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之战,战将秦基伟:15军流血不流泪,打光了也在所不惜

  1952年秋,朝鲜半岛,刚刚接替一线防御的15军军长秦基伟爬上五圣山,看着脚下绵延起伏的大山,还有险峻的绝壁面色沉重。

  作为一个久经考验的战士,秦基伟的履历堪称光耀。

  1914年出生的他,年仅13岁时,就在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投身革命,1929年15岁时,就成了一名小红军。

  战争岁月一路走来,直到今天,已然成了军区司令员。

  (秦基伟)

  1949年3月,任职15军军长的他,跟随第四兵团强度长江,参与了解放东南的渡江战役,随后一路南下,鏖战广东、广西和滇南。

  席卷东南后,又在1951年接到了新任务。

  那就是率军进入朝鲜,参加第五次战役。

  经年的战争,让秦基伟从一个十来岁的小红军,变成了一个沙场宿将。

  人生的历练就是如此奇妙,从少不更事到国之栋梁,二十年后,秦将军在五圣山爆发的上甘岭战役,写就了一生最辉煌时刻。

  上甘岭是个什么地方大家耳熟能详。

  位于五圣山南麓的上甘岭,主要由597 .9 和537 .7 两个高地组成,作为志愿军防御阵线的两个支撑点,这两个高地面积仅仅3.7平方公里,却是战略要地。

  五圣山,东扼守从金城通往通川之咽喉,西临平康平原,后方就是险峻的五圣山。

  这两个高地,宛如两个拳头般楔入敌人阵地,直接威胁敌人的金化防线。

  这两个高地,还有后方的五圣山归属,可谓直接影响整个朝鲜战场局势的走向。

  自从1951年6月起,朝鲜战争就从运动战阶段,进入了边打边谈,战争和外交手段交织的阵地战阶段。

  (抗美援朝)

  可面对这压力,年轻的老将却依旧淡然,因为他手下的15军,是一直百战劲旅。

  无数前线士兵,在临阵之前都曾对他过这样一句话:要攻,上级指到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要守,只要我们活着,阵地决不会让给敌人!(前线士兵来信)

  这给了秦基伟底气,这底气在后续的战争中也诠释的淋漓尽致。

  上甘岭战役爆发前,美国人动作不断。

  10月8日宣布无限期休会不说,还随即在纽约召开会议,阴阳怪气说了不少话。

  任谁都知道,这美国人在预谋大规模进攻,试图夺回战场主动权,唯一的问题是,这绵延200公里的战线上,敌人从哪里进攻。

  关于这问题,负责防御五圣山的秦基伟对于美国人的动向特别明确。

  东线敌人接连惨败,不会打的。

  西线志愿军严阵以待,敌人不会触霉头。

  唯有中线这长达60余公里的正面战场,是隐忧之处。

  但60公里战线,敌人不可能全部铺开。

  他们只会选择定点进攻,这点不会是五圣山附近的平康平原,哪里太过招摇,这样的亏美国人吃了太多不会上当的。

  因此,唯一能进攻的地方,只有五圣山前沿的上甘岭一线。

  (我方将士)

  美军的动作,也验证了秦基伟的想法。

  第8 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先后三次来金化前线视察,又是在上甘岭搞联合军演,又是侦察机,小股部队不断侦察,一切的迹象都表明,美国人准备弄秋季攻势。

  你打明牌以势压人,我们严正以待,迎头痛击,不是理所应当吗?

  果不其然,进攻在10月14日来临了。

  当天凌晨四点,排山倒海般的炮火,打破了寂静的夜空。

  美军320门大炮、47多辆坦克、配合50余架飞机对着十五军30公里防线发起了火力压制。

  接连落下的炮弹,给597.9 高地、537 .7 高地北山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火炮的威力,让大地都在跳跃,指挥部中的烛火,都随着火炮的轰击而熄灭。

  仅仅一天时间,敌人就像仅仅只有3.7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宣泄了30万发炮弹,还有500枚开航空炸弹。

  弥漫的硝烟,遮蔽了太阳,熊熊的大火,让松木成了木炭,炙热的空气,让人憋闷,更夸张的是,花岗岩都成了粉末,山头都在炮弹轰击下被削平了。

  (蛋壳)

  这状况,如此毁天灭地,但中国志愿军岿然不动,秦基伟也神色坚定。

  因为前线的战况,让给他安心啊!

  这其中,一份后来看见的战报就是诠释。

  这是负责防守537 .7高地的135 团1 连连长高永祥写的报告。

  我连坚守在“537 .7 ”高地北山最前沿的11号阵地。当敌人炮火向这个山头开始猛烈轰击时,箱子上的油灯被震得跳了几下,然后狠狠地摔在地上,熄灭了。一个用弹箱做的柜橱,也吮当一声倒在地上。一阵风,把几个士兵的帽子吹跑了。坑道里黑洞洞的。这时负责观察敌情的一位士兵气喘吁吁地来报告,半天没听到他说话。连长高永祥着急他说:“你被炮弹吓昏啦!什么情况快说!

  那个士兵向前迈了一步,大声说:我报告完了,连长。

  看到这里,秦基伟笑了,这高永祥肯定是被炮声震得短暂失聪了。

  自己的兵好样的,面对突袭依旧保持了旺盛的斗志。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