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遏陉山》一篇关于冉闵的小说
历史总是安排英雄们相见,这一次也不例外。
公元352年4月,汉人的大魏皇帝冉闵和燕国辅佐大将军慕容恪要在廉台决战。当然,这样的安排主要是燕王慕容俊主动决定的,冉闵事先并不知端倪。
冉闵和慕容俊都是帝王,虽然你很少在史书上见到他们的踪迹,但是在那个时代他们统御百万雄兵,叱咤风云,驰骋疆场。历史总是在忽略什么,抑或掩盖什么。
历史就是这样,在当时是鲜活的,后来就很模糊,成了化石,成了文物,被人审视或者遗忘。所以,历史远不如真实的时代可靠。
一
东晋真是一个不幸的年代。
西晋在经历八王之乱后,民众损过半,其后在诸胡军队一系列车轮战的打击下,终于亡国于匈奴首领刘渊了。在混乱中建立的东晋,国土不断被众多胡族蚕食,国家脆弱得就像飓风中的茅屋。
在中原,诸胡成了统治者,汉族沦为下等民族,被称作“一钱汉”、“汉狗”。羯族赵国开国皇帝石勒,公然明定羯人劫掠汉族士人免罚。其子石虎更加变本加厉,残害汉民,先驱数十万汉丁修林苑甲兵,死伤遍野。后50人造甲,17万人造船,死亡超过三分之二。又夺汉女5万入后宫,肆意变态污辱凌杀。
假如这些个外来户自己安居乐业也就罢了,但是他们谁也不安于现状,急剧扩张,严重压迫汉人的生存空间。
这时候缺乏一个一统天下的豪杰,所以各路英雄纷纷走上历史的舞台。
冉闵自然也不例外。
冉闵,魏郡内黄人。他的父亲冉谵原为晋将,北方沦丧后,投陈午的乞活军,后来陈午的弟弟陈川带主力投降赵国。以东晋将领自居的冉谵投奔上党部乞活军,继续和胡人战斗。
这一次,冉谵用几百汉骑将上万赵军搞得昏头转向,12岁的冉闵也在参战。石勒下令务必生擒冉家父子:“绊马索伺候。”
终于,冉闵的战马被绊马索绊倒,冉闵摔下马来,还未起身,就被冲上来的数名赵军压住,再也站不起身来。
“闵儿!”冉谵见儿子被擒,急得大喝一声,方天画戟猛地一挥,将围困他的数名胡骑击退,直奔冉闵被擒处杀去,众赵军无法抵挡,纷纷避开。就在此时,一支带着白翎的利箭从冉谵背后射来,正好射中冉谵的后心。冉谵强忍剧痛,身体在马上晃了晃,终于不甘心的落下马来。
石勒本想将冉谵收为已用,叫医生给他治伤,但沦为阶下囚的冉谵,因伤势过重没几天就去世了。
冉闵年纪虽小,但已聪明懂事,智勇双全。石勒一看到他就很喜欢,将其改名石闵,收为义孙。由于仇人的强大,冉闵只有将仇恨深埋心底,强忍悲痛讨石勒欢心。冉闵长大以后身长八尺,骁勇威猛,英气勃发,成为后赵的一员大将。冉闵忍辱20年,躲过了赵国内部一些人和巫师“三千羯士”等一列系欲置之于死地的斗争。
石虎死后,石氏兄弟自相残杀,石闵恢复汉名冉闵,与乞活军大将李农起兵杀死傀儡皇帝石鉴,推翻了赵国。
那一天,邺城外,一只全部由汉人组成的军队在缓缓逼近城池。为首的就是手握一柄方天画戟、脚胯的赤龙驹的勇猛武士冉闵,他对众士兵说:“前面就是邺城了,你们可曾记得这千里沃土,千百年来一直是我们华夏儿女的家园,可是今天我们的家园被这些藩邦蛮夷所占据,我们的人民被这群豺狼恶豹所欺凌,你们说,此仇该不该报!”
众军士呐喊:“该!”
“好,就让我们杀尽蛮夷,恢复华夏,再兴汉室!”
“杀尽蛮夷,恢复华夏,再兴汉室!”众军士齐声大喝。
众汉兵在冉闵的带领下,冲向了高大的城墙!
富丽而豪华的邺城,这座后赵帝国的王都,顿时陷入了战火的海洋。
冉闵就在这时立誓扫中原,恢复中华河山,他发出了“杀胡令”:“诸胡乱我华夏,也已数十年,今我与诸君尽诛天下胡族,共雪我中原百姓血海深仇。凡杀一个胡人,官员升三级,士兵升至门将,无论羯人男女老少,格杀勿论。”
这个命令虽然残酷,却得到了中原汉族的积极响应,大家并不是仅仅听命,而是自发地开始了屠杀。仅首都邺城地区,即有二十余万人暴尸于野。人民对石虎暴政所蕴藏的愤怒,报复到整个羯族身上,这报复是可怖的,羯族从此在中原消失。
起义成功后,太行山、嵩山、泰山、常山附近的匈奴、羯、鲜卑、羌、氐人,在冉闵组织的汉人的绝地反击中被全部肃清。仅晋中南和常山以南被杀的匈奴人多达60万之多,其中40万是被冉闵的乞活军杀死的。
说到底,冉闵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走入了历史,否则他就是一个普通的骑士,历史不会关注他,他自然也不会关注历史。
如果不是命运在安排,冉闵很可能和父亲一样做一个乞活军的将领。可是,命运的轨迹却突然拐了一个大弯儿,划出了一条非常突兀的曲线,冉闵就由一个汉人变成了胡人的将领,继而又成了羯族赵国的掘墓人。
冉闵注定要把东晋的历史搅得一塌糊涂。
二
邺城不仅发生过攻打赵国的战斗,群胡联军也曾来攻城,只是被冉闵和李农击溃。你想,在冉闵发出“杀胡令”的情况下,诸胡怎能善罢干休,他们深惧其下场将如同羯族一样,所以群胡连番围攻乞活军。经过几番兵火,邺城这座昔日的国都失却了往日的风采,到处是残垣断壁。
但是,现在街上已经开始有些生机了,卖牛肉的、烤胡饼的,还有卖酒的。
这天,刚刚灭掉一支匈奴的白奴部落回来,冉闵和李农策马走在大街上。身边的百姓微笑着,向他们致意。
冉闵的战绩总是在汉人中传颂着: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匈奴首3万;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7万;三战,以汉军4万加4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30余万;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4万;五战,以汉军6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六战,于邺城,以一二千刚组织的汉骑将7万胡军打得溃不成军!
可是冉闵身心俱疲,也有些焦躁。北方的国土,差不多已经被胡人蚕食殆尽。北方的汉人,总是被胡人逼迫到生活的边缘。要解汉民于倒悬,还有许多残酷的战役等待着冉闵。
回到大营,李农很想看看市井的状况,了解一个百姓的生活,就一个做了书生的打扮来到街上。李农这位乞活军的将领,现在是冉闵的副手,也是手足兄弟。
李农过了一个相对繁华的街口以后,看到了很多面有血色、骨瘦如柴的饥民。这里面,有一些还是姑娘,她们就是石虎当年强抢的汉族少女,当冉闵放他们回家时,大多数却没有走,因为已经无家可归了。
李农甚至看到了几具饿殍,无数的绿头苍蝇落满了尸首,还有蛆虫在爬动。李农的心情很沉重:灭胡兴汉,百姓还是没能过上好日子啊!
信马由缰地走着,突然听到有人喊他。
“先生请留步。”
李农回过身来,看到的是精瘦的一个老者。“有事情吗?”
“不如归去!”
李农有些发愣:“回哪里去?”
老者言道:“该去的地方,乡野,海隅,山坳。”
李农还是惶惑:“为何?”
老者面色凝重:“难可同当,福难共享。”说着,自顾自走了。
李农就呆在那里,思量了半天,最终摇头苦笑了。
这时候,有一只鹰从城的上空箭一般飞过,并留下一声尖利的怪叫。
三
战乱的年代,有长江做天堑,东晋的京城建康尚可苟且。建康说不上有多繁华,但也是歌舞升平之地了。东晋穆帝司马聃就在这里注视着冉闵的一举一动。
现在,冉闵骑着他心爱的赤龙马,在北国大地上东奔西突,不仅令诸胡心惊胆战,也让司马聃坐卧不宁!
对于冉闵的义举,东晋王朝可谓喜忧参半。如果冉闵能够打败诸胡,收复汉人江山,司马聃自然乐见其成。但是,现在的情况然司马聃放心不下,冉闵的声望越来越高,占据的地盘越来越大。没准儿那一天,他就自立为王。想到这些,司马聃常常会发呆,常常发起无名火,弄得群臣和宦官战战兢兢。现在,谁也弄不清楚那个“寡人”在想些什么。于是,官僚们就想办法给司马聃弄美女、美酒、美食等等,可是司马聃就是“美”不起来。
司马聃派出去的将士,也想收复大好河山,怎奈是败绩比比,真个是“沙场征战几人回”。如此这般,司马聃也会珍惜将士了,毕竟将士也是资源,不能无限度地消耗下去。
司马聃老是弄不明白,朝廷的军队武器精良,粮草充足,怎么就不像冉闵的队伍那样所向披靡呢?
他哪里知道,冉闵的乞活军都是些不惜命的穷人,反正要不就是被胡人杀死,要不就是战死疆场。乞活军是在为自己杀出一条活路,自然会英勇善战。
四
一系列的战争下来,冉闵手下的汉军越打越少,却又得不到有效的补充。
这时候,司马聃打着正统的身份到北方接受失地,乘冉闵与众胡大战时“接收”了豫州和青州等地。面对东晋王朝的无端猜忌和挤兑,看看司马聃坐收渔利的种种行径,冉闵大怒,一怒之下在部将的拥护下做出了称帝的主张。
冉闵建立的国家叫做大魏,国都在邺城,这个城池是他和将士们浴血收复的。邺城靠近漳河,石虎杀死石弘自立为帝,把后赵的国都迁到了这里。
在多数将士要拥戴冉闵当皇帝的时候,没想到就是和冉闵一起出生入死的李农出来反对:“大将军,眼下各地的抗胡武装在等待我们乞活军的援助。关中有汉人武装不下五万人筑垒自守,对抗胡人,等待大军到来。辽东也有约十万汉人武装响应乞活军,要我们联手。大将军要是这时候称帝,东晋王朝势必反对,这样,我们就会陷入东晋王朝与胡人的南北夹击之中。”
冉闵此时对司马聃抢夺胜利果实十分愤懑,一听李农提到东晋,就火气冲天:“咱们拼死拼活打下的江山,凭什么拱手相让。这皇帝,我还就做定了!”
或许很多人看中了冉闵的王者之气和霸气,纷纷投靠而来。这时候,冉闵就不乏丞相、军师等等文官武将了。
以前半死不活的邺城,现在俨然是像模像样的首都了。
五
冉闵没有想到,自己和李农的矛盾还会加深。李农是他的辅佐大将军,当年俩人一同揭竿而起,无数次在疆场携手作战。
乞活军将士都知道,冉闵举大事有一半靠的是李农。
那一年,乞活军首领李农和冉闵在树林中见面。李农是一个书生打扮的中年人,看到他,你很难想象他就是手下拥有数万义军的将领。
“你就是李农?”
“不错,在下正是李农。”
“你来找我有何事,你我身份敌对,就不怕我抓了你到赵国皇帝面前领功?”此时的冉闵,还是后赵的武德王。
“你我心里都知道,石虎一死,他的几个儿子正忙着争攫权夺利,羯族已经完了!”
“你以为区区几万乞活军就能击败羯族数十万大军?”
“我知道我不能,所以才来投靠将军您的。”
“为何要投靠我?”
“因为我知道将军心里想着两个字,否则将军就不会将军粮发给汉族的老百姓了。”
“你倒说说,我心里有那两个字?”
“兴汉!”
“兴汉!”这两个字,就如千钧重担一样压在冉闵的心上,回忆起过往的种种,父亲的死不瞑目,这二十年来卧薪尝胆、认贼做父的痛苦,委曲求全、被汉人百姓误会的冤屈,何尝不让他刻骨铭心呢?对,我要兴汉,我要复仇!冉闵早已经冰冷的心立刻澎湃起来:可恶的胡族,你们对汉人的残暴,我要以牙还牙,以血还血,要你们十倍来偿还!
于是,两只决定数个民族命运的巨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尽管冉闵称帝以后封李农为护国大将军的,但是冉闵隐隐地觉得,李农和他越来越疏远。现在,他是皇帝了,李农是护国大将军。一个是君,一个是臣,这距离有形和无形总是存在的。他们的关系,就象春天河道里的冰块,化开了就再难合到一起。
这几天,丞相说:“李农居功自大,常在私底下诋毁皇上。”
开始,冉闵并不十分介意,毕竟是共过生死的自家兄弟。可是这皇上,就只有一个,不能轮流来当,就只能委屈李农了。
可是到了后来,李农又出来反对冉闵了。这一次,冉闵要兴土木,李农当着满朝文武就反对:“胡患未平,国基不稳,兴土木必失民心,万万不可。”
李农不知道,此时的冉闵已经不再是起事当初的冉闵了,他现在是皇帝,皇帝是不容别人指手划脚的,即使是曾经共患难的人。
这一次,冉闵对李农自然是耿耿于怀。
李农的部将对于冉闵轻慢李农也是不满:“俩人一起打得天下,凭什么就他独享,大哥不如再立山头,你也做皇帝。”
他们不知道冉闵在李农的部族里面安插了卧底,他们的这些话,马上就被汇报到冉闵那里了。
李农的部下,给他招来的是杀身之祸!当然,说这话的人也和李农一样被冉闵处死。
斩了李农,冉闵却没有丝毫的高兴。难道真的像古人说法:“只可共谋大业,不能共享富贵。”
冉闵在朝上,常常会不自觉地想到李农。当然,李农的影子也会在不时出现在冉闵的梦境中。这使得冉闵很惊悸:“此生杀人无算,怎么杀了一个李农就教人如此的不得安生呢?”
李农真的是阴魂不散,过了几天,李农过去统帅的几万乞活军竟然悄悄走了。
接着,司马聃真的和慕容俊商量好了似的,在几天内对乞活军发动了进攻。这时候,冉闵才回过神来,李农当时的劝谏的确是出于公心。
六
大魏立国已经三年了,三年中几乎每个月都有战事发生。
这天上朝的时候,丞相禀报说:“现在连年征战,谷物歉收,加之十数万饥民纷至邺城,城中粮食已经供应不足。”
冉闵沉吟了许久,缺粮的情况他很清楚,他原本想再支撑过一阵子,可是现在邺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粮荒,只能尽快想办法了。冉闵真的是具有一般帝王没有的悲悯之心,他说:“速将城中粮草分发给百姓,寡人去安喜征粮。”安喜在北方的边界上,靠近鲜卑人的燕国地盘。
邺城很小,冉闵和士兵一会儿就来到了郊外。这次出兵,他只带了一万兵,大部份是步兵,只有少量是骑兵。
冉闵不知道,他会在这个夏季走向一个结局。他还年轻,还有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抗击胡人。自己的建立的魏国也还年轻,满朝文武总是在说,冉闵创下的是万年的基业。要一万年呢,是要好好干下去。
这一次,慕容俊得到消息说冉闵在安喜征粮,大喜过望,派了慕容恪打一场包围战。
慕容俊是燕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璜的次子,父亲死后他已经做了燕王。这些年,五胡中的四胡在种族仇杀中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而鲜卑族的燕国却进入了极盛时期。今年,慕容俊刚刚攻克了蓟城,现在已经迁都于此。慕容俊想开疆拓土,雄霸天下,半路里杀出个不知死活的冉闵,把个慕容俊愁白了少年头。蓟城处在华北平原的北边,从这里方便地攻击冉闵,牟取中原沃土,大展鸿图。
七
冉闵的部队只是为了得到粮食,慕容俊派出的骑兵却什么都想得到。
为了缩短相逢的时间,慕容恪率领20万铁骑疾驰而来。
冉闵对鲜卑兵的行动浑然不觉,农历4月的天让人昏昏入睡。从邺城到安喜,如今全是汉人的天下了,乞活军走得很镇定,很自在。
慕容恪很急切,他要出其不意的见到冉闵,给他一个大大的惊喜。20万骑兵很难一起达到,慕容恪就组织14万快马作为先头部队。
日夜兼程,慕容恪的部队和冉闵最终相会在了东晋的历史之中。
他们相遇在一个叫做常山的地方。
当14万鲜卑骑兵出现在常山的时候,冉闵和胡人的第七次战役拉开了序幕。冉闵很不喜欢这样的交战方式,虽然他也经常这样袭击胡人。
在最初的战斗中,两个英雄还没能谋面。慕容恪并没有冲在最前面,或许,他没有冲在最靠近冉闵的地方。
当慕容恪的骑兵四面围杀过来时,冉闵的臣子们都认为这一战没有胜算,大将军董闰、车骑将军张温建议:鲜卑兵现在锐气正盛,而且敌众我寡,应当先避开敌军锋芒,然后等到他们骄惰的时候进击,我们就要可能获胜。冉闵笑道:“不出战能有其他的办法吗?”于是他挺身而出,率兵迎战。
冉闵下令将步兵集中到一起冲锋,总是能打破慕容恪骑兵的包围,从他们的缝隙中逃走。这样连续接战了十几个回合,燕军都吃了败仗。
慕容恪心里十分焦躁,亲自到前线指挥作战。尽管胡汉军队的比重是14比1,可是慕容恪没有料到,乞活军个个骁勇异常,大将冉闵更是天神下凡一般!
对于这样的结果,慕容恪好生意外:“想我鲜卑铁骑,驰骋万里如虎,今天怎么会败在一群步兵手里!” 到了晚上,慕容恪到军营里给士兵打气:“冉闵有勇无谋,其军饥疲难耐,我们定可击破。”他接受了参谋的建议,选出五千名优秀的骑射手,用铁链把他们的战马连起来组成方阵。这是他的秘密武器五千连环马,准备明天投入战场。
第二天的决战在廉台发生,战国时期,赵国占据中山国,大将廉颇带兵在此驻扎,筑有一台,曰:廉颇点将台,此地因此得名“廉台”。
第二天一早,慕容恪将部队分为三队,命令左右先埋伏好,并在阵前树起了一杆大旗指示目标。
冉闵左手使一柄双刃矛,右手使一杆连钩戟,在4月的阳光里策马带头杀向慕容恪的大旗。冉闵所至之处,燕军便如潮水分开,魏军都被冉闵的神勇所感染,他们杀声震天,奋不顾身地跟随冉闵杀将过去。在常胜将军冉闵的神威震慑之下,燕军都不敢迎战四散逃亡,但都没冉闵的马快,他手刃三百余鲜卑强兵悍将,杀得敌人血流成河!
为了扬长避短,冉军突围退入丛林中坚守不出,慕容恪料知冉闵性烈如火,就派骑兵在林外骂道:“冉贼!冉贼!我料你只能避匿林中,怎敢再至平地,与我等大战一场?”这数语传入闵耳,冉闵大怒,索性就来到平地,列阵而战。
冉军确是勇悍,兵锋再一次直逼慕容恪的大旗。这时候,慕容恪指挥鲜卑箭手共五千人,各使乘马,连环锁住,成一方阵,令充前队,自己率领劲兵列后,竖起一面大旗,作为全军耳目,徐徐前进。魏军初次碰到这种奇怪的阵式,左冲右突都杀不过去,燕军骑兵人死了马仍然在前进,即使个别胆怯的骑兵要逃跑也左右不了整个的队形。不久,冉闵和他的军队就被团团围住,即使再有天生的神力也无法应付杀不完的骑兵。这时,慕容恪又下令左右伏兵一齐掩杀过来,冉闵虽勇,无耐兵力有限已成强驽之末,魏军被杀得大败。
战斗从早晨杀到中午,冉闵神衰力竭。这时候,大魏步兵越杀越少,燕军骑兵越围越多。在拼死突围的士兵掩护下,冉闵急忙杀出重围往东逃跑。赤龙马飞速的狂奔着,冉闵将追兵连甩了二十多里路,忽然,冉闵感到脚下一沉,胯下的战马突然向下趴了下去,冉闵一个不稳,从马上摔了下来。原来,是赤龙马却因为跑脱力而突然死掉了。
望着倒在地上口吐白沫的赤龙马,冉闵心中一阵剧痛,没想到陪伴他多年的爱驹居然在这最关键的时刻倒下了!冉闵此时猛然想起二十年前自己第一次从马上摔下来被擒的情景,难道这就是天命吗?难道天要亡我大汉吗?
不一会儿,燕国骑兵就涌了过来……
八
在冉闵无数次设计过的命运结局里,有饿死,战死,老死,就是没有被俘的镜头。看来,冉闵不是一个预知未来的人。
在燕国的大殿上,当冉闵被带到慕容俊面前的时候,做在龙椅上的燕王慕容俊看了冉闵许久,他的脑海里,想起了几年前的一段令他刻骨铭心的往事。
这段旧事,就是小沙河之战。那次慕容俊一路追击冉闵,竟是连日大雪,慕容俊急于捕捉冉闵主力,喝令三军马不停蹄,连追了两天两夜,烧了冉军三四座大营,得了冉军无数辎重。到了第三天早上,雪下得越来越大。燕军士兵连日追袭,疲惫不堪。再加上天寒地冻,冒雪而进,军卒手脚冻掉者不计其数,慕容俊只得传令全军稍事休息。
当时冉闵的军中严重缺粮,数次催粮无果,方知石虎已经死去。在粮草匮乏的情况下,冉闵只能是背水一战,期待绝处逢生。慕容俊并不知道,冉闵已经做了周密安排,只是诱他来落网。
慕容俊也不是铁人,这两天也走得倦怠了,在炉火边儿上不知不觉就迷瞪起来。正在似睡非睡之间,忽听得北边号角连天,金鼓大作。慕容俊急忙出帐篷派人查探。过了片刻,探报来报,说是空无一人。过了不到半个时辰又听西南方金鼓大作,号角连天。声音响了一盏茶的功夫,又自己平静下去了。探报回报,已然是空无一人。如此这般东西南北各响了一轮,慕容俊却连一点影子都没摸着。满营将士顿时议论纷纷。
慕容俊正自琢磨,忽听正南方又是金鼓大作。慕容俊已是见怪不怪了。也不多做理会。可是这次却与往次不同,声音响了半个时辰也不停息。慕容俊觉得奇怪,出营来看。
只见正南方风雪间,卷起一层白雾。这白雾贴着地向前飘,而且越飘越快,转眼已然到了眼前。一阵狂风扫过,白色的雪雾吹散。雪雾之后却是无数军马,这些人马全都赤身裸体。身上全都画得是鱼龙海马,脸上五彩描眉,更有的戴着牛头马面。燕国官兵见这些兵马卷着风雪似是从天而降,而且个个赤膊上阵,如此滴水成冰的冷天,这些兵将却似是丝毫不畏寒冷,那个不心惊胆寒。更有不知何人呼喊:“天兵天将下凡了,快逃命啊!”顿时燕军阵脚大乱。这帮“天兵天将”策马狂奔,冲入燕军营内逢人便杀,如入无人之境。燕军其气已夺,如潮水般往后败退。
慕容俊在马上大喝:“这是冉闵装神弄鬼,切莫为其所惑,三军有敢后退者斩。”但是冉军势不可挡,燕军败势已成,慕容俊心急如焚,却也无力阻止军兵后退。
慕容俊展目观看,这群“天兵天将”也不过五六千人,居然杀退我二十万大军,真是可恼之极。现在阵脚收不住,不如先退过小沙河,重整大军,不怕这群小儿逃到天上去。想到这里,慕容俊传令全军退过小沙河,重整军兵。燕军已然被这帮“天兵天将”杀晕了头了,巴不得一个“退”字。一听慕容军传令后撤,三军争先恐后的向北败退。“天兵天将”随后掩杀,燕军死伤不计其数。
燕国大军退到小沙河。南下进兵之时,小沙河冻得镜面一般,燕国大军踏冰而过。可等到燕军败回时,小沙河河面不知何时被人凿了无数凌眼。燕兵一起争着踏冰渡河,一声巨响,冰面塌陷,无数兵马被卷入这寒冷彻骨的河水之中,在河中淹死冻死者无数,一时间哭号之声惊天动地。岸上的燕军正在徘徊之际,冉军伏兵大起。一时间,漫山遍野到处都是冉军,燕军将士死伤无数。燕军看到小沙河北岸没有冉军,不顾寒冷,竞相渡河,其间冻溺而死的,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死尸相垒,几乎填平了小沙河。
小沙河一役,20万燕军被5万冉闵军擒斩7万余人,斩首上将以上30余名,焚烧粮台20万斛,随后,冉闵乘胜追击,连陷燕国郡县大小28城。
想起往事,慕容俊郁闷得很,缓缓地说:“一个奴才也想称王称帝,真的是不自量力!今天被我擒住,真是天意难违啊,”
而殿堂之下昂首挺立的冉闵却丝毫不屈,抗声答道:“如今天下大乱,你们夷狄之类都能称帝,何况我中土英雄,为何不得称帝!”
慕容俊仰天大笑:“说得有道理,只要你投降燕国,我们可以共谋霸业。你的军队不是叫乞活军吗?现在你就向我乞活吧!”
冉闵怒吼:“堂堂汉人,岂可向你夷狄乞活!”
“冉闵,你曾说要杀尽蛮夷,恢复华夏,再兴汉室,今日被俘,可曾后悔?”
“后悔!当然,我悔不该当初小沙河放你一条生路,没能将汝生擒活捉,悔不能驱除胡虏,兴复汉室!”冉闵粗犷的声音在鲜卑大殿里回荡着……
慕容俊气得勃然大怒:“来人哪!给我鞭打三百!”
三百鞭打在冉闵的身上,却没有听到想象中的叫喊,就像是打在石头上一般。
慕容俊看着拒降的冉闵,目光一凛,杀意顿生。
九
遏陉山这样的小山,原本不是名山,但是它注定要成名,在青史中留下属于自己的位置。
慕容俊不能降服冉闵,就只能杀掉他。历史就是这样的无情。
慕容俊先是把冉闵送到龙城祭告先祖,后来把他押往遏陉山。
午时的烈日下,慕容俊、刽子手出现在了遏陉山下,当然还有冉闵。
慕容俊看着冉闵,试图从他眼里看到屈服的迹象,可是他始终没有看到,就无奈地做了个杀头的手势。
冉闵没有看慕容俊,他看着群山,目光极悠远,直到他的头颅里开身躯的时候。
第二天,遏陉山方圆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接着就是持续的干旱。
被胜利冲击着的慕容俊决定挥师南下,直取邺城。可是连续的干旱已经波及中原大地,使得军粮短缺。终于有一天,饥饿的鲜卑部族已经无力作战了,他们想到了在邺城俘虏的汉族少女:那是鲜美可口的军粮啊!
即使数万名汉族少女被害,也阻止不了天意。到年底的时候,已经5个月没有雨雪了。
慕容俊特别需要一场雨,或者是一场雪。
慕容俊已经正式称帝了,疆土在不断地南扩。可是在这些土地上,干旱加剧,秋收难收,秋种难播。终于,慕容俊在百般恐惧之后,作出了祭祀冉闵的决定,颁诏追谥冉闵为武悼天王。
这一天,慕容俊的使者来到遏陉山,隆重祭奠冉闵。仪式进展中,天空开始乌云密布,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
纷纷扬扬的雪花不知在诉说着什么,下了很久。
大雪过后的遏陉山很寂静,很肃穆。
东晋的历史,被遏陉山的大雪染成了一片苍白……
后记:
说心里话,因为冉闵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所以写这篇小说有点不讨好。有人说冉闵是汉民族的英雄,有人说他是人类的恶魔。知道冉闵,是前些年网上突然开始流传起的《杀胡令》。网上很多文章说,假如没有冉闵的话,汉人怕是要灭种了,今天在中国大地上敲键盘的就可能是白种人。
范文澜先生评价冉闵:冉闵逞勇残杀,立国三年,死人无数,失败是必然的。但是,他的野蛮行动反映着汉族对羯族匈奴族野蛮统治的反抗情绪,所以他的被杀,获得汉族人的同情。慕容隽致祭赠谥,正是害怕汉族人给予冉闵的同情心。至于冉闵以区区之力驰骋中原,而东晋又只作壁上观,是以亡不旋踵,徒成为历史上的悲剧。
史学家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评价:“冉闵之百战百胜,颇似项籍、孙策”,与石氏余孽角逐,未必会遽败,而慕容氏加入这场与它本不相关的战争,挟其方兴之势,其气完,其力厚,“是亦其(冉闵)所遭之不幸也”。
有人说,羯族基本被杀光了,剩下的跑到了俄罗斯,目前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的一个小镇上,这个叫做“Ket”的族群大概有两千人左右。
前几年,笔者和一帮朋友做了基因检测,在使用多种祖源计算器测算的时候,发现我和几个人都有少量的Ket基因。假如不是计算结果错误的话,那么生活在这大地上的人很早就有了基因交流。
举报/反馈