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分《小偷家族》:从三层伏笔分析祥太的意识觉醒轨迹

  电影《小偷家族》是日本电影导演、编剧、制作人是枝裕和的又一部充满社会关怀和人文主义色彩的作品,并且斩获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作品细腻的画面和暗黑系的情感表达,除了带给观众视觉上美的享受,更是让另类温情在不经意间触达观众内心身处。

  电影主要讲述了几个不同年龄身份的人,在遭遇了原生家庭遗弃、暴力、歧视之后,因为各种际遇组成了一个各自带伤却又相互温暖的家庭,并且随着一个小女孩的到来,打破了这个家原本平衡的局面的故事。

  “小偷”这条明线贯穿了影片的始终,但在这背后揭示的却是复杂的家庭关系。这个重组的家庭,除了祥太,每个成员背后都有一个令人心痛的故事,但整个故事却在祥太的一步步意识觉醒中向前推进,直到这个家庭瓦解。

  今天我们就通过这部影片巧妙设置的三层伏笔来解析祥太的自我意识萌芽、心理断乳期、独立行为意识的觉醒轨迹。

  一、蝉虫蜕壳,自我意识萌芽:发出第一声质疑

  伏笔:夏日炎热,玲在大树下发现一只正在蜕壳的蝉宝宝,于是喊来祥太一起为蝉宝宝加油:“蝉宝宝,你不要觉得痒,要脱壳了......”

  电影画面突然一转:空荡荡的商店,店头挂着小朋友喜欢的扭蛋,店主在付款处伏案忙碌。玲背对着店主,面对着扭蛋,祥太走来站在店主和玲中间作掩护。玲先是做了偷盗前的仪式,然后很利索地拿下一只扭蛋跟祥太一前一后打算走出商店。谁知,店主老头将祥太叫住,递给他两根棒冰说:别教妹妹学这些。

  一个简单的蝉蜕场景,一句毫无波澜的话,却是影片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它开启了祥太自我意识觉醒的第一步。

  此前,阿治一直给祥太灌输的意识是:放在便利店里的商品不属于任何人,不算偷。祥太也一直坚信不疑。是在扭蛋事件之后,表面上,是祥太对于“偷窃”行为的合理性的质疑,背后其实是对大人所说的话的质疑。

  孩子在自我意识觉醒之前,很多行为方式都是参照父母的做法。但总会有那么一天,孩子会发出质疑:父母说的话都对吗?

  面对孩子对生活发出的第一声次质疑,智慧的父母会纠正此前的意识偏差,小心翼翼地和孩子一起成长纠错。但是电影中的阿治和信代,他们在接到祥太发出的关于“为什么不能教妹妹偷盗?”这个问题时,阿治给的答案是:妹妹做这行太小了。他问信代,信代给他的答案是:阿治怎么说?

  他们没有发现孩子成长的心理变化,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认识偏差,更没有办法正确的引导孩子。从教育角度来看,虽然他们把祥太当做亲生孩子,可算不上是合格的父母。

  从整个影片来看,对生活发出第一声质疑的祥太,虽然他还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但是他即将走上一条自我觉醒的道路,也将开始对生活自我摸索,也为电影最后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二、魔术拆穿,心理断乳期:主动寻求答案

  伏笔:阿治给祥太和玲玩魔术,信代从背后拿出了阿治的魔术道具,现场拆穿了魔术套路。祥太失望地说治:“我还以为你很厉害呢”。为了挽回尊严,阿治说要表演个更厉害的,可这时候祥太的内心已不再开心期待。

  这像不像我们小时候对父母的崇拜?曾经总觉得父母无所不能,但慢慢地发现,他们并没有我们曾经想象的那么厉害,他们也是平凡人,也意识到他们说过的道理,也并不是全部都对。

  心理学有个说法叫“心理断乳期”,是指孩子从12岁开始,随着阅历的增长以及心理生理的发育,他们的内心变得丰富,对社会和人生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有一个典型的表现就是“叛逆”,但是他们在精神和物质上还不能完全独立。

  在对偷盗行为产生质疑,以及父亲的魔术被拆穿之后,无论是在心理还是生理上,祥太正式进入了“心理断乳期”。这在电影中有两个片段可以印证:

  阿治让祥太把玲当妹妹的时候,祥太特别不愿意,还距离玲远远的,他对阿治说,咱两个男人挺好的。阿治对玲解释:祥太处于叛逆期,你不用理他。

  阿治他们全家去海滩游玩的时候,祥太盯着女人胸部充满好奇,阿治意识到了祥太已经是个发育中的男孩子了,于是给祥太解释这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这时的祥太,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对于自己质疑的东西,开始主动寻找答案。所以我们看到,在明知魔术有套路之后,他还要亲自拿着魔术道具,仔细研究后在自己的内心下了一个结论:大人的话不能全信。

  和阿治一样,很多家长突然发现孩子不听话了,而且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变得有些困难,对于孩子质疑的问题,父母有时候甚至觉得受到了威胁。近代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给的解释是:这个时期的孩子的智力在发生显著的质的变化,他们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地提高。当然,孩子会自然而然在某些观点上和父母产生分歧。

  其实,几乎每个孩子在这个阶段,在潜意识里都会寻求一种与父母分化的关系,这也是孩子从父母的影子里走出的第一步。健康的亲子关系,在孩子的这一重要阶段,父母会鼓励孩子的某些独立意识和自主行为,尊重他们不一样的见解,多给与他们一些发言权。

  在本部影片中,阿治虽然意识到祥太身体上的变化,也知道他处于叛逆期,但是因为意识和能力的局限,他没办法对孩子进行深入的引导性的动作,更没有对孩子质疑的东西给出正确正面的解释,这也正加剧了祥太与这个家庭的意识分离。

  三、乳牙朝上,逝者下土:形成独立意识与行为

  伏笔:清晨,玲轻轻拍了两下睡在旁边的信代,信代没反应,玲拿着刚掉的乳牙给祥太看。祥太搬来凳子,把玲的乳牙扔上房顶,紧接着他们一起面对初枝去世的现实。

  小孩子换乳牙,是生命初期成长的一个标记,初枝去世,是生命成熟之后的坠落,祥太都亲眼见证,这也促使他独立意识的拔节生长。

  他用手电筒照亮一棵玻璃弹珠,告诉玲他能够看见整个宇宙。他的思考更加独立,有了更远的想法,在他的意识里逐渐地能够区别善恶对错,也慢慢地学会了辨别真假与好坏。

  阿治和信代在老太太去世后,兴奋地拿着从老太太屋里搜出来的“私房钱”的时候,祥太冷眼看着一切,因为他对人性开始产生了怀疑。

  阿治带他去砸车窗偷盗,他不再配合,并且开始怀疑阿治当初并不是专门去救他,而是在偷盗的时候发现了他,然后将他顺便也盗了回来。因为他知道了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此时的祥太早已明确的知道,偷盗不是一件正确的事情,所以他阻止玲去偷盗。直至最后发现玲在便利店偷零食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调虎离山,故意暴露自己是偷盗者,故意被擒,保护了玲。因为,他已经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这一切的意识觉醒,大人给与的唯一干预就是畸形的爱,我们有理由相信,促使祥太进一步觉醒的因素,除了他善良的本质,还有那些平日里从书里学来的道理。

  从扭蛋事件开始,祥太的心里受到冲击,由此而引发的独立思考,到最后,他逐渐有了类似成人角色的责任感,能够去主动保护自己的亲人,他想让大家都走上正道,于是选择了一自己认为的正确的路。

  也正是在这条路上,法律和道德都有了归处,也让每个人都放下曾经伤痛的包袱,重新审视自己,开始了救赎。

  至此,祥太在成年前的价值观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已经形成。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也必然会经历一个自我觉醒的过程。但是,在这个复杂的小偷家庭中,祥太经历的这个阶段格外的艰难。

  这三重伏笔带来的祥太的意识觉醒,是除了“偷盗”和家庭关系之外的第三条发展线,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就像孩子必将会长大一样,所有秘密也终将会真相大白。

  情感导师涂磊曾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准是从识别世间的善恶开始。

  祥太终于走上了一条正向的成长成熟之路,这是这部影片唯一能够让人欣慰的地方

  但在很多时候,善恶没办法取用具体的方法去衡量,就像在这个小偷家族,每个人似乎都善良,却又似乎都暗黑。因为对他们来说,活着真的不容易,在温饱都艰难的情况下,做人的底线是可以一再降低的。

  至于我们日常用来衡量善恶对错的两个工具——法律和道德,虽然最终会对他们做过的事情给予评判,但还是会留下诸多的遗憾。

  毕竟,“爱”是没办法用这两个工具衡量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