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伽蓝记》中的一个小故事:外来的神兽,能辟邪镇宅

  文史是一幅画,文化是画纸,历史是无数的浪花,文化是一条河流,历史是绚丽的花朵,文化是一座大花园,历史是繁星。历史是漫长的,世界是广大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的历史,不仅悠久、漫长,真真假假,掺杂在一起,真伪难辨,本文主要讲述狮子在我国的传播以及进而引申为神兽的过程,镇宅辟邪的由来。本文共1040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在外国人的眼中,中国人舞龙是很好理解。但是,舞狮却有上人摸不着头脑。其实,从古至中国一直就没有狮子分不过,我们的先人们很早就认识狮子了。近期热映的国产动画电影《雄狮少年》,讲的是广东乡间少年舞狮夺魁的励志故事。舞狮这项传统曾在中国广为流传,然而中国从来就没狮子,怎么就舞起狮来了呢?

  

  中原人士第一次见到狮子,是在在东汉时期,丝绸之路打通后,狮子作为西域的贡品运抵中原。公元87年(章帝章和元年)班超率于阗等国兵2.5万,征伐莎车。龟兹王征集温宿、姑墨、尉头等国兵5万救援莎车。班超大败龟兹等国兵,莎车王投降,因而威震西域。最早的明确记录见于《后汉书·西域传》:公元87年,今伊朗一带的安息国遣使来到当时的京城洛阳,进献的礼物中就有狮子。

  

  狮子(尤其雄狮)样貌威武,本就很受欢迎。差不多同时代传来的佛教,又将狮子进一步美化、神化。在佛教文化里,狮子不但是护法神兽,还是文殊菩萨的坐骑。北魏的《洛阳伽蓝记》记载:在洛阳,每次佛像出行,总会让狮子(可能为塑像)在前方引导开路。不仅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佛教加持之下,外来的狮子也威力升级,力压本土猛兽。

  

  南北朝时期杨衒之所作的《洛阳伽蓝记》里就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北魏孝庄帝收到西域进贡的狮子,他听说老虎见了狮子会认怂,便遣人抓来二虎一豹,和狮子关在一起;结果虎豹见了狮子,果然吓得闭上眼睛,不敢看狮子;皇帝又让人牵来一头属躁的盲熊,熊一闻见狮子气味,便吓得四处逃窜。由此,狮子的“万兽之王”头衔得到了皇室认证。

  

  狮子经过皇家渲染和佛教传播,作为祥瑞猛兽的形象逐渐深入人心。由于是异域动物,狮子在中国没有伤人的黑历史,因此在人们心中并不危险,反而成为能震慑本土猛兽(以及一切妖魔鬼怪)、守护百姓安宁的神兽。因此,时至今日,我们现在依然喜欢在大门口摆上一对石狮子用来镇宅。

  

  文化是一条河流,历史是绚丽的花朵,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莫雷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以上分析,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我是有趣的天空c,一个爱好文化历史的小导游。(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欢迎使用百度、百家号。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