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细节暴露了《琅琊榜》中最会做父母的人其实是梅长苏!

  《琅琊榜》中的父母,和现实中的父母一样,都是千方百计为子女好,将自家的孩子放在心尖上。

  哪怕是处于权利中心的皇上、皇后、越贵妃等人,为了争权夺利,孩子对于他们而言更像是工具,但依然都是爱孩子们的。

  最典型的就是多疑的皇帝,他即是父亲也是顶头上司,即使如此,废黜太子的时候,能看得出来他是真得很难过,尤其是最后和誉王的那段对话,就是一个父亲看到不争气的儿子,既无奈又痛心。

  

  然而,爱孩子不代表会爱孩子。

  我认为在整部电视剧《琅琊榜》中,最会做父母的人,其实是没有孩子的梅长苏。

  大家都知道,小飞流心智不全,也就是一个永远都长不大的孩子,虽然年龄上像梅长苏的弟弟,但从两人相处的细节来看,其实小飞流就像梅长苏的孩子。

  他大脑简单到只听梅长苏的话,而且和梅长苏的感情也很深。

  这都得益于梅长苏懂得如何更好的爱孩子。

  有一个情节非常触动我。

  小飞流正在院子里玩,然后飞来一只信鸽,应该是蔺少阁主给梅长苏的,小飞流犹豫了一下还是抓住了,刚好被路过的黎刚看到了,就提醒他,这鸽子很重要,你忘记上次宗主是如何惩罚你的?是关小黑屋吗?

  

  小飞流当时依然没有把鸽子还给黎刚,但过了一会,就自己拿给梅长苏了。

  然后黎刚在旁边抱怨,而梅长苏则看了一眼小飞流,说了一段话,大意是说,我们小飞流真乖,这次都没有把鸽子藏起来。

  这说明黎刚说的是真的,小飞流之前肯定私自将信鸽藏起来,被梅长苏惩罚过。

  也就是说,尽管平日里,梅长苏对小飞流极其宠爱,但如果他犯了错,梅长苏也是会惩罚的。

  而刚才这个情节,梅长苏就比很多父母做得好,那就是孩子知错就改之后,及时给予肯定,而不再纠结于孩子过去犯的错。

  试想一下如果换成你,你会怎么做?

  孩子之前犯了错,你惩罚了,但是这次显然差点又犯错了,你肯定会先批评,或者像黎刚那样心生不满。

  智慧点的父母也会像梅长苏一样肯定,可是先被你批评过的孩子,再听到你的表扬,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小飞流私自拿了梅长苏的信鸽,心里自然有些忐忑,不然他不会主动送回来。

  然而梅长苏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还表扬他,他心里自然美滋滋的。

  孩子们的世界其实很简单,一件事过去就过去了,反而是我们成年人,太过于复杂。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犯错是家常便饭,身为父母,其实都应该学习梅长苏不要翻旧账。

  不然旧账翻多了,就等于在一点点磨掉孩子们本该有的棱角,更严重的,就是重新给孩子的心里构建了各种标准,而这种标准是孩子们为了让父母高兴,更多的并不是孩子们真心所想。

  小时候在甘肃,我们每天晚上吃完晚饭都会去村子里玩。一般都会和父母约定好回家的时间。

  有一天晚上玩得太开心了,忘记了时间。回家后被父母劈头盖脸一顿骂。而且此后好几次,我稍微晚点回家,都会被骂。

  最后我干脆尽量不出去了。而且也是因为这一点,从小我几乎就不交朋友,更不会去朋友家里玩。

  在我的认知里,乖乖呆在家里是最安全的,不会晚回家会被父母骂。

  再说回小飞流藏信鸽的事,他因为不喜欢蔺少阁主,所以就想把他的信鸽藏起来。但是梅长苏惩罚他,是因为信鸽对梅长苏很重要,不能藏起来。

  

  小飞流懂了这个意思,下次还想藏起来的时候,自己就有些犹豫,最终还是选择没有藏起来。但他并不是一下子就长了记性。

  孩子们其实都是这样的,我第一次晚回家被骂以后,其实每次出去玩,我都担心玩过了时间,但玩起来真的就会忘记。

  如果我父母也能像梅长苏一样,在我第二次晚回家的时候,看到我害怕和自责的样子,给予我的是肯定而不是翻旧帐继续批评,那或许我会依然享受晚上出去玩的时光,也会按时回家。

  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区别,带给孩子心里的感受和长远的影响完全不同。

  

  一事一议,对事不对人,这些大人做事的标准,在父母面对孩子的时候,就不管用了,根本上来说,父母并没有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更多的还是俯视,所以才不会将要说的话在心里再过滤一遍,一股脑倒给孩子,却从未关注过孩子内心的感受。

  在整部电视剧《琅琊榜》中,最快乐的人一定是小飞流,不仅仅因为他是个孩子,因为孩子也不全都是快乐的。而是因为他有一个懂得如何爱他的梅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