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真迹在昭陵还是乾陵?天下第一行书的来历和传世疑云

  王羲之 生平介绍

  琅琊王氏,是东晋士族门阀势力的代表,古琅琊就是今山东临沂。王羲之就出身于琅琊王姓氏族。

  王羲之从小酷爱书法,相传小时候练字,用于洗砚台的水池都已经成了黑色。7岁为别人写字于木板用来雕刻,工匠发现木板要刻进三分才不见墨迹,所以就有了我们今天的成语“入木三分”。

  山东临沂王羲之故居

  西晋末年,北部五大少数民族迁徙中原建立政权,史称“五胡乱华”。琅琊王氏随晋元帝司马睿衣冠南渡,定都健康(今南京),公元317年东晋朝纪年开始,王姓氏族达到最鼎盛时期。

  王羲之得益于其家族势力,官至会稽内史,领右将军,所以又尊他为“王右军”。因其学识渊博,书法精妙,常常与当时的文人名士纵情于山水,吟诗作对,好不痛快。

  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其儿子王凝之、王徽之、王献之。还有谢安,孙统、孙绰等共41人(也有说42人)聚于绍兴兰亭。他们分散落座于小溪两旁,溪水载酒杯飘过,两旁人可以随意取杯畅饮,这就是后世文人争相效仿的“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

  他们时而举杯痛饮,时而吟诗赋词,在众人进入聚会高潮时,提议每人作诗一首,然后汇诗成集,也称为“雅集”。并共同推举王羲之给此雅集作序,此时王羲之已有醉意,但是灵感迸发,便即兴作序一首,这便是《兰亭集序》。

  此篇序文共324个字,记录当时的聚会情景,也有王羲之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感悟。最绝妙之处在于全文共有21个“之”字,竟然每一个字的写法都不相同,不得不说是书法界的奇观。

  据传王羲之在酒醒后,想尝试再写一遍次序,居然没有了当时的神韵。怪不得王羲之自己都感慨“有如神助”也。

  兰亭序“之”字汇总

  兰亭序原版真迹,一直是王家传家至宝,由王家后人历代收藏。到南北朝时期,流入南梁朝廷内府。

  之后在“侯景之乱”时又从内府流落于民间,又回到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手里,智永随后又将兰亭序献于南陈宣皇帝。智永和尚对于书法贡献比较大,“永字八法”就是他创立的。

  在隋朝灭南陈时,被杨广所得,跟智永同时修行的智果和尚,向杨广借来临摹拓印所用,后来杨广竟忘了索回,于是智果和尚得到了兰亭序真迹。智果和尚死后,传于徒弟辩才。

  这个流转过程,据唐代天宝年间史官刘餗所著《隋唐嘉话》的文献有部分记载。不过此处记述有出入,也有说智永和尚直接传给弟子辩才的,这就不再多加详说了。

  此后到了唐代,兰亭序由辩才那里又到了它的最终主人手里,这个人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兰亭序作为天下第一行书,后世各朝历代的书法家临摹效仿比比皆是。自隋朝开始到唐代,对兰亭序的摹本不下百余,但其品质参差不齐,上品佳作并不太多,其中“唐人五本”还算的上是具有王羲之的书法神韵。

  “神龙本”兰亭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最为体现王羲之书法精妙之韵的版本。据考证为唐代冯承素奉唐太宗旨意,照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原本临摹的。因其卷面盖有唐中宗“神龙”半边年号而得名。近代书法家启功先生也对此摹本备受推崇。

  冯承素 神龙本

  “天历本”兰亭序,同样是故宫博物院收藏,是唐代书法家虞世南所临摹,其挥笔极具魏晋之风,用笔浑厚,与王羲之书法也较为接近。因卷面盖有“元天历内府”的藏印而得名。

  虞世南 天历本

  “米芾诗题本”兰亭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唐代书法家诸遂良所临摹,褚遂良和米芾同为唐代和宋代的大书法家,唐代书法卷中有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的题诗,也是一段佳话,同时也是此摹本名称由来。

  褚遂良 米芾诗题本

  “定武本”兰亭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临摹本,此本于北宋宣和年间刻于石头上,又从石头拓印后传世的。原有石刻已然丢失,现存于世的只有拓本流传。因发现于河北定武而得名。

  欧阳询 定武本

  “黄绢本”兰亭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唐代书法家诸遂良所临摹的绢本。此本临摹于绢上而得名,此本年代久远,绢色陈旧,虽然失去了一定的艺术价值,但是其笔意字形也是难得的佳品。

  褚遂良 黄绢本

  其他还有一些版本和历史遗留残片也有留存,比如像定武本的另一拓片,存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兰亭序原本真迹自唐太宗李世民收藏,直到他死后,兰亭序就从世上消失了,根据相关历史记载和史学界关于兰亭序去向的说法,分析如下:

  1、李世民得到兰亭序后,爱不释手,每每拿出来欣赏学习。又让诸多书法家临摹,就看得出他对兰亭序的喜爱程度。所以他临死前,把儿子,也就是唐高宗李治叫到床前说:你最孝顺,我死后想要个东西,不要违背我的意愿。那就是想要兰亭序跟我一起葬入陵墓”。唐高宗李治自然不能违背,所以兰亭序最终命运跟唐太宗一起陪葬在昭陵,从此未在现世。

  2、唐高宗李治是忘了还是另有其他目的,没有将兰亭序陪葬给李世民,而兰亭序得以继续留在宫中。后来武则天入宫,李治和武则天都好书法,对兰亭序也是甚为喜欢。李治死后,可能陪葬于他的乾陵了。就算李治没有,后来武则天死后废去皇帝谥号,改为则天大圣皇后,同李治合葬,兰亭序跟着武则天再入乾陵也是有可能的。

  那么为什么说兰亭序没有入李世民的昭陵呢?这就要说到历史上那个大大的盗墓贼了,这个人就是温韬,唐以后五代梁国人,此人在长安做了七年的军政一把手,所辖地区的所有唐代皇陵,除了李治和武则天的乾陵之外,都被他盗掘一空。李世民的昭陵也在其中,所以说如果兰亭序在昭陵的话,温韬应该拿到了,可是自此之后也并没有再出现兰亭序的踪影。这样推断昭陵并没有兰亭序也在情理之中。

  盗墓军阀 温韬

  3、据历史文献记载温韬其人,胸无点墨,行为粗劣。从昭陵盗出成车的书画,竟然只是撕下装裱的丝绸,作品却随意扔掉了。这其中兰亭序也同样被毁也是难免。

  或者他确实盗取得手,但是没有声张,在那个五代十国动乱时期,用来作打点贿赂的护身宝物,也是有可能的。而后又不知葬到哪个皇帝或者哪个贵族的墓里去了。

  如今,“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或许早已被毁,也可能在哪个皇陵里没有出土。它已经在世上消失了一千多年。历史不能改变,但是时间还在前进,总有一天我们或许能知道它的去向,也或者能看到它的出现。

  持续更新请关注

  #历史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