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偏置碰撞,为何让汽车厂家“瑟瑟发抖”?到底难在哪里?

  25%小范围偏置碰撞,就是车辆正面25%的面积,与不可变形的刚性壁障发生碰撞,碰撞速度约为64km/h。

  在2012年的时候,美国IIHS正式将25%偏置碰撞,纳入到碰撞测试中。

  

  由于碰撞的角度太刁钻,几乎完美避开了车辆的防撞钢梁和纵梁,直接测试车辆A柱的强度,一旦A柱发生变形或者断裂,车内的生存空间就会受到挤压。

  同时随着中控台与方向盘的位移,安全气囊也无法承载驾驶员头部的冲击力。这就导致很多汽车厂家压力巨大。

  

  2012年第一批参加测试的车型中,只有沃尔沃S60和讴歌的TL通过了这项测试,日系的凯美瑞和奥迪A4都是得到了最差的P评价。之后的几年一直都是最差的。

  

  后来丰田和奥迪对车辆进行了优化,从2016年之后,两辆车的成绩都变成了优秀。

  同时期的福特蒙迪欧、日产天籁、斯巴鲁力狮等车型,这项测试的评分都是良好或者一般,也是通过后期的改进,才慢慢取得了好成绩。

  

  有些人提出25%偏置碰撞,有点过分严苛,在现实的交通事故中遇到的概率比较小,大部分还是以40%为主,所以只要40%偏置碰撞的合格就可以了,没必要要求那么高。

  出现这种这种争论,主要是因为国内的两家碰撞测试机构,中汽研做的是40%偏置碰撞,而中保研做的是25%正面碰撞。

  

  这也就导致,同一款车,在中汽研的成绩非常好,而在中保研却变成了很差。最典型的就是之前的大众帕萨特。

  

  其实,25%碰撞在实际交通事故中,大多出现在两车对撞、撞树或者撞到柱子上,概率只有1%。但是一旦发生了事故,出现人员伤亡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这项测试,绝对非常有必要。

  

  为了应对这个25%偏置碰撞,很多厂家想出了不同的应对方案。通过观察碰撞测试可以发现,碰撞停止后,车辆一般会有两个位置。

  一个是车头向前,有继续向前方滑动的现象。

  

  第二种是碰撞后立刻停止,并发生侧向位移。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厂家采取了不同的方案,也分为“加强派”和“避免派”

  25%偏置碰撞结果之所以差,是因为防撞梁和纵梁无法参与吸能,加强派的做法就是加长防撞梁,或者是为了节约成本,只加强左侧部分,这样在发生碰撞的时候,属于硬碰硬,车辆会立即停止,并发生侧向位移。

  

  而避让派则是通过改变前舱的骨架结构,采用圆弧状设计,在发生碰撞时会带动车体,向障碍物相反的平行方向侧滑,通过卸力的方式,避免与障碍物发生直接碰撞。

  还会让车轮脱离车身,达到更好的卸力效果,也有“丢轮保命”的说法。

  所以在碰撞之后,车辆会出现很大的溃缩区,并且继续向前滑行。

  

  不管是加强派,还是避免派,都是为了应对25%偏置碰撞测试,想出来的应对之策。在实际的交通事故中,车辆整体的结构强度,才是重中之重,也希望部分车企,不能仅仅只是为了应付测试,真正能够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才是碰撞测试最终的目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