东亚国家,印度、菲律宾等国的亚裔美国人也在不断增长,而且一些印度裔的美国人,在美国的事业上取得巨大的成功。

  华裔移民,在亚裔移民群体中一直占据着最大的比例,数据显示,从1960年到1990年的30年间,华裔移民每10年就会增长一倍。当今在美国留学的留学生中,中国留学生人数占据第一,同时中国也是美国投资移民的第一大来源国。

  现在美国的华裔群体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是这并不能说亚裔移民的前景一片光明,因为亚裔现在面临的不平等情况依然很多,这种不平等不仅存在于亚裔移民群体的内部,同时还存在于亚裔移民和其他的少数族裔之间。

  移民问题一直是中国和美国社会的讨论热点,变幻的国际环境都会影响亚裔美国人在美国的生存环境和状态。当下亚裔美国人面对的历史和现实,可以启示我们去认识美国社会对当代移民提供的限制和机会。

  在《亚裔美国的创生:一部历史》中,大家将看到更详细的,关于亚裔移民、美国社会和全球化的历史。透过移民史的棱镜,本书也对美国自由、平等等价值的做出了新的理解。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