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诡事录》:3件案情背后,直指人性中的贪痴嗔,讽刺又辛酸

  《唐朝诡事录》讲述了唐朝那些诡异事件与传说,聚集了神魔精怪、幻术道法、奇闻轶事、异域传说、珍禽异兽,令我们看到了唐朝盛世背后不为人知的隐秘角落。

  该剧讲述了8个诡异的案件,狄仁杰的弟子苏无名心思缜密,名门之后卢凌风武功高强,他们不畏强权,不懈努力,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抽丝剥茧,最后令真相一一浮出水面。

  其背后是太子和公主两人之间的权力之争。

  他们看似都是一场权利游戏的棋子,其实真正的原因还是因为人性中的贪念,人无欲则刚。

  其中有三件案子,长安红茶,石桥图,鼍神岛中背后的三个真凶,他们只是被自己心中的私欲迷失了双眼,从而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01长安红茶:为了贪欲罔顾他人性命

  元来本是帝胄之后,贵族出身,苦读十年终于考取功名,成为了一名长安县令,一直兢兢业业,却因为腿有残疾而被滞留长安县多年,而他的政绩却成为别人加官进爵的垫脚石。

  如今他已过天命之年,还是小小的长安县令,所以他不认命,于是便费尽心思研制出了长安红茶,此茶能够迷惑人的心智,令人产生飘飘欲仙的感觉,从而上瘾,以至于被控制。

  此红茶后果令人不寒而栗,更是这种红茶的制作配方太过阴毒,其中有一个原料竟然是新娘的鲜血。

  他们专门残害坐着花轿准备嫁入夫家的新娘子,从这些新娘头顶放血制茶,然后给死者带上方相面具,为她们的灵魂开道。

  说穿了此举只是掩耳盗铃,元来借此来掩盖内心的恐惧感,以为如此一来就不会有冤魂索命,便可以安枕无忧。

  不知道,在每一个午夜梦回之际,他是否会为自己犯下的滔天之罪有丝毫的忏悔之意。或许他的良知早就在追寻名利的途中丧失殆尽了。

  

  当卢凌风责问他,

  “你用无辜百姓的鲜血来制造长安红茶,并高价卖出,令人致幻上瘾,以控制各级官员,为了达到你的目的,令这么多人为你殉葬,你就没有一丝忏悔吗?”

  元来却抱以冷笑,他狂妄道: “以我的才干,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何不可,等我当上20年宰相后,功成身退,再慢慢忏悔吧。”

  他自视过高,论才干他比不上苏无名,他更没有苏无名和卢凌风两人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没有他们那种能屈能伸的胸怀和格局,何以担当宰相一职。

  所以苏无名讽刺他: “以君之满腹之戾气,还想当宰相。”

  

  而那些迷恋上长安红茶的官僚们,他们为了贪恋喝完红茶后带来的快感。为了购买昂贵的长安红茶,他们不惜贪污受贿,以赚钱银两来购买红茶,有人甚至在暗中倒卖红茶来赚取高额差价。

  尤其是掌管长安市内婚嫁的官员温超,他俸禄微薄,为了得到长安红茶,不惜拿婚丧嫁娶的名单换取长安红茶,以之余多名新娘无辜丧命。

  而温超为了能够享用长安红茶,同时将此茶进献给恩师裴坚,以此博得欢心为自己的仕途铺路,东窗事发时,他立马反咬一口,说此茶是裴坚出钱要他代买。

  其实这些人都是为了贪恋口腹之欲,而一错再错,害人害己,他们从受害者沦为了助纣为虐的帮凶,并不无辜。

  《大乘义章》卷五中说: “于外五欲染爱名贪。”意思是众生生活于世间,便产生了色、声、香、味、触等感觉,这些感觉能引起众生的利欲之心,叫做五欲,又因为五欲执著并产生染爱之心,就成为贪。

  02石桥图案:因痴迷而生执念,继而大开杀戒

  张萱名作《石桥图》,描绘了南州四子在风景秀丽的石桥仙境下弹琴品诗,煮茶论道,风雅情趣,令人乐而忘返的美好画卷,此外还有两个小童在下棋,樵夫挑着一担柴经过此地,还有两小童家中的仆人。

  其乐融融,令人心旷神怡。

  《石桥图》画中的意境令世人赞叹不已,痴迷其中,于是有不少附庸风雅的人趋之若鹜,此画的身价一再飙升。

  这本来也无伤大雅,可是有人却因为自己的执念引起了一场祸事,痴迷其中而丧失了本性和良知,实在是令人咂舌。

  南州四子之一的钟伯期患上了咳血症,本来只是一种普通的病症,可是当地医生误诊为不治之症。

  他以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为了死后不在寂寞和孤独,不惜将《石桥图》上的所有人都一一杀死,以便在地下重温画卷上的良辰美景,实在是荒唐之极,心思歹毒。

  冷籍大骂他是疯子,可是钟伯期却面不改色,振振有词:

  “贤弟,我死后,将与你们三人阴阳相隔,我在地下受不了,你们在人间也受不了,所以,我决定将你们三子都带走,我们南州四子在黄泉路上作伴,还可以一起听琴,喝茶。”

  苏无名发出了如此感慨: “石桥仙境太美,奈何人心险恶。”

  

  与其说钟伯期是痴迷于石桥仙境,不如说他是痴迷于名利和人世间的享受,所以做出令人唾弃的罪行。

  侥幸得以幸存的冷籍前来狱中探望钟伯期,他表示愿意捐出全部的财产,用来为南州城老百姓治疗咯血病。

  可惜悔之晚矣,不是所有的过错都可以弥补,逝去的生命已经无可挽回,他必须为自己的错误买单,给逝去的生命一个交代。

  案中另一个人欧阳泉的遭遇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欧阳泉毕生执念就是成为南州五子,却因为商人的身份,一再遭到南州四子的排斥,他却始终锲而不舍,执迷不悟。

  当他看到裴喜君所补的画惟妙惟肖,欣喜若狂,不仅愿意重新花十五万钱买回此画,裴喜君能在原画中补画,以此了其心愿。还表示若能满足自己心愿,他愿意认罪伏法,即便他根本不是真凶。

  案件了结后,卢凌风和苏无名告诉欧阳泉,他虽然是名士所看不上的商人,但这些年他一直默默为南州百姓做善事,在他们眼中,欧阳泉比南州四子更配做名士。并且将《石桥图》原价返还,而裴喜君也愿意帮他补画。卢凌风表示他们日后可效仿竹林七贤,陪他饮酒。

  欧阳泉喜极而泣,不过我觉得这些都是实至名归,虽然他执迷于要成为南州名士,却从来没有泯灭自己的良心,保存心中的善心和善意,所以最后才得偿所愿。

  俱舍论》中说: “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03鼍神岛案:对逆境心生嗔怪,掀起轩然大波

  曾三揖起于微末,苦读诗书,每试皆为榜首,但每次都名落孙山。因此而起愤懑之心,因为他没有门第、相貌丑陋,且身有残疾,背上有个罗锅。故自以为有满腹治国之策却无从施展,只能困于宁湖做一个小小的司仓参军。

  或许他是有几分才干,但是却没有配得上才干的德行,所以才会令他走上不归之路。

  同样怀才不遇的苏无名,立功却遭贬被赶出京城的卢凌风,两人却怀着赤诚之心,将个人的宠辱抛掷脑后,他们破了许多诡异案件,保一方百姓安宁,收获了百姓的爱戴。

  可是曾三揖却无法摆脱心魔,30年以来,他以鼍神现身,就是为了让那些因门荫入仕的官员拜倒在他面前。以此来弥补心中的缺憾,虽然不能以真面目示人,却也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可怜又可悲,更是可恨之极,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犯下累累罪行。

  

  反观褚萧声,年少时候一直寒窗苦读,可是却一直名落孙山。15年前,褚萧声落榜后回到家乡,发现妻子被恶少李鹬J杀,李家买通官府将告官的仆人褚四下了狱,铁水灌入喉咙致其失声。

  可恶的是李鹬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花钱买官,褚萧声得知后,跟随其后,将仇人除去,并且修改高身冒名顶替了李鹬的身份。

  其实他的遭遇比曾三揖更加不堪,却始终保存着初心,他为报仇杀死李鹬,后用李鹬之名为百姓做点事,最后为了揭穿鼍神的恶行而不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最后他的坟墓上也只能留下仇人李鹬的名字,但能用李鹬之名为百姓做点事,也是褚萧声生前的愿望,虽有遗憾,但也算是他得偿所愿吧。

  虽然他的做法值得斟酌,但他依然是一个令人敬重的汉子,受得起众人的敬仰。

  曾三揖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恨,而掀起此轩然大波,实在是罪无可恕。

  鼍本无罪,罪在人心。

  苏无名令顾长史将鼍神岛上众鼍都放生,人与万物生灵自然相处才是天道。

  《大乘五蕴论》中说: “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伤害为性”。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 嗔~又名嗔怒,嗔恚,指敌视,怨愤不平的心态。

  04结语:

  《次第花开》中有这么一句话,令我感悟颇深,

  “拿得起放得下,看破红尘即可获得自在。生而为人,失去即是拥有,与其痴迷于已失去的遗憾中,得不到的未来中,不如活在当下,把握当下的幸福。”

  《唐朝诡事录》这三件案子,充分显示了人性中的贪痴嗔,由此令人迷失了本性,犯下了滔天罪恶,值得我们去深思和感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