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雄狮少年》辱华事件的几点讨论
对于《雄狮少年》辱华事件的几点讨论
1.《雄狮少年》是否辱华
“眯眯眼”辱华的前提是西方傲慢的审美霸凌,底层的逻辑是西方人觉得东方人眯眯眼的长相很难看,借此来达到羞辱中国人的目的,做一个比喻的话,就是上学的时候,外班的同学带着满满的恶意傲慢地说“他们班那个小明长得塌鼻梁,眼睛小的跟耗子似的,贼眉鼠眼一看就不是好人,我看到都快吐了,长得丑还要出来恶心人”,甚至还拉着其他班级的同学一起散布我们班小明“看着就不是好人”的谣言,身为自己班级的同学被这样的恶意中伤,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难道不应该奋起反抗吗?我们应该驳斥这种言论,并保护好我们自己班的同学,而不是说自己对于这位同学敬而远之甚至帮着外班的同学排挤自己班的同学。
理清了这种底层逻辑之后,我们再来看陈漫作品和雄狮少年的区别。
陈漫的行为相当于逼迫着我们班小明穿上破破烂烂的衣服再拉到外班去任外班同学嘲笑。
而雄狮少年在向整个学校里的人来宣扬我们班小明的优良品质,帮助更多像小明一样的人避免被霸凌。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雄狮少年》就不存在辱华,而我们或多或少被西方审美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至于有一部分人认为“眯眯眼”就是不符合主流审美,眼睛大才是主流审美,这里我不做过多的争辩,现在确实很多比如“网红脸”的审美,而主创们提出的去掉滤镜,探索多元审美的尝试,我个人认为是值得肯定的。
2.《雄狮少年》是否在迎合西方审美
我个人认为是没有的。刚刚也有说到,在西方审美里,眼睛大才是美,眯眯眼是丑的,以至于很多邪恶角色比如傅满洲等等都是设计成眯眯眼的角色以打到西方世界丑化中国人的目的,如果主创们迎合西方审美,大可以做成迪士尼风格,主角团网红脸,再让反派角色带上眯眯眼的特征,那样做的话才是迎合西方审美,而雄狮少年显然没有,来自广东小乡村的主角团阿娟阿猫阿狗正是代表着我们身边一些可能长相平平的,而正是通过这部电影使我们看到了像主角团这样的少年身上闪闪发光的人格魅力和不认输的精神品格。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雄狮少年》没有迎合西方审美,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私信我讨论。
同时这几天刷微博和b站也看到有人会说即使不辱华这种人物建模也看着不舒服,其实个人审美也是比较私人的事情,我们理性讨论的前提下可以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会觉得不舒服,会不会是被西方审美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太久了呢?
但是评论里还有人说是宽眼距让人不舒服,身边没有一个人是这样宽眼距的。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三个论点,《雄狮少年》主角团宽眼距合理吗?
3.《雄狮少年》主角团宽眼距合理吗?
个人认为,这种宽眼距在动画电影里,合理!
动画作品中不乏宽眼距的人物形象。动画电影中把人物形象的某一项特征进行夸张化处理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等。
那么为什么没有人问
“大头儿子头那么大,这合理吗?”
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知道是动画片,动画片里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我们也知道是动画片的夸张手法。宽眼距也是《雄狮少年》在人物形象上的一种夸张处理,这个在主创采访中也有提到,是以一部分广东人为原型进行卡通化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广东人当然不长这样。
我觉得大家没必要对着一个已经进行夸张处理的卡通人物上纲上线。今天你觉得宽眼距有问题,明天我觉得塌鼻梁有问题,久而久之,我们的审美就又变成网红脸的天下了
4.《雄狮少年》的评论为什么两极分化
究其原因是无良媒体的“功劳”。
最近节奏最多的就是在b站和微博。
一篇新京报断章取义的新闻摘要的截图,一个不知名公众号写了雄狮少年外国获奖的文章彻底让《雄狮少年》的风评被害。
新京报这个老无良媒体的“镜子说”是很多人怒喷的原因,但真实的采访是主创说照镜子之后对人物形象进行卡通化处理。
不知名公众号发的法国电影节获奖更是无稽之谈,已经有很多人辟谣了我也不再赘述。
而这些不实言论裹挟下的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当然不会对这样一部风评有争议的动画片产生好感。
以至于在b站只要有up主推荐这部电影,评论区就被冲烂,这对于真心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来说真的不敢相信。
以至于央视新闻和吴京的推荐都被人阴阳怪气地嘲讽。一些人发什么回形针也上过央视等等。但央视新闻的权威性显然要比新京报和不知名的公众号的权威性高很多,如果连央视新闻都不相信的话,我认为中国的任何媒体都不值得相信!
我们不能以莫须有的罪名来审视这部《雄狮少年》,他不应该被这样对待。
很感谢能看到这里,如果有不同意见的朋友可以来讨论。也想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思考几个问题
到底是该相信国家的喉舌还是不知名公众号?
到底是谁在用西方审美来审视一部中国电影?
到底怎样做才算不被西方审美绑架,做到真正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