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豆瓣评分最高的华语电影(建议收藏)

  1. 阳光普照

  

  影片简介:平凡的一家人阿文(陈以文 饰)和琴姐(柯淑勤 饰)育有两个儿子,叛逆的小儿子阿和(巫建和 饰)与好友菜头(刘冠廷 饰)砍伤人进了少年辅育院,但阿和的女友小玉(吴岱凌 饰)却带着身孕来家里…琴姐不顾阿文反对,将小玉留下来照顾。此时,被砍伤者家属也来找阿文求取巨额赔偿,阿文受不了总是带来麻烦的小儿子,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资优生大儿子阿豪(许光汉 饰)身上,却不知道温暖善良的阿豪心中也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影片评价:该片中失职的父亲逐渐意识到身上的责任,以摧毁他者家庭根基与性命的方式,切断牵引自己家庭滑向深渊的外力,但他的行为并非由以牙还牙或人性本恶决定,而是社会层面的人际情感交流模式出现断裂,家庭对外的社交功能日益萎缩的结果——家庭或个体蜷缩在各式各样的楼宇自成一体,是许多城市的基本景观。由此导致的父亲形象,与传统认知里一家之长的男性威严或者身挑重担相距甚远,而由父亲主导,关联两起死亡事件的亲子关系,则是钟孟宏在过往作品里有关家庭、亲情等未竟话题的延展探讨。钟孟宏虽然让在台湾电影中经常失语甚至干脆缺席的父亲有了显眼的位置,设下的家庭内部交流地带却异常狭窄

  2.一秒钟

  

  影片简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看电影是人们重要的精神享受。西北某地,没赶上场次的张九声(张译 饰)悄悄从农场溜出,就是为了看一场电影,那是一盘宣传性质的新闻胶卷带,他相信在那盘胶片中有他已经去世的女儿的“一秒钟”影像。为了找到这胶片,他开始疯狂起来。在追寻电影的过程中,他偶遇了想要胶片的刘闺女(刘浩存 饰)以及放电影从未失误过的范电影(范伟饰),因为一场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影片评价:映后有观众问导演,为什么张译不直接去找女儿,而是从胶片里找?张译笑着看着导演,导演犹豫的看着张译,我做为主持接了句映后我告诉你,然后每一场我都当作彩蛋告诉观众,甚至在这条短评里。是的,女儿其实死了,据说是为了争着当先进。但创作者没法告诉你,只能观众从细节里去揣摩。“被迫”弱化这个设定后,整部电影的情感削弱了太多,观众甚至很难代入张译作为父亲对女儿的那种极端思念之情。电影的每一个人的行为动机结合时代背景来看,都是让人唏嘘的。这也正是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而做为感受到导演这份表达的观众,最好的方式,就是给予更多掌声。

  3.气球

  

  影片简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计划生育政策轰轰烈烈推行贯彻之时,再生就会被罚钱,而且家里养三个孩子已经十分吃力了。卓嘎去镇上的诊所和女医生要避孕套,但是避孕套被两个小儿子当气球吹着玩,被达杰看到对两个儿子一顿骂。可是两个小孩子并不懂父亲为什么责骂他们,一偷再偷,吹成气球和小伙伴互换了口哨。藏区人民多保守传统,哪里能见得小孩子公开玩避孕套。小伙伴的父亲上门来兴师问罪,和达杰大打出手。

  

  暑假到了,卓嘎出家的妹妹卓玛去镇上学校接大侄子回家过夏天,却发现自己曾经的初恋情人在学校当藏语老师。老师对卓玛念念不忘,把两人当年的恋曲写成小说出版。而且把小说送给卓玛,希望可以澄清两人间的误会。卓嘎对当年破坏自己妹妹清誉的藏语老师恨之入骨,一听说这事儿就立刻要把小说烧了。卓玛虽然出了家但是尘心未断,不顾危险从火堆里救回了小说。卓嘎苦劝无果,便在藏语老师找上门的时候谎称妹妹已经回到寺庙,把书硬还给了老师,让这对苦情人彻底断了联系。

  达杰带着大儿子出门还借种公羊时,父亲突然去世,悲痛欲绝。葬礼过后没多久,卓嘎怀孕了。迷信的达杰认为这个孩子是父亲转世,坚决不许妻子引产。可是现实坚硬,政策的贯彻、经济的压力、生育的痛苦、教育资源的匮乏等等,让卓嘎实在不想生第四个孩子了,原本恩爱的夫妻俩之间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影片评价:气球是避孕套、是海报上女人的胎腹、是无拘无束飞升天空的红色“精子”。这三重矛盾的隐喻总结了全片的主题,象征了性欲的牢笼、生育的载体、生命的起源。 女性在这过程中承担了关键又次要的作用:她们是佛教预言投胎转世的母体,受宗教之制;也是性欲涌来肌肤之亲的客体,受男性之占;更是计划生育严苛处罚的对象,受国策之惩。这种在教法与人性夹缝里生存的女人,表面主动 实则被动,导演很聪明,用了尼姑这个在“情与戒”之间徘徊的角色来对照,彰显出矛与盾。 梦境里有不少镜面 水面映照的镜头、以及超现实的镜头,摄影都很棒。

  4.八佰

  

  影片简介: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杜淳饰)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 。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 。“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影片评价:《八佰》的整个制作,整个视觉效果放在战争片中应该可以算一流水平了。可以展现管虎功力的镜头很多,我印象比较深的镜头有:开篇的大镜头,田野里的四行仓库,战火通过长烟和废墟给带了出来,一举奠定本片的基调。四行仓库的大航拍,从苏州河英美租界转向仓库这一侧,一边是歌舞升平,一边是战火不停。

  充斥在全片中的战斗场景,也被管虎拍出了一股凶狠劲儿,甚至是隐隐约约的爱国主义。

  本片没有绝对的主角,每个人都分配了相当多的任务,主要目的是展现抗敌的这些人的心态变化。这种形式诺兰曾经在《敦刻尔克》里用过,不过没有用得很好。

  战场上,我始终不相信每个人都能抱着必死的决心去战斗,一定有人害怕,有人逃避,有人去当汉奸,命就只有一条,选择生或是选择死在战争年代一不小心就是大是大非的问题,非常考验信念。

  片中姜武饰演的老铁和张译饰演的老算盘就一直在逃避,他们贪生怕死,苟且偷生,也有如很多不知名的军人绑着炸药包跳下去同归于尽。为了让群像戏发挥得更好,导演找来了一堆还算比较知名的演员来带领观众走进战场,比如李晨、杜淳、黄志忠、王千源、欧豪。不过让我觉得惊讶的是居然找来了魏晨和俞灏明,更加不可思议的是魏晨在这里居然还有点演技,一点都没怯场,俞灏明也表现得相当稳。也许《八佰》就像导演所说,影片不以故事为先,而是以人物为先,推动故事前行的是情绪。《八佰》没有主要演员,只有一群个性迥异的群演,其真正主角是一种民族精神,淋漓尽致诠释了中华民族绵亘5000年的根源

  5.热带雨

  

  影片简介:从马来西亚移居新加坡的阿玲在一间高中担任中文老师。她的家庭生活让她倍感沮丧:公公因为瘫痪无法说话,丈夫对她也日趋冷淡。夫妻二人多年来一直尝试怀孕,但情况一直没有得到好转,丈夫的不闻不问更让她感到孤独。伟伦是阿玲的一位学生,他通过中文课对老师产生了某种不可名状的情愫,两人的关系随着阿玲给伟伦的课外辅导产生了变化……

  

  

  影片评价:作为一部华语社会的家庭伦理剧,《热带雨》在处理方式上选择了情绪积累,情绪转移和情绪爆发三个阶段,是目前华语电影中少有的在家庭关系中处理情绪的影片,这也给了很多青年导演以启示——不是靠着青年的堕落、放纵来表达情绪,而是通过人物关系,通过身边观察到的家庭关系来建构情绪。

  《热带雨》延续了华语电影中社会伦理情节的传统,并且做出了很大程度的时代变奏。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郑正秋就开创了中国电影的伦理情节剧的传统,从《劳工之爱情》到《姊妹花》,讲述了时代变革年代中最动情的中国故事,到了《一江春水向东流》则将中国电影的伦理情节推行高潮与顶峰。

  影片的海报即是以阿玲和伟伦在雨中相拥分手的情节剧照而设置,这让我们想到了李安导演的《饮食男女》,通过郎雄扮演的父亲味蕾失而复得,展示家庭关系的冷漠破碎与复归。

  6.金都

  

  影片简介:《金都》以坐落于太子的金都商场为背景,商场以售卖廉价婚礼商品闻名,电影的主角莉芳在商场的婚纱租赁店工作,与另一婚礼摄影店的年轻东主Edward拍拖七年,Edward被视为莉芳的白马王子,结婚似是迟早的事,但原来莉芳有个不能结婚的秘密。

  「婚姻」一直被描绘为爱情的大团圆结局,三十开外的女性除了结婚生子,似乎没有出路。电影以太子的平民化婚庆圣地金都商场为背景,三十多岁的婚纱店员为了应付男友催婚,逼于处理早年为钱假结婚的烂摊子。每天都离不开婚嫁话题的她,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路向?

  

  

  影片评价:香港电影《金都》自从去年金马奖入围(提名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最佳新导演)开始,就一直是我期待的港片新作。它在今年上半年举办的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斩获新晋导演及最佳原创电影音乐两项大奖,而后在香港上映取得517万港元的不俗票房,口碑亦是不甘示弱,持续走升。流媒体上线之后流出的「资源」使得内地影迷有机会观赏到这部电影,导演黄绮琳在豆瓣和Facebook上发动态,称喜欢/不喜欢她的作品的都可以在看完之后通过PayPal给她打钱,返一张电影票。

  《金都》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它提供的「临场感」,配合自然的影像风格透出的是导演生活化的观察,声音和灯光设计的在场感非常强烈。看完之后,我仍然会被太子区金都商场那片投影在卧室的红紫光和香港街道标志的交通信号灯发出的「哒哒声」包围。

  黄绮琳透过《金都》表达的是对当代都市年轻男女婚姻现状的思考。就像片中莉芳对好友的发问:「你觉得是不是只有事业有成,或者同性恋的女生才不用结婚?」在香港,有无数像莉芳一样的处在三十岁这个年龄段的女性被裹挟进婚姻,很多时候,她们的选择并非她们自己想要的。就好像结婚这件事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只有组建了家庭,你才能被这个社会当作一个「正常人」认可、接纳。对此,黄绮琳说:「我自小居住太子区,家就在金都商场对面,小时候经常看着商场玻璃橱窗的婚纱,幻想结婚的模样,心想着身穿一袭婚纱,应该会挺美的。长大后,身边的朋友开始结婚,要为她们当伴娘,听到她们不少与男朋友、男朋友家人吵架的故事,写剧本的时候我刚满三十岁,妈妈每天催我结婚,觉得我嫁不出去,逐渐让我觉得结婚是很蠢的事。甚至抱着想拍一部大家看完都想离婚的电影的心态去写剧本。

  7.叔·叔

  

  影片简介:计程车司机柏(太保饰演),以及退休单亲爸爸海(袁富华饰演),即使大半生受尽传统社会的规范与约束,两人仍对多年来努力建立的家庭为荣。不过,两人没料到能在人生的最后这段路上,与彼此邂逅…。

  柏与清(区嘉雯饰演)结婚45年,育有一子一女,可谓上一代传统香港人眼中「幸福家庭」的典范。海的太太早年离他而去,与儿子永(卢镇业饰演)相依为命。虽然海与儿子一家同居,却无法感受到家的温暖。而柏与海迟来的相遇,也翻搅起两人尘封心底的爱慾。面对「爱情诱惑」与「社会道德价值」的拉扯,以及内心「原始慾望」跟社会传统「幸福家庭」的抉择。

  

  

  影片评价:可以说是近五年来最好看的华语同志电影,细腻之处可见一斑。老年同志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迷茫与失落,没有人知道三十年后的我们会过得怎样,我们将是脱离家族式养老的第一批同志。本片为我们呈现的刚好是上一代老年同志,他们在婚姻和子女间妥协,面对同类与欲望的隐忍,在社群和社会之间寻找和解,在病痛与衰老前相互守望与豁达面对,这是一代又一代同志群体的现状与无奈。同志浴室里的几场戏简直看得我老泪纵横,那是最真实与温情的我们,只有那一刻我们的欲望与生命重合。电影最后升华主题,一辈子为别人而活,老了总要面对自己,同志身份永远是我们的根。这也是我们要支持香港电影的原因,虽然他们日趋弱势,但他们依然在为我们发声。

  8.半个喜剧

  

  影片简介:三个自由浪漫的年轻人,过着各怀心思的人生:有人急着摆脱单身,有人想在结婚前放荡一番,有人想在 大城市站稳脚跟。因为一次情感出轨,三人扭结成了一团“嬉笑怒骂”的乱麻。当各种价值观碰撞在一起, 当一个人需要平衡亲情友情与爱情,他们慌乱的生活,就像是半个喜剧。孙同和多多是好朋友,多多是北京人,孙同是小地方考来北京的。孙同免费借住在多多的公寓里,面临毕业和就业的那个夏天,多多准备结婚,孙同也找到了留北京的工作。可是一个女孩出现改变了俩人的生活

  

  

  影片评价:电影《半个喜剧》用真实的境况打底,年轻人在不同处境下对待理想与现实的态度,在人情社会中的周旋横跳,借着男女主人公的进退维谷叩进了观众心里;影片创作者不靠博出位的装疯卖傻,不靠吸眼球的流量明星,更不靠堆砌网络段子或是仅仅仰仗方言抖落笑料,而是用严谨工整的剧本、精湛到位的表演,认真讲了个好故事

  全片的核心喜剧技巧是错位,很小品(还真就请来了海燕)。影片有意在做强化,来了一连串的误会,并不断推动人物关系的展开。调度也都是舞台范儿的,比较精彩的一笔是眼镜店“以我之身配你之首”的正反打段落。真正提升电影品质的是后面现实部分的讨论。郑多多是世故现实,莫默是理想主义,孙同是夹在两个极端之间的大多数。开头还挺猛的,现实诱奸了理想主义。而从后续剧情看,影片呈现了华语片维度里比较健康的性观念。再值得肯定的是它的“冒犯性”,你臣服于现实,现实就有借口堵你的嘴,直至你敢于向它挥拳。高璐漂亮。

  9.我和我的家乡

  

  影片简介: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定档2020年国庆,延续《我和我的祖国》集体创作的方式,由张艺谋担当总监制,宁浩担任总导演,张一白担任总策划,宁浩、徐峥、陈思诚、闫非&彭大魔、邓超&俞白眉分别执导五个故事。

  

  

  

  

  影片评价:《我和我的家乡》和2019年的《我和我的祖国》相比,该片的“切口”更小了,但不变的还是接地气的表达方式。葛优、邓超、沈腾、王宝强、雷佳音这群“欢乐喜剧人”一出现,观众就不愁没有笑点。“北京好人”张北京和二舅联手上演的双簧、雷佳音“憋”出来的大头、沈腾和马丽之间的“网络延迟”,让影院里充满了快活的气氛。电影里有欢乐,更有感动。正因为有笑有泪,大家甚至都没有感觉到本片的“主旋律”色彩。如此宏大的主题,却没有让影院里的观众感到一丝一毫的枯燥、乏味,这不光得益于主创艺术的表达方式,更体现出中国的文化自信。电影在表达上也没有了生涩和僵硬

  《我和我的家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电影结构。它由5个有“我”及“家乡”元素的小故事串联而成。五个小故事,是思乡之情,也是返乡之旅。表面是引人发笑的轻喜剧样子,深层则是出于各种动机的善意“谎言”,它们给各个故事单元制造冲突和笑点,却又让观众的眼泪频频在笑声间隙流淌出来,构成了节日期间观演观众的感动与欢颜。 该片创作者们敏锐地捕捉到了观众的喜好,没有悬空创作,而是脚踏实地地反映了一系列的社会民生问题。该片选取小人物小视角,立足乡土情结,虽然像个“拼盘电影”,整体的情绪流露却是流畅的,它带给观众的泪与笑,是时代发展的真实折射,也是影片的骨与肉,冲这点而言,该片已经站在了每一个“我”的位置上,让每一个个体观后都有回味和思考

  10.夺冠

  

  影片简介:1980年训练赛,中国女排对战中国男排冠军江苏队,女排负。但那一代女排训练之艰苦,之刻苦,之永不言弃,已跃然银幕。1981年大阪世界杯决赛,中国队对战日本队,赢得了中国三大球第一个世界冠军,宋世雄那铿锵有力、极具辨识度的解说,一下子将观众带回了那个激情澎湃、阳光普照的年代。2008年北京奥运会小组赛,中国队对战当时主教练是郎平(巩俐饰)的美国队,中国队教练(黄渤饰)站在场边,全神贯注,面带笑容。郎平和那一代中国女排在那一刻所经历过的挣扎,令人心疼。2013年,郎平正式再次挂帅执教中国女排,带领着中国女排开启了新的历史阶段。2016年里约奥运会四分之一淘汰赛,中国队对战东道主世界排名第一的巴西队,最终获得了奥运会的金牌。

  

  

  影片评价:《夺冠》用叙事的“真”和修辞的“诚”书写了一场中国女排的奋斗史,心灵史。它以一种集体叙事,唤起了一段温暖而充满力量的全民回忆。影像之下,“女排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在这部更加注重展现女排群像的影片中,观众既唏嘘于这股集体精神的流动与传承,又能清晰地从中看到群体内每一位个体所具有的鲜明特点。

  影片如此“沉浸式”体验,是因为电影通过画面角度切换,通过镜头语言的剪辑,拍出了比赛的激烈和焦灼,带给观众饱满的视听享受。是因为从上万名排球运动员中海选而出的上世纪80年代女排队员,神形兼备。是因为“中国女子排球队”矫健的是步伐,更是带动了观众观影的心情。与其说用“真人”复刻真实,不如说《夺冠》凭借真诚的创作态度和对中国女排真挚的爱,让观众一次次收获感动和振奋,收获光荣与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