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原生家庭,内涵电视剧

  ▼

  1

  《都挺好》有多火?

  连一直以来对电视剧很排斥,认为看电视剧是浪费时间的老张,也开通了视频会员,熬夜刷剧,跟上了更新节奏。

  超高收视率只是表象,引起全民共同讨论才是这部剧真正火的地方。

  从质量上看,《都挺好》只能说是及格水平。按照“正午阳光出品必属精品”的节奏,它理应更好。

  这部剧剧情不复杂,但绝对够“粗暴”,一家子奇葩聚集同一屋檐下,各尽“其能”,怒刷存在感,惹得鸡飞狗跳、矛盾重重。

  网上有对该剧结尾的各种猜测,在这里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结局一定是大团圆。原因很简单,按照主流价值观,如果这部剧狗血到底,势必是无法过审的。

  

  2

  影片的火爆顺便带火了一个主题—原生家庭。

  何为原生家庭?

  说白了,就是你从小生长的家庭,主要成员有父母、兄弟姐妹等。

  看剧至今,《都挺好》展现的都是原生家庭的“恶”。专横霸道的母亲,自私没有责任心的父亲、能力不足责任有余的老大、好吃懒做无脑冲动的老二,似乎只有姚晨扮演的三妹像是个正面角色,但其因为生长环境导致的冷漠也让人汗颜。

  影片对每一个角色的性格造成原因作了较为符合逻辑的解释,每一个人的“坏”都是有原因的。

  影片虽然有夸大成分,但其反映的父母专权、重男轻女、养老问题等现实问题正中时代痛点,引起无数人的共鸣,这也是《都挺好》火爆的根本原因。

  ▼

  3

  随着该剧的火爆,原生家庭这个中性词几乎变成了贬义词。

  恰巧,最近正在看《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作者提出一个很有趣的观点:你对原生家庭所有的善意和恶意,都会制约你成为独立的个体。

  也就是说,除了《都挺好》中反映的消极因素带给三妹的巨大阴影,同样的,母亲的溺爱也造成了老二的窘迫现状。

  也就是说,老二和三妹一样,都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书中提出了十几个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让人印象深刻:你是否无论如何都会尊重父母的情绪?

  因为笔者自小在外长大,与身边大部分人相比,自信能够做到相对独立。

  笔者对这个问题选择了“是”,在作者苏珊.福沃德教授看来,这也是原生家庭带来的制约因素。

  苏珊.福沃德教授认为,正常的家庭关系应该是:如果子女与父母产生矛盾,子女应该坚持自己的观点,可以说“我理解您的意见,但是我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思来”,而绝不是尊重父母的情绪,甚至迁就父母的意见,改变自己的决定。

  

  4

  美国家庭的确比中国传统家庭更为重视培养子女独立人格,这是不争的事实。

  传统中国道德观中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极容易与“听话”相混淆。

  在中国,听话就是孝顺,父母会在与朋友交流中,以自己孩子听话为傲。

  相反,如果你与父母产生冲突,例如你不想考公务员,但父母坚决让你考公务员,虽然你明明知道自己喜欢闯一闯,但也许还是会接受父母的建议,寻得一个安稳工作。

  最为可怕的是,你会不自觉认为自己幸亏听从了父母的意见,觉得自己闯一闯的思想太过幼稚。

  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同细水,它不会一下子伤害你,甚至让你觉得必不可少,在无形中,它彻底改变了你、影响了你。

  听话式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多伴随不自信、胆小、过于顾虑别人感受等性格缺点,俗称“讨好型人格”。

  他们容易在对别人的讨好中,忽视自己的选择,忘记自己的权利,迷失自我。

  

  5

  说回《都挺好》。

  “都挺好”这三个字其实挺有内涵的。

  一般在与并不是特别熟络的人交流中,出于礼貌会问候:家庭、工作最近怎么样?

  大部分会回答:都挺好!

  这也是该剧题目寓意本身。

  这个回答,并非表示真的都挺好,而是在中国式礼貌中,对于寒暄的礼貌回应。

  大部分家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矛盾,正如姚晨在剧中所说:家庭关系是最复杂的关系。这些矛盾很难解决,于是一家人只能在矛盾下生活,或选择逃避,或选择淡化。总之,矛盾不会消失。

  每个人脱离原生家庭的影响,组成新的家庭,首先做到自知之明,知道自身携带的自私、缺乏自信,甚至暴力等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展开深刻的自我解剖,接受自己的缺点,最后进行刻意修复,成为真正独立的个体。

  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让“都挺好”不仅仅是一句寒暄,而成为都真的挺好的。

  在代代相传中,无数孩子成为父母,对于我们的子女来说,这都是一个新的原生家庭。

  如何帮助子女在成长之路上健康、自信、独立,是父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