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不优秀却希望孩子出人头地,是父母们最大的痴心妄想

  来源 | 十月妈妈心理(mamaxinliwu)

  中国父母,对孩子有操不完的心。

  最典型的,孩子成年以前操心其学习,成年以后操心其工作和婚姻。

  邻居是个四口之家,女主人是标准的中国式母亲。

  生了二胎不久,正逢老大处在小升初的关键时期,干脆辞掉了不温不火的工作,一心相夫教子。

  老大的课外时间迅速被七八个补习班占满。女邻居训斥孩子的声音,伴随着她的焦虑升级,越来越密集响亮,时常冲破家门贯穿整个楼层。

  一个周末,邻居因为自己下楼扔垃圾的功夫孩子偷玩手机而发火。

  骂孩子的话再耳熟不过:“你怎么就这么不听话?你不听话以后怎么有出息?!”

  以往孩子都沉默到底,这次却意外听到孩子的声音:

  “听你的话以后就能有出息吗?你不就是个家庭主妇吗?

  你说的不一定就对,老师说要我们要劳逸结合,你就只会让我看书学习!

  为什么你就可以天天玩手机,我就要一直看书?!”

  一连串的反驳,让邻居沉默半天。

  当代为人父母的权威性,正在面临巨大的挑战。

  不少年轻父母沿袭了自己父母的作风,然而孩子们却开始成长觉悟了。

  今年父亲节,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主题为“男人如何用一个词描述父亲?”的微博,本以为会收获一堆感恩与溢美之词,评论区却十分触目惊心。

  排名前五的典型热评是这样的。

  @“去看ych阿yu”:

  凶了吧唧,不分青红皂白一通骂,脾气太大,并且懒还自以为是,总觉得自己多厉害。我真的不是很喜欢他,如果我以后也有自己的孩子,我不要这样对待我的孩子。

  @“Brian睿”:

  认为自己在什么领域都是专家,在任何时候都是光说不做,自己不努力要求孩子努力。

  其他评论,不一而足。

  传统的观念里, 父母,是绝对权威。

  文化经典告诉我们世上无不是的父母,要求子女对父母绝对孝顺。

  生活在2018年,随着信息传播的渠道和维度越来越多,不少令人瞠目结舌的父母行径曝光在世人眼前,其中一些共性也引起社会共鸣和思考。

  许多现象表明,现在的孩子拥有比上一代突出的独立思考能力。

  没有任何一个角色,能够仅凭“身份”获得认同。

  父母们想要获得新生代孩子们的认同和信服,似乎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当父母们对孩子做出一系列“为了以后优秀”的规定时,孩子们会用审视的眼睛去反观父母的表现。

  《为何家会伤人》一书的作者,当代著名心理学者武志红,曾转发过一条同行的微博:

  “一般来说,人不太可能做到把自己不具有的本领教给别人——给喜欢教孩子的父母。”

  同时他如此评论:“文盲父母教孩子如何读书,这看上去很荒诞,可现实中不少,还记得有两起新闻,是自身水平很一般的父亲,发誓要带出世界级学术水平的孩子,但那已是精神病级别了。”

  前段时间与一位多年未见的同学见面。

  毕业并没有几年,他已经是业界一家颇负盛名的创业公司合伙人了。他一反学生时代默默无闻的形象,开朗大方自信的样子,让我印象深刻。

  我十分好奇他这几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他认真地告诉我,这几年最大的收获就是抛弃了父母教给自己的那一套,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处世哲学。

  要听话,要礼貌,要谦让,要顺从,要斯文……是父母从小灌输给他的人生哲学,参加工作前的二十多年他也确实奉为真理。

  工作以后,父母依旧时时将这些话语挂在嘴边,保他一帆风顺。

  而经过职业化的培训与良师益友的点拨,他日渐怀疑这一套在职场社会的适用性。

  过于谦让和斯文,难免太过被动和小家子气。始终如一的礼貌和客套,也让人与人之间难免疏远。

  而他的创业公司要求他主动,积极,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他深知并非自己父母说的道理不对,而是作为农民的父母认知有限——他们一辈子没有接触过21世纪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时期的都市社会,又怎知在职场上该如何为人处事呢?

  人最大的局限就是认知局限。

  夏虫不可语冰,一个人不可能教给他人超出自己认知局限的道理和本事。

  所以,为人父母——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一定不能停止自身的学习。

  学习,就是认知升级。

  这并不是说,你希望孩子英语好,你自己也需要英语好。

  而是,从习惯的角度,在对孩子做出要求的时候,自己也如此要求自己。

  从本领的角度,对于自己无法教导的,大大方方承认自己的局限性,鼓励孩子去找寻更好的老师。

  当自己把优秀当做一种目标,并因此付诸努力的时候,孩子们看在眼里,一切教导也变得十分容易。

  一项关于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教育部对儿童早期教育的跟踪研究,最近又频繁出现在大家眼前。

  对一千多所学校两万多名儿童学业的长期跟踪研究揭示了与孩子的学习成绩最为相关的四大因素。

  这四大相关因素分别是:

  ● 小孩拥有高学历的父母;

  ● 小孩的妈妈在30岁以前或者更晚的时候生她的第一个小孩

  ——对此项的解释是魔鬼经济学认为,30岁以后才要第一个小孩的母亲,往往是想接受高等教育或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 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 家中藏书多。

  这四大相关因素,无一不表明:优秀的孩子往往源于优秀的父母。

  中国的古话:虎父无犬子,也是这个道理。

  叫孩子进取,不如自己拾起进取心,而不是逼着孩子做作业的同时,自己沉迷于王者农药和吃鸡游戏。

  叫孩子好好读书以后多挣钱,不如自己好好工作,现在就多挣钱。

  希望孩子尊老爱幼,不如自己做好榜样。

  美国亚马逊2014年度最佳图书《无声告白》,讲述了一个承受不了父母的期待而最终选择自杀的女孩子的故事。

  不少中国读者说,华裔作者伍绮诗的的这个故事翻译成中文,更像是这个故事的回乡,因为这和中国现实家庭教育实在是太相像了。

  豆瓣网友陈数说道: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对我们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而我在我所有朋友的身上,都清楚地看见了他们父母的样子。就像你在我的身上,可以看见我粗鲁暴力的父亲,我无比温柔的妈妈。

  我的一位同事最近开始反省了。

  她一直想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可孩子一直不爱看书,她打也打过,骂也骂过,却从不奏效。

  朋友家的孩子却习惯很好,她去取经。

  却羞愧得无地自容。

  原来,朋友家全家晚饭洗过澡后,有一个阅读时间,这段时间,除非有紧急工作需要加班,否则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看书。

  孩子看孩子的书,爸爸妈妈看爸爸妈妈的书。

  岁月静好,互不打扰。

  她说她忽然明白家庭教育的真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无非是四个字:做好榜样。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优秀,孩子往往不会太差。

  孩子优秀时,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孩子父母的优秀。

  自己不优秀,却要求孩子优秀,实在不亚于买彩票中大奖一般的痴心妄想。

  互动

  你认为自己是孩子的榜样吗?

  欢迎你在留言区亮出你的想法!

  文末简介:本文来源于十月妈妈心理(ID:mamaxinliwu),以爱和自由,陪伴妈妈和孩子成长,一个以心理学解读母婴关系的公众号

  优妈有话说

  微信又又改版了,优妈暴风哭泣中!!!

  为了能让喜欢优妈的粉丝们第一时间看到优妈推送的文章,恳请各位小伙伴们动动纤纤玉指,为优妈设上星标(如下图的操作哦~):

  头条精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