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春刀2》超越传统武侠的地方:政治权谋高手崇祯

  政治人物的死亡,不是以他的肉体消灭而终结,而是在他失去权力的那一刻。

  韩信的生命不是终结在未央宫,而是在项羽一死他马上被刘邦夺去军权,由齐王转封为楚王的那一刻;曹魏皇帝曹髦,并非死于率领宫中童仆数百、鼓噪而出讨伐司马昭的时候,早在他被司马昭胁迫跟随司马昭讨平诸葛诞时,他就已经打光了自己最后一张底牌。到了近代,一些政治人物名字在历史中已经彻底已成为了过去式,但在失去权力后人本身确实还继续活着。这也许是现代社会的一个进步吧,政治斗争失败后的角色,不用再像从前一样人头落地、被肉体消灭了。

  《绣春刀》前后两部里,魏忠贤都是一个重要贯穿的政治人物符号。在时间顺序更靠后的第一部中,魏忠贤死于赵敬忠之手;然而他的政治人物生命,却是死在第二部中末尾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将其权利剥夺的那一刻。在绣春刀第一部彻底失去权力之后,魏忠贤就是一个死太监,皇帝想让他怎么死就怎么死,没有权力的魏忠贤,就好像一条拿钱买命的狗;但在第二部也是时间意义的前传中,他仍大权在握,是不可一世声威赫赫的九千岁,杀他,远不是一个肉体消灭的简单程序。

  在温瑞安先生的武侠小说如《杀人者唐斩》以及《游侠纳兰》中,都有江湖义士前赴后继刺杀权奸魏忠贤的桥段。热血,精彩,书很好看,但是其中的政治考量却不太够。

  天启皇帝之时魏忠贤当权,其权势之庞大,不仅仅在于魏忠贤本身,还在于他手下的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这帮人。当时,内外大权全归于魏忠贤,阉官除王体乾等人外,还有李朝庆、王朝辅、孙进、王国泰、梁栋等三十余人,做左右拥护。外廷文臣有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主谋议,称为“五虎”;武臣则有田尔耕、许显纯(田、许这两位也在绣春刀2中露了面)、孙云鹤、杨寰、崔应元主杀戮,称为“五彪”。还有吏部尚书周应秋、太仆寺少卿曹钦程等人,称为“十狗”。又有“十孩儿”、“四十孙”等名号。而做崔呈秀这帮人门下的,又不可胜数。从内阁、六部到四方总督、巡抚,都遍布他的死党。这些人因为都以魏忠贤马首是瞻,合起来就被叫做阉党。再加上朝中一些左右逢源看风头的所谓中立派也和其暗通款曲,其实力之庞大当真是让人震惊。

  阉党的势力庞大,庞大到连天启帝的张皇后,魏忠贤都敢动!他诬告张皇后的父亲张国纪纵奴犯法,然后假传中宫旨意,企图撼动张皇后,天启帝朱由校为他按奴法治罪,并责备张国纪。魏忠贤不满意,又派顺天府丞刘志选、御史梁梦环轮番揭发张国纪的罪状,并说皇后不是张国纪的女儿。正好王体乾危言劝阻,魏忠贤这才罢了。

  当时的信王后来的崇祯想对付的并不是魏忠贤,而是这些势力庞大到足以影响朝局庙堂的阉党。所以,只杀魏忠贤,而不夺其权,毫无意义。就好像东汉末年的王允,诛杀了董卓但是并没解决掉西凉军的庞大势力,反倒惹来了李傕郭汜屠戮京城。魏忠贤的权力集团还在,他手下人多不是傻子,铤而走险,犯上作乱,到时候你一个无权无势才由外地调入北京连紫禁城的路都不熟的外藩小王能怎么办?所以剧中的崇祯是一个权谋高手,他手下养了不少死士、高手,但是他并不去刺杀魏忠贤,而是想着法子制造意外,让当朝的皇帝天启“意外”死亡,这样作为唯一继承人的自己才能顺利继位,当上皇帝。而只有当上皇帝之后,才能真正釜底抽薪地解决阉党势力,解决魏忠贤。

  要捋虎须,就先要先拔去虎的爪牙,没有拔去老虎的爪牙,就去老虎面前乱窜,是作死。政治人物,先要想的是夺取权力而不是杀人,杀人,是权力稳固之后的事,自古帝王,莫不如是。

  有一个诡异的传言,据说崇祯会在最后平反魏忠贤。传言来自于冯梦龙的《燕都日记》: (三月十四日)起复内臣曹化淳,密旨收葬魏忠贤遗骸。化淳昔事忠贤,奏言:“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上(崇祯)恻然,传谕收葬忠贤骸首。

  崇祯在位17年,一共换了14个兵部尚书居然还换了54个内阁大臣,最后导致朝中无亲信,无可用之人。国破后吊死煤山,最后的遗言是“诸臣误我”、“文臣个个可杀”。在崇祯眼里,其实魏忠贤也罢,东林党也罢,皆非私敌,他认定的敌人,一直是都是自己权力的竞逐对手。一个好的权谋高手,并不是一个好皇帝。“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直到生命的最后,玩弄的还是这等权术心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