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卫立煌路经延安,毛主席亲自招待,随后他重报“一饭之恩”

  

  1938年春,时任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的卫立煌,来到延安进行了短期的访问。

  卫立煌此行得到了党中央毛主席的高度重视,毛主席不仅亲自招待了卫立煌,甚至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招待小组来负责卫立煌一行的衣食住行,把当时根据地能拿出来的最好的东西都拿出来招待卫立煌。

  

  此举遭到了很多党内同志的不理解,要知道1938年的延安根据地十分贫苦的,连毛主席、周恩来等党的最高领导人一日三餐也不过是粗茶淡饭,而且卫立煌在国共十年对抗阶段一直是“剿共”的主力,是和共产党有血仇的,那么毛主席为什么会作出如此决定呢?

  原因之一:卫立煌是革命的有功之臣

  众所周知,毛主席的胸怀之宽广,少有人能与之比肩。无论是对党内曾有过矛盾的同志,还是曾在战场上围剿过共产党部队的敌人,只要其能够转变思想、并坚定地站在人民的一面和革命的一面,毛主席都会宽恕这个人,不计前嫌。

  而卫立煌则恰恰属于后者,他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是为中国和中国人民作出过贡献的。

  

  卫立煌1897年2月16日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城东郊的卫杨村,父亲是清朝合肥县的一个小公务员,但是时运不济,他的父亲在卫立煌七岁时便因瘟疫死去了,好在卫立煌的大哥也在县上任职,家里日子也能过得下去。

  卫立煌少年时期有幸进入邻村的私塾进行学习,他天资聪颖且十分勤奋,为今后他的事业腾飞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辛亥革命后,革命及民主共和的思想迅速传播,1912年,年仅15岁的卫立煌也接受革命思想,主动剪掉辫子并参加了军事训练,次年二次革命兴起,卫立煌及其大哥积极参与反袁斗争,被袁世凯派兵镇压后,潜回家乡。

  

  1914年,17岁的卫立煌考入了湖北陆军学兵营,在这里卫立煌可谓是如鱼得水,寻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道路,经过一年多的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学习,卫立煌的军事水平可谓是突飞猛进。

  不过结业后的卫立煌不愿意加入腐朽的北洋军队,他转身来到上海希望能够投奔革命党人,期间他参加了“肇和舰”起义,失败后他来到广州加入粤军。

  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就任海陆军大元帅,卫立煌被选派到孙中山的卫队,这段时光对于卫立煌意义重大,在伟人身边的日子里,卫立煌懂得了不少革命真理,形成了坚定的革命信仰。

  

  1918年,卫立煌参加了讨伐段祺瑞的战争,这次战争中卫立煌真正展现了自己卓越的军事素养,在一次夜战中,讨伐军队伍被冲散,危难之际,卫立煌站了出来,他将队伍重新聚集,并奇袭敌人指挥部,战后他升任连长,不久又升为营长。

  此后,卫立煌不断征战,因为其英勇和有奇谋,一路升任至旅长的职位,1925年,他的部队被蒋介石改编,他被任命为少将团长。

  北伐战争时期是卫立煌军事生涯中又一个高光点,在这段时光中,卫立煌跟随何应钦进入福建作战,在永定和松口战役中,卫立煌表现十分亮眼,他指挥有度、善用奇谋,在较短时间内便击溃了周荫人部,战后他升任师长。

  

  平定福建后,卫立煌率部北上浙江,与孙传芳部进行直接作战,这场战斗卫立煌同样展现了极强的军事能力,在他负责的攻击部分,进攻的十分顺利,为战胜孙传芳部立下了汗马功劳,1927年9月,北伐军成功光复南京,卫立煌部奉命驻扎南京近郊。

  1927年8月,孙传芳重振旗鼓,反攻南京,并抢占了重要战略地点龙潭车站北侧高地。

  卫立煌率部第一个赶到这里,他没有多少犹豫,立刻指挥部队进攻,他的部队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极强,在经过六个昼夜的激战后,竟然以弱胜强击溃了孙传芳部。

  战后他升任第9军副军长兼第14师师长,后又被任命为南京卫戍副司令。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卫立煌将军不仅是国民党的一员虎将,更是一个拥有革命精神、真正继承孙中山遗志的革命者,而这样的将军,虽然与中共在政治理念上有所不同,但终归与共产党人有着某些方面的共同之处,中共方面往往是比较欣赏的。

  原因之二:卫立煌在抗战初期十分支持中共

  说起卫立煌和中共的关系,其实是比较复杂难言的,他在初期一向坚守“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句话,因此他在被蒋介石收归麾下后,迅速相信了蒋介石对共产党员诋毁的那套说辞,并在蒋介石的命令下参与了很多反共、“剿共”的事情。

  1932年五月,蒋介石再次组织兵力,对中共鄂豫皖根据地发动大规模围剿行动,本次围剿军共调集26个师又5个旅,约30万人,分兵三路进攻鄂豫皖苏区,卫立煌被任命为中路军第6纵队指挥官。

  

  8月卫立煌率部进攻黄安,与红军主力遭遇,这次战斗使很少吃到败仗的卫立煌吃了一个大亏,在红军的伏击下,其麾下第十师受到重创,也让他第一次见识到了红军的战斗力。

  除了卫立煌的第六纵队外,其他进攻苏区的也先后遭遇了挫折,为此蒋介石大怒,他命令各纵队共同进攻鄂豫皖苏区的军政中心金家寨进攻,许诺谁先占领就以谁的名字命名该地。

  这次进攻被卫立煌拔得了头筹,九月份他率领第六纵队,通过山间小路奇袭银山银山畈,越过大别山北部的蒙家山,与红军交战后进抵汤家汇,用红军得胜的方式给予红军一个重创,不久,红军为保存力量转移,卫立煌部趁势一举占领了金家寨。

  

  这一战使卫立煌名声大噪,战后,蒋介石果然信守承诺将金家寨及周围大片土地合并为县,并将其命名为“立煌县”,并任命卫立煌为“鄂豫皖边区剿匪总指挥”,对其器重程度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由此可见,卫立煌曾经是十分反共的,他的手中沾染着许多红军的鲜血,他曾给予中国共产党及红军以重创,可就是这样的卫立煌却在不久之后对于共产党的看法发生了很大改变。

  1936年12月,蒋介石前往西安,督促“剿匪不力”的张学良、杨虎城加大剿共力度,为此,蒋介石调集了陈诚、卫立煌等人集结于西安,准备一起给张学良施以压力。

  

  可蒋介石万万没想到的是,此时的张学良、杨虎城二人早已萌生了逼蒋抗日的想法,12月12号,此次兵谏开始了,张学良、杨虎城二人的卫队迅速抓捕了蒋介石等人,前来此处开会的卫立煌等二十多位国民党高级将领也同时被扣押。

  在其被扣押期间,整个中国的重要人物都为此次西安事变奔波游走,其中中共派出了以周恩来为代表的调停团队,在整个事变期间共产党人都紧紧站在了民族大义的一面,不仅未主张杀掉和其有血海深仇的蒋介石,而且希望西安事变能够得到和平解决,以不危害大局。

  最终在共产党的调停下,西安事变得到了完美解决,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这件事情给了卫立煌很大触动,他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责任感的政党,是真真正正为国家着想的政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卫立煌又拥有了更多和共产党人接触的机会,彼时日本军队来势汹汹,整个华北地区成为了抗日的最前线,而华北地区又是与中共的陕甘宁接壤的位置,其重要性不可言喻。

  为此蒋介石直接把卫立煌调来担任第十四集团军司令,主要负责华北地区的防御,而八路军则恰恰在抗战最开始属于第十四集团军的战斗序列,不久,卫立煌就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八路军又被划分至第二战区战斗序列。

  卫调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后,也是如此。

  

  在蒋介石看来,这样的安排是极好的,因为卫立煌是一员难得的虎将,他能打仗且革命意志坚定、又是“剿共”的老手,派他负责华北前线的军事,一来可以很好的防御日军的侵袭,二来可以防止共军的急速扩张,甚至在必要时期可以派卫立煌的军队直接进攻苏区,彻底覆灭中国共产党。

  可蒋介石这次的如意算盘却打错了,卫立煌是一名虎将不假、曾经卖力地剿过共也不假,可卫立煌更是一名坚定的“抗战派”和“革命派”,在抗战时期,他对于任何一支积极抗战的部队都是十分尊重的。

  在他上任初期,他便听闻了八路军在平型关战役以及太原保卫战中的优异表现,在他看来,这支军队曾经在战场上让自己吃过大亏,如今更是直接让日军吃了瘪,是一支真正可靠的能战之师,是一支真正抗战的部队,因此,他心中对于八路军的印象急速上升。

  

  为此他决定好好地犒赏一番八路军,他亲自给军需办事处负责人吴海德致电,顶着压力购置了万元慰问品送给八路军。

  随后,卫立煌开始与八路军展开积极合作,共谋抗战大计。

  1937年10月,此时的卫立煌正在筹划着一场与日军的大规模战役——忻口战役,为了打好这一仗,他经常与彭德怀等八路军领导人协商。

  彭德怀后来在《彭德怀自述》中回忆这段历史说,十八集团军“归卫立煌所指挥,但他又从未指挥过我们”,他尊重各军队的独立自主;而且他不干预、不夺权、不搞“磨擦”。

  

  彭德怀还盛赞卫立煌是“当时国民党中抗战派”。

  除此之外,卫立煌更是在物资上十分支持八路军和共产党,他多次明确表示,凡是抗日的部队,他都一视同仁。

  为此他排除干扰,顶住压力,给八路军调拨、支援了大批武器弹药、食品、服装等军需物资,甚至在他任职期间,八路军士兵每一个人都能领到南京政府拨发的军饷,这是十分难以想象的。

  卫立煌延安行的始末

  综合上文两个原因,卫立煌能够得到毛泽东以及其他中共领导人的尊重也是不足为奇了,可是卫立煌能够完成此次对延安的访问还是在因缘巧合之下才实现的。

  

  原来虽然彼时的卫立煌早已将八路军以及中共视为值得尊敬的队伍,也非常想要去延安和党中央毛主席见一见,可他终究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在那个年代里,任何国民党官员如果和中共交往过密都是会被人打小报告的,因此卫立煌对于延安一直是神往却不可去。

  不过很快一个机会便来到了卫立煌身上,1938年春天,卫立煌及他的卫队被日军拦截于黄河沿岸,进退两难,此时他的秘书赵荣声建议卫立煌率领部队渡河进入陕甘宁边区,既可躲过敌人,又可顺便参观一下延安。

  可卫立煌碍于两派之间敏感问题,还是不敢答应这个提议,随后赵荣声又劝他一定要抓住这个可能是此生仅有的参观延安以及拜访毛主席的机会。

  

  这时卫立煌有些心动了,可还是不敢轻易答应,这时一个助推器恰到好处地送到了卫立煌面前,两天之后卫立煌接到了到洛阳开会的命令。

  他完全可以以节约时间、准时参会的理由,取道延安,延安之行瞬间变得名正言顺了。

  于是,卫立煌将他要访问延安的事情通知了中共一方,毛主席知道后,十分重视,亲自下令要组成一个专门的接待小组,用最高规格接待卫立煌,毛主席深知卫立煌是国军内部高官中第一个到访延安的,此举对于合作意义非凡。

  面对某些同志对于此举的不理解,毛主席还专门解释了很多,将此举的重要性告诉同志们。

  

  1938年4月17日,卫立煌一行正式到达延安。

  令卫立煌十分震惊的是,一向与国民党有嫌隙的中共竟然在延安城外三十里外便开始欢迎他们,“团结抗战”“欢迎卫副司令长官”之类的标语随处可见,而且延安人民早早地便在城外夹道欢迎,可谓锣鼓喧天、口号震天响,此情此景让第一次来到边区的卫立煌等人十分感动。

  进入延安城,到达毛主席接待地后,毛主席亲自迎出门外,与卫立煌等人亲切握手,卫立煌不禁向毛主席感叹道:“贵军在抗战方面做得好啊!此次我等前来,有机会聆听毛先生的政见,深感荣幸。”

  

  主席面带微笑说道:“卫将军是第一位在抗战问题上坚决支持国共合作的战区长官,保卫祖国大好河山不受外敌侵略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合作势在必行!

  随后,主席在延安最好的饭店、用当时延安仅能拿出来的所有好菜招待卫立煌,已经对延安物资匮乏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的卫立煌何尝不知道毛主席这是把最好的都拿出来了,他十分感动,连连道谢。

  宴后,卫立煌又参观了抗战军政大学,并发表了演讲。

  晚上,他在毛主席的陪同下,观看了盛大的欢迎晚会,次日卫立煌一行离开延安,滕代远在毛主席的指示下,送别卫立煌一行三十里。

  

  卫立煌重报“一饭之恩”

  主席的热情招待终究得到了回报,在更加了解八路军与中共情况后,卫立煌下定决心对中共和八路军加大支持力度,在这次访问延安之行不久,他一次就拨给八路军子弹100万发,手榴弹25万颗。

  当时有人顾虑数目太大,不敢下发,卫立煌就亲自做工作,直至这批重要物资被送到了延安。

  这批重要物资的到来对于当时的八路军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其意义不可谓不大。

  除此之外,卫立煌还在后面多次顶住国民党上层及蒋介石的压力,拒不执行对八路军和中共的遏制政策,即使实在顶不住压力时,他也往往会用谈判的方式,和平解决与八路军及共产党之间的矛盾,八路军能够在抗战时期迅速扩张,是有卫立煌的一份功劳的。

  

  也因如此,卫立煌受到了蒋介石的猜忌和其他国民党高层的排挤,不久他被调离华北,并逐渐被蒋介石弃用,直至解放战争时他才被重新启用,不过此时卫立煌早已和蒋介石离心离德,辽沈战役不久便在二人的矛盾中以国军的失败告终了。

  此后,蒋介石直接关押了卫立煌,直至李宗仁上台后才重新释放了卫立煌,卫立煌在自由后决心彻底脱离国民党,携妻子离开了大陆。

  解放战争后,卫立煌夫妇一直居住在香港,但一直关注着大陆的情况,在得知新中国成立后,他亲自给毛主席写了一封贺电,表现了自己的喜悦之情。

  

  1955年,他在党中央的安排下,重返大陆,并受到了党中央的热烈欢迎,随后他被委以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要职。

  1960年,卫立煌病逝,毛主席等人纷纷前来吊唁,规格之高,当时少有,在一片光荣中结束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