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八佰》想到的一系列问题

  由华谊兄弟投资,管虎导演的电影《八佰》即将于2020年8月21日全国公映。这部电影主要描写了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1营400余官兵,在国军主力撤离上海市区后,孤军留守四行仓库,抵御日军进攻的故事,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四行仓库保卫战,这还得从淞沪会战说起。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华北驻屯军2万余人在司令官香月清司的指挥下向宋哲元第29路军10万之众发起进攻,相继占领北平、天津、保定等华北战略要地。此时,根据中日之间1932年签订的协定,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市没有中国军队正规作战部队驻扎,却驻有3000人左右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官兵。由于上海毗邻南京,这一防御真空对国民政府首都构成严重威胁。故蒋介石提出淞沪作战构想: 1.以海军自沉舰艇封锁长江江阴航道,困日本第三舰队主力于长江狭窄江面,聚而歼之。2.以精锐德械第87师、88师、36师隐蔽开进至上海郊区,交由第9集团军司令兼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指挥,辅以野战重炮兵两个团(装备德制150毫米重炮)、航空兵部队,围攻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力求全歼该敌。即使全歼不成,也要将敌赶下海。总而言之一句话:以重兵围攻,清除上海的日本作战力量。作战行动定于1937 年8月13日开始。无奈情报泄露,在长江江面的日本海军舰艇在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指挥下逃至外海,转向上海方向助战。驻扎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也加强了防御,补充了1000余侨民协助作战。

  此次作战,国民革命军集中三个师围攻3000余日军,兵力明显占优。蒋介石力求速战速决,迅速拔除京沪杭地区日军据点的想法无疑是正确的。而日方劣势在于兵力薄弱,优势在于拥有经营多年的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工事坚固。同时,停留上海外海的日本海军可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日军的另一个优势是掌握海上机动权,可随时抽调陆军主力,通过海上运输抵达上海战场,支援上海驻军。一旦日军支援到达,国民革命军的突袭战就会演化为消耗战。以农业国中国与工业国日本拼消耗,以国民革命军血肉之躯对抗日军飞机大炮,结局不言自明。所以,整场会战的关键在于张治中的87师、88师等部能否赶在日本陆军主力到达之前,一鼓作气,迅速歼灭上海这3000多敌人。而国军恰恰在“一鼓作气” 上出了大问题。

  8月13日,张治中指挥所部按计划向位于虹口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发起进攻。直至8月23日日本陆军主力抵达上海战场,国民革命军共进行了10天的大规模袭击。史称“十日围攻”。若连续进攻,顽强作战,以如许大兵团围攻3000多日军,迅速解决战斗是有希望的。而问题恰恰出在统帅蒋介石身上。“十日围攻”期间,蒋介石还对国际调停抱有幻想,三次下令张治中停止进攻,严重挫伤了前线士气。最主要的,给了被围日军嘴息之机。

  8月15日,裕仁天皇批准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作战计划,抽调陆军第3师团、第11师团共3万余人组成上海派遣军,由陆军大将松井石根统一指挥,增援上海战场。力求歼灭上海地区的中国军队,夺取上海。8月23日,在以长门号战列舰、陆奥号战列舰为首的庞大舰队掩护下,增援日军在上海市区北部的吴淞口登陆,由北向南攻击中国军队,形式陡然逆转。

  此时,消灭日本海军陆战队的任务已不可能完成。甚至守住上海也已不可能。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白崇禧、陈诚等建议蒋介石放弃上海,组织部队有序撤退至国防线抵抗日军,并准备进行南京保卫战。“国防线”是指在1932年之后,国民政府在德国军事顾问的指导下,在上海和南京之间修建的以钢筋水泥碉堡为主的永备工事。包括苏嘉线、乍平嘉线等。这一系列筑垒地域也以德国驻华军事总顾问冯.塞克特将军命名,称为塞克特防线。冯.塞克特在一战时期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一战结束后,任德国国防军总司令,是德国10万陆军的创始人。后到中国,任蒋介石的总军事顾问。蒋介石第五次“围剿”红军使用的堡垒推进战术,就是他提出的。

  在日军增援到达后,放弃上海,退守国防线的意见无疑是正确的。上海战场狭小,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同时,临江靠海,利于日本海军发扬火力。退守国防线,不仅能凭坚固工事杀伤日军,使部队免遭日本海军重火力打击。更重要的是,此时国民革命军的损失还不是很大,各部队建制完整。果断撤离上海,留下的是有战斗力的部队。但蒋委员长不这么想,他认为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在上海打,能打出国际效果,促使帝国主义列强调停。委员长对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国际洞察力很自信,命令连续向上海增兵。不仅他的嫡系填了进去,各地方军阀部队,包括川军、滇军、桂军、黔军、东北军、粤军也轮流往里填。打到最后,桂系廖磊的6个师被全部打光,川军杨森第20军打的还剩下一个团。东北军第67军大部阵亡,军长吴克仁殉国。老蒋顺势取消了这个军的番号,剪除异己!你说骚不骚?国民革命军70万部队云集上海,30万人伤亡。时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曾哀叹:“淞沪这个大战场,像一个沸腾的大水锅。 部队填进去,就没了。”后勤保障也是问题,据率部与日军麈战于罗店、宝山的时任18 军军长罗卓英回忆,当时参战部队都是饿着肚子作战。因为炊事班不敢做饭,只要开火做饭,一冒烟, 日军炮弹就会袭来,炊事兵立即葬身火海。最后没办法,炊事兵只能午夜做饭(午夜火炮打不准),凌晨突破日军火力封锁将食物冒死送上前线。士兵们吃顿早饭,打一天,炊事兵伤亡惨重。当然老蒋是不在意士兵死活的,反正国民政府根本没有建立起兵役登记制度,国民革命军主要的兵员补充靠抓壮丁。死光了,接着抓便是了。

  国军战线彻底崩溃的时间是11月份。10月9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决定抽调陆军第6师团、第18师团、第114师团、第35独立混成旅团共7万余人组成第10军,由柳川平助中将指挥,与松井石根指挥的上海派遣军合并为华中方面军,松井石根任方面军司令。11月5日,第10军主力在上海南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由南向北攻击中国军队,与前期在吴淞口登陆的日军形成南北夹攻之势。此时,集中在上海的国军主力陷入日军钳形包围,有全军覆没的危险。11月8日,蒋介石终于命令参战部队向南京、嘉兴方向撤退,固守国防线。但此时,各部队基本损失过半,军心涣散,又没有详细的撤退计划。大撒退变成了大溃败。各部蜂拥向南京、嘉兴方向溃退,秩序大乱,不能组织有效抵抗。溃军直接越过了国防线,一直逃至南京。国民政府重金打造的塞克特防线,变成了摆设。在撤退途中,又有10万部队被日军消灭。淞沪残兵败退至南京,已经基本丧失了作战能力。主力部队的重大损失,为南京保卫战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

  日军方面,11月7日,陆军参谋本部向华中方面军下达“临参命600号(统制线)”命令, 要求华中方面军不得越过苏州-至嘉兴连接线以西行动,不得进攻南京。该命令遭到松井石根强烈反对,他认为溃退国军已经丧失作战能力,华中方面军可轻松夺取南京。因此,他擅自命令第10军越过统制线,向南京方向追击国军残兵。随着战事发展。12月1日,日军大本营同意松井石根主张,正式下达 “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协同海军夺取南京。淞沪会战至此彻底结束,南京保卫战开始。

  事实证明松井石根是正确的,日军攻占南京,只用了10天。

  纵观淞沪会战全程,蒋介石始终对国际干预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种幻想严重干扰了国民政府战略决策。20世纪30年代,正是西方列强绥靖政策盛行的时期,西方大国怎么肯为了中国与日本摩擦?另外,列强从来都是见风使舵,帮助更有力量的一方。你在上海拿人海填火海,伤亡惨重,连基本部队都要打光了,列强更不可能对中国提供实际援助(实际上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只有社会主义苏联以战争物资实际援助了国民政府)。白崇禧评价蒋介石的军事水平“也就能当个营长”,还是很准确的。由蒋委员长指导下的一幕幕战争闹剧,在接下来的抗日战争,特别是解放战争中频频上演。直到他到台湾当岛主,才正式谢幕。

  四行仓库保卫战是淞沪会战中的一次小规模战斗。 1937年 10月26日,国军守卫上海市中心闸北区(现与静安区合并)的作战日趋艰难。蒋介石命令部队放弃闸北,向上海市西郊转移,继续抵抗。同时要求时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向第88师师长孙元良传达该部不得撤退的命令,计划留第88师继续在闸北打游击。孙元良当即表示反对,认为这种牺牲没有意义。孙元良这位国军名将,毕业于黄埔一期, 人称“飞将军"。他得此威名的原因和李广不太一样,他是因为跑的快。以下是他的光辉战绩:1926年蒋介石率部讨伐北洋军阀孙传芳,孙元良任第1军第1师第1团团长,是嫡系中的嫡系。该团守卫南昌期间遭孙传芳部队反扑,孙元良作为团长,立即丢弃部队逃跑,这是第一跑。 淞沪会战失败后,孙元良率88师撤退至南京,参加南京保卫战。该师任务是防守南京制高点雨花台。在所部官兵还在雨花台与日军麈战之际,他又擅自率领师部脱离部队,意欲逃跑。被宋希濂第36师督战队用机枪“请”了回去。为了逃命,孙元良电话通知88师余部见机行事,而后擅自脱离部队,花重金买通南京妓院的老鸨,躲到青楼里(孙师长是秦淮河的常客)。后拉贝得知孙元良躲在南京的难民营中,亲自将其接到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顶层的密室中居住。1938年3月,他跑到了武汉,可惜88师余部,在师长失踪后群龙无首,大部被日军俘虏,惨死于屠刀之下。孙将军倒是挺长寿,活了他妈100多岁。这是第二跑。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此时的孙元良已升任第16兵团司令官,在刘峙的徐州“剿总”麾下。越逃跑,越升官,就问你服不服。随着黄百韬集团被消灭,“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率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放弃徐州,向西南前进解救被围的黄维兵团,结果自己被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围困于陈官庄。这时候,孙元良的逃跑基因又发动了。杜聿明原定计划是三个兵团分三路突围,他怕杜聿明变卦,命令部队关闭电台,切断电话线,不与杜聿明联系。后化装成农民,又一次脱离部队,跑回南京去了。据说南京当时以为他已经和邱清泉一样为党国“尽忠”,正在他家给他开追悼会。结果这老哥笑呵呵的回家了,把哀悼他的人们吓了个半死。这个孙元良,北洋军、日军、解放军都抓不住他,惜命如金。让他率部留在闸北与日军周旋,怎么可能呢?他命令88师524团1营400余人留下来与日军作战,自己撤往上海市郊。

  这个营的营长叫杨瑞符,但孙元良觉得他的官太小了,委座的脸上不好看。就指示中校团附谢晋元也留下来,抵抗日军,战场选在四行仓库。这个位置选的非常刁钻,四行仓库是四个银行共同储存抵押物的大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河对岸,就是英军驻守的公共租界。仓库右侧是新垃圾桥,与租界相连。该仓库高达25米,是一座钢筋水泥建筑,墙体厚实,异常坚固。同时,由于背靠租界,日军不敢使用重炮轰击,也不敢发动空袭。如果不小心炮弹、炸弹飞到公共租界里去,那就炸到了英美的地盘,日本人当时还不想得罪英美。正因为如此,10月26日,进入闸北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土师大队在进行了小规模的试攻后,判断出该仓库的中国军队规模很小。随即三面将这个仓库围住,开启了吃瓜模式,不时放一放冷枪冷炮。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有人说四行仓库是绝境。但事实不是。日军并没有封锁四行仓库与租界沟通的新垃圾桥,租界里进仓库慰问,甚至后送伤员都畅通无阻。后来谢晋元所部也是通过这座桥撤退到租界去的。但是壮士们不知道日军会使用什么手段对付他们,他们的勇气还是很可嘉的。战至11月1号,该部放弃仓库,撤退至公共租界,被英军缴械,关进集中营。四行仓库保卫战即告结束。是役,国民革命军阵亡10余人,伤30余人(不少是过新垃圾桥撤退时被日军冷枪击中)。战果如何呢?孙元良在晚年的回忆录中称击毙日军200余人,但此人劣迹班斑,说出的话大概率是扯淡。根据日军战报,整个闸北追击战(此战包括袭击四行仓库的行动)日军共42人受伤,其中3人重伤。后重伤者里有一名叫田中士陆的海军少尉不治身亡。如果整个闸北追击战日军伤亡均是四行守军造成的,那么可以说,“八佰壮士”共击毙日军1人,击伤41人,这是最大战果。集中营里的壮士后来出了叛徒,被敌对势力收买,杀害了谢晋元。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对美英宜战。日军开进租界,将杨瑞符营余部全部俘虏,大部分人转到南洋做苦力。抗战胜利后,活着回来的只剩100人左右了。

  说回电影《八佰》,我们要抱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拍摄反映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文艺作品呢?我觉得一条原则,就是实事求是。我们不能把丧事当成喜事办。纵观淞沪会战的整个过程,两个字就可以总结:“窝囊!”,有人提出正确的战略方针不去执行,一味迷信英美的干预。结果英美干预没来,自己的大量部队喂了日本海军的舰炮。进攻没有进攻的章法,撤退没有撤退的章法。10天首都丢失,30万军民被敌屠杀。还搞出四行仓库保卫战这种迷之操作,实际并没有取得任何预想的效果。我看了管虎拍摄的《八佰》预告片,内容似乎很有问题。对四行仓库保卫战的过程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加工”。这个电影我肯定要去看的,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到底什么成色,看了才知道。另外,现在的影视作品在描写国民党抗日时总爱表现国军牺牲之惨烈。确实,国军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牺牲都很惨烈。但我们不能用国民党抓来的壮丁牺牲之惨烈来证明国民党高层的抗日贡献。为抵抗日军而牺牲的普通士兵值得任何中华儿女尊重。但以蒋介石、孙元良等为代表的无能统帅、无能将军必将被永远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我们需要对中国近现代史形成一个基本的历史观,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是一个腐败无能、反人民反革命的政治集团。国民党类似帮会,蒋介石集团不过是其中势力最强的一支罢了。国民党军队总的来说不是一支现代军队。封建等级现象严重,组织涣散,纪律废弛,作战能力不强。形成了这样基本的历史观,你才可能不会被个别零碎的历史片段欺骗,形成错误观点。

  2020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