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飚马,64岁李靖3000里追击吐谷浑上篇

  公元630年,大唐把东突厥一战给灭了之后,放眼天下只剩下西突厥、高句丽、吐谷浑、吐蕃对大唐周边的国际安全有点威胁了。

  

  但其中长得最欠揍的,就是河西走廊南边的倒爷吐谷(yù)浑:

  实力弱——公元609年,吐谷浑被隋炀帝打的灭了国之后,其老大伏允可汗流亡到了党项好几年,隋末天下动乱,他才复了国。但是,吐谷浑实力已经大损。

  以前他还能欺负一下西域各国,在河西走廊抢抢银行,但现在西域各国被西突厥罩着、河西走廊被大唐捏着。所以,他一下子就从世纪抢劫犯张世豪,变成了街头小混混窃格瓦拉。

  有宝贝——虽然青藏高原土地贫瘠,西藏和青海的GDP,长年累月位列国内倒数后两名,但在唐朝时青海湖附近盛产大国重器——青海骢。

  这种战马引进于波斯,号称能日行千里。古代帝王对战马的渴望,具体案例可参考汉武帝为了几匹战马,调集10万大军西飚3000里,爆捶大宛( yuān)国。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尽管吐谷浑已经如此符合欠揍标准,但他却没有一点自知之明,还硬生生的把“匹夫无罪”变成了“罪不可恕”。

  唐朝建立之后,李渊为了对付河西的李轨,便把伏允可汗的嫡长子慕容顺(之前入隋当了人质,属于杨广的外甥)还了回去。

  但是,伏允可汗并没有领李渊的情。因为他早已经立另外一个儿子为太子了,再回来一个嫡长子,不是多了一个儿子,而是多了一个炸药包。

  所以,他看见东突厥经常打唐朝,便抱着“和尚摸得我也摸得”的态度,也打起了唐朝的主意。为了能多摸一会儿唐朝,他还又找了个激进派的宰相天柱王。

  前几年因为有东突厥的威胁在,所以李世民只能忍气吞声。让他们两个过了好几年睡觉、吃饭、摸自己的生活。

  但是,等到李世民灭了东突厥之后,这俩人还没有一点消停的意思,相反还玩起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游戏。

  公元634年,这俩人派出了使者到长安朝贡,但是使者刚离开长安,他们就又开始率军攻打了鄯州(青海西宁)。

  李世民大怒,就派出了特使到吐谷浑,忽悠慕容伏允到长安唠唠家常。伏允也不傻,知道这一唠就是有去无回,便推拖自己病了,想唠家常的话,可以把公主嫁给他的儿子尊王,让这小两口天天唠。

  李世民见招拆招说,可以,按照大唐的风俗,女婿得先见家长,尊王应该先到长安见见他这个老岳父。

  伏允说,十分不好意思,尊王听说要见老丈人,一激动也病了。然后,他又扣下了大唐派去的使者鸿胪丞赵德楷,让其搞西部大开发。

  李世民听说之后,保持了高度的克制,对吐谷浑这种无赖行为进行了严厉的谴责,连续派出了10批使者,要求吐方负责任、守法律、讲道理,能够尽快释放人质,做出理性、明智的判断和决策。

  在双方举行了无数次会谈之后,赵德楷终于被放了回去。但是,他又趁机攻打了兰州和廓州(今青海省海东地区)。

  虽说冲动是魔鬼,但不冲动显然是鳖孙。遇见这种不识抬举的人,天可汗,终于忍无可忍了。

  公元634年秋天,李世民令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为西海道行军总管,带领着契苾、党项等联合国部队对伏允进行了第一次群殴。

  唐军在刚开始取得了一点小胜,但随后伏允就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段志玄在青藏高原溜达了一个多月,除了看见几头牦牛,啥也没找到,就只好撤了军。可是,唐军刚刚撤回,伏允就又围了上来,突然袭击了武威。

  

  战报传来,李世民终于被彻底的激怒了,他意识到,必须以德服人了。但这个念头刚刚闪过,李世民就又犹豫了。

  主要问题出在4年之前。当时李靖一举灭了东突厥,立下了不世之功,但他刚刚回到长安,李世民的姑父萧瑀就狠狠的告了他一状:李靖打东突厥时,曾纵兵抢掠,毫无人道主义精神。

  这个理由看起来很冠冕堂皇,但其实萧瑀是在公报私仇。

  因为当年被李靖说“死了也就死了”的和谈大使唐俭,是萧瑀的好朋友。唐俭跑了2000里去大草原谈判时,萧瑀还让唐俭给自己的姐姐,也就是隋炀帝的萧皇后带了一封信。

  你李靖为了立功,敢不顾唐俭的生死,那我就敢挑你的刺,让你也尝尝“死了也就死了”是什么滋味。

  李世民虽然没有因此治李靖的罪,但却将李靖狠狠的骂了一通,并拿出了当年史万岁被隋文帝杨坚给暴杀了的案例,把李靖吓得跪在地上连连谢罪,才躲过了这一关。最后,李世民只是给李靖封了个散官左光禄大夫,赏了一千匹绢。

  直到后来,李世民看李靖受到如此不公,竟然没有半点怨言,完全一幅人畜无害样子,这才表示自己错了,又给李靖赐了二千匹绢,并让他做了宰相。

  在官场混了几十年的李靖,显然明白领导们的用人之道。所以,他在当上宰相之后,为避免再次被打压,就表现的极为低调,和大家议论朝政时极为谦卑,装着跟不会说话一样。

  而在两个月前,夹着尾巴做了4年人的李靖,宰相任期一满,就以脚疼辞去了宰相的职位。李世民看到李靖这么会做人,高兴的直夸李靖不贪权,要让李靖成为一代楷模。

  所以,此时李世民根本不好意思下令让李靖带病出征。可是让别人去,李世民又根本放心不下。苦思冥想之后,李世民只好耍了个小心思,看见前方的战报,就一声接着一声的感叹想李靖了。

  史书上说,李靖知道李世民的心思后,就赶紧找到宰相房玄龄表示,自己腿也不酸了,腰也不疼了,一口气能爬青藏高原了。

  但我觉得,李靖第一时间肯定是犹豫的。因为他已经出将入相、位极人臣、封无可封了。

  如今他好不容易才安全落地,可以颐养天年了,再去打吐谷浑的话,不仅对他没有半点好处,反而还会让他功高盖主,被李世民再次打压。

  并且,他已经64岁了,长途奔袭爬上青藏高原和对方再来个互砍,万一有个高原反应估计就报销到那里了。

  相反,他如果以病为由拒绝出征,李世民对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病了,而且李世民已经同意他退休了。所以,这个账无论怎么算,不出征都比出征强。

  但是,李靖最后仍然选择了对自己最不利,但对国家最有利的带病出征。我相信,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他早已把生死置之了度外。在他的心中,国家的安全,百姓的安宁,已经超越了个人的荣辱。

  正是因为有大量这样的人在,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繁衍不息,屹立5000年不倒。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公元635年夏天,李世民令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兵部尚书侯君集、刑部尚书李道宗为副统领,带领李大亮、李道彦、高甑(zèng)生、薛万均、薛万彻、以及东突厥和契苾的联合国部队,杀向了吐谷浑。

  伏允听说大唐的东风快递来了,一声冷笑,拍起马腿就跑到几百里之外的嶂山躲了起来。

  看到敌人不战而逃,李靖还没有发话,副统领李道宗就立刻站了出来,要求做先锋率领主力进行追击。李道宗就是在上一集中,俘虏颉利可汗的那位大兄弟。

  此人虽然是李世民的堂弟,但却没有丝毫富家公子的娇气,相反每次作战的都极为勇猛,十五六岁时就开始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他更是被李世民评为了和李绩一样的名将(当今将帅,惟李绩、道宗、薛万彻)。

  有人愿意当快递小哥,李靖自然是大为高兴,立刻盖章签字,批准了要求。但是,李道宗准备发射之前,另一位副统领侯君集却表示了坚决反对,深入敌穴,恐怕有诈。

  无奈之下,李道宗只好让侯君集率领主力殿后,自己带着一部分偏师,就向伏允拼命的追了过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唐军一直狂奔了十天十夜,才在库山附近追上了伏允的大部队。看到唐军轻装而来,伏允并没有着急应战,而是很狡猾的占领了险要之处,准备避其锋芒再伺机而动。

  但是,李道宗根本没有给伏允反击的机会,他立刻挑选了1000多名精锐骑兵,从小路绕到了伏允的身后,对其发动了突然袭击。

  唐军竟然对自己的地形如此了解,吐军被这么猛的一踹,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夹起尾巴就四散而逃。伏允带着主力朝着黄河的发源地柏海(今鄂陵湖)跑了过去,另一部分人则围着青海湖到处煽风点火,玩起了坚壁清野。

  唐军一下子就陷入了很尴尬的境地。如果追,牧草被烧完了,粮草就是个大问题,如果退军,恐怕我退敌进的历史将会再一次重演。于是,李靖只好召集诸将开了个前敌会议。

  会议一开始就呈现了一边倒的局势——撤退,继续追击就是找死。

  李靖一声感叹,很失望的看着这群人,他明白这些人的想法,大家都已经位居高位,大家都已经有儿有女,根本没有必要再冒着生命的危险深入不毛之地。但是,所有人都可以说退,唯独他李靖不能。

  如果他退了,他战必胜、攻必取的一世英明,必将毁于一旦。如果他退了,大唐还有谁能担得起扫灭吐谷浑的重任,边疆的百姓何时才能安宁?所以,他从决定出征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没有了退路。

  幸运的是,就在此时,有一个人也站了出来,表示要坚决追击。而这个人,正好又是前几天还坚决反对追击的侯君集。

  侯君集,唐初名将、兵部尚书,位列凌烟阁24功臣第17位。在唐开国之战和玄武门之变时,都立下了大功,但因为后来他参与了谋反,所以他以前到底做过什么,史书中并没有详细记载,这是他第一次以男二号的身份亮相。

  他的分析十分的透彻:

  1、几个月前,段志玄刚刚退军,才到鄯州,吐谷浑就追到了城下。我们若退军,历史肯定重演。大唐的第一名将,以及兵部尚书带了数万精兵出来溜达了几个月,竟然一事无成,大家的老脸往哪搁?

  2、吐军已经被李道宗打了个大败亏输,君臣、父子都被打成了两地分居,现在只要追上就能取胜。

  有人和自己的想法一样,李靖不仅大喜过望,立刻将全军分为了两路:

  第一路,由李靖统领,带着薛万均、薛万彻、李大亮等人进击西北,追赶那些到处焚烧牧草的环境破坏者,以及分散在青海湖的其它吐军势力。

  第二路,由侯君集、李道宗两位猛将率领,直接杀入吐军的大后方——黄河的源头柏海。

  凡是以命相搏,注定精彩无比。一场穿越高山荒漠,踏过泥泞沼泽,历尽冰雪酷热的3000里追击战,由此拉开了序幕。

  蓝色线路为河、湖;黑色线路以陆路为主,但也有部分河流;红色箭头为唐军追击吐谷浑路线。

  全景图↓↓↓

  

  李靖、侯君集决定兵分两路长途奔袭吐谷浑之后,其实并没有马上出发,因为牧草被烧了,只靠大后方往青藏高原运粮草,千里奔袭根本不现实。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