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任正非有什么关系?泰戈尔、贝尔和海伦凯勒,是时代的丰碑

  我估计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但是没关系,小编将在下文娓娓道来。

  鲁迅作为文学大师,在中国文坛的地位毋庸置疑,他是文学家也是思想家,文章内涵深刻、批判入木三分,因此鲁迅先生的文章,需要拥有一定的人生阅历以后才能读懂看懂,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的确有些困难。

  而从语言上来说,鲁迅所处的时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变的时代,所以我们在他的文章里既能体会到文言文的晦涩凝练,又能领悟白话文的直白流畅,对于文学鉴赏和阅读是好事,但是对于中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遣词造句,就有些颇费周折。

  但是,正因为鲁迅先生深知中国人深入骨髓的问题和毛病,才能与时俱进、针砭时弊,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如今我们仔细品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对于他的批判和责骂,依然感到面红耳赤,忍不住反省自己。

  鲁迅的文章犀利深刻,成年人可以读出寂寞、仇恨和生命的虚无;但是对于中小学生,甚至是给中小学生授课的语文老师来说,都是过于艰涩的。

  而且鲁迅先生的文字批判性太强,有一些负能量,所以对于先生的文字逐渐退出中小学生教材,我们不必惊讶、悔恨和伤感。语文教材的关键是有文学性和思想性,有没有批判性实在不是重点。

  1924年,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诗人,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访问中国,受到胡适、徐志摩、林徽因和郑振铎等著名人士的热烈欢迎,还与泰戈尔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纪念照片。

  泰戈尔下船后,初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时,曾情不自禁地说道:

  “中国朋友们。我实在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到达了这片土地就像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我一直都有这样的感觉,印度和中国其实是近亲,我们两个国家其实是古老而又亲爱的兄弟。”

  泰戈尔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说道:

  “我的青年朋友,我眼看着你们年轻的面目,闪亮着聪明和诚恳的志趣,但我们的中间却是间隔着年岁的距离,我已经到了黄昏的海边,你们远远的站在那日出的家乡。”

  而离开北京时,泰戈尔同样兴致盎然,还为林徽因写下一首诗:

  对于泰戈尔的来访,有些人热烈欢迎,有些人强烈反对,鲁迅虽然不喜欢凑热闹,却也曾到祝寿现场去捧场。但和梁启超、徐志摩等人簇拥着泰戈尔热闹喧嚣的景象不同,鲁迅只是在远处静静地观察着,虽然并未说什么,却始终在思考泰戈尔的意义。

  对此他不无嘲讽地说:“印度的诗圣泰戈尔先生光临中国之际,像一大瓶好香水似地很熏上了几位先生们以文气和玄气,然而够到陪坐祝寿的程度的却只有一位梅兰芳君:两国艺术家的握手。”

  1868年10月,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开始进入伦敦大学学院学习,并于两年后和父母一起前往加拿大。直到1876年2月,贝尔呈交电话专利申请,该申请于3月3日批准。从此,贝尔获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机专利权,创建了贝尔电话公司(AT&T公司的前身)。

  两年后的1878年,泰戈尔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留学,和贝尔成为校友,并于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4、海伦·凯勒成美国英雄,结识贝尔、卓别林和马克·吐温。

  相比泰戈尔和贝尔来说,海伦·凯勒实在是太小了,因为她出生的时候,泰戈尔已经19岁大学毕业,贝尔已经33岁事业有成,而属于海伦的,苦难和励志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胃出血、脑充血,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也烧聋了。无论对谁来说,这样的人生开局都是惨淡和黯淡的,但是海伦依然凭借自己的坚强不屈,将生活过成了一首不屈的赞歌。

  没有听力,无法纠正自己的发音,所以说话含混不清;眼前一片黑暗和寂静,心中一片迷茫和困惑,在这样的情况学会读书、写字和说话,真的是太难了。

  但是海伦并没有屈服,为了让自己清楚发音,她用小绳系在金属棒上,然后叼在口中,另一端拿在手上,写一个字念一声。为了让写出的字不至于歪歪扭扭,她还自制了一个木框,装配滑轮帮助自己练习写字。

  1887年,海伦·凯勒与安妮·莎莉文老师相遇,莎莉文老师让海伦把手放在自己的喉咙上,让她感受说话发声时震动的声音。而海伦的学习步骤是:每天用三个小时自学,用两个小时默记,一个小时默写,剩下的时间就运用所学知识练习写作。

  她每天坚持学习10个小时以上,长此以往,不但掌握了大量的知识,还能熟练背诵大量诗词和名著的精彩片段,甚至后来,一本20万字的书她用9个小时就能读完,还能说出每章大意,将精彩片段和独到见解在2个小时之内写出来。

  通过艰苦卓绝的,远非常人所能承受的努力,海伦凯勒连续突破了识字关、语言关和写作关,并先后学会英、法、德、拉丁、希腊等5种语言,出版了14部著作;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并受到社会各界的赞扬与夸奖。

  1964年,海伦凯勒获得总统自由勋章,去美国会见美国总统期间,曾结识了很多朋友,包括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查理·卓别林和马克·吐温等。

  她曾写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也曾写下诗句:

  提起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就不得不提到:

  《时代周刊》东亚记者查理·坎贝尔(Charlie Campbell)曾在提名词中写道:“当任正非在1987年投资5600美元创建华为时,他并不是一位计算机奇才。然而,他的管理帮助华为成为了全球最大电信设备公司,去年营收达到1070亿美元,客户遍及170个国家和地区。除了尖端智能机,华为还是5G领域的先锋,这项革命性技术将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无人车和智慧工厂的发展。”

  鲁迅曾冷眼旁观泰戈尔的中国之行;泰戈尔和贝尔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校友,海伦凯勒会见美国总统时曾结识贝尔,还曾入选《时代周刊》评选的“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而任正非,则入选了《时代周刊》评选的“2019年百大影响力人物业界泰斗类别”,他们都是时代的丰碑。

  而任正非先生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应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