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的世界是这样

  大家好,我是挖姐。每两天一本书。欢迎关注我。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这个世界不一定完全完美,但你可以完全的热爱它。用书香陪伴你直到2050。

  很多时候读书并不是说很快的带来很大的效用,但你至少会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有很多科学依据。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万维钢老师的《万万没想到》。

  简介

  荣获第十届文津图书奖、2014中国好书等重要奖项!

  李淼、姬十三、土摩托、范致行、张明扬等人口碑力荐!

  万维钢,笔名同人于野,“学而时嘻之”博主,现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研究员】,喜欢科学和政治,作品以理性思维见长,文章常引发大众思考,掀起诸多话题讨论。

  ■在本书中,作者用【有趣的实验】、【数据】来解读感性的事物,其理工科思维涉及行为经济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物理等许多学科,以前沿的科学视角解读生活,为人们提供了认知的新方法,让大脑跳出隐藏在常识中的思维陷阱。

  读完本书,相当于精读了十几本经过筛选、再创作及通俗化处理的巨著,不仅【有趣】还十分有【营养】。

  本书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人性

  了解我们自身思考过程中的陷阱,可以有意识地避免很多常犯的错误,学会用理性审查直觉。

  ★【第二部分】励志

  本书告诉我们励志也是有【科学规律】的,告诉我们如何【以己之长克人之短】。

  即使是读书一事,也有很多具体的【技巧】,更不用说要成为某项技艺的顶尖高手,科学的训练必不可少。

  至少在如何学习和训练以提升自己这方面,本书是介绍了很多【实用诀窍】的。

  ★【第三部分】科学

  科学的思想方法对人大有益处,起码可以大大减少受骗上当。

  他们有时候把自己的价值判断称为“常识”,因为这些判断本来就是从人的原始思维而来的,然而现代社会产生了另一种思维,却是“反常识”的。

  【邓巴数】英国人类学家邓巴估计,我们至今能够维持紧密人际关系的人数上限,也只有150个而已

  我们不得不在生活中做出各种取舍,而很多烦恼恰恰来自不愿意或者不知道取舍。

  【取舍思维】,英文有一个形神兼备的词可作解释:“tradeoff”。两个好东西我不可能都要,那么我愿意牺牲(off)这个,来换取(trade)那个。“Tradeoff”是“理工科思维”的起源。

  “Tradeoff”要求我们知道每一个事物的利弊。世界上并没有多少事情是“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的所谓“帕累托改进”,绝大多数情况下兴一利必生一弊,而利弊都不是无限大的。

  “Tradeoff”要求量化输入和预计输出,这也是理工科思维的最根本方法。

  文人思维天生喜爱耸人听闻的消息,如果再加上不爱算数,就会对世界乱担心和瞎指挥。

  现在到了用理工科思维取代文人思维的时候了。

  别想说服我!

  “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

  如果你已经开始相信一个东西了,那么你就会主动寻找能够增强这种相信的信息,乃至不顾事实。一旦我们有了某种偏见,我们就无法改变主意了。

  社会学家布伦丹·尼汉(Brendan Nyhan)甚至发现了一个“逆火效应”:你给一个保守派人士看关于布什的减税政策并没有带来经济增长的文章之后,他居然反而更相信减税可以带来经济增长。

  在确认偏误的作用下,任何新证据都有可能被忽略,甚至被对立的双方都用来加强自己的观念。

  真理追求者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事不对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在争论过程中是真诚的。是吗?

  上面内容是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奥曼(Robert Aumann)在1976年发表了一篇论文Agreeing to Disagree的一小段,这篇论文堪称是传世之作。

  也就是说我们两个理性的人就好比两台计算机,如果给我们完全相同的输入,我们可以计算出相同的结果来。

  生活中的成年人如果不被“双规”,很少承认自己的错误。

  但是科学家可以。科学家也会拉帮结派,也会有各种偏见,也会以证明别人错了为乐,但是所有科学家有一个共同优点:他允许你改变他的想法。

  坏比好重要

  这些损失厌恶实验告诉我们,人们对负面感情的重视程度总是超过正面感情。

  心理学对这个更一般的现象也有个名词,叫“negativity bias”,我不知道这个术语的标准翻译是什么,姑且称之为【负面偏见】。

  【损失厌恶】可以认为是负面偏见的一种。

  也就是说,坏比好重要。负面偏见可以解释很多事情。如果向你介绍一位陌生人的时候同时告诉你一条他的优点和一条他的缺点,你更容易用缺点去记住这个人。

  本能归本能,有些人可以超越自己的本能。他们知道自己强烈的负面情绪会带来偏见,所以他们不轻易纵容这种情绪。

  最简单概率论的五个智慧

  1.随机

  概率论最基础的思想是,有些事情是无缘无故地发生的。

  2.误差

  3.赌徒谬误

  我曾经看到有自以为懂概率的人写到“比如号码2已经连续出现了3期,而号码6已经连续出现了5期,则再下一次号码中2再出现的概率明显大于6”,这完全错误。下一次出现号码2和6的概率是相等的。这是一个著名的错误,被称作“赌徒谬误(Gambler's fallacy)”。

  4.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

  人脑很擅长理解规律,但是很不擅长理解随机性。

  发现规律任何时候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生存下去,而理解【随机性】却是只在现代社会才有意义的一个技能。

  5.小数定律

  一颗阴谋论的心

  所有这些阴谋论都有一个共同的思维模式。这个思维模式就是不承认巧合,不承认有些事情是自然发生的,认为一切的背后都有联系、有目的。

  想要对任何事情的真伪都给以正确的判断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合理地评估每件事的可能性。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总结了人的种种认知偏误,举个例子:

  1)明年北美会发生一场淹死一千人的大洪水;

  2)明年加州地震,导致一场淹死一千人的大洪水。

  2)比1)更合理,但是显然,它的可能性更低。

  ★增加细节也许可以增加合理性,但是一定会减少可能性。

  科学的标志,是对世界的运行给出一套纯机械的机制。

  认为凡事都有目的,是普通人思维区别于科学思维的根本之一。

  桥段会毁了你的生活

  “TV Tropes”(tvtropes.org)。这是一个维基百科式的众人合作贡献内容的网站,它的主题是分析列举各种流行电影、电视剧、动画、小说和游戏中出现的所有剧情。

  桥段(tropes),是剧情的基本粒子,也是“TV Tropes”的基本单位,被分门别类的一一列举,就差编号了。但“TV Tropes”的真正意义并不是“桥段百科全书”或“桥段数据库”,而是一个“桥段编程语言”!每一个程序员写程序都要调用大量现成的库函数,每一个做数值计算的科学家都有一本算法大全,“TV Tropes”就是剧本的库函数和编剧们的算法大全。

  健康的经济学

  一个选择了高风险高回报的人在健康出问题以后应该愿赌服输——再给他们一次机会很可能还是这样选。

  核电站能出什么大事

  核电站泄漏对公众的真正危害是癌症。所有人都知道辐射导致癌症,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一个更重要的事实:不辐射也可能得癌症。

  我们需要的是科学的励志,只有你的理论具有普遍意义,你的成功才可以被复制。

  《意志力》(Willpower),就是对这一领域研究成果的严谨而又通俗有趣的介绍。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种“科学的励志”,而且因为它说的就是励志的“志”本身,又是“励志的科学”。

  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你用在这里就没法用在那里

  为什么广告要用美女?因为美女,哪怕仅仅是美女照片,都能降低男人的意志力。

  除了好习惯可以减少意志力消耗外,作者提到另一个重要的自控手段是自我监视。

  据此作者建议我们把自己经历的每一秒时间,花的每一分钱都上传到专门的网站上以作记录。

  怎样提高意志力?

  ★真正有效的办法是“常立志”。意志力是一种通用资源,这意味着你可以通过做一些日常小事来提高意志力,然后把它用在其他事情上。本书提出的一个有效的练习办法是做自己不习惯做的事。

  匹夫怎样逆袭

  如果你是一介匹夫,你打算怎么跟巨人竞争?用龟兔赛跑的精神在别人睡觉的时候继续努力吗?如果别人根本不睡觉呢?难道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向前跑/迎着冷眼和嘲笑”?

  格拉德威尔说,一般有创造性的人物,都要有点特立独行(disagreeableness)的气质:

  ★你要敢于做一些社会上通常认为不应该做的事。你不是去适应这个社会,而是让这个社会去适应你。他们追求取胜,他们根本不追求别人的喜欢。

  维护现有的社会格局和强调遵守游戏规则,那是高富帅的事。而改变规则则是屌丝的特权。

  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

  怎样成为某一领域的顶尖高手?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一个标准答案:练习一万小时。

  “一万小时”这个说法来自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的《异类》(Outliers)一书。

  此书的影响巨大,它告诉我们天才不是天生的,是练出来的,而且要练习一万小时。

  可是,如果一个年轻人想要把自己变成顶尖高手,光知道一个“一万小时”的口号毫无意义。

  ★强调练习的同时绝对不能否定天赋的重要性。

  ★真正的关键根本就不是训练时间的长短,而是【训练的方法】。

  好消息是各个领域的不同训练方法也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特征。

  这意味着哪怕我们并不是真的想成为世界冠军,也可以借鉴一些世界冠军的训练方法来完善自我。

  比如我从来没有争夺诺贝尔文学奖的愿望,但我也可以在业余时间使用科学的练习手段来提高一点自己的写作水平。

  坏消息是高水平训练的成本很高。

  你需要一位掌握这个领域的先进知识的最好的教练,你需要一个有助于你提高能力的外部环境——这通常意味着加入一所好大学或者入选一个好的俱乐部,你要能忍受一点都不舒服的训练方法,而且你需要投入非常多的训练时间。

  《刻意练习》总结为四点:

  不同研究者和作者对“刻意练习”的具体内容有各种解读。这里我把我所了解的内容综合起来,去除一些不重要的,总结成以下四点:

  1.只在“学习区”练习;

  2.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

  3.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4.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在舒适区做事,叫生活;在学习区做事,才叫练习。

  持续进步的关键就是持续地在“学习区”做事。

  脱离舒适区,需要强大的意志力,甚至是一种修炼。巴菲特很早就已经通过股票获得了巨大财富,但是八十多岁仍然在不断学习新东西,因为他知道能让他过去赚钱的知识未必能让他现在继续赚钱。

  掌握套路:

  现在我们要说刻意练习的最关键部分了:基础训练。当一个运动员进行“基础训练”,或者一个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他到底练的是什么,学的又是什么呢?

  是套路。

  两种套路

  对于脑力工作者来说,水平的高低关键要看掌握的套路的多少。所以,艺术家要采风,棋手要打谱,律师要学案例,政客要读历史,科学家要看论文。

  以量取胜的套路通常是容易掌握的。

  用什么方法才能迅速地把技能套路“长”在身上呢?

  ★关键在于两点:

  · 必须进行大量的重复训练;

  · 训练必须有高度的针对性。

  ■基本功

  ■重复!重复!再重复!

  想要把一个动作套路,一个技能,哪怕仅仅是一个生活习惯,甚至是一种心态,“长”在大脑之中,唯一的办法是不断重复。

  即时获得反馈

  在有即时反馈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进步速度非常之快,而且是实实在在的。

  反馈者不见得比你的水平高,关键是他们不是你,他们可以从你看不到的角度看你。

  最高级的想象力是不自由的

  对于科幻小说和童话故事这种想象力,我认为存在两个等级。

  初级的想象力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玩【“what if”游戏】。What if老鼠会说话?What if老鼠能驾驶玩具飞机?这些问题把两个看似不相干的东西联系起来,形成一种荒诞的效果。每一个what if都可以形成一个童话故事,可是如果你仅仅停留在what if带来的初级荒诞,这种童话故事就是非常简单的。

  想要写一个像《西游记》、《指环王》、《哈利波特》或者是电影《阿凡达》,这样博大精深的故事来,所需要的是另外一个等级的想象力。

  一种【不自由的想象力】。

  写大著作,你必须构建一个完全【自洽】的想象世界。

  ★最高级的想象力其实是不自由的。

  正是因为不自由,它的难度才大。自由的“what if”思维,只是高级想象力活动的第一步,其背后不自由的东西才是关键。

  思维密集度与牛人的反击

  接受信息的效率是可以量化的。

  本文提出一个概念,叫做【思维密集度】。

  比如一个人以正常的思维速度边想边说一个小时,那么听他说这一小时话所能得到的信息的思维密集度就是1;

  然而写文章就完全不同,它可能需要经过修改和润色,一个小时写出来的文章,可能别人5分钟就看完了,那么这篇文章的思维密集度就是12。

  一个人读书的时候调动的是大脑中负责语言、记忆力和视觉处理的区域;

  而对链接做决定则要时刻调动大脑的额前叶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经科学家梅策尼希(Michael Merzenich)说,多任务的阅读方式是“训练我们的大脑去为废物分散注意力”。

  ★上网的关键态度是要成为网络的主人,而不做各种超链接的奴隶。

  高效率的上网应该像自闭症患者一样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以我为主,不被无关信息左右。

  高效“冲浪”的办法

  世界上的大事并非是按时间均匀分布的,往往十天半月才出一件真值得好好关注的新闻,但是媒体的新闻版却必须每天都有,而且还要填满固定的长度。

  所以事实是,大多数新闻都是【噪音】。

  第一步,随便翻翻(toss)

  看完一篇再看下一篇,一篇篇地读下去,那是错误的做法。效率的首要关键是集中。我们最先做的不是读新闻,而是【挑选新闻】。

  只点不读,直到把所有要去的站点都浏览一遍,把所有想看的文章都点过为止。

  这个很有实操性。以前我都是一篇篇看的,这种是错误的方法。

  第二步,略读(skim)

  等到挑选出来要读的这十几或者几十条新闻之后,一条一条地快速浏览其内容。这里我比较喜欢用这里我比较喜欢用一个火狐(Firefox)浏览器插件,鼠标手势(FireGestures),允许使用鼠标手势关闭当前标签页,这么做的好处是快,用鼠标找页顶的叉号是非常麻烦的事。

  挖姐我用的也是火狐,一会试试这个功能。

  ★这一步一定要追求快。

  看到值得仔细读的文章也要先速读,但要【临时保存】下来。

  临时保存文章推荐使用“口袋(Pocket)”插件,把要细读的文章网址点击一下就自动保存下来,以后细看的时候会有一个文章列表,而且是“云计算”的,可以跨机器使用。

  第三步,精读(read)

  能够进入这一步的文章已经非常有限了,每天只有那么几篇而已。找空闲时间把它们仔细读完。

  Pocket的另一个好处是给了我们第二次集中选择的机会。

  一旦发现内容真的好到了必须永久保存的程度,推荐使用印象笔记(Evernote)在线保存,方便日后查找。更好的文章,甚至需要我们在Evernote中对它进行批注,加上自己的意见。

  笔记本就是力量

  如果人脑是计算机,笔记本的第一个作用就相当于不会丢失数据的硬盘。但笔记本的作用绝不仅限于存储,它还能帮助我们思考。

  知识,不能仅仅机械地“存”在你的脑子里,而必须以一种个性化的结构“长”在你的脑子里。通过个人笔记本来不断总结自己个性化的理解,恰恰可以帮助我们“长”知识。

  ★记笔记的最直接目的是为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改变自己看事物的眼光。

  笔记系统的一个附带好处是它可以帮我们把新的知识跟自己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

  ★一般人善于发现新事物的不同点,而真正的高手则善于【发现共同点】。

  一旦发现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的共同点,这个知识就彻底“长”在我们身上了。而且这样带来的类比和联想,特别能刺激创造性思维。

  用强力研读书

  ★读书的目的是获得见识以及学习高水平的思维方法。

  从读书的角度看,世界上有两种人。

  一种人读书是为了掌握技能,通过各类考试,或者纯粹是为了娱乐。

  另一种人读书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内力。这两种人最初的“智力”水平未必有多大差别,但是假以时日,他们的“智慧”水平将会有天壤之别。只有后一种人,才配被称为“读书人”。

  本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基础上,提倡一种高强度的读书方法,称之为“强力研读”。

  强力研读跟“刻意练习”[插图]有三个共同点:

  第一,不好玩。

  世界冠军培训基地没有“寓教于乐”这个概念。“强力研读”不是为了娱乐和休息,而是用非常严肃认真的态度,非得把一本书融会贯通以至于“长”在自己的大脑里不可。这种读法相当累。我认为写读书笔记是一个非常正经的工作。

  第二,用时少。

  第三,不追求快。

  ★一本书应该被读两遍,而且只读两遍。

  好书读一遍你不可能掌握到精要,反过来说如果一遍就够了,那这本书也不值得强力研读。

  ★强力研读要求读书笔记必须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①清晰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

  ②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

  ③有大量的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④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他书或文章的联系。

  ★重要的是一定要能看出作者的逻辑脉络。大多数人之所以没有真正地理解一本书,就是因为看不到这个脉络。

  每一章的逻辑结构如果真写出来也许只有几句话,可是这几句话却常常是分布在好几十页之中。

  我们在分析脉络的时候要忽略故事,分析完脉络再把故事带走。

  低水平的读书人会在看完的书上画满了重点线;而高水平的读书人会在看完的书上写满了【批注】。

  记笔记是对一本好书最大的敬意。读书笔记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写作,是个人知识的延伸。它不是书评,它完全是写给自己而不是为了公开发表的——可以完全专注于意思,而不必关心文笔。

  电子书

  人们通常认为看纸质书比看电子书好。实际上,我们即使在网上看到好文章有时候也爱打印下来仔细研读。

  学到一招,我决定把精华打印出来。

  读书人的武功

  创新是落后者的特权:三个竞争故事

  分权管理方式是谁的创新?你可以说思想是美国人德鲁克从通用提炼出来的,但仅仅有思想不叫创新,敢于用这个思想才叫创新。

  我们要说的是那种改变游戏规则,改变商业模式,“根本性”的创新。这种创新往往具有历史意义,你一旦成功,会有很多后来者向你学习。你不是创新图存,而是引领风气之先。这样的创新最大的特点,不是“开放的头脑”之类的优秀品质,而是风险!

  朱兰的革命性思想其实不是别的,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80/20法则。他认为,质量损失并不是均匀地分布在所有环节之中,实际上,绝大多数质量损失都是由于少数几个最常见的错误造成的。这种思想得到了统计学家W Edwards Deming的支持。

  朱兰和Deming的思想使得日本的产品质量大幅跃进,等到日本的摩托车和复印机开始冲击美国市场了,美国人才反应过来。

  今天我们谈“产品质量”,马上就想到日本货。那么,质量思想的创新到底是属于这两个美国人还是属于日本?我认为属于日本。

  ★后来者创新,后来者引领新潮流,是竞争中的一般规律。

  ★不是落后者要学习领先者,而是领先者要学习落后者。

  过度自信是创业者的通行证

  创业者最重要的一个素质,恰恰是明知道很可能失败却还要干。这帮人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他们善于计算概率,而是因为他们过度自信。

  决定一个人喜不喜欢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睾酮水平。而决定一个人面对竞争压力时的状态,是COMT基因。

  穷人和富人的人脉结构

  人脉的关键不在于你融入了哪个圈子,而在于你能接触多少圈外的人。

  弱联系理论的本质不是“人脉”,而是信息的传递。

  物理学的逻辑和霍金的答案

  物理定律必须处处管用,以至于上帝就算存在也无事可做;而一个好的物理理论必须不但能解释已知的现象,还能对未知的现象作出预言。这就是物理学的两个逻辑。

  后面内容不多介绍,作者主要讲灵魂转世方面的内容。

  所以这个研究的一个重大意义就是告诉人们:哪怕你关心的是“灵魂转世”这样的问题,你唯一正确的判断办法仍然是科学方法。

  科学本身是客观的,但科学家都是主观的。最好的科学家甚至可能是极度主观的。有爱恨,才是真正的科学家。敢说不,才是真正的科学家。

  任何科学研究中的任何计算都是针对科学家选择的模型,而不是针对“真实世界”本身。

  科学研究从来不涉及绝对真理。哲学才研究绝对真理。科学研究的是“有效的真理”,是“有限的真理”。

  科学家也是这样,一般情况下不想玩大的。科学家玩模型最大的目的其实是想解决小问题,是想通过模型来发现和证实一些小机制。所有玩模型的科学家都知道自己模型的局限性。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