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上海给你们添麻烦了”|上海社区抗疫一天侧记

  

  (▲2022年4月4日,上海2500万人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全国已有15个省份共计3.8万余名医务人员驰援。原定4月3日浦西第二轮核酸检测被取消,改为抗原检测。4月4日晚,上海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在开展检测、复核、人员转运和相关分析研判工作之前,“全市将继续实施封控管理,除因病就医等外,严格落实‘足不出户’。”图片来源:新华社)

  文|沈诤

  摘要:我做核酸检测时看到年青医生的防护服正面写着“安徽毫州”,做完后说:“医生您来自安徽,辛苦了,这次上海给你们添麻烦了。”医生客气回应:“我们应该做的。”

  下午:疫情中多棱人生

  13:00再次集合。居委会工作人员逐一检查了志愿者穿的防护服,提醒下午有确诊所在楼居民出来做核酸,如果喊到“N+4号楼以东”时,必须再检查一遍自身防护。同时询问志愿者返回集合点后应该怎么脱防护服,会安排一个人在集合点消杀后再脱防护服。

  居委会针对不同岗位加强了防范措施。这是全员普筛,志愿者没有戴两层乳胶手套,资源有限。但居委会工作人员要求,下午站在医生旁边配合工作的两名志愿者戴双层手套。

  下午上岗第一件事和上午一样,N号楼逐家敲门,提醒下午安排本楼做核酸。重点向四楼老人反馈,糖尿病需配药已反馈,居委会想办法,请她放心,告诉居委会配什么药、多少天量。

  然后守在N号楼前。上午的情形,下午又发生,例如隔空不戴口罩聊天。已有确诊而封控的前排N+2号楼四楼中年女性,与后排的N-1号楼(与N号楼同排)四楼中年女性在窗前闲聊,直线距离不到20米,两人都不戴口罩。我做了同样的“戴口罩”和“飞沫传播”提醒,感谢她俩的理解配合,很快转身关窗。

  有位小伙子住在N-1楼,从上午到下午在小区走来走去至少有七八次。我问了他原因,他说:“遇到紧急的事,单位要他提交3月小区封控的证明,所以着急找居委会开证明。”按照经验推测,这可能直接关系到全勤奖金甚至工作岗位,于是我转告他可以到哪个检测点找居委会工作人员,希望他能顺利解决。工作人员告诉他去另外一个检测点找居委会主任。他后来又到小区门口拍了封控告示。

  小伙子走动的原因能够理解,但显然在小区走动次数太多了。虽然他不住N号楼,我还是在他一次路过时轻声提醒,下午有些风险更高的居民出来做核酸检测,兄弟办完事后尽快返回,不要在小区停留。

  这是善意提醒,也没有阻止他去开证明,获得了善意互动。实话实说,当天凌晨1点多睡,吃得也不多,6点半起床,不断走动和说话,下午3点左右我有点蔫,坐在一辆自行车后架上低头休息。这位小伙子有一次路过时发现了我的状态,笑着询问:“兄弟没事吧?”我抬起头笑着回复:“没事。”

  下午值勤,有个中年男性匆匆从N-2号楼方向过来,路过我身旁时,我询问他去做什么,回答“刚收到通知,到小区门口领蔬菜礼包”。

  上海疫情紧张,蔬菜供应紧张,尤其封控期间,居民普遍要囤几天菜。市里决定每户赠送一份蔬菜礼包,品种各个街道、乡镇不一。浦东、浦南第一批封控社区几乎已发放,浦西第二批封控社区有少部分在4月1日封控前就发放。

  3月31日,居委会在志愿者群中有预备通知,今晚蔬菜礼包车会来,到了请志愿者协助分发。预备通知时正下阵雨,居委会还说会准备雨衣。后来雨停了,蔬菜礼包车没到。

  这位居民说接到通知,没有说谁通知,按照我的社会阅历,直觉怀疑通知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居委会不可能通知,剩下3个工作人员,所辖3个社区正在同时组织全员核酸检测,根本忙不过来;志愿者们都穿着防护服协助检测,没有人手,没有消毒也不会去接触食品;核酸检测都一栋接一栋、每栋楼又两三层一批,用喇叭喊出来,就是为了减少聚集和感染风险,怎么可能现在通知居民自行到小区门口领礼包?

  所以我果断劝阻他,居委会正在忙着组织大家核酸检测,现在不可能发蔬菜礼包,您可以先回家等待,如果要发,我们分配好后,会想办法送给大家。

  他接受解释,转身回家。这一排三栋楼,没有其他人出来去小区门口领礼包,更大可能是这位居民受到误导。

  核酸检测时,地面贴了“请您在一米线外等候”黄条的还能保持距离,但后面没贴黄条的,居民走着走着就近了。尽管志愿者反复提醒,每次提醒居民会配合拉开距离,但没多久又挨近了。提醒无果,志愿者们很无奈。

  尽管小区不止一例确诊,居民多年习惯,不可能一朝一夕改变。排队检测时不仅距离过近,而且前后聊天、打电话,鼻子露出来,口罩等于没戴。如果其中有阳性感染者,前后左右的居民和环境污染的风险很高。

  N-1号楼一楼有个孩子玩耍,奔跑、骑小滑车,孩子天性好动,家长好奇不戴口罩出来看热闹,孩子也跟着不戴口罩出来看热闹。一天下来,我见到这孩子3次在室外没戴口罩,提醒了3次。童言无忌,第3次提醒时,孩子手上抱着零食桶,站在小滑车上边玩边说:“我还要吃东西。”我说:“今天你不能在外面吃东西啊,可以回家吃啊。”

  下午又有一个感人的小故事。N-1号楼一楼有位50多岁残疾人士,轮到这栋楼检测时,他戴好口罩拄着两个拐杖利索地出来。我询问:“需要帮忙吗?”他说:“不需要。”再问:“在健康云上登记了吗?”他说:“已经登记,身份证也带好了。”说话做事爽快干脆、自立自强,为这位大哥点赞。负责核酸检测点秩序的志愿者告诉我,残疾人士会优先做检测,不会让他排队等候。

  群众有经验,看到我守了一天,开口询问N号楼出事了?我澄清“没有”。有无阳性、是否封控由疾控部门官宣,到今天并没有拉警戒线封控。但N号楼与已封控的N+1、N+2号楼一样待遇,都安排一个志愿者守住,不让居民出门,放在最后一批核酸检测,肯定有原因。我没有询问居委会,的确不知道原因,知道了恐怕也不便直白告诉群众,引起不必要的恐慌,由居委会正式通告更恰当。

  与N号楼同排的N-1、N-2号楼放在N号楼之前倒数第二批检测。15:00后能够感受到N-1、N、N+1、N+2号楼两排四栋楼的居民明显更焦虑,多人说等了一天都没有等到检测,多人直接在阳台或窗口询问什么时候做核酸?

  我答复今天一定会为大家做核酸,具体哪栋楼什么时间做我不清楚。楼上询问的声音不小,我在楼下回复的声音也不小,两排居民很多能听见。

  约17:00,终于轮到我负责的N号楼检测。按照事先和居民说好的方式,先敲门请一楼二楼人戴好口罩下来,保持间距,楼组长清点没有漏人后,带到检测点;我马上回来逐家敲门组织三楼、四楼人下来,楼组长再次清点没有漏人后,带到检测点,正好一、二楼的检测即将完成。

  约17:30,终于顺利完成小区居民的核酸检测任务。最后一批是志愿者混管采样,我是倒数第二个,17:36扫二维码。

  中午交流时,居委会工作人员已经说了,今天小区的核酸检测医生来自安徽。我做检测时看到年青医生的防护服正面写着“安徽毫州”,做完后说:“医生您来自安徽,辛苦了,这次上海给你们添麻烦了。”医生客气回应:“我们应该做的。”

  4月4日,国家卫健委通报,全国已有15个省份共计3.8万余名医务人员驰援上海。其中9个省份1.1万余名医务人员承担方舱医院医疗队的任务,4个省份2.3万余名医务人员承担核酸采样的任务,12个省份派出实验室核酸检测队伍近4000人。

  为协助上海顺利完成4日的全员核酸检测,国家卫健委调集了238万管/天的核酸检测力量。兄弟省承担核酸采样任务的医务人员,大部分当天出发,完成任务后连夜返回隔离。

  我回到集合点消毒后脱掉防护服,走出30多米后才想起,做核酸检测时防护服、手套没脱,用了免洗手消毒液后,从夹克内袋拿出手机扫二维码,鞋子也没消毒。又折返集合点,抽了一张消毒面巾擦了手机正反面,走到家门口,用这张消毒面巾擦了鞋面,放在地上,鞋底反复踩了几下。

  进门后看了手机,17:48。今天做志愿者近11小时,扣除中午盒饭、战友交流时间35分钟,工作时间逾10小时。接着洗头洗澡做晚饭。

  这是无数志愿者的普通一员普通一天。既感受到居民对“大白”的理解和配合,也发现居民有的习惯与防疫规定冲突;既感受到疫情对生活工作的沉重打击,又发现人们还是互助互爱共渡难关;既感受到老人在信息时代、防疫管控时很多不便,又发现社区防疫存在交叉感染风险有待完善。

  日子还要过下去,明天太阳照常升起,我们依然拥有笑容与希望。

  (本文为《上海社区抗疫一天侧记》第4节,第1节“准备:志愿者平常与互助”、第2节“上午:老小区的特殊性”、第3节“喘气:居委会艰辛与温暖”已连载。)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